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譚卓在《延禧攻略》中扮演的高貴妃?

切切實實892


把高貴妃和華妃做比較?華妃甩她幾百條街好嗎?

比妝容,華妃風情萬種,雍容華貴,高貴妃猶如戲班子裡走出來的,大紅大綠,豔俗無比。

比演技,蔣欣該柔的時候柔,該狠的時候狠。譚卓無論何時都是唱戲一般的強調,拿腔作勢,過於浮誇。

其實只有這個角色設定類似華妃而已,同樣有雄厚的孃家背景,被皇上所忌憚,但也同時成為皇上的棋子。除了表面上給予她風光和放縱,事實上,皇上從未給過她好臉色,甚至都沒有專程去看望過她。比起華妃,高貴妃更可憐。

譚卓在藥神裡扮演的舞女非常出色,但是在這部戲裡,卻讓人大跌眼鏡。有人說她演技很好,也有人說她演得太浮誇。就我個人來說,每次看到她的戲份,就連播放器的2倍速都無法滿足我。

高貴妃應該飛揚跋扈是沒錯,但譚卓似乎誤會了飛揚跋扈的意思,說話慢得讓人抓狂,倒是像極了皇太后的腔調。加上妝容顯老,服飾也像唱戲的,怎麼看都覺得她是皇上的母親。可以說一點都沒有演出貴妃的神韻,連43歲的佘詩曼都比她顯得年輕。

譚卓才35歲左右,硬是把自己演出了四五十歲的感覺,所以我個人認為她對這個角色的詮釋是失敗的,雖然不完全是她的錯(還有服化道的失誤),可是在說話語氣上,演員是可以自主把控的,過分造作,誰聽著都起一身的雞皮疙瘩。

不過,譚卓對高貴妃的這種過分演繹,也給網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知名度肯定是提升啦!算不算是因禍得福呢?


