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女真人會和漢人通婚嗎?

大齊老朽


我們一般認為,漢人重家國之念,自視為華夏貴胄,不屑於與蠻夷為伍。這在秦漢之前,鐵血華夏打出來的“一漢抵五胡”的赫赫威名才擁有的民族意識,隨著五胡十六國的亂世的開啟,在華北北部地區逐漸式微。

隋唐以來,河北地區胡化嚴重,雖然歷經盛唐,河北北部地區的胡化趨勢也沒有得到有效改觀。尤其自晚唐以來,燕雲地區幾經戰亂,數易其主,因此,而該地區漢人的政治態度一般都比較靈活。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縣官不如現管。


(隋唐時期河北北部地區胡化嚴重)

南宋武將馬擴評價說:“燕雲漢人隨事俯仰,契丹至則順契丹,夏國至則順夏國,金人至則順金人,王師至則順王師,但營免殺戮而已。”同時代的金世宗也感慨道:“燕人自古忠直者鮮,遼兵至則從遼,宋人至則 從宋,本朝至則從本朝,其俗詭隨,有自來矣。雖屢經遷變而未嘗殘破者,凡以此也。”

在金人和南宋人的日常詞彙裡,“漢人”與“南人”有嚴格的區別。北宋時,曾使用“漢兒”一詞專門指稱境內的漢人。金朝滅遼後因為佔有了淮河以北的北宋故地,故稱原遼朝境內的漢人為“漢人”,而稱原北宋遺民為“南人”。所以,遼金時期的“漢人”與“南人”的分野是非常明確的。

“漢人”政治態度的靈活多變,除了受政治環境的影響之外,與他們民族意識的淡漠也大有關係,他們沒有中原漢人那麼強烈的華夷觀念,故遼人至則從遼,宋人至則從宋,金人至則從金,並不在乎做誰的臣民。

(金宋聯盟竟被“漢人”所痛恨)

如北宋末年,宋朝背棄與遼盟約,同金達成海上之盟,聯手滅遼,奪回了燕雲十六州。燕雲地區的“漢人”竟然對北宋的背信棄義表示不滿,而紛紛投靠金人。後來金軍南侵,宋人則更加猜忌燕雲“漢人”,甚至發生了屠殺燕雲“漢人”的事件。

在1126年,金軍剛剛從開封北撤,就發佈了改俗令:“今隨處既歸本朝,宜同風俗,亦仰削去頭髮,短巾、左衽。敢有違犯,即時心懷舊國,當正典刑。”很難說是金國人的法令還是老百姓的務實選擇,當43年後南宋大臣范成大出使金國,寫成了一本《北國遊記》中說中原一帶的漢人,在服裝形式上已經完全女真化,舊日宋朝首都開封尤其如此。很多男子和女真人一樣習慣剃光頭頂,每月剃三四次,或者把腦邊的頭髮包起來,作一個椎髻放在頭上。至於農村百姓則根本不用頭巾,反而都把頭髮散落成結成辮子,反而覺得這很方便。

也有一些說法,說北國漢人中的長者著胡服,看到南宋使者時,涕淚交流,對著使者說道:“此是佛國來者,不知王師何日恢復?”這是老一代的北宋遺民,他們還念著故國。可是南宋朝野無心北伐,甚至還將投靠的北方民眾遣返金國,沒被遣返的則被稱為歸正人,倍受歧視。大名鼎鼎的辛棄疾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個。這個山東大漢自從南歸後,竟然被南宋朝廷閒置40多年,蹉跎了歲月,老卻了熱血,只留下一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醉裡挑燈看劍的辛棄疾)

所以,南宋的不作為,讓新一代成長起來的中原漢人,逐漸認可了金國的正統。他們在第二代就與女真人達成了和解,參加了金國的科舉。金國上層統治者,對於漢文化的傾慕之心,又使得金國的漢化程度不斷加深。像金太宗、金熙宗、金海陵王等等,都是一直銳意漢化,改變女真舊俗。他們說漢語,寫漢字,拜孔子,行漢俗,說他們籠絡人心也好,假仁假義也好,這些措施使得中原漢人逐漸認可了金人的統治。

