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雙十一剛過,在買買買的口號和各種層出不窮的購物慾甚囂塵上的時候,大家都沉浸在一種狂歡的氛圍裡。

有個細節,當一個女孩發來蓋樓指令讓你幫她再添磚加瓦的時候,無論她平常多優雅矜貴,那一刻她在你心理的印象建設肯能會急速崩塌,這種崩塌的程度可以類比平時和藹可敬的長輩突然要求你為他“砍一刀”的時刻。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這些注意不到的小細節是會讓一個姑娘顯得沒那麼體面的。

當然其中有個限度,你和朋友互發蓋樓指令,是遊戲心態,證明關係鐵磁。


但從沒那麼熟的角度來講,當一個平時在通訊錄中躺屍的聯繫人,連點讚的泛泛交情都算不上,突然在某個日子裡收到一條讓你為她薅羊毛的信息,偶爾一次也不會引起反感,但如果是一種無休止地需求性社交(比如投票、集贊等),怎麼都有點被利用被佔小便宜的不舒服。


逐利是本性,而人又認為離本性越遠離體面就越近。直白地暴露本性,是與體面相對應的小市民氣息,會讓女孩顯得俗氣、市儈和瑣碎。


具有市井氣息的人往往也是弱者心態,怨氣、貪念、欲求這些來自本性的東西一旦直白地體現,會和美的印象產生衝撞。




不體面來自於哪呢?


1.市井氣的外在體現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聽起來很教條,但在一個公共、對外的環境中,也是一個人基本素養的體現。


公共場合的行為舉止大概率上可以讓美女濾鏡崩塌。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演員請就位》裡的毛曉慧在和同組演員對戲時直接把穿著鞋的腳踩在椅子上,坐姿太隨意會給人流氣,油滑的感覺。

楊冪早年間在機場,腳踩在機場的椅子上也被人質疑過教養問題。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小市民氣息是從沒有教養、無所謂規矩不規矩的態度透露出來的。

還有一種就是不分場合地乍乍呼呼。有一個很明顯的行為是愛搶話,急於想去表達,打亂別人的說話節奏。


我們會發現一個不太能控場的主持人有時會顯現出這樣的特點。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一個好的主持人會起到軸承的作用,謝娜在業務上有點不太能擺放好自己的位置就是受謝娜愛搶話毛病的拖累:很怕自己起不到作用,吸引不到注意力。


另外,一個多變且多動的面部和肢體狀態是帶有預設性的。在一個場合中,她可能急需被認可被喜愛。沈夢辰就很愛熱場,你不能否認她的感染力,但很像酒桌上極力熱場的人。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沈夢辰從開始表達到最後,尤其收尾,她會有個等待表揚的停頓,再看觀眾反應,繼續接下來的段子。

這倒有點對應郭敬明所言的“表演的虛榮心”,要在周圍人反饋中找存在—— “瞧我多麼能控場”,享受做Dacing Queen的感受。

怎麼界定邀功和正常表現呢?一個要點是注重表達的目的性,言之有物。


馬薇薇的辛辣表達和略微誇張的表演方式一般而言挺容易給人“俗氣”的感受。但她說段子,邏輯縝密,攻防有道,那些表面的形式反而成了一種讓段子更有吸引力的表現力。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馬薇薇是老孃把理都說出來了,你服不服。

差別在哪呢?

沈夢辰是主持人,但她的熱場是情緒上的調動,但缺乏實質內容的貫穿,和整個氛圍沒有太大融入性,為了表現自己而做出活躍行動,有種亂了氛圍節奏的感覺。

在《演員請就位》裡,沈夢辰拉好感的原因是她把表演當主要目標了。沒那麼多表現自己的渴望。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一個很有年代感的劇《老房有喜》,裡面的配角阿晴嫂,演員周笑莉當時還不到30歲,但她很精準地把握了市井小民的狀態。比如對於和自己無關的、別人的私事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看到別人的窘態就想嘲笑的快感。

她的身體能夠很敏感地接收到外界信號,一旦聽到風吹草動就會把頭自然地探過去、貓著腰、躡手躡腳地走過去。

表演阿晴時,演員經常有這個表情: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挑眉加眼珠子的轉動。嘴角不自覺地流露出壞笑:正常的笑是嘴角同時向兩側拉扯肌肉,而壞笑是有層次的,配合挑眉轉眼珠,嘴角只往一邊歪。


小市民並不惡毒,但因為有種絕不能吃虧的心理,所以和別人交流前總要先籌謀算計一遍。

是想暗搓搓地佔便宜,但面子上一定要掩飾,就算知道別人看出來,也會因佔到便宜更感到沾沾自喜。甚至會對其他人含有隱隱炫耀的姿態。不但要捂緊自己的口袋,也緊盯著別人的口袋。


他們總覺得越多地得到就是人生完滿的體現。

落實到明面上,會有為了掩飾小算盤而帶來的不坦誠感。


2.無處不在的瑣碎感


落實到小細節上,就是無休止地抓小放大。


一是破了社交界限的舒適度。我們很反感長輩有時沒有邊界感地追問”收入多少“、“有對象了沒”以及“怎麼還不結婚”這些問題,在覺得煩瑣的同時,也算是一面鏡子,即使身邊的姑娘也會有類似超越邊界的行為。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分得清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的界限,拿捏得準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做出什麼樣的行為舉止,是達到體面這種狀態的前提。

二是極端地情緒化,無法控制憤怒、焦躁,不能以相對穩定的情緒狀態面對自己不適應、不喜歡的事物。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我們偶爾會收到類似的過激留言,情緒有時甚至不針對具體的事件,只是我發洩我投射的“爽”。體面的女孩會在理解了文章意思後在邏輯上辯駁,而不是陷進情緒中洩憤。情緒化會讓人崩盤。

