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書法是怎樣練成的?

用戶65268104


白石老人最初學清末官場所用的“館閣體”,是方方正正柔媚而無力的字體,也是官方所規定的“考場體”。當時湘潭一帶的文人流行寫何紹基體,白石老人厭惡做官,也不喜歡“考場體”,即練習何紹基體。

後來專臨《爨龍顏碑》,後來又學《鄭文公碑》,學得很有功夫的是魏碑,寫信題款曾經都用這一體。

在五出五歸後,學李北海體、金冬心體的時間最長,臨李北海《麓山寺碑》和《雲麾將軍碑》,並學金冬心的拙意。此外還學了《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曹子建碑》與鄭板橋、吳昌碩等人的字體。他寫篆字最得力於《天發神讖碑》,氣魄雄厚。

齊白石六十歲前後把所臨過的碑帖融化吸收,形成“齊白石體”。我們看他六十歲的字,再也分不出哪筆是李北海,哪筆是金冬心,哪筆又是何紹基了。齊白石在書法方面也獨創一格,自成一家。他常說:“苦臨碑帖至死不變者,為死於碑下。”意思是說,臨碑帖要吸收它的精神,一生只臨碑帖的人是寫不好字的。

齊白石說:“書法得於李北海、何紹基、金冬心、鄭板橋與《天發神讖碑》的最多。寫何體容易有肉無骨,寫李體容易有骨無肉,寫金冬心的古拙,學《天發神讖碑》的蒼勁。”

齊白石在八十歲左右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寫字也富有畫意,用墨也有濃淡乾溼,隨意點寫,很有趣味,不是一般書法家所瞭解的。

齊白石九十歲以後用筆絲毫不懈。他九十三歲時寫的“和平”兩大篆字,運筆穩健而爽快,“平”字最後一筆尤為穩健老辣可佩。

圖一:齊白石給胡佩衡的信 六十歲作

圖二:寫《天發神碑》意(百花齊放) 八十一歲作

圖三:寫金冬心體 五十五歲作

圖四:寫鄭板橋體 八十一歲作

圖五:李青蓮《菩薩》一曲 鄭板橋寫

圖六:和平 九十三歲作








a彤木


齊白石初學館閣體,後來在師傅胡沁園處接觸到何紹基書法,並開始學習其書法風格,齊白石40歲以前的題畫幾乎清一色仿何紹基行書。例如下圖:

1903年,齊白石遊北京,接觸到《爨龍顏碑》,開始有意改變自己的字體。下圖為齊白石1905年臨《爨寶子碑》。

大約也是1905年前後,齊白石開始學習金農“漆書”及李邕。下圖1909年金農體書法。

下圖為1911年齊白石臨李邕《麓山寺碑》

至1917年,齊白石書法已經自成一格,之後的二三十年代,隨著畫風的變化,書法逐漸融入繪畫的筆意,另借鑑吸收了吳昌碩的樸拙之氣。下圖為齊白石1930年書法

40年代,齊白石的書法更加富有節奏感,法度嚴謹又不失氣定神閒。下圖為齊白石1940年代作品

50年代的齊白石書法融入了篆書的筆意,去掉一切抑揚頓挫,迴歸大自由、大平樸。下圖為齊白石1950年作品

齊白石的篆書則基本與篆刻相輔相成。早中年幾乎沒有留下篆書作品。齊白石的篆書主要得益於《天發神讖碑》和《祀三公山碑》。

齊白石20年代篆書大體基本是篆刻的翻版。例如下圖

30年代的篆書字體在篆隸之間,筆畫方中有圓,行筆沉凝拙厚,有粗細變化。例如下圖


50年代,齊白石的篆書進入更自由的階段,行筆更慢,筆勢更拙,結體更有畫意,沒有過分的精整修飾,沉雄朴茂而自然。下圖為齊白石49年作品。



諸城鬍子


白石老人的字,篆書最好,當代少有比肩者,其他書體一般。


四維之舟


一個書法家書法風格形成的過程是非常複雜的,但凡是書法高手的作品,總不能讓人一眼看出他的書法的出處,一位書法家的書法風格也基本融合了他學習過的字體、對於書法以及藝術的認識,有朋友問我齊白石先生書法是怎樣形成的,我們今天一起來看一下,貌似粗頭亂服的齊白石書法都學習了誰。

齊白石一種鍾情於書法、國畫和篆刻,在這3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他貫穿這三種藝術的一個法寶就是將書法始終如一的作為三中藝術之間的紐帶,他把書法融入了國畫和篆刻,同時國畫和篆刻也反向影響著書法,書法成為齊白石三種藝術的根本,起著基礎作用。