墨娛


第一,我不覺得高貴妃是在模仿蔣欣,她們兩個內核不同。

第二,高此人懟天懟地,因為對家族沒有依賴,甚至是仇恨。

第三,演員譚卓本人很有辨識度,我覺得她對這個人物是揣摩過的。

先看捋一下高貴妃的經歷。高貴妃閨名寧馨兒,他爸治理水患的時候,拋下她和她媽走了,她媽被水賊凌辱致死。

而高家因為玷汙了名節不讓她媽入高家墳,不入祠堂,死無全屍。



她爸不久再娶,繼母對寧馨兒不好(小說中繼母害的寧不能生育了都)。

後來入宮以後,寧馨兒坐上貴妃,懟天懟地。

因為根本不在乎家人,坐上貴妃的位置,也是為了不讓繼母代替生母的位置,不讓繼母的孩子入宮。

反正就是挺仇恨自己的家庭的。要是她爸因為自己倒黴,說不定她還能拍手稱快(小說中臨死還拉上繼母的女兒墊背)。

我覺得她的性格是充滿了悲劇和憎恨的,甚至有點厭世。

對皇帝也不太在乎,無差別攻擊,這部劇唯一認真宮斗的女人。



寧馨兒其實也沒多少傷天害理。

原來拿到了愉貴人偷偷祭祀的把柄,想直接捅出去收拾掉愉貴人,被嘉嬪攔下來了,嘉嬪要使詭計對付皇后。

後來想弄死愉貴人的孩子,也是因為孩子金瞳,規矩是要殺掉的,也是照章辦事。

直來直往,肆無忌憚,活得挺瀟灑的啊。除了開金手指的女主,後宮就她活得最肆意啦。

因為喜歡唱戲,譚卓演藝的時候,平常也有帶一點戲腔,我覺得是可以的,也很有辨識度,不是大家說拙劣模仿蔣欣。

不過這部於媽劇確實沒拿出真正的實力,譚卓本人的實力參考《我不是藥神》。



卸妝了的寧馨兒挺好看的,具體看唱戲那段。

不知道造型師是不是和譚卓有仇,弄了這麼一個造型,剛開場我以為是皇帝他媽呢。

至於對皇帝,寧馨兒的真正態度應該是“愛過”。但是皇帝大部分的愛都給皇后了,所以也不夠澆滅她心中的憎恨。

不過她對皇后的不敬重,與其說是想幹掉皇后,不如說她懟天懟地性格如此,誰在她上面她就懟誰。

皇帝最喜歡聽她唱戲,嘉嬪也講過進府的時候寧馨兒比自己還低,結果步步高昇,皇后說過以前在府裡也是很懂規矩。



那寧馨兒的人生履歷也可以寫出來了。 水患時還好才五歲,沒有男女大防,被漁民救起送回家中。

驚懼之中還遇到母親不能入墳一事,自然對家族憎恨萬分。

後繼母虐待,也是能想出來多麼不容易,不然好好一個千金,哪裡學來唱戲的功夫。

當時乾隆還只是一個王爺吧,入府做妾,估計是被繼母賣了。

不然堂堂一個嫡女,還是原配生的,哪裡會這麼作踐。



入王府地位也低,對當時的福晉(現在的皇后)也是規規矩矩。

但骨子裡的不服和當時桀驁的王爺性格相合,性格又很灑脫,不在乎別人的風言風語,不然一個小妾給王爺唱戲,還要不要臉了。

就是這種性格讓寧馨兒步步高昇。

但是王爺的愛只是一時的,內心的白月光還是皇后,真愛也是皇后(別說什麼只能愛一個女人什麼的,拜託,那是古代,還是王爺)。

本來就恨親情,愛情回過頭也發現不過如此,友情麼,寧馨兒這種性格不被懟死就不錯了。

再說高貴妃她爸,高大人。我覺得是對女兒有深深的歉疚的。後來再延禧宮說的那段話,很明顯也是為了刺激寧馨兒,讓她振作。

這父女二個相愛相殺的模式,也是古偶裡面獨一份了吧。


神精過閩


別再沉浸在《甄嬛傳》專橫跋扈的華妃,《延禧攻略》的高貴妃才是最近新鮮出爐的宮鬥劇狠角色!雖然跟蔣欣相比,譚卓的高貴妃的狠招兒有點弱,但抵不住這一波全新的耍狠高潮啊!一直只存在藝術獨立電影中的譚卓終於華麗升級成為人氣王——現在誰人不知高貴妃?光是她那一嘴京片子腔調,就覺得是演技爆棚了!

《延禧攻略》雖說是部宮鬥戲,雖說只是魏瓔珞一人單打獨鬥地升級打怪,但以目前來看,她只要對著高貴妃這隻“迅猛龍”沒完沒了升級,就足夠了!畢竟,

所有嬪妃都顧著泡皇后,只有高貴妃一個人是在真心宮鬥

賴聲川話劇《如夢之夢》三代顧香蘭許晴×盧燕×譚卓合影,於正就因為這張照片讓譚卓從純妃變成了高貴妃

話說當初於正找譚卓演《延禧攻略》,本想她演綿裡藏針的純妃。但於正看到的一張譚卓×許晴×盧燕《如夢之夢》三代顧香蘭的合影,就直覺她氣場十足,單純的想法就多了更多可能性。直到於正見到譚卓本人,覺得她爽朗個性和超強氣場更適合貴妃。最終於正想冒險讓她挑戰一回從沒演過的“奸妃”——就此,譚卓就從“暗兵”純妃搖身變成“明將”高貴妃。

譚卓的高貴妃 | 王媛可的純妃

今年可真是譚卓走俏的一年,除了電影《我不是藥神》和大劇《延禧攻略》,今年她還演了兩部口碑電影《西小河的夏天》《暴裂無聲》,也算是上能後宮當貴妃,下能舞廳耍鋼管,頽變農婦土掉渣,潤如江南唱梁祝

譚卓2018年四部大戲《延禧攻略》《我不是藥神》《西小河的夏天》《暴裂無聲》

說回《延禧攻略》高貴妃——既然是貴妃,怎能不唱一出【貴妃醉酒】?大戲這就上演了,愛唱曲兒的高貴妃可是高級票友,一身行頭琳琅滿目不說,那做派、那唱腔、那身段都難以挑剔,閣主還真不是“泡貴妃”——譚卓一身好功夫,唱這麼一出“高貴妃醉酒”,也堪稱“清宮楊貴妃”了吧?楊貴妃的崑曲扮相明媚鮮豔比高貴妃平時凶神惡煞的咬唇妝要招人多了——“亂花漸欲迷人眼,酒不醉人人自醉”,難怪連一向冷臉的皇帝都喚起她的乳名“寧馨兒”啦!

