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70% 的訂單都來自蘋果,為什麼感覺蘋果沒有無限壓價呢?

用戶69331504


首先蘋果公司有一個強大的財務,來核算成本,不僅核算蘋果公司的成本,還會核算富士康的成本,大到核心部件,小到一顆螺絲釘。

一般來說,一個公司是不能對你的供應鏈合算的,但是蘋果公司太強大,強大到命令她的供應鏈的程度,再有核算到你進貨的成本,然後雙方確定一個成本,也就是成本在他們倆各公司之間很透明,透明到每一分錢的成度,也就是富士康甚至沒有定價進貨的權利,都是經過蘋果公司認可後進貨,成本算完了,那就是加上人力成本,然後加上一個利潤率,這就是雙方結算的價格。

富士康雖然沒了權利,但是他還是樂於接受這個方法,這個方法避免了各種競爭,避免了很多的成本,也不用爾虞我詐的成本,爾虞我詐合作肯定長不了,蘋果給了富士康的地位,富士康的地位也可以把成本核算往下延續,一級一級的往下核算延伸,一句話蓋之蘋果決定了全產業鏈的成本價格。上游供應鏈沒有議價能力。都是成本加加工費的模式。



祺哥的兇猛Daddy


此前有人爆料富士康每生產一臺iPhone手機賺到的錢大概是70元人民幣,像SE的代工費則是3.8美元,6S是4.5美元,iPad的代加工費是11.5美元,相對於蘋果產品高價格來說,富士康代工所賺取的利潤其實並不高。

比如iPhone 7的材料成本只有219.8美元(1200多人民幣),而售價卻高達6388元起,可想蘋果的利潤有多高,但是作為代工廠的富士康只是從高額的利潤中賺到了九牛一毛而已。

富士康70% 的訂單都來自蘋果,為什麼感覺蘋果沒有無限壓價呢?

因為價格已經壓倒了極限,在壓下去富士康幾乎沒有利潤可賺,因為廠房建設、生產線以及人工投入都是一筆不小的錢,要是再降低代工費,富士康很可能會放棄代工蘋果的產品,到時候蘋果還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蘋果要富士康代工第一因為量大,每一款機型都是上千萬上億的數量,一般的代工廠根本就吃不下,如果產量跟不上市場需求會導致蘋果客戶流失,第二富士康在代工廠中具有知名度,而一流客戶也必定會選一個一流的供應商,第三富士康有足夠的資金來抵抗風險,並且也有實力把控質量關,所以蘋果才會選擇富士康作為第一代工廠。

蘋果和富士康已經合作多年,兩者之間早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感,也是重要的商業夥伴,富士康和蘋果相互需要,誰對於誰都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蘋果依賴於富士康,同樣的富士康也依賴於蘋果。


黑暗科技世界


感謝您的閱讀!

壓價?富士康也不是什麼“善茬”?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如果無限制壓價,你覺得富士康還會老老實實的給蘋果生產手機嗎?還會那麼在乎質量嗎?

蘋果的價格公道,才讓富士康吃了暗虧

我們應該看過這個新聞,2013年04月22日,蘋果將富士康為其代工的500萬部iPhone5手機退回,要求富士康重新返工。

據原因就是產品外觀不符合標準以及功能不良,而富士康需要為每臺返工蘋果支付200元的額外成本,500萬部手機的新增成本高達10億元。

正是因為蘋果的這種對於質量的高要求,所以導致了富士康不得不採取這種措施,損失在所難免,這也是無奈之舉。

但是,你想如果富士康被無限壓價,那麼這種質量方面能不能達標?如果遠遠低於市場價的話,你覺得富士康還會尋求蘋果合作嗎?

蘋果需要富士康

其實任何選擇都是雙向的,蘋果選擇富士康它是有著深度的原因。

  • 蘋果在全球的銷量大,要保證全球的銷量,蘋果必須要通過能夠滿足它銷量的代工廠進行生產,而富士康剛好符合這一。
  • 富士康它本身的代工能力相對較強,人工代工經驗非常的豐富。
  • 富士康的價格相對於其他的一些品牌來說並不算高,對於蘋果來說有利於成本的控制。
蘋果選擇富士康,它是一種需要的選擇,而富士康也需要通過蘋果來穩固它的收益。所以你會發現,在富士康製造的蘋果質量都非常的出色,而壓價這種情況,對於蘋果和富士康來說,確實存在。但是,無限制的壓價可能會影響兩者的合作!

