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書法的力度?

楊重琦書法


書法要有力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勢”,一是要在書寫過程要找到發力點。那麼,這個點應怎樣找到?我覺得,毋庸置疑,轉折處肯定是發力點。除此之外,在筆畫中還有發力點嗎?經過近段時間實踐、思索,覺得在行筆的任何一個地方均可作發力點,不要拘泥於固有習慣,應該順應自然,手上感覺無力了,均可在該處發力,即使沒有轉折,也可以通過停、細微調整行筆方向等方法實現。

要樹立或加強“空回”意識,其動作要領(筆從哪裡來,就回哪裡去)。此也可以理解成是藏鋒的一種。根據其動作要求,此應是用在收筆處。哪起筆處又是怎樣的呢?是不是“空搶”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連斷也是一種表現形式。”“字勢表現在縱橫、欹正、收放、連斷上。”連、斷在書法中必不可少、相互依存,沒有斷、就沒有連,沒有連,亦沒有斷。在連的方式中,除了實連、虛連外,我覺得,應還有搭連,即下一筆起筆處即上一筆收筆處。如字組“後乃“便是。|

二是要形成錯位。此作用有二,一是產生誇張、形成對比,讓作品不泛味、不呆板,呈現出氣息通暢,生機盎然的境界。二是產生勢力。猶如梵淨山蘑菇石,如果兩塊巨石是平平穩穩地堆在一起,誰還去看?也不會感覺有力。這兩塊巨石雖有險勢,但如果不能保持險中帶穩,恐怕我們現在也看不見這絕好的景色了。如右圖:

形成錯位的方法:一是多個筆畫排列時,相鄰的要避免絕對平行,但要保證相時平穩,如三字的三個橫畫,第二橫便是打破平衡的關鍵,因為只要它與第一二個橫畫斜向不一樣,這個字便活了。二是筆畫間的距離不能絕對相等,但要相對均稱。三是要充分應用視覺差原理,處理左右上下筆畫的排疊,使其在整齊中有參差,參差中見整齊。四是組成字的各部件如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的字,不要整得平頭齊足的。


李從萬


如何理解書法中力度,古人講力透紙背,入一木三分。對於這這些的理解,每個人都有各人看法。每當欣賞書法作品的時候,都會用力透紙背,入木三分來形容。也就是說這個書一者書法的功底很深,不飄,不輕浮。力度並不是這個字或一個筆畫都用力去完成的,如果一個字用刀寫,這個字一定很死板,反而缺少靈動,很多人有個誤區,就是對書法力度的理解,一個筆畫的完成它需要落筆,行筆,收筆,但在落行收的同時還要分輕重快慢之說,包括一個點畫,有的筆畫就輕入筆,邊行筆邊加重,有輕收筆,有重收筆,還有拖筆出鋒。力度可不用力去寫。我認為力度就是書的功力,輕重快慢把握的有分寸,控制的非常好,這才叫力度。這是我個人對筆畫力度的理解。還有結構的力度,什麼是結構,就是結字,結體,框架,也就是怎麼才能把筆畫完美結合在一起,完美了才有力度,使這個字才不會立不穩站不牢,一個字都有主筆,主筆寫不好,這個字就沒有力度。這個主筆在寫的時一定還要按筆畫的力度去寫,該輕就輕,該重就重。並不是主筆就要使勁的去寫。還有章法的力度,一作品章法佈局不合理,落款不合理,印章的大小不合理,這就是力度不夠,也就是說書者功底不足。欣賞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的好壞,第一眼就是看章法,章法得體才賞心悅目,否則不是一頭輕就是兩頭重,不白壓黑就黑壓白。第二眼看單字,看單字就是看結構,看結構就是看主筆。第三眼就是看筆畫,看筆畫就是看落筆,行筆,收筆的輕重快慢是否能體現出來。(個人拙見,批評指正)





書畫教師三和


書法是含蓄的內斂,而力度不是用多大的力氣,而是是內斂,書法講究的是精氣神,是通過線條的輕重緩急,轉折變化產生的力度!



紫砂藝術東籬先生


中國書法是線條的表現,靠線條來表現力度,書法藝術無論何種風格, 都必須有力度。力度為作者筆下功力長期和的結果, 為筆墨技巧成熟的體現,主要體現在一下兩個方面:

1點畫形態的力感。

如古人所謂一橫如 “千里陣雲”、一點如“高峰墜石”一撇如“陸斷犀象”一鉤如“百鈞弩發”一鑑如 萬羅枯藤”、一折如“勁弩筋節”等。結構的力感。古人所謂“上密下疏, 如高嶽之聳秀; 中密外疏, 如崩石之飛天; 外密中疏, 如急水之歸潭。”

2佈局的力感。

古人形容連字如“水泛連鷺”“晴郊駟馬”, 通篇的力量則如 “注飛澗之瀑流, 投全牛之虛刃”。離開筆力, 整幅作品便毫無生氣, 近代梁啟超將“力的美”作為欣賞書法的 主要依據。歷代眾多書家皆以筆力著稱, 形容筆力中剛勁之力, 如鐵畫銀鉤, 堅挺方折, 雄強清勁; 形容柔和之力, 則謂如似綿裡藏針, 婀娜凝練, 俊逸婉麗。儘管風格各異, 然於作品之中, 均以不同手法體現了力感美。所謂“眾妙攸歸, 務存骨氣”。

南朝王僧虔《論書》雲:“古今既異, 無以辨其優劣, 惟見筆力驚絕耳。”富力感的作品之所以美, 正是因觀賞者於字形中領略到生命的運動。而缺乏筆力, 生命之美便無法得到充分表現和發揮。


姚若兮


1.書法的力度感

我們欣賞一副書法作品,最常掛在嘴邊的詞兒就是“有勁兒、沒勁兒”,這裡所講的就是寫字的力度感,也就是常講的筆力!

