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興衰史

國美興衰史

屋漏偏逢連夜雨。

1月底,國美在內地的上市公司國美通訊發佈公告,初步測算,2019年公司預計虧損7.5億元。若經審計後淨利潤仍為負數,公司股票有退市風險。

2月底,國際評級機構標普表示,將國美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國美零售及其債券的評級列入負面負面信用觀察名單。

最新的《2019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天貓分別以22.39%、18.09%、11.72%的佔比位列前三,國美雖然排在第四名,但是佔比僅為4.88%。

國美曾經以家電零售起家。其創始人黃光裕帶領國美一路攻城拔寨,橫掃各路諸侯,在很短的時間內佔據國內家電銷售市場的半壁江山,成為名副其實的帶頭大哥。

不過,隨著黃光裕鋃鐺入獄,國美陷入控制權之爭,再加上錯失電子商務的風口,曾經的帝國風光不再。

1

1986年,17歲的黃光裕跟著哥哥黃俊欽到北京闖蕩。懷揣著積攢下的三萬多塊錢,他們在北京前門盤下了一個名叫"國美"的店面。——這也是國美電器的前身。

起初國美的業務是賣服裝,可是黃氏兄弟很快發現賣電器掙錢更容易,一年之後,國美電器正式營業。

黃光裕白手起家,很多人稱其為草莽英雄。黃光裕憑藉精明的頭腦,敏銳的商業嗅覺,領導國美進行了一系列銷售模式上的探索和創新,一時引領風氣之先,很快在北京打開了局面並站穩了腳跟。

國美始終堅持薄利多銷。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中國內地大部分的家電銷售被國有企業壟斷,他們渠道多,網絡廣,無論是實力還是規模都在國美之上。為了擴大市場,黃光裕力排眾議,堅持降低產品單價,吸引了眾多消費者。

在貨源的採購上黃光裕也絞盡腦汁。坊間一直傳言,國美早期的一些商品是在廣東通過海外走私而來。對此,黃光裕不置可否。

國美率先想到在報紙中縫刊登廣告。1991年,國美在《北京晚報》登出了“買電器,到國美”的廣告,定期發佈電器的銷售價格。當競爭對手想模仿時,才發現全年的中縫廣告早已經被國美包下。黃光裕的廣告策略大獲成功,以較小的廣告成本撬動了大量客戶。

國美較早地擁有品牌意識。經過幾年的積累,黃光裕治下的家電零售已經初具規模。除了國美,黃光裕又在北京陸續開設了“國豪”“亞華”“恆基”等多家門店。

不過黃光裕很快意識到,雜亂的名字並不利於品牌的樹立和推廣。1993年,黃光裕著手對旗下的門店進行整合,將其統一命名為“國美電器”,並形成了中國早期家電連鎖的雛形。

國美還在內部組織編寫了《國美經營管理手冊》。手冊中對門店面積、樓層位置、交通條件等都做了統一規定。

品牌化經營,規範化管理。通過這些調整,國美很快地將單個店面的成熟模式在其他地區複製,也為日後在全國範圍內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1999年7月,國美走出北京,在天津開設兩家連鎖店。

1999年12月,國美進軍上海,實現了京、津、滬連鎖的構架。

2001年5月,國美在全國範圍內有13家店面同期開業。

一個家電零售連鎖帝國呼之欲出。

2

在當時的中國家電市場,可謂諸侯混戰,群雄爭霸。其中,在北京,除了國美電器,還有大中電器;在南京,有蘇寧電器、五星電器和江蘇金太陽;在上海,有永樂電器;在濟南,有三聯商社。各個省市家電企業山頭林立,各自為戰。

當國美把擴張的觸角伸向全國,與其他家電零售企業的競爭已不可避免。

2004年,國美電器在香港上市。攜資本市場的力量,黃光裕帶領國美電器左突右擊,橫衝直撞。次年,國美在家電市場小試牛刀,先後將哈爾濱黑天鵝和江蘇金太陽的家電業務吞併,這也拉開了這幾家家電巨頭之間合縱連橫的大幕。幾年之間,聯盟,毀約,截胡,併購的戲碼輪番上演,好不精彩。

為了對抗已經是第一梯隊的國美、蘇寧,實力稍遜的大中電器和永樂電器開始抱團。2006年4月,大中電器創始人張大中和永樂電器創始人陳曉在香港會面,兩人簽署協議結成聯盟。

不過戲劇性的是,沒過多久,永樂電器便和大中電器分手,轉投國美的懷抱。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三個月之後,國美宣佈以52億港元的價格收購永樂電器,而永樂與大中電器的合作協議成了一紙空文。