LeoGo科技


郭老闆看到前面的回答,估計會拍桌子:“把我說的好像被庫克盤剝似的,我有那麼慘嗎?!”絕不是我開玩笑,仔細梳理數據就會發現,郭老闆實際活的比我們想象中滋潤,他賺錢的本事絕對可以吊打手機行業的一眾大牌(詳細見後文)。

根據富士康招股書,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0.36%、10.55%和10.02%。三年的代工業務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4.74%、15.88%和13.65%。數據看起來一般般啊。

毛利率看起來乾巴巴,淨利潤不一定是這樣。富士康2017年的淨利潤有162.2億元,由此計算淨利潤率大約4.6%,是銀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3.07倍,這也解釋了郭老闆儘管吆喝代工辛苦,卻還要辦工廠,而不是直接存銀行吃利息了。

因為辦工廠還是賺錢的。

而且富士康這個淨利潤率已經可以輕鬆錘爆手機行業一眾大牌。根據Strategy Analytics公佈的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三星手機的營業利潤率為9.7%,OPPO營業利潤率為4.7%,華為手機營業利潤率為3.35%。注意,這是沒有扣稅的利潤率,扣稅後的淨利潤率,三星能達到5%,OPP的淨利潤率在3%左右,華為妥妥的在3%以下。

你看,富士康的淨利潤率和三星差不多,輕鬆錘爆OPPO、華為!

所以,你還能說蘋果壓價太低,郭老闆的日子過得苦?人家美著呢!


魔鐵的世界


富士康70% 的訂單都來自蘋果,為什麼感覺蘋果沒有無限壓價呢?富士康加工蘋果手機也有成本還要賺錢,如果無限壓價難道讓富士康倒貼麼?不可能。

蘋果手機貴,並不單只是軟硬件貴,而是其利潤相當高。如果還對富士康壓價,恐怕富士康寧願丟掉蘋果的訂單,為什麼?蘋果其實對富士康壓價相當厲害,甚至可以說到了相當苛刻的地步。可以看看蘋果加工一臺設備,富士康能夠拿得到多少錢,就基本明白富士康還能被壓多少價。

據IHS消息透露,iPhone7手機的各種成本加起來只有大約1200元人民幣,但其售價高達5388元人民幣起,這就是蘋果可以吃掉智能手機市場60%利潤的來源。但是其代工費卻只有區區的5美元(當時差不多還不到70人民幣),還有iPhone SE的代工費更只有3.8美元,iPhone 6S也只有4.5美元。而高達12799元售價的iPhone xs Max 512GB版本的,代工費竟然也只有區區6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像富士康這樣代工蘋果手機的,一臺只有幾十元人民幣,可以說價格是相當的低了。


看看蘋果手機的售價,以及利潤,還有與代工費形成的強烈反差,如果蘋果還繼續壓價富士康一撂挑子,恐怕除了中國很難有其它國家的代工廠能夠以這個價格以及代工質量,讓蘋果壓榨的。當然今後也難免蘋果還有壓價的行為,就看蘋果是否還能夠找到像富士康這樣具有保值保量的代工能力的工廠,比如後備力量比亞迪代工。

蘋果確實是相當會壓榨的公司,同時更是一家精打細算的公司。除了已經壓榨得夠低的代工費,連統一打包支持毫米波的高通新一代5G芯片,蘋果也要在不支持毫米波的地區把它扣除掉。既然不支持毫米波的地區就不會使用,即使集成支持毫米波的5G芯片,蘋果也不應該交錢。看看國內廠家只有概括承受高通所有的打包費用,你不支持毫米波,對不起我驍龍芯片集成了的,也得繳費。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蘋果肯定想無限壓了,但事實上這可能嗎,富士康並不是那隻任人宰割的羔羊。郭臺銘能把公司經營這麼大,只是一味退讓的結果嗎,答案肯定不是,更何況做生意的人都懂得“合作共贏”。

富士康並不是那麼差

起點並不代表終點,雖然“代工廠”三個字富士康很難甩掉,不過憑著多年的技術積累,富士康早已不是那個只會埋頭苦幹單純為別人賣力的代工廠。可能每年都能排到世界五百強前三十位並不能說明它很厲害,畢竟擁有近百萬員工營收高也不奇怪,但有些事情可不是隻靠人多就能完成的。傳統加工方面,富士康的模具技術是除了名的牛,不僅製造效率高而且質量也是國內少有企業能比擬的。

