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 明 過 人

韓文公嘗語李程曰:“愈與崔丞相群同年往還,直是聰明過人。”李曰:“何處過人?”韓曰:“共愈往還二十餘年,不曾說著文章。”韓愈曾對狀元李程說:“我和丞相崔群是多年交往的朋友,他簡直就是聰明過人。 ” 李程好奇問: “他那人耿直實在,剛正不阿,他哪裡聰明過人啊?”韓愈說:“他和我交往二十多年,從來不跟我說文章。”

聰 明 過 人

這就是“聰明過人”典故的由來。大家說崔丞相為什麼聰明過人呢?我們要知道韓愈是誰啊,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每個人在中國古代文壇,那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他們是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歐陽修。所以,在韓愈面前說文章就跟在關公面前耍大刀,在馬雲面前聊電子商務一樣,班門弄斧,自取其辱。所以聰明的人,是不會用自己的不專業去觸碰別人的專業部分的。所謂“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其先後,則近道矣。”都近道了,還不聰明嗎?這就是崔群聰明過人的原因。其實不干涉別人的專業領域不僅是對對自己羽毛的愛惜更是對別人的尊敬,同時也是對事情的結果的負責甚至是敬畏。

這個成語典故結合託管機構的一些情況,讓我有兩點思考,分享給各位校長。

1.知己知彼,教育行業,吃的是專業飯,因此,首先要讓自己快速成為一位專業人士,因為專業我們才知進知退,才能知兇預險。只有快速讓自己成為專業人士,才能聽懂家長的需求,市場的呼聲。而成長最有效的路徑就是持續學習成長。

2.知深知淺,清晰界限。一定要知道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託管機構裡有很多時候校長並非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士。他們對於教學和教學標準與教學品質,知道得並不多。難免會外行指導內行,跨過了界。這會讓老師在執行上產生錯亂,丟了標準。所以在管理上,我強調讓專業的人去管理專業的事,老師負責的是教學,就一定是讓比他們更專業的教學主管去管他們的工作,而校長擅長的應該是與家長溝通,日常的管理標準,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清晰界限,才能和睦共處,相輔相成。希望每位校長都成為如崔群一樣,聰明過人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