我們欣賞一副書法作品,最常掛在嘴邊的詞兒就是“有勁兒、沒勁兒”,這裡所講的就是寫字的力度感,也就是常講的筆力!

2.如何做到書法的力度感呢?

歷代書法家講究中鋒運筆,萬毫齊力。趙孟頫“蘭亭十三跋”中說“用筆千古不易”,說的就是中鋒用筆。\r

要想用筆有力度,首先用筆要實,就是讓運筆的力量實在地通過筆尖注入到點畫之中。清包世臣“藝舟雙楫”雲: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是需要長期下功夫積累的,要達到筆精熟得法,點畫自然沉著有力。



宋萬正書法


我們練習書法或欣賞書法的時候,很自然覺得有力度的字好看,漂亮!但是如何來理解這個“力”?好像有些虛,不太好理解。很多老師都有闡述,比如中鋒行筆,筆速果斷不拖拉,立峰起收筆……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我的體會和經驗,往往一些最基本簡單的要素會被忽略,其實做到了力度就出來了!

所謂字的力度,一定不是考靠身體的力量,也就是說不靠腰、肩、背、肘、腕和指的蠻力,也不靠物理的公式可以計算得來,也不是墨的濃淡筆畫粗細來區別。需要符合字本身的規律,就可以顯示出力度,第一定要橫平豎直,所有的筆畫要在自己的軌道上,一旦歪歪扭扭那肯定就會顯得無力。第二筆法是比較容易掌握的,但是結構卻是比較難以把握的。一個字的整體結構符合規律了才好看,才有力度。比如上小下大的結構方式,還有左緊右松的結構方式,都可以讓書法產生或者是託舉,或者是飛縱的力量感。反過來穩都不穩,力度就更體現不出來了。線條本身有力度,但只有組合在一起符合字的規律結構,才會產生力量感。推薦可以看看啟功先生的教學視頻,我記得他也說過力度問題。啟功先生的字有的筆畫很細,但是你也會覺得很有力度。

所以基本功紮實,簡單的事做好了,很多事情順其自然就有了。不必一直追逐一些所謂的技巧和秘技。

希望我的回答能解決你的問題,想討論可以留言或者私信



犀犀牛老師


淺談書法力度

關於書法的力度,也是我經常思索的問題,甚至常常提筆實驗,由於思維的侷限性所得到的體會也不是很全面,看了您近乎科學專業的論述,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讓我對書法的力度問題增加了瞭解,開拓了視野,非常感謝。在我本身的觀念裡,想法肯定也是有的,在這裡分享出來,希望給您做一個錦上添花,不對之處,全當增添一個無傷大雅的小插曲,博君一笑就好。

您的文中所提的是有關於毛筆與紙面接觸的層面,我覺得毛筆始終是由人操縱,它本身不可能產生任何力道,只是它本身的彈勁和韌性與由人控制它時所使用的力道相互作用再沾染上墨汁顯現在紙面的效果,關鍵還是在於人如何控筆、控力,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好的書法力透紙背的說法,但凡是力透紙背前面必是贅以功力深厚,以形容對這樣的書法的崇拜與敬仰,但我們細思下來,能夠寫出力透紙背的書法者真的像武俠小說裡內功深厚,真氣外溢?如果真是那樣,那未免太過玄奧,不切實際了,在我看來所謂的力透紙背是經過長時間的摸索練習,選最恰當的筆墨紙用最適合的力度,攻以最佳的角度行筆而成,力度講究的是輸出平穩,這種平穩需要苦練之功,內力倒不見得真有。

就像您說的,筆鋒逆行,如刻刀刻石,效果最為顯著,順行拖筆則如刀劃石面,只是留下一道印記而已,談不上入石三分,這也就是人力與筆的彈力和韌性的互相作用而產生的效果吧。我覺得這樣解釋起來也算科學。

書法藝術複雜中透著簡單,簡單裡亦不乏複雜,單純一個書寫力度就需要藉助筆的筆性進行拿捏,看似簡單,但是實踐起來,我們對於筆性的計算,分寸力道的輸出運用和平穩銜接,整體使用的經驗都是十分考驗功底的,絕非一日之功,還是相當需要勤思苦練的!