被冷落的大中則開始尋找下家。很快,市場上便傳出了蘇寧將要併購大中電器的消息,出價30億元。2007年4月,蘇寧對外首次公開承認,已經開始對大中電器進行財務審核,與大中的併購事宜也正在洽談中。

這一次,國美再次截胡。2007年底,蘇寧突然宣佈停止收購大中。第二天,國美電器宣佈啟動併購大中電器的談判。最終,財大氣粗的國美以36億元購得大中,而這比蘇寧最早的出價高出足足高出20%。

2008年2月,國美通過第三方收購三聯商社,家電連鎖版圖再添一角。

在這一期間,黃光裕通過實施積極擴張戰略,在全國範圍內攻城略地,使國美牢牢佔據家電市場的第一名,並實現了對第二名蘇寧的絕對壓制。

2005年,在黃光裕的親自督戰下,國美突然襲擊,在距離蘇寧總部200餘米的地方開設家電賣場,直接殺到蘇寧的南京老家門口。即使多年以後,這仍被視作國美對蘇寧的經典一戰。

國美興衰史

那時候,黃光裕風光無二,王健林還沒有做首富

2008年8月,黃光裕從他的母親手中點燃聖火,母子同傳北京奧運聖火。同一年,黃光裕第三次獲得胡潤百富榜中國首富的桂冠。

此時的國美電器,如日中天;此時的黃光裕,風光無二。那也是他們的高光時刻。

3

2008年年底,黃光裕突然被警方帶走調查。這是國美電器經營的轉折點。此後,國美電器的業績急轉直下,不僅被多年的競爭對手蘇寧迎頭趕上,而且被以天貓、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平臺彎道超越。

失去黃光裕的國美電器,風雨飄搖,內憂外患。

首先面臨的內部控制權之爭。黃光裕入獄後,供應商暫停供貨,銀行凍結存款,因併購進入國美的陳曉臨危受命擔任董事長。

為了減少入獄事件對公司帶來的損失,避免資金斷流,陳曉積極接洽各大財團,最終貝恩資本入資。

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引入貝恩資本並簽訂“苛刻”的綁定條件,黃光裕本人對此並不知情,嫌隙或就此種下。

陳曉與黃光裕有著迥異的企業管理思路。運營層面,陳曉力主提升單店效益,砍掉不盈利的門店;資本層面,陳曉主張增發股份20%擴大融資,同時對管理層進行股權激勵。

但是在黃光裕一方看來,增發股份是攤薄黃光裕的控制權,對管理層進行股權激勵是收買人心,陳曉正在密謀國美的“去黃”運動。

矛盾終於大到不可調和。

國美興衰史

2010年5月,爆發了著名的“黃陳大戰”。在這場曠世的控制權之爭中,以黃光裕為首的大股東和以陳曉為首的管理層劍拔弩張,互相指責,寸步不讓。各方都使出渾身解數爭取股東以及公眾的支持。

最終,陳曉鬥爭失敗,黯然離職。

此役過後,國美電器元氣大傷,再加上在電子商務領域折戟,對於家電龍頭之爭國美已是有心無力。

國美其實很早就佈局電子商務。

2010年,國美推出旗下的電子購物網站國美網上商城。

2012年,國美收購電子商務網站庫巴網。

2013年,國美集團正式宣佈整合國美電器網上商城和庫巴網,並更名為國美在線。

但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國美還是將自己的主戰場放在線下門店,比拼開店數量和規模,線上銷售則是作為門店銷售的補充存在,地位尷尬。

2012年8月,劉強東連發兩條微博,帶領京東向國美等老牌家電零售商發起電商價格戰。國美電器不得不倉促應戰,線上網站也淪為與京東進行價格戰的工具,損失慘重。

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在競爭對手全力轉型的時候,國美還在沉迷於線下開設門店,在競爭對手喊出“ALL IN無線”的時候,國美正內鬥不止。

2013年,國美在線進駐天貓開設旗艦店;2018年,國美在拼多多的品牌館上線。

接連錯失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兩次良機,曾經的電器零售一哥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傍身其他電商平臺開設“店中店”。

4

2019年4月,黃光裕即將出獄的消息曾刷屏網絡,並在資本市場引起震動。但是國美方面又緊急澄清,表示黃光裕需要正常服刑,沒有提前出獄。

黃光裕的正常刑期為2021年。不知道黃光裕歸來之時,能否帶領國美重振業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