而且就在最近幾年的,富士康也在轉型,目前在很高新技術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通信網絡設備、雲服務設備、工業機器人設計服務都是業界非常領先的,已經成功搭建起了工業富聯網平臺,立志於服務其他中小製造企業,擁有這些技術對於手機制造是非常有幫助的。最重要的是富士康有能力把這100萬人管理好,這樣的生產能力目前沒有第二家公司可以相比。

蘋果還沒有更好選擇

其實題主想到的方法蘋果早就幹了,但是根本就不可能實現,很早的時候蘋果的訂單幾乎都由富士康承攬,而且蘋果還免費為富士康買設備。當然種方式蘋果成本會非常高,後來蘋果為了擺脫被富士康壟斷的局面,又陸續增加了和碩廣達等供應商,但終究還是不能擺脫富士康,目前主要產品仍然是有富士康負責生產。先不說質量如何,離開富士康蘋果的產能絕對是不夠的,特別是每逢新品發佈的時候。

所以最終的結果是,蘋果還是要老老實實和富士康搞好關係,特別是在庫克掌權後,為了產量等問題還曾多次親自拜訪富士康。最關鍵的問題是,經過多年的合作,富士康對蘋果產品加工套路很瞭解,而蘋果也信得過富士康的辦事能力。看看今年的富士康有多賣力,為了儘快招到工人富士康竟開出了從未有過“天價”獎勵條件,為的就是不違約蘋果,要為蘋果新品作準備。

合作才能共贏,假如富士康為別人做產品連飯都沒得吃了,我想它也不會再認真去做了。不是蘋果不想壓價,而是它的品質本身就不是低價能實現的。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謝謝閱讀!贈人點贊,手留餘香。我是黑碼科技,歡迎大家來關注我,我們互相交流一起共同進步!


黑碼


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富士康和蘋果相互需要,富士康對於蘋果的意義,和蘋果對於富士康的意義,是同等重要的。

一、富士康是頂尖代工廠

蘋果對於產品的要求是出了名的高,而且蘋果的產品從一開始就是定製化程度很高的,當時現有的生產線是沒有辦法生產的,所以富士康很多生產線是專門為了配合蘋果還製造的。

富士康的技術也在和蘋果的合作過程中有了很好的積累,在合作的過程中,蘋果也有過幾次退回產品的事情發生。在這麼多年的磨合過程中,目前應該算是達到了一個較好的平衡點,如果換一個工廠,不管是質量還是產量都無法滿足需求。

看下富士康在大陸開了多少廠子,請了多少人,其中主要業務就是生產蘋果的產品,這麼大的體量,任何一個代工廠都沒有辦法全部吃掉的。而富士康對於蘋果的依賴同樣重要,是富士康最大的單一業務來源。

二、壓價只會兩敗俱傷

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富士康的利潤率近兩年一直保持在3%-4%之間,雖然對於製造業來說,這個利潤率也算是平均水平了。但是也沒有什麼壓價的空間了,再壓價的話,可能富士康也沒有辦法生存了。

蘋果在跟富士康合作的過程中,也會進行非常詳細的利潤核算,會給富士康留有一定的利潤空間。有了利潤的富士康,才能擴大廠區規模,才能進行技術升級,所以給自己的合作伙伴留利潤空間是非常有意義的。

還有一點,為什麼蘋果不自己建工廠,自己製造呢?主要還是因為風險,建這麼大規模的製造廠,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面臨很大的風險,蘋果將這種風險轉嫁到了富士康身上,留有足夠的利潤,就是相當給自己買了一個保險。

三、有格局的企業不會無限壓價

國外的商業文化,我沒有接觸過,不好判斷。但是國內有些商家,確實喜歡店大欺客,一旦自己的規模做大了,採購量大了,就覺得自己很厲害了,對供應商不僅壓價還壓款,抱著你不做還有別人做的心態,把價格壓到別人沒有辦法生存的地步。

我曾經也給某個很大的零售連鎖店供貨過,每次價格都會被壓到幾乎沒有利潤為止。付款週期也是一拖再拖,沒有什麼誠信可言。很多供貨商最後都被這樣搞垮了,對於自己也沒落到什麼好。最近幾年口碑越來越差,虧損也越來越嚴重。所以真正有格局的企業,不會目光那麼短。