明豔高貴妃醉酒,酒不醉人人自醉

連皇上都被迷得喚起她的乳名寧馨兒啦~

其實除了這出【貴妃醉酒】,寧馨兒還有好幾出大戲要唱、要扮——扮相可男可女、可攻可守、可哀豔、可俊朗。

寧馨兒的哀豔扮相一掃日常跋扈

高貴妃扮起男裝,真是英氣逼人

這不是譚卓首次戲裝亮相——《延禧攻略》高貴妃唱的是崑曲;在電影《西小河的夏天》,她演的越劇名角在臺上英氣反串,大唱越劇名段【山伯臨終】

譚卓在《西小河的夏天》扮梁山伯唱越劇

宣謠別老閣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先笑一會。高貴妃堪稱年度最尬貴妃了,不知道當初怎麼當上的貴妃。

看完延禧攻略,以後誰要再跟我說譚卓演技好,我先笑他一臉唾沫星子。

不要被譚卓在《我不是藥神》裡的表現影響到,電視劇跟電影根本不是一個量級,能在電影裡大放異彩,卻在電視劇裡演技崩潰的大有人在。

按照演技高低,演員的分佈是這樣,話劇演員>電視劇演員>電影演員。電影對演員的演技要求最低,因為電影的鏡頭是碎的,不需要大段表演,很多時候演員只需要憋一個表情就夠了。電視劇更接近於話劇,因為演員在裡面需要提供大段的表演,演技不行是不成的。

譚卓在電視劇中的表現一般,這還不算致命的。最要命的是,譚卓居然選了一個魅惑君王、飛揚跋扈的角色。

譚卓的長相本來就不夠魅惑,再加上她也演不出那種魅惑,甚至飛揚跋扈都演得像是裝腔作勢。別說跟《甄嬛傳》裡的華妃比了,就是跟同劇裡的秦嵐和佘詩曼,都感覺被碾壓。

秦嵐和佘詩曼在《延禧攻略》的路上狂奔,譚卓為了不掉隊,緊追慢趕,最後拽著她們的衣服,被人拖著在地上摩擦,這才勉強保持住。

就是這種感覺。

在18集的時候,高貴妃被乾隆禁閉,用自己擅長的唱戲魅惑乾隆,奪回寵愛。雖然從劇情上來,這段應該是高貴妃的主場。但是從演技上看,高貴妃此時,怎麼那麼辣眼睛?

按理說,此時的高貴妃應該是千嬌百媚、霍亂眾生,但......但,怎麼那麼像乾隆的媽呀?整個畫面給人看起來,像是乾隆有戀母情節,喜歡年齡大的,充滿了亂倫感。

譚卓的高貴妃,從此以後在我心裡,成為亂倫級演技的代言人。

不行了,我要洗洗眼睛。

不光譚卓,整個延禧攻略都讓人感覺很跳戲。皇后穿著洛神的衣服跳舞的時候,看到她的妝容,我整個人都崩潰了,這個服化道做的,把皇后化成了大媽,可真難為皇帝了。剛跟高貴妃亂倫完,又要面對這樣的皇后。

延禧攻略的跳戲,除了劇本問題,服化道要背很大的鍋。跟《甄嬛傳》比起來,他們的妝容整體偏暗淡,整個後宮根本沒有爭奇鬥豔的感覺,反而那些宮女都穿的花枝招展的。

為了大女主,把所有嬪妃都壓低了,這樣好嗎?


林二走江湖


譚卓開啟霸屏模式,在藥神中憑藉演技和形象,大獲好評。不過這次扮演的高貴妃,卻令人失望。高貴妃這個角色囂張跋扈,不由得把她和《甄嬛傳》中的華妃做對比,高貴妃少了一些矯情,多了一份老氣。譚卓這次的妝容只能給差評,粉底太厚,顯得皮膚粗糙。煙燻妝和咬唇妝,搭配得毫無風韻可言。服裝以紅、黑、綠色為主,整個一深宮婦人苦苦掙扎的形象。


