豕、彘、豚、豬,你真的瞭解二師兄嗎?

最近,由於二師兄“身價暴漲”再次成為人們關注

的話題。作為“六畜之首”的豬,在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卻時常遭到人們的詆譭、蔑視,甚至是謾罵!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從古至今豬對中國人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我今天的樣子,難道不是人類想要的嗎?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9000年前,河南省舞陽縣賈湖村。

一個男人正坐在土坡上,望著夕陽西下的天邊“思考人生”。此時,傳來“汪汪”兩聲犬吠,是大黃在叫他回家吃飯了。男人站起身來,向著炊煙走去。遠處茅草棚裡,老人、女人、孩子已圍坐石桌旁,空氣中瀰漫著烤豬肉的焦香...

這個男人就是“伏羲”(貓叔理解,伏羲氏並非具體一個人,他代表了華夏先祖中的“得道”高人),是他制定了曆法、發明了文字、規定了婚嫁;是他指導人們春播秋收、教授人們織網捕魚、馴養家畜...帶領華夏先民結束了狩獵的原始生活,進入定居的文明時代。

其中,豬的成功馴養,在最早進入農耕文明的華夏文化、生活中留下重重一筆。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河南省舞陽縣的賈湖遺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家豬獨立馴化地,賈湖遺址是目前中國已知最早的家豬出土地點,距今9000年,家豬實際的馴化時間可能更早;除了捕獲,豬的馴化還有可能是通過共生進行的)

家豬起源

豕(shǐ)->彘(zhì)->豚(tún),世界上唯一完整的(音、形兼具)的漢字,記錄下了豬的馴化過程。

再回到9000年以前,剛剛定居下來不久的人們,隔三差五會遭到一種野獸的騷擾。它們有結實如麻花的肌肉,長著尖利的獠牙,喜歡成群結隊的到農田裡踐踏莊稼、掘取根莖、採食果實。

部落中的男人責無旁貸,他們手持棍棒、石塊將豕們驅逐出農田,並展開圍捕。彘,野豬中的戰鬥機,正值壯年的它有著一身蠻力,銳利的體毛高高炸起,呲著獠牙左衝右突。

真正的英雄從不會缺席大場面,他技高一籌,一箭射穿野豬的心臟,這也是甲骨文中“彘”字的相。戰利品自然豐厚,母的、小的一窩帶回部落。美美的飽餐後,將剩下的關押起來,定期餵食,以便保留到下一次部落的大餐時間。

人與野豬的“相伴與較量”,在接下來的一千多年不斷的進行著。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長嘴大腹,四蹄有尾。逐,人在豬後面追逐、捕獵。,野豬與人對抗時聳起鬃毛,塊頭變大的樣子。,勇敢的人才敢與野豬正面搏鬥。,被箭射殺的大野豬。,專門指飼養用來食肉的小豬。,有房子有豬才形成了最早的家。另外,為了避免拘禁的公豬性格暴躁,將其閹割是個好辦法。

甲骨文

馴化是一個漸進的、互利的過程。豬被吸引到人類的住處,在那裡它們可以以殘羹剩飯和垃圾為食。反過來,人類可以獲得現成的肉類和其他資源,尤其是肥料。

河南省賈湖的新石器時代考古遺址(約7800-9000年前)出土了中國發現的最早的家豬骨頭。先人們在房下養豬,從此便有了中國人“家”的概念。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賈湖村遺址 出土家豬頭骨

為什麼養豬能在上古時期迅速普及?

因為被馴養的豬好處實在太多了。原本尖利的獠牙逐漸退化,健壯的身體變得臃腫肥胖,而且它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圈養起來十分方便。吃人們剩下的殘羹剩飯、穀殼、稻皮便能茁壯成長,轉化為優質的肉源。

不挑食、長得快,還剩的多,一窩4~10只的產子能力讓牛、羊汗顏。小豬生長1~2年肉量便穩定並可以食用。如此低投入、高回報的事,誰家不搶著幹。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富貴多子

在《爾雅·釋獸》中,對豬是這樣解釋的:“彘,豬也。其子曰豚。一歲曰豵(zōng)。”,所以,彘、豬、豚、豵,就是豬不同成長期的稱呼。

日本人,自隋唐開始便引進漢字作為他們文字的基礎,至今還用“豚”來代表可食用的豬,就是因為如今食用的豬從壽命上來看都是小豬的原因。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豬文化興起