元磊文傳


書法的力度,跟人身體的肌肉力度是沒多大關係的。虎背熊腰的壯漢,寫的字可能是輕飄無力的;身材瘦小的弱女子也可以寫出剛勁有力的字體。

所謂的“力透紙背”、“入木三分”,指的是從字裡行間看出這個人書法的功夫。私以為,在書法中,力度來自於以下三點。

一、筆畫線條。對於一個字來說,筆畫就是它的肌肉。粗細、長短、枯溼等等十分有講究,不通的字體,筆畫線條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楷書的筆畫講究清晰、平直;行書的線條則要求流暢,但又帶一點楷書的工整;草書,則要求筆畫比較寫意,枯溼要分明……練筆畫就像人鍛鍊自己的肌肉,要有力量,肌肉是必不可少的。

二、字形結構。字的結構,就好比它的骨架。筆畫寫得再好,結體不雅觀,也就只能是一坨腐肉。精妙的筆畫,是需要結構撐起來的,才能發揮出筆畫的力量。一個字的字形結構要勻稱。結體太平穩,則顯得無精打采、平平無奇;結體歪斜扭曲,則顯得吊兒郎當、給人不踏實的感覺。所以結構的“平”和“險”,要掌握得當!

三、韻味氣質。書法中的韻味,也好比它的血和魂。字裡行間可凸顯它的韻味,或媚,或樸,或連滯,或乾脆……單個字寫好了,不一定整篇書法就完美了,還要看其中的韻味,看其中要表達的是什麼。

總結一下,書法的力度可以類比人肌肉的力度,也是要有血有肉有骨骼的。以上為本人幾點拙見,不當之處,敬請指出!




愛寫字的猿哥


宋四家之一蘇東坡雲“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這就是書法的生命之美!

1.書法的力度感

我們欣賞一副書法作品,最常掛在嘴邊的詞兒就是“有勁兒、沒勁兒”,這裡所講的就是寫字的力度感,也就是常講的筆力!

我們說某位書法大家的字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等,都是在誇讚他的書法點畫有力度,筆力深厚,達到了美的標準。

書法的整體章法佈局也很講究力度感。任何一副書法作品如果沒有筆力,就會神采全失,毫無生氣。歷代書家都以筆力著稱,風格各異的作品,都以不同的手法表現了力度的美感。

如何做到用筆的力度感呢?

歷代書法家講究中鋒運筆,萬毫齊力。趙孟頫“蘭亭十三跋”中說“用筆千古不易”,說的就是中鋒用筆。

要想用筆有力度,首先用筆要實,就是讓運筆的力量實在地通過筆尖注入到點畫之中。清包世臣“藝舟雙楫”雲: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是需要長期下功夫積累的,要達到筆精熟得法,點畫自然沉著有力。

顏真卿的書法點畫豐滿表現了書法的力量,宋徽宗的瘦金書點畫纖細,同樣很有力度。

2.書法的厚度感

一副好的書法作品是有厚度的。歷來書家強調中鋒運筆,主要是追求點畫的立體感,也就是點畫厚度

顏真卿的東方朔畫贊碑,用筆深厚雄健、氣勢磅礴、神采飛揚。碑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點畫都有凸出紙面的感覺,點畫有厚度、壯美的立體感,整篇字看起來像是寫在一個遼闊的空間之中。

如果把字寫的像薄薄的紙片一樣,那肯定是沒有美感的。所謂點畫的立體感,就是通過用筆技巧表現出來的。書法史上強調中鋒用筆,屋漏痕,錐畫沙,折釵股等,其實都是在說明如何把點畫寫的有立體感,有張力。

3.書法的速度感

書法的點畫能體現書寫速度,有運動感。

書寫速度不一樣,寫出來的點畫的動勢,動感就不一樣。而且,好的書法是活的,它的每一個點畫都有動的勢態,即使是楷書也要有這種動的勢態。當然很難,但也正是書法藝術的魅力之一。

懷素的自敘帖,點畫有強烈的運動感,速度感,好像是流星飛馳而或,令人驚奇。

要想使書法有速度感,就要寫字有節奏,輕重緩急等。







月亮肩上站著北


1.書法的力度感

我們欣賞一副書法作品,最常掛在嘴邊的詞兒就是“有勁兒、沒勁兒”,這裡所講的就是寫字的力度感,也就是常講的筆力!

我們說某位書法大家的字入木三分、力透紙背等,都是在誇讚他的書法點畫有力度,筆力深厚,達到了美的標準。

書法的整體章法佈局也很講究力度感。任何一副書法作品如果沒有筆力,就會神采全失,毫無生氣。歷代書家都以筆力著稱,風格各異的作品,都以不同的手法表現了力度的美感。

如何做到用筆的力度感呢?

歷代書法家講究中鋒運筆,萬毫齊力。趙孟頫“蘭亭十三跋”中說“用筆千古不易”,說的就是中鋒用筆。

要想用筆有力度,首先用筆要實,就是讓運筆的力量實在地通過筆尖注入到點畫之中。清包世臣“藝舟雙楫”雲:筆實則墨沉,筆飄則墨浮。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是需要長期下功夫積累的,要達到筆精熟得法,點畫自然沉著有力。

顏真卿的書法點畫豐滿表現了書法的力量,宋徽宗的瘦金書點畫纖細,同樣很有力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