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傑 李志輝:新冠肺炎防護,從三個鑑別開始

第一作者何忠傑,醫學博士,主任醫師,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重症醫學科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災害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會、中國醫學救援學會科普分會副會長、中國研究型醫學學會衛生應急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從事危重病急救專業30多年,參加老山作戰、抗擊非典、汶川救援、兩會保健、奧運會搶救心跳驟停南非教練,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獲中國中西結合災害專業委員會“十一五突出貢獻獎“、“中國衛生應急醫學突出貢獻獎“、中國醫藥事業發展基金會評選的“人民好醫師”、中宣部、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中國志願者”、健康時報和人民網評選“健康中國十大年度人物”。提出“急救時效學-時效應急醫學-時效應急醫學”思想,定義“圍猝死、圍心跳驟停、白金十分鐘、急救時效學等概念和工作方法,在急危重症、應急救護救援、野戰急救領域產生積極影響。

推薦 | 何忠傑 李志輝:新冠肺炎防護,從三個鑑別開始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阻擊戰役已經進入新階段。國家防疫工作最新進展已經開始針對“四類人員”(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無法排除感染可能的發熱患者、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分類集中收治,開始了對疫情的殲滅戰。以下,我們對“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進行比較,希望在當前生活、工作、抗擊疫情背景下為大家提供幫助。

由於呼吸道是人是外界直接通過空氣接通的呼吸器官,決定了一旦有問題,就先出現“咳嗽、發熱”,所以,它是呼吸道疾病最常見表現,一年四季都是我們人類發病位列首位的症狀。因此,人的一生健康知識的第一課就是要突破這一關。

通過人體的呼吸道(鼻腔-口腔、咽腔、喉、氣管、肺泡、肺間質、肺組織)自然界的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真菌等生物及非生物(灰塵,水霧等)都不斷進入呼吸道。由於年齡、免疫力、身體狀況等人體因素不同,導致呼吸道先被致病微生物侵襲,而被感染生病。呼吸道起始的部位發生率最多,所以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就成為我們最常見的疾病,上感也就是本文中的“普通感冒”每個人一生會有數十次的上呼吸道感染,而我們基本上不當一回事的。

眼下,由於早期對疫情不瞭解和高度關注,大家遇到“咳嗽、發熱”就頭大,出現恐懼、恐慌。恐慌也帶來了災難,恐慌讓我們對既往平日積累的基礎常識都丟掉了,不相信了。

推薦 | 何忠傑 李志輝:新冠肺炎防護,從三個鑑別開始

本文作者在臨床診治

現在,我們應該、也可以回顧這些“咳嗽、發熱”問題了。今天我們再來整理學習一下,自己身體、自己身邊,遇到咳嗽、發熱後如何處置?讓疫情防護從鑑別“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新冠感染”開始。

一、致病源不一樣

(一)普通感冒(上感):是常見疾病,可由常見的呼吸道病毒、或細菌感染所造成的,全年四季都可以發生的疾病,不是傳染病。潛伏期短,1-2天內發病,腸道病毒最短,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較長。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所導致的呼吸道傳染病,包括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為丙類傳染病。可傳染。潛伏期短,1-3天發病,

(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有明確的流行病學史的,傳染性強,目前確定為乙類傳染病,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 潛伏期在14天左右,無症狀既開始傳染。

二、發病時間不一致

(一)普通感冒(上感):全年均發,沒有明顯的季節性。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全年都可以發病,高發季節主要是冬春季。

(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2019年底冬季新近發病的疾病。

三、症狀和表現不同

(一)普通感冒(上感):先有鼻、喉部灼熱感,後常會有鼻塞、打噴嚏、流涕、全身不適和肌肉痠痛。症狀在48h達高峰,可能會有發燒,一般是低中度發燒。時間是1-3天,基本3-5天就可以自愈,很少會有全身肌肉疼痛或者乏力的全身症狀。表現為急性鼻咽炎通常不發熱或僅有低熱。可有眼結膜充血、流淚、畏光、眼瞼腫脹、咽喉黏膜水腫。咳嗽通常不劇烈,持續時間可長達2周。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突起畏寒、高熱、頭痛、全身痠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狀,而呼吸道症狀較輕。有非常明顯的發燒,常常是高熱,熱程相對比較長,常常伴有全身症狀,包括全身肌肉疼痛、乏力、頭痛的情況。一般是3-5天,一週左右才能自愈。

(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狀包括髮熱、咳嗽、乏力,可以有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時出現呼吸困難、呼吸衰竭、出現休克、合併其他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四、嚴重程度和易感人群

(一)普通感冒(上感):全年齡段的人群普遍易感,沒有併發症,嚴重程度也非常低,很少見到嚴重的併發症,幾乎沒有什麼致死病例。可導致原有病情加重。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全人群易感,高危人群常見小於2歲的兒童, 65歲以上老年人、肥胖人群、孕婦、有免疫抑制的病人,有慢性基礎病的病人,流感可以引起全身各個系統的併發症,甚至可以致死或併發症。

(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嬰幼兒和兒童也是可以發病的,但是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病的病人更為嚴重,也可致死。

五、檢查篩查方法不一樣

(一)普通感冒(上感):上呼吸道體徵,白細胞多高,或可正常。胸片和胸CT正常。咽拭子病毒檢查陰性。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白細胞多正常,淋巴細胞可低。胸片和胸CT正常。咽拭子病毒檢查陽性。

(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白細胞多正常,淋巴細胞可低,胸片早期異常不明顯,胸CT異常可見。核心、基因檢測才能確診。

(一)普通感冒(上感):居家休息,服藥。 網上諮詢醫療機構。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居家休息,服藥。病重症到醫院診治,老齡患者需要配合治療。

(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進行社會化管理控制,經過流程化篩查後,“四類人員”(確診患者、疑似患者、無法排除感染可能的發熱患者、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分類集中收治。呼吸困難,呼吸衰竭、休克、合併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在 ICU 監護治療。

(一)普通感冒(上感):多數1-3天症狀能緩解,服用感冒清熱、解熱鎮痛藥有效。 如果無效,可以播散到下呼吸道感染,病程就延長了,1-2周左右能夠控制症狀治癒。

(二)流行性感冒(流感):體溫高,症狀重,症狀持續一週左右。 部分病人需到醫院診治。

(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死率低,青年人危險性小,老人及基礎疾病多者死亡風險大。

總之,遇到“咳嗽、發熱”時,在有條件下,是可以進行鑑別處置的。不要因為一“咳嗽、發熱”,就必須去醫院。

如果出現咳嗽、發熱、腹瀉狀態後,有如下情況就要及時去醫院就診:1有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病史,2老年人(65歲以上),3基礎疾病多,心-肺-腎-免疫力差,臟器功能差的病人,4症狀重或發展快者。(來源: 視訊中國·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