高貴妃和富察皇后(秦嵐 飾)同框,局外人早已分出勝負,高貴妃愛過嘴癮,連“歪瓜裂棗”這樣沒品味的話,都能說出口。高貴妃斜眼瞟皇后,皇后卻淡定自如地懟她:“豔壓群芳”,皇后一眼帶過,根本不拿她當對手。越早腹黑的角色,越容易被連根拔除。前幾集,譚卓一個人飆戲,看得好淒涼,加上那身裝扮,更像“戲精”。

高貴妃胸無城府,又愛爭風吃醋。在選秀環節更能看出,皇上頻繁吐槽,皇后靜觀其變,高貴妃卻趁機洩憤。非要把自己當作皇上的愛妃,每一句都補刀。比如,皇上說某秀女每天頂著醬油,高貴妃再損她長得黑。全程顯示自己智商在線,她更在意的是皇后的寶座,而不是皇上的寵愛。所以,相比之下,高貴妃不如華妃可愛。高貴妃讓人恨不起來,也愛不起來。略顯輕浮,甚至怒刷存在感。



譚卓在劇中的表現用力過猛,和秦嵐、佘詩曼的氣質嚴重不搭,缺少喜怒不形於色的基調。演技平平,放狠話並不能讓人起雞皮疙瘩,也不能讓人產生拭目以待的好感。回到自己宮裡,繼續是一副滿臉怨恨的樣子。在乎宮份多少,介意儀駕和儀仗,連金器和銀器都要對比。


反而是她身邊的嘉嬪,既會察言觀色,又深懂後宮格局。受得了委屈,哄得了主子,很像華妃身邊的曹琴默。嘉嬪解析皇上賜匾額的用意,可高貴妃一句:這是選女人,還是選神人?臺詞很尷尬,譚卓的表情幾乎是“一鏡到底”。

愁眉不展,被妒忌衝昏了頭腦,典型的外強中乾,角色沒有驚喜感。譚卓的表現不夠盛氣凌人,腹黑得過於表象。大家覺得呢?


娛樂新寵


如果沒有《我不是藥神》打底,高貴妃這個角色大概是撲了。

首先在人物設定上

自從鄧萃雯的如妃火了之後,這種腹黑惡妃子的路子,在很多宮鬥劇中都是很容易出彩的。例如甄嬛傳中,蔣欣扮演的華妃。譚卓初涉電視劇,選擇這樣的角色也沒錯。但是,相比如妃、華妃,高貴妃這個角色實在是設計的不好。

不合理的地方太多,既沒有不凡的相貌,也沒有過人的才情,目前為止看到的只是單一的張揚跋扈。此外,母家勢力一般,也並不得皇上恩寵。所以高貴妃跋扈的點實在是沒有合理性。


人物性格的單薄。

相比於同類型的華妃來說

,高貴妃是為了反派而反派。華妃在面對皇上有可愛的一面,在面對蘇公公有忌憚的一面,爭寵時,也不免有小女兒情態。讓人覺得這是一個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的女人,可恨,卻也有可愛之處。


造型的一言難盡

延禧攻略作為於正的轉型之作。這次是徹底摒棄了之前的大紅大綠阿寶色,採用偏灰色調,服化道細節感人很是用心。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劇中其它人物的造型。



精緻考究,忽略演員各自的臉,但從造型上說也頗具古韻。但是!此次造型的翻車現場幾乎全由高貴妃提供


妝容老氣橫秋,服裝也一言難盡。譚卓真的沒有得罪造型師嗎???


演技問題

一直在各種文藝片、良心電影中摸爬滾打的譚卓,貢獻了不少好的角色。《藥神》、《春風沉醉的夜晚》、《樹先生》等等,演技是經過打磨,一直在線的。然而這次,也許是初步涉獵電視劇的原因,加上整體電視劇的感覺氛圍,

