河南陳家溝、河北永年、湖北武當,到底哪裡是太極拳發源地?

王戰軍太極


這個問題問得好,希望不是為了門戶之見而引起的爭戰。

太極,是中國傳統的哲學理論,是說的在宇宙成型之後逐漸變化的一種狀態。太極圖表示就很一目瞭然,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兩個半圓,仍在互推。那麼根據這個理論,套在了拳術上,便要講兼顧,講統一,這也是太極拳的最大優點。

那麼說到這裡,太極拳這個名字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民國宮白羽的小說《神丐》誇大了楊露禪學拳的經歷,既而學太極者趨之若鶩,直到全盤商業化的今天,又將他搬上了熒屏,與民國傳奇不同的是,編劇在塑造人物上更加接了地氣,成了個近似妖怪的人。我倒慨嘆楊家後人倒也能沉得住氣。

太極拳名氣的日益增長,也為地方上商業開發所重視,目前的五大派都是源自陳氏那倒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我在研究中也發現一個問題,陳家到底是什麼拳?永年城的老人包括不練太極拳的都知道,楊露禪因為在河南懷慶府溫縣人開的太和堂藥鋪的機緣去河南學的拳,包括太和堂後人也說,是綿拳。還有,距離永年不遠的廣平縣也有個盧氏太極拳,我不禁產生疑問,太極拳難道是個萬能膠?單凡和內家拳粘上邊的都叫太極拳?

永年城內的武禹襄和楊露禪是同時代人,武禹襄,名叫河清,禹襄是字。武禹襄兄弟三人,除了武禹襄是貢生,長兄和三弟均為進士,一個任職刑部四川職方司員外郎,一個任職河南舞陽縣知縣。武禹襄雖是文人,但酷愛武藝,和南關的楊露禪比確實有階級差異,況且楊露禪本是廣平府(廣平府治所在永年縣城即今天的廣府鎮的廣府城)南面閆門寨村人,搬到府南關住年頭也不是很長。兩個方面來說,武禹襄是本地望族,且是高級知識分子,楊露禪是農村人新搬到市區附近住,而且是個打工仔。

說這些,並不是在貶低誰,就算是李嘉誠,當年也有窮困潦倒的時候。

武禹襄聽說了楊露禪學得神功,與之交流,併產生了去陳家溝的念頭,據說是拜的陳長興,用他自己話說是在河南舞陽縣的一個鹽店裡面發現了這本署名王宗嶽的《太極拳論》,此後武氏方以太極拳行世。綜合以上的因素,我覺得,陳、楊兩家均非是所謂的太極。

武是貢生,文化水平自然不低,太極拳論和他自己寫的十三勢行功心解,深入淺出的闡述了太極拳的理論原理。和楊、陳等口口相傳多了一些理論成分在裡面,包括武的傳人,武的外甥廣平府西街的李亦畬也在沿著這條路走,為後世研究保留了不少資料。

綜上所述,我以為武禹襄以太極之名,行太極之功,這點是沒有錯的,只不過在研究過程中吸收了陳氏、楊氏的很多精髓。武氏太極拳講求起承開合也是暗含一種哲學理念,所以說太極應該是自武禹襄始,這點應該是值得我們去重視的。至於盧氏太極拳,我覺得是假借太極之名或者就是這個名並但沒有太極拳理論在指導。

隨著科技發展,人在諸多求外,而不在求內。談什麼也離不開商業化,包括練拳也想能一蹴而就,甚至我是正宗,進而開山立派。太極拳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我希望還是有幾個能靜心來,去求內去認真學習的,放下門戶之見,拋開功利之心。

武式太極拳雖然名聲沒有陳、楊叫的響,甚至還保留著原來的樣子沒有修飾,這點恰恰是最好的。然而自武式第四代姚繼祖老先生過世後就沒有壓得住陣的了,可以說分崩離析。永年之外有郝為真傳的,和其弟子改進的,永年城內有李氏後人為爭正宗而誰也不認同,說到底應該學學姚繼祖老先生那樣的境界,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研究理論,因材施教。