小漁的創業信條


首先得明確一點蘋果肯定對富士康壓價,但是這個壓價又保持了一定的限度保證富士康有充足的利潤,之所以這麼做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樣能保證兩家公司雙贏,蘋果能保持較高的淨利潤,同時富士康也能保證產品質量並且能持續的賺錢發展。

1、無限壓價只會帶來惡果

國內很多企業會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不斷地向供應商壓價,從而持續提升自己的利潤水平。但是這種操作屬於典型的飲鴆止渴,如果上家這邊無限壓價,那麼供應商的利潤必然持續下降,當降到其無法承受的地步時基本只有一種操作,要麼無法接你的單繼續生產,要麼就是接單後想辦法從其他方面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

這種情況下,多半會出現偷工減料的事情,屆時供應商生產的產品其質量一定是無法保證的,當產品上市開售後最後受損的還是上家的品牌,結果就是上家和供應商雙輸。

國內這塊最典型的其實就是建築公司,層層轉包的操作就相當於無限壓價,最底層的包工頭為了生存為了利潤,最後只能玩偷工減料。

2、美國公司深知供應鏈的重要性

蘋果這樣的全球跨國公司顯然對這個道理還是很明白的,而且如果你要知道人家庫克本身就是做供應鏈管理出身的,對於這塊完全是行家裡手。

在向富士康壓價的同時必然會留出合理的空間給富士康,而富士康在看到足夠的利潤時自然幹勁十足,既能保證產量又能保證質量,可以說完全是一個雙贏的節奏。

整體來說美國公司對供應鏈這塊一直是非常重視的,這得益於美國高等教育,很多大學會專門開設和供應鏈相關的專業課程,比如供應鏈整合、物流管理戰略等等,很多院校在這塊的教學水平非常高。這種機制調教出來的美國企業以及高管們都具備專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從而也導致美國整體供應鏈水平全球領先。

因此,在這種大環境下蘋果深知無限壓價對富士康,對自身都不是一件好事,合理壓價才是正道。

Lscssh科技官觀點:

綜合而言,蘋果本身會對富士康壓價,量產初期和一年後的價格都是不同的,同時每年也會強制性給富士康指定成本指標,但是這種壓價不會是無底線的,否則傷害富士康的同時也會造成蘋果自身的損害。



Lscssh科技官


作為全球性的國際化公司,沒有一家企業會隨便壓價的。因為一味的壓價,最終受傷的還是蘋果自己。

蘋果這樣的大型企業,它只注重研發核心產業,其它配套的輔助產業都是外包給相關的供應商和服務商來做。

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他們都是對供應商進行嚴格篩選。對選定的供應鏈上的企業,會按照質量要求進行培訓,從企業文化、管理制度、質量要求等等各方面進行培訓。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還會定期進行檢查和培訓。

當每一個新產品研發出來後,便會組織編寫技術要求,然後對所有供應商重新進行培訓考核,然後才開始生產。

他們與供應商商談價格,都是經過專業人士和機構核算成本,然後給予一定的利潤空間,而且不止不會隨意壓價,也不會讓供應商隨意壓價其供應商。

這就是我們國家常說的共贏。

隨意壓價的只有哪些小型企業和沒有戰略眼光的人才隨意壓價、剋扣費用。


紶看颩憬


謝謝您的問題。蘋果壓低富士康的定價有什麼意義?如果壓低定價反而有後果。

有前車之鑑。早在2016年,蘋果公司在iPhone7的訂單中想把臺灣的零部件供應商的報價下調20%,被幾家主要供應商斷然拒絕。富士康集團與下屬公司稱,沒有合理利潤,是不會接受蘋果訂單的,蘋果最終妥協。蘋果如果沒有充足理由,不會重蹈歷史覆轍。

蘋果衝量必須保證產能。蘋果即將發佈的iPhone 9據稱價格是399美元(2800多元)起,這對於蘋果來說價格很低,說明蘋果希望多出貨,以出貨量奪回市場。據說,每月iPhone 9 產能200萬–400萬部。這個目標,必須基於穩定的生產線與產量。所以,蘋果降價,從代工廠奪利的可能性不大。

雙方不能任性。手機代加工市場不是純粹的買方市場,富士康一直有不與蘋果合作的想法與準備。蘋果手機在全球佈局建設加工廠,也在減輕對富士康的依賴。富士康與蘋果彼此會繼續維持現狀,同時拓展各自合作伙伴。當下,受疫情影響,富士康產能不到50%,iPhone 9發佈計劃還存在變數,蘋果與富士康公司只有更好合作、儘快復產,才是最好的結局。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