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庫管理如何做到“賬、物、卡”一致?

倉庫容量大了、品種多了、週轉快了,要保證賬實相符就不那麼容易,稍不留意就會形成混亂的局面,造成重大的損失。

倉庫管理如何做到“賬、物、卡”一致?

倉庫管理如何做到賬、物、卡一致呢?


1


明確職責


在一個進出頻繁的倉庫,很多不同的崗位都會對貨物的數量變化產生影響


叉車司機會整託整托地進出貨物;

倉管員(揀貨員)會對零散貨物進行揀選;

搬運工會進行裝卸堆碼操作;

質量控制員會抽檢或隔離(釋放)產品;

……


他們的日常工作都跟貨物打交道,若是沒有界定清楚各自的職責,就會相互影響乃至發現數量短少時相互推卸。


應明確劃分各個崗位對庫存精確性的職責。


比如搬運工只允許在裝卸區域作業,發生破損或發現數量不足時不準私自進入倉庫搬幾箱貨補上,必須通過現場管理人員記錄後安排;倉管員對自己揀選的貨物負責,每一件貨物進出都要求記錄在案;叉車司機對整託貨物負責,完成每個庫位的進出後都要做到及時登記……


2


梳理流程


對於倉庫進出和移動貨物的所有操作,應做一次完整的梳理,清晰瞭解每一次貨物移動的方式,是手寫單據、貨位卡、倉庫管理系統還是掃描槍或其他工具,如果梳理過程中發現有缺失或有漏洞的地方,應想辦法補上,而不是在發現有大的差異時,找不到某個中間環節的記錄,最終沒辦法解決。


倉庫管理如何做到“賬、物、卡”一致?


3


檢查機制


一邊操作、一邊還要記錄,難保在某些時候會有疏忽,或者產生意外,這就需要我們建立檢查糾錯的機制,而且這種事後的機制不能跨度太久,一定要快速高頻,才能及時發現問題,找到原因。


比如每個操作人員在交接班前要完成自己作業過的庫位、品種相關的數量核查、現場管理員要每天做一次盤點(至少高貨值的品種)、倉庫主管要定期進行抽查盤點,對比系統數與現場實物數、手工記錄數是否一致。

賬、物、卡三者一致本來是倉庫管理的基本要求,但在倉庫儲量越來越大、品種越來越多、週轉越來越快的背景下,必須做到以上三點,才能確保管理有序,保證庫存精確性,不至於造成損失。

倉庫管理如何做到“賬、物、卡”一致?


倉庫容量大了、品種多了、週轉快了,要保證遵守倉庫管理的基本原則就不那麼容易,比如最重要的一條“先進先出”原則


對於收貨方來說,如果總希望收到的貨是近一個月內的,某天突然發現收到的貨竟然是半年前的,尤其是快速消費品,說不定都快過期了。但對於倉庫管理方來說,“先入庫的要先出庫”可不僅僅是一句口號那麼簡單。


要想做到嚴格遵守“FIFO”(First In First Out),

必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倉庫管理如何做到“賬、物、卡”一致?

1


標準清晰


通常的倉庫管理標準操作規程(SOP)中都會包含FIFO的要求,但往往不夠突出重點,也不提及檢查機制和違反處理措施。


應該對操作的人員(叉車司機、倉管員等)清晰地傳達標準要求,可以通過現場標識、看板、檢查清單、交接班會議等辦法來不斷強調並保證FIFO的執行。


倉庫管理如何做到“賬、物、卡”一致?


2


系統控制


完全依靠人去執行制度,總是會存在漏洞的,最好有系統來控制。


在揀貨、發貨操作時,系統會自動指派舊批次的庫位;在出庫掃碼時,掃描槍自動提醒此SKU是否為最舊批次;任何不按FIFO操作的記錄都會被禁止或者當作異常數據來處理,才能防止人為的疏忽或偷懶。


3


設施輔助


以前的庫位設計更多的考慮存儲,較少顧及多批次、少批量操作的需求,現在倉庫要“運動”起來了,之前的庫位(尤其是駛入式貨架)就有些不適應了(同一巷道中多批次時只能“後進先出”,如下圖,單批次時又可能造成存儲空間的浪費)。


倉庫管理發展至今,越來越多的倉儲設施能夠輔助解決運動起來的問題,其中橫樑式貨架、重力式貨架、兩頭分別進出的穿梭式貨架等都有助於做到FIFO的要求。

倉庫管理如何做到“賬、物、卡”一致?

重力式貨架


以重力式貨架為例,貨架入庫的一頭高,出庫的一頭低,通過重力的作用使每一託貨滑動到出庫的巷口,整個巷道的貨物自然就是先進先出的排列了。

倉庫管理如何做到“賬、物、卡”一致?


先進先出原本是倉庫管理的基本要求,但在現代倉庫發貨要求的批次變多、批量變少、週轉變快的背景下,要考慮從標準、系統和設施方面多管齊下,才能保證守住倉儲管理原則,不至於變得混亂、造成損失。


倉庫,不再是一個靜態的房子,而要當成一個充滿活力的車間,輸入的是物流資源、作業流程,輸出的是可發的貨物、完成的訂單。只有用一種“運動”的眼光來看待倉庫管理時,倉庫才不是供應鏈的瓶頸,而是一個大馬力的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