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最慘烈的圍城戰,900天圍困,城中軍民餓死63萬,寧死不降

我很喜歡蘇聯的一些戰爭影片,比如《莫斯科保衛戰》,《解放》等,但是這些影片中有一部讓我看完非常的沉重,這部片子就是蘇聯導演米哈伊爾·葉爾紹夫執導電影《圍困》,該片在1974年上映。

《圍困》這部電影全長170分鐘,講述了偉大衛國戰爭期間列寧格勒遭受德軍圍困的九百天,列寧格勒軍民克服種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困難--飢餓,轟炸,疾病,寒冷,保衛了這座“英雄城”並最終打破了德寇的圍困的故事。

電影就是根據歷史事件改編的,而歷史上的列寧格勒圍困戰比影片更加殘酷。


二戰最慘烈的圍城戰,900天圍困,城中軍民餓死63萬,寧死不降

列寧格勒保衛戰的背景

列寧格勒原名彼得格勒(即今聖彼得堡),是彼得大帝於1703年建立的俄國“歐洲之窗”,1712年,俄羅斯將首都從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定都200多年,直到1914年,這個時期一直叫聖彼得堡,拿破崙進攻沙俄一度佔領了莫斯科,但是當時沙俄首都是聖彼得堡,所以和希特勒一樣,拿破崙也未曾攻佔俄國的首都。

聖彼得堡是十月革命發源地,1924年更名為列寧格勒,是蘇聯的第二大城市,也有第二首都之稱。列寧格勒是蘇聯最大的工業中心和第二大交通樞紐,共有十條鐵路線貫穿其間,其中十條鐵路線把列寧格勒同莫斯科和蘇聯其他些經濟地區聯結在一起。同時,它還是波羅的海的一大重要港口,是蘇聯的紅旗波羅的海艦隊的重要基地。

列寧格勒的重要性僅次於莫斯科,所以在蘇德戰爭爆發不久,希特勒就成立了北翼軍群,共下轄32個步兵師、4個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和1個騎兵旅,這個龐大的戰鬥軍群配備了6000門大炮、4500門迫擊炮和1000多架飛機,希特勒對列寧格勒的進攻是勢在必得的。

悲壯的列寧格勒圍城戰

二戰最慘烈的圍城戰,900天圍困,城中軍民餓死63萬,寧死不降

1941年9月8日,德軍在強攻受阻後,集結重兵將列寧格勒圍困,德軍切斷了列寧格勒對外物質補給線,但是由於蘇聯紅軍的英勇抵抗,德軍一直無法攻克該城,進攻戰改為長期的圍城戰,列寧格勒被圍困將近900天。

德軍長期與城中的蘇軍處於拉鋸戰中,蘇聯逐漸在戰爭中恢復過來,軍隊實力也大大加強,於是對列寧格勒進行了解圍,1942年1月18日,蘇軍援軍成功地突破了德軍的防線,與列寧格勒守軍實現了勝利會師。

不過解圍後列寧格勒依然處在德軍的半包圍之中,不過城中的糧食彈藥補給終於恢復了,激戰到1943年秋,蘇軍最終打破了德軍再度封鎖列寧格勒的企圖,攻佔了錫尼亞維諾,一舉扭轉了列寧格勒戰役的態勢,直到1944年1月27日,列寧格勒圍城戰終於結束。

勝利背後是慘烈的傷亡


二戰最慘烈的圍城戰,900天圍困,城中軍民餓死63萬,寧死不降

列寧格勒戰役是二戰中最慘烈的圍城戰,尤其是列寧格勒被完全封鎖期間,城中的居民經歷了難以置信的飢餓,轟炸,疾病,寒冷,人員損失慘重。

德軍的圍城戰破壞了列寧格勒公共設施、食水、能源及糧食供應,導致列寧格勒地區空前的大饑荒,造成大量的軍民死亡,大部分人死於轟炸及饑荒。列寧格勒其中一個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圍城戰的遇難者。

在列寧格勒,經濟上的破壞及人命損失超過了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廣島市原子彈爆炸或長崎市原子彈爆炸的。

在列寧格勒圍城戰最艱苦的階段,蘇軍前線戰士每天的伙食分配只有每天500克黑麵包和125克肉,城市的市民則更少。

據戰後統計,在872天的圍城戰中,蘇聯方面死亡(包括失蹤)將近110萬,其中蘇聯紅軍戰死:33萬2059人;非戰鬥死亡:2萬4324人;失蹤:11萬1142人失蹤;平民在戰鬥中死亡:1萬6470人;
平民餓死、凍死:63.2萬人。

在蘇聯損失的110萬人中,有63萬人是餓死和凍死的, 這是整個二戰史上最殘酷的圍城戰。

結語:電影《圍困》有一個情節讓我很震撼,就是在艱苦的圍城戰中,蘇聯市民在飢餓狀態下依然在聽音樂會,而飢餓的樂手也在傾力的演奏,人有時候還是要有一些精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