宋朝的士大夫驚恐的發現,僅僅幾十年時間,就連中原漢人的飲食,音樂,服裝形式,都發生了改變,比如女真人的飲食方法包括吃生蔥、生韭菜的習慣也傳帶了中原。在當時的北京一帶,還流行“放偷節”。金國一般對於盜竊處罰非常嚴厲,但在正月十六那一天,不管是“妻女、寶貨、車馬”為人所竊,都不違法。

南宋孝宗時期,因北方新移民和東北移民的遷入,胡化了的服飾、語言、歌舞、音樂開始進入臨安。在臨安的官員和百姓當中,出現“服飾亂常,聲音亂雅”的現象,還有一些人熱衷於“插棹篦,吹鷓鴣,撥胡琴,作胡舞”;這些行為,遭到不忘收復中原、以夏變夷的宋孝宗和大臣們的堅決反對,隆興元年朝廷下令嚴厲禁止,並禁止新移民“不改胡服”和諸軍“仿效蕃裝”,要求“所習音樂”不得“雜以胡聲”。 這些禁令其實沒有收到多少效果。僅僅過了五年時間,臣僚們不僅提到臨安十數年的胡化現象依然存在,這種胡化最初只是模仿以供取笑,但模仿久了便成了習慣,甚至上層人物也樂此不疲。

(南宋王朝北伐無功)

當金哀宗時,中原百姓更是少見地團結起來擁戴金國朝廷。金國在中原一帶橫徵暴斂,竭澤而漁,卻比較少見大規模的暴動和起義。蒙古人的野蠻殺戮使得金國的統治正當性反而加強了。金國在各民族的能征慣戰者中選拔俊才充入軍旅,是為金國最後的精銳武裝“忠孝軍”。忠孝軍裡就有不少的漢人。蒙古大軍圍攻開封,開封城中的人們甚至集體到金國宮殿痛哭,並且把私降蒙古的開封留守崔立毆打致死。金國滅亡後,也有一些遺老為金國守節,像比較出名的就有大學問家元好問。

金人的易俗法令,實際上執行的並不是很嚴格,遠不如後來的清朝的“剃髮易服”這麼殘酷,但是金國統治者達到的他們想要的效果。金國的人口眾多,根據《金史》中的記載,1187年、1195年、1207年,全國總人口數分別為4470萬、4849萬、5353萬,在這數千萬人口中,漢人又佔據了絕大多數,女真人初起時,把他們的近親渤海人算上也不過60多萬人。當女真人佔領中原,成為統治民族後,為了更好的控制中原,開始大量南遷。

(金國女真人的髮型)

女真人在漢地強佔農田,強娶民女,中原廣大的農民頓成失地農民。所以,金國前期,河朔一帶的民軍起義,層出不窮。可是失去了組織的中原農民的反抗鬥爭,終於還是失敗了。隨著金國統治的穩定,金國統治者也採取了一系列示好漢文化的措施,皇族主動漢化。金國後期的幾個皇帝的漢文化造詣頗深,金章宗更是習得了宋徽宗的八分藝術天分,其瘦金體書法已成大家。所以,到金熙宗時,金國境內的反抗起義逐漸消失了。金國統治者甚至開始以中華正統自居,要立馬吳山第一峰,以統一華夏為己任。

公元1161年金世宗完顏雍在位之後,女真人漢化的速度之快遠超金國皇室的預料,因此他們反而開始擔心女真文化流失,所以一度曾經發起了女真文化復興運動。比如金國皇帝曾一度限制女真人參加科舉,強制其習武,並在策論進士科增加騎射等考核內容。 但這些舉措完全沒能改變女真人急速漢化的進程,女真人大量放棄遊牧生活方式,和漢人雜居,並不顧當時金朝的禁令,和漢人大量通婚。以至於到公元1206年,金章宗看到女真漢化,和漢人通婚已經無法阻擋,被迫下詔“”屯田軍戶與所居民為婚姻者聽”。這通常被歷史學者認為是金國完全漢化的標誌。


(丘處機曾面見金世宗)

其實,早在金章宗時,原本涇渭分明的民族界線就已逐漸模糊了。1191年,女真人和漢人通婚已經被認定為是合法行為。更早之前,在官方承認之前,女真人和漢人之間的通婚現象就已經普遍存在了。金國官方的這種文件,只是對這種既成事實的承認。