從賈湖遺址顯示,早在公元前6000多年,中原地區就已經有了不錯的田園生活,豬鳴犬吠、米酒歌舞…

豬不僅貢獻肉,還貢獻了形象,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豬形陶罐

高郵龍虯莊遺址,距今7000-5000年前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豬紋陶缽

馴化過程中的豬形象

河姆渡文化,距今7000-6000年前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豬面紋彩陶壺

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前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玉龍

紅山文化,距今6000年前

上圖中這件紅山文化後期玉器製品,為岫巖軟玉雕琢而成,豬首龍身,通體呈雞骨白色,局部有黃色的土沁。龍體捲曲如C形,首尾相連,器體厚重,造型粗獷。

豬首形象刻劃逼真,肥首大耳,大眼闊嘴,吻部前突口微張,獠牙外露,面部以陰刻表現眼圈、皺紋。中央的環孔光滑,背部有一可穿繩系掛的小孔。出土時位於死者胸部,專家猜其不僅為佩飾,很有可能是代表某種等級和權力的祭禮器。

豬在紅山文化時期與遠古先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關係非常密切,它既代表財富,又顯示勇猛。上古的人,更喜歡野豬強悍的體形,敢與虎豹相搏的精神。豬首被安在龍的身上,說明豬的形象逐漸抽象和神化。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商晚期 青銅豬形卣

到青銅器時代(約4000年前),豬成為中國最常見的家畜之一,在生活、葬禮和祭祖儀式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商朝末期,國都朝歌(今河南安陽)為城市居民提供大量豬肉,豬肉還被置於青銅禮器中作為貢品擺墓前,以祈求祖先的庇佑,作坊用豬的門牙製成大量的裝飾品在當地市場出售並賣到遠方。

當今,有錢人都花錢買所謂的豪車,古人可不幹這種賠本的事,家裡養豬多少才是財富的象徵。不僅得擁有活豬,還得有豬形象的各種文創產品,死了還得豬陪葬,手裡都不能空著,必須攥著豬玉握。

古人認為,人死時不能空手而去,要握著財富和權力。新石器時代是以獸牙握在手中;商周時期,死者手中多握數枚貝幣;到了漢代,早期手握玉璜,後期則是豬玉握。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漢代 豬玉握

豬地位的衰落

盛極必衰。

到公元2年的漢朝,中國第一次人口普查時據統計有6000多萬人口,主要集中在華北平原和富饒的河谷地區。

由於這些地區的大部分土地都用於耕種,人們不能讓豬自由覓食,所以把它們關在圈裡。豬的角色轉化成“垃圾處理器”,用來處理人類家庭的剩飯剩菜和其他廢物。

隨著人們對土地的耕種越來越密集,圈養豬的糞便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春秋戰國時期,更是乾脆將茅房與豬圈合建,家豬的生存環境落到了谷底。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漢代 綠釉豬圈

被人類馴化的豬,已經沒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隨著居住環境的改變,隨之而來的是諸多惡名的產生。髒、懶、蠢笨,這些壞名聲通通與豬掛鉤。

“人彘”一詞正是出自漢朝,意為像虐殺豬一樣對待人。漢高祖的皇后呂雉,專門發明出來對付政治敵人戚夫人的殘忍刑罰。

豬不僅地位降低,豬肉似乎也不招人待見了,看來吃了幾千年豬肉的中原人連豬肉都吃膩了。跟隨遊牧民族一同“入侵”中原的羊,受到了人們的追捧。羊取代豬肉稱為第一肉類食物,“羊大為美”、“魚羊之鮮”都是人們給其的溢美之詞。

《國語·楚語下》“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 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

豬的拯救者

淨洗鐺, 少著水, 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 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 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 貧者不解煮, 早晨起來打兩碗, 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軾,《豬肉頌》

終於,豬的救星來了,嘴裡吟著《豬肉頌》,手上端著一碗東坡肉,他就是宋代著名“吃貨”蘇東坡。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東坡肉

每一個吃貨都是快樂的,蘇軾便是傑出代表。仕途不斷失敗並沒有影響到他的生活情趣,不僅在被貶的路上游山玩水、寫詩作賦,還在俸祿減少、生活費拮据的情況下,發現了同樣“失寵”的豬肉!