總覺得她有些演技用力過猛

不過,譚卓還是個業務能力不錯的好演員的,希望高貴妃這個角色能翻盤吧


趣點搬磚工


呃,現在的宮鬥劇麼,無非是瞎編瞎寫,於正這種,更是善於搞大雜燴(caoxi),談不上太多。

不過,作為歷史而言,乾隆時期的高貴妃本人是頗受寵愛的,但她的家人可是蠻慘的。

高貴妃,又稱慧賢皇貴妃,高氏為高斌長女,大約在雍正五年四阿哥弘曆成婚後,通過選秀女的方式進入府中,其最初僅為使女,地位不高。



雍正九年(1731年)時,弘曆府中一下宮女子有喜;十一年十二月時,一宮女再度有喜。十二年三月,雍正下諭將“寶親王使女、高斌之女著封為王側福金”(即側福晉)。

從這些語焉不詳的記載中或許可以推測,四阿哥弘曆府中這位兩次懷孕而兩次流產的下宮女子,很有可能就是高氏。

由於弘曆當時只有正福晉富察氏(即後來的孝賢皇后)和兩位側福晉(另一位為庶妃富察氏),高氏之地位顯而易見。

乾隆繼位後,高氏被詔封為貴妃,而另一位側福晉富察氏於當年去世(繼位前),高氏遂成為皇宮中僅次於孝賢皇后的第二人。

同年,高氏母家也由內務府包衣抬旗入滿洲鑲黃旗,這自然是極大的恩典。



或許是兩次流產落下了毛病,高氏之後一直身體不佳,此後再無生育,一生也並無子女。

乾隆九年(1744年),高氏舊疾復發,在其病危之時,乾隆將之晉封為皇貴妃,以慰其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五日,高氏去世,年35歲。事後,高氏被諡為“慧賢皇貴妃”。

從《心寫治平》畫像上看,高氏蘭心慧質,相貌秀美,眉梢間有一種清麗婉約之美,這或者與其早年熟讀詩書有關。

由此,慧賢皇貴妃與孝賢皇后一樣深得乾隆寵愛。每年宮中的家宴,慧賢與皇后均為頭等桌,菜式菜品完全一樣,而其他妃嬪則為二、三等桌。

妃子當中,乾隆只給少數幾個人寫過悼念詩,其中尤以孝賢皇后及慧賢皇貴妃最多。慧賢皇貴妃去世當日,乾隆在輓詩中自稱“傷逝之感,不能釋於情”。



不過,高氏家族並未因其地位而得到什麼好處。其父高斌先後任兩淮鹽政、江南河道總督等,後因治理黃河出事而被拉到刑場陪斬。受此打擊後,高斌於乾隆二十年三月卒於工地。

高斌的兩個兒子,也就是國舅爺高恆、高朴父子接連被處死,這在清朝外戚裡也算是少見了。


更多,可參考拙著:《皇城秘史:乾隆和他的妃子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坑爹史冊


誰告訴你高貴妃是個腹黑的角色的?!!高貴妃明明就是傻白甜,好嗎。明明就是個低段位的傻白甜,卻總想著絆倒高段位的黑(白)蓮花,神坑的隊友也是層出不窮的獻技,結果遭罪的都是自己,連喜歡的雪球,還有最愛的戲服,都沒了。

說實話,小娛之前看劇的時候,當真沒有認出高貴妃是譚卓演的,譚卓的這個高貴妃的造型與《我不是藥神》當中的造型差距還是很大。與《甄嬛傳》當中的華妃相比,只能說是各有特色,華妃是個驕縱的主,雖然高貴妃看上去也很驕縱,但別忘了,高貴妃是唱戲出身,而華妃是正正經經的大家閨秀,為什麼要拿這兩人對比。

雖然說這個高貴妃的造型在後宮妃嬪當中,絕對是一股泥石流的存在,但極有可能,譚卓的這個高貴妃的造型很可能也是她的一個經典角色。原因請聽小娛細細道來:

1、造型原因

雖然高貴妃的造型有些像黑山老妖,甚至還撞衫高老莊的豬八戒,但你必須承認,在一眾嬪妃當中,你第一眼看到,而且記住的絕對是高貴妃了。而且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高貴妃在30集左右,她的造型全以淡妝為主,顏值還是很高的。

2、角色定位

唉,居然還有人說高貴妃是個腹黑大 boss,你真的看了這部劇嗎?!!高貴妃明明就是個不動腦子,但喜歡搞事情的人。高貴妃真的很懶很懶,每次就喜歡說“你的意思是”“這麼說”,然而每一次說這些話的時候,小娛就知道高貴妃又要被套路、遭罪了。

而且高貴妃永遠會“再給你一次幾乎”,讓豬隊友繼續套路她高貴妃身世很慘,當時小娛都差點聽哭了,但卻高貴妃的配音給嚇到了,感覺就像是被鬼掐了一樣。

其實高貴妃什麼也不圖,純粹就是閒的無聊找事做,畢竟如今身為貴妃,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唱戲了,只能搞事情去看戲了。