公元1214年,受到蒙古軍隊步步緊逼的金國將首都從位於今天北京的中都遷到今天的河南開封。當年,蒙軍攻陷金中都,女真人也在這一進程中大量南遷,進入中原腹地,以逃避蒙軍的追殺,其人數可能達到500萬人之多。從這時起到金朝最後滅亡經歷了20年的時間,大量進入中原的女真人也在此期間進一步漢化。


(金宣宗南遷使得大量女真人來到中原)

金朝滅亡之後更是如此,短短几十年之後,忽必烈建立元朝之時,多數女真人已經和漢族很難區分了。以至於在元朝建立之後,已經無法從外貌、服飾和生活習慣上區分女真人和漢人,所以元朝乾脆決定: 若女直、契丹生西北不通漢語者,同蒙古人;女直生長漢地,同漢人。即對於生長在西北,不會說漢語的女真和契丹人,都被歸入了蒙古人行列。對於生活在漢地,會說漢語的女真人,直接按照漢人對待。


(女真人主體已經融入了漢族、蒙古族)

所以在金朝末年進入中原的女真人,在元朝時期幾乎全部融入漢族之中,而一些生活在西北地區的女真人,則融入蒙古族。所以,金國時的女真人的主體,已經融入了漢族和蒙古族之中。嚴格來說,金朝時的女真人在今天的漢族、蒙古族和滿族之中都有分佈,這也是金國民族融合的結果。

所以在遼金兩宋之際,民族矛盾一度非常激烈,彼此仇殺不止,但是正如南北朝時期的對峙最後產生了隋唐帝國一樣,長期的分裂對峙戰爭,也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走向。在此基礎上開啟的元朝大一統與明朝的盛世,與此也不無關係。


而知而行的歷史


先概括回答一下,金代,女真人和漢人是可以通婚得。

繪畫中的金初女真人形象

但這種通婚主要分作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金朝滅亡北宋之初。

當時就已有漢族女子嫁給女真人的先例了,只不過,這些漢族女子都是可憐的靖康俘虜罷了。相比於任人蹂躪,嫁給女真人也不算太壞。可這強掠為妻的婚姻又能有幾許郎情妾意,能有幾絲情深意濃那?帶給女方更多的,是揮之不去的辛酸、悲慼和屈辱而已。值得一提的是,金熙宗先後迎娶過九位被俘的宋朝皇族帝姬(公主、郡主)。自這些帝姬入宮侍寢伊始,便整日給金熙宗吹枕邊風。金熙宗早就對一幫老臣看不順眼,再加上,心懷亡國之痛的帝姬們不斷慫恿。短短几年內,金熙宗便將完顏宗翰、完顏宗磐、完顏宗雋、完顏昌、完顏希尹等一大批位高權重的老臣,逐個幹掉。不計已經病逝的完顏銀術可、完顏婁室、完顏宗望、完顏闍母、完顏斜也,當年,積極主張滅亡北宋的主戰派,全都死掉了。淪落敵手的帝姬們也算用自己的方式,向滅亡故國的仇人,報了昔日的一箭之仇。

著南朝服飾的海陵王

第二階段是在金朝的統治逐漸穩固後。

起先,金朝出於“慮中國懷二三之心”的考量,以軍事部落移民的方式,數次大規模地將東北地區的女真人遷至中原各地,遷移的女真人數達到幾百萬之眾。史稱,“徙內地女真人散居漢地,令下之日比屋連村皆遷”。而漢人與女真人交錯雜居的局面,在客觀上,又促進了兩族人民經濟和文化的交融。當時的社會風氣,女真人學效漢文化已成為一種風尚。正如前文所言,在金熙宗、海陵王的示範和導向下,內遷的女真人紛紛改漢姓,“學南人衣裝”,效仿漢人的飲食及生產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女真人與漢人通婚的情況逐漸增多起來。