上述純屬一孔之見,若有冒犯或錯訛,敬請原諒。


柔城居士


任何事物的發展總會留下脈絡和痕跡,太極拳應該也不例外,其實要看太極拳傳承過程中,有沒有出現有代表性的人物(或傳承性的人物),如果一個合理有效的技藝一定會有嶄露頭角的表現,因此,大凡所有憑空出現的所謂神功密技基本都禁不起推敲。再回頭看太極拳,從陳家的綿拳炮錘到楊氏太極拳以及後面的吳、武、孫等各式太極拳傳承脈絡清晰,每代都有傑出的代表人物出現,就已經清晰的說明了太極拳的來歷傳承關係,反之,如空中樓閣,海市蜃樓就不足為據了。



太極寄暢


貌似應該是陳氏太極拳吧

老梁之前在做武術雜誌的時候,專門跑了四個武術有名的省,歷時一年半,在調查太極拳的時候,說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三下陳家溝向陳長興學習,自創了楊氏太極拳,他不肯向吳式太極拳的創始人吳福氏傳授,最後吳福氏自己去找陳長興結果當時陳長興年事已高,他就找到了當時也很有名的太極拳趙堡,學習之後回去,又將陳氏太極拳進行了融合,後來太極拳分成了楊、吳、武、孫、趙堡五大流派。

說是張三丰創立的太極拳,有點不符合實際,並且武當自家徒弟練得太極拳和現在我們接觸到的太極拳相差很大。

過去多少年了,到底怎麼個一回事就不太清楚,也不必深究...


心理學分析


能經得起考證的地方必需符合如下幾點:

一、歷史上武學發展強勝之地

二、道家學說能深入宣揚發展之地

三、武藝與理論思想大家聚集之地

四、能追朔的歷史,傳說推論經得起檢驗之地

五、從目前太極拳理論發展推斷能經得起考證之地

六、從目前太極拳流派特點、水平推斷經得起推敲之地。

目前沒有確切的太極發源地記載,但從以上幾點可以初步排除不可能的選項。但從短時間歷史狀況來說,楊家太極拳應該是將太極拳發揚光大的最可靠流派,楊露禪是最值得信任的太極拳宗師,王宗嶽是最值得信任的太極拳理論思想的集大成者。至於張三丰,應該是歷代太極拳祖師逐步創造,發揚完善太極武學寶貴財富的圖騰人物。


禪宗太極


這種需要考證的問題,最好別拿來問大家。如果你真想知道,那就去認真尋找歷史資料吧。涉及到太極拳理論的文字,最早一部是《太極拳經》,王宗嶽曾為其做過註解;其次是王宗嶽的《太極拳論》。在王宗嶽撰寫《太極拳論》時,陳家溝的太極拳在哪兒呢?陳家溝的原本也不叫陳氏太極拳吧?它叫【本家拳】或曰‘炮錘’……不好意思,我只能幫你到這兒了。


峽里人事1


太極拳的發源地究竟在哪裡?創始人究竟是誰?迄今為止,這些問題尚無定論,所以現在的情況是,大家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

依據現有的資料,太極拳的發源地在河南溫縣陳家溝,創始人為“李氏雙傑″李仲、李巖和陳奏庭三個人。

我認為這些問題除了和當事人的利益有關之外,對我們練武的人沒有意義。總是爭論不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好的武術融技擊、健身於一體。但是太極拳卻不是這樣,技擊、健身完全脫節,從這個角度來看,太極拳有待完善。

我曾經說過,圓運動是最適合人體的運動方式,你把整圓拉成橢圓,就接近原始的進攻路線了。


九華山武者


記得曾經上初中的時候做過一篇閱讀《永年太極文化》,裡面雖然沒有闡述太極文化發源地,但是永年太極文化確是被奉為"國粹,國術"得到推廣。



楊式、

武式太極拳

的誕生地為永年廣府鎮,隨之並派生出吳式和 孫式太極拳。現在

永年縣

約有70%的民眾習練太極拳,太極拳已成為民眾普及性的健身活動,所以永年縣是名副其實的太極之鄉。

太極拳是集百家武術之長,融合易學、中醫等思想,創編出一套具有陰陽開合、剛柔相濟、內外兼修的新拳法。太極拳先是在陳家溝世代傳承,而後自第14世

陳長興

起開始向外傳播,後逐漸衍生出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和式等多家流派。而永年之後誕生的是楊氏、武氏太極拳,並且楊氏、武氏太極拳成為世界上最為流行的太極拳,成為廣大群眾鍛鍊身體,修養身心的一套方式。