大家也可以想一想,高貴妃做的哪一件事,真的對自己有利。嘉貴人幫她出謀劃策,是像替自己的兒子掃清障礙;舒貴人幫她,是因為皇后身邊的明玉對她不敬;而嫻妃這個高段位的白蓮花,就是想要借高貴妃的手除掉皇后肚子裡的孩子。

要是高貴妃安穩一些,每天在自己的戲臺子下聽戲,身邊還有雪球抱著,這對美好啊,這可惜硬要去宮鬥,結果自己也被害死了。


愛娛匠心


我只想說,譚卓不適合這類狠毒的角色,還是更喜歡譚卓在《我不是藥神》裡演的思慧。


不過,今天還是想和大家聊聊她演的高貴妃。她一出場,就讓我想起了《甄嬛傳》裡的華妃,盛氣凌人,牙尖嘴利,好生討厭。她處處與富察皇后(秦嵐飾演)作對,恨不得取而代之。


第一集,她有一段挺庸俗的對白,大意是皇后每月工資比她好多了,什麼待遇都比她好,尤其是出行的陣勢,壓了她一個頭,她特別不甘心的要死。她毫不掩飾自己對皇后的輕蔑,選秀那日,當著眾人的面挖苦諷刺皇后,可以說嫉妒心很強了。

宮裡的娘娘都怕了她,愉貴人懷孕了,都不敢說,謊稱換了咳疾。結果生性狡詐的他,發現了異樣,帶著太醫氣勢洶洶去"探病",還強行給愉喂藥。這藥,當然不是什麼好東西,雖然毒性小,但長期食用會命喪黃泉,真的是心狠手辣呀。


她當眾羞辱一位娘娘,致使對方自殺,但她一點兒不知收斂。還是拼了命的使性子,讓皇上逐漸對她沒了好感。

不過,她也是讓人羨慕的別人家孩子。嫻妃她娘,慫恿嫻妃像她看齊,給家族多撈油水,無奈嫻妃不上道,被老孃狂吐槽。

總結一下,高貴妃就是那種野心和慾望大寫在臉上的人,心狠手辣,為人歹毒,劇中的一號女反派。


劇迷亞亞


目前看來,高貴妃實在是一個不成功的角色。不成功的原因首先是人設過於單薄,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其次是演員譚卓的表演也用力過猛了。

先來說說人設的問題。高貴妃人設的單薄表現在只有兇狠跋扈的一面,沒有可憐可愛的一面。像《甄嬛傳》中的華妃,雖然也很囂張,殘害了很多人,但是她對皇上始終是一片痴心,每次皇上去翊坤宮,華妃都高興的像個少女。這是華妃可愛的一面。




而每次說起她死去的孩子,她都忍不住落淚。還有華妃臨死前知道了皇上一直在騙她,她撕心裂肺哭著去撞牆的一幕,又讓人很心疼,說明這個人物也有可憐的一面。


雖然華妃是個反派,但她的性格是立體的。而高貴妃整天就是懟天懟地懟一切:皇后得到皇上寵愛,她看不慣皇后;愉貴人懷孕了,她要毒死愉貴人的孩子;怡嬪幫著愉貴人,她要逼死怡嬪;瓔珞揭穿了她的陰謀,她要割了瓔珞的舌頭;甚至是皇上,她也怨恨皇上寵愛別人。後宮爭鬥無非為了皇上,而這位高貴妃,瘋起來連皇上都罵哦。

好像高貴妃的世界裡只有怨恨,看不到這個人完整的性格。除了人設的單薄之外,高貴妃身上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她囂張的過了頭,趕在宮裡罵皇上,趕在皇后宮裡試圖割掉宮女的舌頭;甚至不用行禮就可以離開皇后宮裡等等。 除開角色的硬傷,譚卓在表演方面也是有問題的。比如說話時過於拿腔拿調拖長音,眼睛永遠使勁的瞪著,不管面對誰都是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相比起來,蔣欣在飾演華妃的時候神態舉止就豐富多了。而譚卓雖然在《我不是藥神》裡有精彩的表演,但對高貴妃這個角色的把握實在有點差強人意。

總的來說,無論是人設還是表演,高貴妃這個反派都太單薄、刻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