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首好詞,豪放詩詞184: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⑴

舉頭西北浮雲⑵,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⑶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⑷,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⑸。

峽束⑹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⑺。元龍⑻老矣!不妨高臥,冰壺涼簟⑼。千古興亡,百年悲笑⑽,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⑾?


這真是一首好詞,豪放詩詞184: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註釋

⑴南劍:南劍州,現福建南平延平區一帶,因傳說“干將莫邪”在此“雙劍化龍”而得名劍州、劍津。後為與四川劍州區別,又名南劍州。雙溪樓,在南劍州府城東。

⑵西北浮雲:西北的天空被浮雲遮蔽,這裡隱喻中原河山淪陷於金人之手。

⑶鬥牛:星名,二十八宿的鬥宿與牛宿。

⑷燃犀:喻能明察事物,洞察奸邪。《晉書·溫嶠列傳》記載晉溫嶠“至牛渚磯,水深不可測,世雲其下多怪物,嶠遂燬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火,奇形異狀,或乘馬車著赤衣者。”

⑸魚龍慘:喻朝中阻遏抗戰的小人狠毒。慘,狠毒。

⑹束:夾峙。

⑺欲飛還斂:形容水流奔湧直前,因受高山的阻擋而回旋激盪。

⑻元龍:三國時魏國陳登,字元龍。元龍高臥指陳登慢待許汜事。

⑼冰壺涼簟(diàn):喝冷水,睡涼蓆,形容隱居自適的生活。

⑽百年悲笑:指人生百年中的遭遇。

⑾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陽纜:是誰的航船沐浴著夕陽卸落白帆,在沙灘上拋錨繫纜?


這真是一首好詞,豪放詩詞184: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這真是一首好詞,豪放詩詞184: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簡析

辛棄疾在紹熙五年(1194)前曾任福建安撫使。此時他雖身處福建劍州的一個小小雙溪樓上,心裡盛的卻是整個中國。

上片開篇遠望西北,點染出國土淪喪、戰雲密佈的時代特徵;“倚天萬里須長劍”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下面緊扣雙溪樓引出寶劍落水的傳說;然後寫愛國抗敵勢力受到重重阻撓而不能重見天光,不能發揮其殺敵報國的應有作用。下片寫因為愛國抗敵勢力受到重重阻撓,甚至還冒著極大的危險,所以才產生消極退隱思想;結句照應開篇,以眼前所見的“卸帆繫纜”的畫面結束全篇。

這首詞形象地說明,當時的中國大地,一面是“西北浮雲”“中原膏血”;而另一面卻是“百年酣醉”“卸帆繫纜”,長此以往,南宋之滅亡,勢在必然。這首詞表面看來情緒似乎低沉,但隱藏在詞句背後的是詞人難忘國事的憂憤,讀之有金石之音、風雲之氣,令人魄動魂驚。


這真是一首好詞,豪放詩詞184: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最豪放名句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


這真是一首好詞,豪放詩詞184: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濟南歷城(今濟南市歷城區)人,南宋愛國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辛棄疾生於金國鐵蹄蹂躪下的濟南,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宋,任江陰籤判,後又任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轉運使、安撫使等職。42歲被彈劾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20年之久。64歲起相繼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樞密都承旨等職。他力主抗金,卻不被重用,臨死仍在高呼“殺敵!殺敵!”病逝後贈少師,諡號“忠敏”。辛棄疾命運多舛,壯志難酬,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風格沉雄豪邁,情緒激盪多變。辛詞喜用典,意蘊豐厚。有《稼軒長短句》傳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