東坡肉,用今天的說法就是對豬肉重新進行了價值發掘。這樣一來可不得了,別以為網紅、大V是今天才有的事,要知道蘇子瞻可是宋朝頭號大網紅,自帶流量槓槓滴。

蘇粉兒們聽說自己的愛豆吃起了豬肉,還為其作詩,紛紛效仿。一時間,豬肉的吸引力指數大幅提升。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每天有上萬頭豬被運進汴梁城,消耗量之大令人咂舌。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清明上河圖》節選

宋朝,因為羊少依舊被封為肉食第一。但是,在當時的大遼,豬肉卻是高大上的美食。究其原因,還是應了那句老話”物以稀為貴“。難怪老子說”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人類就是改不了這臭毛病,對擁有的東西從不珍惜。

同時,北方女真人(後來的清朝統治階級)對豬肉也是情有獨鍾,將其視為民族傳統美食。如果說契丹人是蠻(遊牧民族),那女真人就是夷(字形就是一個人在射箭),他們並不是遊牧民族,而是生活在森林中,以漁獵、農耕、畜牧混合式的一種生活方式。

豬之逆襲

明朝,豬肉逐漸流行開來,重新出現在了皇家食譜中。《明宮史》記載,在皇家過年的食譜中就有燒豬肉、豬灌腸、豬臂肉、豬肉包子等。但在民間,豬肉的價格高於牛羊肉,說明豬的飼養量依舊不及牛羊。

到了清朝,女真人崛起並統治了中國,豬肉才真正迎來了逆襲,再次成為肉食第一。

又一個文人吃貨來了,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中, 將豬單獨列為“特牲單”,“豬用最多, 可稱‘廣大教主’。宜古人有特豚饋食之禮。”在他的介紹中,與豬肉相關的有43 道菜, 其中有紅煨肉三法、白煨肉、油灼肉等。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豬肉在清朝也徹底成為皇宮的主要肉食。清朝皇室祭祀祖先時喜歡用豬肉,皇后住的坤寧宮的一大用處就是充當白水煮肉的砂鍋居,這些白水煮豬肉在祭祖之後就被分給清朝的大內侍衛,一般人還吃不上。

清朝開始,中國人口開始大幅增漲,也為養豬提供了大環境。由於牛、羊需要放牧,圈養家豬優勢突出。終於,千年後豬肉終於擊敗羊肉徹底大翻盤。

你以為這就完了?還遠遠不夠!屬於豬肉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豬之奇蹟

1949年,新中國成立了。

華夏大地百廢待興,億萬萬民眾嗷嗷待哺,大面積農田需要施肥...於是,毛爺爺說:“養豬是關係肥料、肉食和出口換取外匯的大問題,一切合作社都要將養豬一事放在自己的計劃內”。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建國初期,豬的主要價值在於它們的糞便,而它們的肉則是人們平日捨不得吃的一種奢侈品。事實上,豬將廚餘垃圾和農業廢料轉化為肥料,用來生產中國人作為主食的穀物,這種能力讓它們受到高度重視。”小型有機化肥廠“,主席在《關於養豬的一封信》中這樣稱呼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業產業化的深入發展,現代的豬隻是一種“產肉機器”,豬肉生產是一項大產業。如今全球生豬存欄量為13億頭,其中一半在中國。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毛氏紅燒肉

中國人吃掉了地球上一半的豬肉,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以及一批垂直整合、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農業綜合企業。中國進口的大豆佔國際大豆貿易的近70%(主要用於餵豬)。在今天的中國,人們更傾向於說豬是“小型肉類加工廠”。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現代化養豬場

9000千年來,豬既是中國人最主要的肉食資源又一直在精神領域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從豬的馴化到飼養選育技術的發展,從簡單地食用豬肉到將豬肉烹飪成美味佳餚,從用豬隨葬到把豬作為重要的精神文化符號,人類在與豬同行的歷史進程中生產技能在進步,生活水平在提高風俗習慣在變化,文化知識在豐富。

豬,對中國人的貢獻不可磨滅。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參考文獻:徐旺生《中國養豬史》,羅運兵《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豬志》,《中國古代豬類馴化、飼養與儀式性使用》,《2017年中國養豬業發展報告》,《舌尖上的戰爭》

豕、彘、豚、猪,你真的了解二师兄吗?

我就寫到這,剩下的靠你了!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到 其 他 公 眾 號

請 給 該 公 眾 號 留 言 獲 取 內 容 授 權

About 喵星吃喝指南

生活不止苟且 還有肉和美酒

Miau~|貓叔分享美食和美酒搭配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