齊白石書法的形成主要分為3個階段:模仿階段、風格形成階段、晚年變法階段。

1、模仿階段

早年齊白石的書法也是受到時代風格的影響,學習當時流行的“館閣體”書法,雖然這種書法字體缺乏個性,但是“館閣體”對於結構的嚴格,讓齊白石打下了很好的楷書基礎,齊白石曾經回憶自己學習書法的經歷:

我起初寫字,學的館閣體,到了韶塘胡家讀書以後,看到了沁園、少蕃兩位老師,寫的都是道光間我們湖南道州何紹基一體的字,我也跟著他們學了。

期間,一同交流和學習的朋友有不少是學習篆書和隸書的,齊白石也跟著學習,練起了篆書和隸書,1903年四十一歲的齊白石出遊西安轉道來到北京,認識了李瑞荃,李瑞荃讓他學魏碑,臨摹著名的碑刻《爨龍顏碑》,早起齊白石臨摹的《爨龍顏碑》和原作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

後來,齊白石結識了樊山,並從樊氏的收藏中看到八大山人和揚州八怪的畫作,他對金農的作品十分欽佩,金農書法書出《華山碑》,其書法的拙中寓巧打動了齊白石,這種取法和風格似乎更加符合齊白石的口味。

齊白石學金農

齊白石行書學習唐代李北海的《麓山寺碑》,篆書學習《天發神讖》、《祀三公山碑》,更多的是把篆刻的刀法融入到了書法的筆法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齊白石臨摹《爨寶子碑》

但是,無論齊白石學習館閣體、何紹基還是李北海、《爨龍顏碑》、《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和金農,處於模仿階段的齊白石基本學什麼像什麼,一點也不演繹,寫出來的風格也非常純正,這從他留下來的書法作品可以看出,同時也可以看出他超高的天賦。

2、風格形成時期

從館閣體到隸書、篆書、行書,何紹基到李北海再到《天發神讖》,齊白石走了一條比較大膽的書法路子,一直在臨摹備課,即使是學習帖學名家的書法,也是選擇了李北海,選擇了刻帖,這些也為齊白石中期的書法風格形成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書法積累的足夠多,形成自己的風格就是比較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他的行書學習李北海,這個碑帖之間的書法家,同時加上他臨摹的金農、《爨寶子碑》,形成了碑帖兼容的行書風格,以李北海的行書為基礎,同時融入魏碑、篆隸筆法,蒼勁有力,同時又不缺少瀟灑和飄逸。

齊白石的篆書受到《天發神讖》、《祀三公山碑》二碑的影響較大,同時他的篆書還得力於他的印章藝術,齊白石篆書風格的形成與他的印章密不可分,篆刻的刀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書法的筆法,其“書從印入,印從書出”的學習書法的路子,也得益於清代書法家鄧石如。同時,齊白石大寫意花鳥畫裡的大膽開闊、水墨淋漓的用筆也被他運用於篆書的創作之中,讓其書法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3、晚年風格再為之一變

相對於早年學習“館閣體”書法的拘謹,中年書法的穩重,晚年齊白石的書法更加具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其書法用筆更加自由和自然,其書法結果疏密有致,用筆大膽開張,使得其書法體勢更加奇崛,此時的齊白石書法已經達到了人書合一的境界,不再拘泥於一點一畫,隨性而書,呈現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和浪漫主義情懷。

同時,他還將篆書、隸書、行書、篆刻和國畫的用筆融為一體,這種創作方式,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一種創新,達到了孫過庭所說的“人書俱老”的境界,留下了無數的藝術財富。


不二齋


齊白石先生首先是著名的畫家,篆刻家。他的書法得益於很多名家,比如:李北海,何紹基等等!他的行草書作品天真爛漫,返樸歸真!點畫老辣,不拘細謹!字勢欹側不求平止。他的篆書奇、古、勁、健!得力於他自己努力拼搏的精神,一代宗師,非他莫屬!











軍華書法


是懂得享受孤獨的。


觀雲居


沒有徐悲鴻就沒有齊白石,這句話你能理解嗎?


等待靜靜開花的樹


我們無法知道書法家的書法是怎樣煉成的,但我知道一點,那就是筆耕不輟。


大胖兒子和小瘦爸爸


齊白石善於書畫錐刻吧。建國時給毛主席刻了一枚轉字印章吧!


用戶72170773202


只有齊白石老先生來回答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