如果非要說發源地的話,從各種資料來看,應該是河南省溫縣陳家溝,被命名為"中國武術太極拳發源地"。現在我們大多數人練的是"楊氏和武氏太極拳",它的發源地為永年廣府城。

最後,我身為永年人,很為家鄉驕傲!🎉🎉🎉


墨月魅


反正陳曉旺已被揭穿,王佔軍王佔海被別人挑戰做了縮頭烏龜。。。雷雷只堅持十秒被KO,其他就不知了。。


qzuser10052491


凡是說陳王廷創拳的都給我解釋解釋趙堡太極拳哪來的?偷了師傅的東西說是自己創的,沒看見大師兄還在呢?


碧落天散人


本人學過武術,曾以武術救過一女子,未被強姦,正值練習孫氏太極拳108手時,並且同時練習形意五行拳,(在此之前學過通背拳,新查拳與彈腿,開山棍,埋伏刀等傳統武術)武術沒白學,幹了一回行俠仗義的事,辦了一件熱血豪氣之舉,是學武學習孫氏太極拳與形意拳時!!!!!!!!!!!所以本人認為學武對人有相應的體能與膽識的提升,是對人應對外襲的一種有目的訓練,功深者功夫高,我們這有一位通背拳手,面對三人持刀攔截,毫無懼色,以一敵三持刀歹徒,當場就赤手空拳打死一歹徒(休克,經治療後抓捕歸案,後又抓其逃跑兩名歹徒),因怕其真死了,自己有責,報警,公安局有報警記錄,並因此破獲多起案件與此三人有關!!!!!社會上行俠仗義的,雖然少,但還是有的!!!!!!!!學太極拳時,師傅只說是孫氏太極拳,源於陳式太極,俱說當年陳式的徒弟,藝成後自立門戶,改動後加入自己的心得,其中以楊式最能打人,其它吳氏,武氏,孫氏等略善於楊式!!!!!!至於武當山張三丰創太極十三式,不是虛傳,現武當山道士就會太極拳,而與眾家有同有異之處,另本人從央視中,看一節目,其中老拳譜中,記載了武當張三峰創立,太極十三式。有可能後人學習後,增加了其招式各自以姓氏分別其太極拳的不同,必定武當張三丰的年代,早於其他各家太極拳的創始時間,這是勿庸置疑的!!!!!!陳式是自創還是學藝與他人,陳式門人應比其他後者更應清楚?這也無關緊要了,從楊露禪偷藝陳式太極拳,並在北京城打出名氣,當時人稱楊無敵,又與王府中董海川閉門較藝,以平局對外公佈,從此太極拳與八卦掌名揚天下,傳播甚廣,王府的保鏢當是當時武林高手,楊露禪是用真本事打出的名氣,決不是徒有虛名的!!!時代的發展不同了,太極拳被建國初期改良,其它拳種也有被改良的,我學太極時就比電視中表演要快些,要剛硬些,電視中,廣場中又慢又柔似太空舞的柔美,確實象當今人們,所說的太極操,例如單鞭,本人學孫氏太極時,出單鞭手時,迅疾如風,而不是慢慢悠悠的推出,還有閃通臂,左右穿梭都是要求較快的,不過話過來,柔緩健身是非常適合各年齡階段,無論老年人,還是小孩子,都可以練武強身!!!通背拳講究以快為主,拳打一氣連,不適合老年人,華拳以腿功見長,跳躍幅度大,也不適合老年人健身,現今的太極拳最適合中老人健身了!!!!!!練其它拳種用力用功時,產生的肌肉僵硬不適時,在收功後,再打上一遍兩遍太極拳,能很好的緩解肌肉僵硬疲勞,本人常不時用此方式緩解,效果確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