另一方面,一個姑娘不夠穩重的樣子也會折損體面的完整度。


比如在群體中,有些人對於外界的一切變化都會立馬給出反應:正在工作的辦公室來了一個來訪者,就馬上轉頭去看這個人是誰;或者是聽到什麼地方有動靜,就探頭探腦想要一查究竟;抑或在一個嚴肅的場景中,對於八卦的好奇心遠遠大於對事情本身的專注度。


再或者是一種抱怨,魯迅寫祥林嫂,受害者由悲生怨,可憐人變成被厭惡的人,更加不幸。

見過這樣的姑娘,很喜歡在社交網絡上表達自己的“不幸”。早上發一條咖啡店服務員對自己態度不好的吐槽;上班間隙來一條在領導那兒受了委屈,同事之間人情淡漠的感嘆;午飯又說被什麼治癒了,但就是太貴;下了班去酒吧,一個人一杯酒,昏暗燈光裡你的文字都透出靈魂的孤獨。

我們曾經探討過很多關於社交形象的問題,很多人會說我想發什麼發什麼,但除非設置自己可見,如果平時的線下形象是A面,作為B面的朋友圈也承載著另一重印象,甚至外界眼中這個形象更接近於你真實的內心。


所以核心觀點只有一個:剋制。


包文婧在綜藝裡的標籤是不自信。她很怕出錯,自己做的事情一旦有了差池,第一反應就是認錯“我腦子不太好”“我就是怎樣怎樣”,錯認得快,容易贏得原諒,但心安理得後也意味著不會再有改變的想法了。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這是一種真實的逃避,生活中有很多畏畏縮縮顧左右而言他、小家子氣明顯的姑娘,不敢面對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會對應一部分小市民氣息。


3.面臨危機時,自保是要義


小市民氣質的另一重表現,一到承擔責任的是非問題,就開始選擇性地逃避、示弱。


生活中會遇到一類人,當面臨困難需要ta分擔時就會哭窮。比如女孩在聽到要大掃除或者其他棘手任務時,會說男生去做不就好了。

第二是錙銖必較、斤兩計算,護食般的霸道強勢,表現為打壓、抱團、潑婦罵街。


市井小民是小農意識中狹隘的那一面的延續。生計上的窘迫,思維的侷限,想要自保、馬上從這件麻煩事裡摘清楚的想法最為強烈,這就會促使他們做出某些不那麼體面的舉動。得道時不介意錦上添花,失意時也能做出落井下石之舉。


馬蘇在李小璐事件中的表現,是一點一滴消耗掉好感的過程。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人在進化過程中面臨的難題是如何脫離動物性,俗氣被人不恥是離動物性太近,原始的生存焦慮和競爭性表現得過於明顯。其實有時候體面就是對自己的資源表現得沒那麼焦慮。




聽到體面,很多人早已不大耐煩。在慣常的認知裡,這是一個和上位者、精英等身份劃等號,和傲慢、端著架子、不接地氣相聯繫的詞彙。


不能否認體面的確需要一定的資本才能做到,但對大多數姑娘而言,活得體面不必要活在雲端,也不必要活得很累。


我想到的體面人,不過是在庸常中也能保留點對自己的珍視,和對別人的尊重。


日劇《中學聖日記》裡,年輕的中學老師末永聖和班上15歲的黑巖晶相愛,在這段不被接受的感情一路跌跌撞撞的過程中,有個打動我的場景:男女主的情愫被發現後,末永聖作為老師有責任為自己不夠成熟的行為向黑巖晶母親道歉。


道歉這樣一種過錯,女主本人是難堪的,也會接收到男主母親的不理解、憤怒甚至羞辱。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在這樣一個為難的場景中,平時喜歡漂亮衣服的她穿了一套正式的制服,把衣服熨得服服帖帖。


相比於悲傷或者對錯的激烈爭論,女主角選擇了體面。


王安憶在《生活的常識》裡提到,一個會過日子的勤儉女人,會有更合理的節約的方法……她們有許多生活的學問,並不是那麼沒見識的。


就像我們身邊見過的長輩,家裡的物品歸置妥當,無論何時房間總能做到乾淨整潔,每次出門會把自己從頭到腳收拾妥帖,衣服即使不是簇新,也是熨燙平整的。


讓一個漂亮女孩崩盤的,可能就是她的市井氣息

在世俗生活中見慣了風浪還能保持體面的,是難得的本事,反而是很多年輕姑娘都不大具備的。

當然,也不希望女孩為了維持所謂體面的姿態而委屈自己。還要分清楚真體面和擺姿態。

拿分手這事而言,很多人總說要體面不要把私人關係擺在檯面變成一種消耗。


但有時候這就是一種需要疏導的情緒,如果真有錯,擺在檯面把對錯辨個清晰並不影響體面,怕的反而是不願放下所謂的姿態,所有苦果自己吞,負面情緒沒辦法疏導,要麼是對自我心緒的不斷消耗,要麼演變成井噴式地情緒爆發。


想求公道其實沒有錯,想要發洩也沒有錯,錯的是得理不饒人,抓著痛腳就不鬆手。目的性很重要,最開始的錘是為了求個公道,後面純粹變成情緒發洩或者洩私憤實在不體面。

講體面要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


總結說來,

小市民心態的惡性循環是:擁有的越少,可能性越少,眼皮子就越容易淺。因為一旦這一丁點屬於自己的都被拿走了,只會變得更加一無所有。


體面維護的是遠距離的欣賞,和近距離的風度。體面的人不光能維護自己的面子,也能顧及到他人的體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