隨著,漢人、女真人相互交流的加深,彼此交往的增進,真正構建於平等、自願基礎上的兩族通婚開始出現。《金史·兵志》有明確記載:“猛安謀克(即女真人)雜廁漢地,聽與契丹、漢人婚姻以相固結”。在漢人、女真人的平等通婚中,漢女嫁女真男者有之,女真女嫁漢男者亦有之。據《靖康稗史箋證》記載,戰功赫赫的金初名將,金太祖的次子,完顏宗望先後迎娶了靖康之變中擄來的慶福、華福兩帝姬,玉嬙、飛燕兩宗姬,以及宋高宗生母韋后的侍女張氏。張氏為完顏宗望生下一女,只是,此女不從父姓完顏,改從母姓張。完顏宗望死後,其女張氏繼續活躍在金朝政治舞臺上,並積極撮合宋金雙方的停戰與議和。宋徽宗的梓宮能返歸南宋,全賴完顏宗望之女張氏的大力運作。作為金朝宗室女,張氏後來就嫁給了山東東路益都府的一位張姓漢族官員。這支完顏皇族的旁系血脈,也由此改姓為張,紮根在了山東。另對北京通縣金墓的考古發現,墓主石宗壁漢人,生於遼末,死於金大定年間,石宗壁的妻子紇石烈氏就是女真人。事實上,不管是漢女嫁女真男,還是女真女嫁漢男,都在加速女真人的漢化。就連南宋都注意到,女真人在與漢人通婚後,愈發漢化的境況。南宋官員蔡戡就明確指出,“後來生於中原者,父雖虜種,母實華人……非復昔日女真人”。

金世宗時期,為防止女真人被漢人同化掉,金世宗還禁止猛安謀克戶與州縣漢人通婚,甚至,試圖隔離女真人同毗鄰漢人的交往。任憑金世宗三令五申,兩族之間依舊照常婚嫁,禁婚令實際上形同廢紙。僅以皇族為例,金章宗就生於兩族禁婚令期,其生母乃漢人劉氏。金宣宗有載可尋的四個妻妾都是漢人,其中,包括金哀宗生母王氏。以上可見,女真與漢人之間的普遍通婚已然是大勢所趨。

高度漢化的金章宗

金世宗死後僅兩年,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四月,尚書省便以“齊民與屯田戶往往不睦,若令遞相婚姻,實國家長久安寧之計”為由,奏請廢止金世宗頒佈的禁婚令。又到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十一月,金章宗下詔,“詔屯田軍戶與所居民為婚姻者聽”。由此,在法律層面上,金朝再次允許女真人與漢人自由通婚。而學術界也多以金章宗廢止禁婚令,作為女真民族徹底漢化的標誌。


折衝萬里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女真族一名最早出現在七世紀。《金史·世紀》記載,“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號勿吉。勿吉古肅慎地也。元魏時,勿吉有七部,隋稱靺鞨。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宋朝人說女真族“本名朱裡真,番語。訛為女真”。可見,朱裡真是漢名。為避遼興宗耶律真的諱,改稱女直,也叫做女質。


金國時期女真人和漢人有沒有通婚?答案是有的!女真族完顏阿骨打統一了女真族各部落之後,他領導了當時東北的漢族、渤海族、契丹族、室韋族、鐵驪族、兀惹族人民共同反抗遼國。之後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朝,國號為“大金”。剛開始女真族確實保持了傳統的遊牧射獵那一套。但後來女真族則完全被允許和其他種族通婚。而這個其他種族就包含漢族。要知道當時在東北地區漢人雖然不是大族,但東北地區的漢人數量也不可小覷。所以女真族通婚對象也自然包括漢人。

金國建立後,金國和漢人政權宋朝聯合對抗遼國。宋金聯盟滅掉遼國之後。因為燕雲十六州的事情,宋金聯盟破裂。之後金國大舉出兵攻打宋朝。天會四年,金國攻佔了宋朝首都開封滅亡了宋朝政權。並且把殘餘宋朝勢力趕到了南方之地。金國佔領中原地區後,貞元元年金國遷都於燕京。實行“南遷北徙”的政策,女真人最初遷徙到燕山一帶。以後定居在華北地區。而當時的漢人卻開始慢慢向北遷移。也由此定居在中原的金國女真人受到漢族的影響,逐漸與漢族進行了融合。


當然了,當時雖然金國女真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並且金國統治政權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響。但女真和漢人的通婚主要還是以女真男性娶漢人女性為主。漢人男性娶女真女性相對較少一些。原因也很簡單。草原遊牧民族血脈中那種崇拜強者輕視弱者的觀念一時還是難以改變的。而當時女真人顯然要強於漢人。自然而然就會形成我上面所說的這種情況。但不管怎麼說女真族最終還是被漢人文化給同化了。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你認為金人從汴梁抓走那麼多的北宋貴族和皇族女子都是送去洗衣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