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壯!一無名女子的絕筆詩,28字挺起了華夏兒女的脊樑


悲壯!一無名女子的絕筆詩,28字挺起了華夏兒女的脊樑

文|丁十二


公元1645年,清廷滅亡南明弘光政權後,在江南地區開始實行嚴酷的“剃髮令”,迫於清廷製造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一連串屠城慘劇的震懾,各地民眾紛紛披髮左衽,放棄漢人衣冠。唯獨只有一座叫做江陰的小縣城誓死不從,共有十萬百姓聚集城中,他們舉起反清的義旗,在典史(相當於縣公安局長)陳明遇、前任典史閻應元的指揮和訓導馮厚敦的協助下,抵禦降將劉良佐的數萬大軍圍攻。

死守八十一天,他們和全城十萬百姓接連挫敗清廷二十四萬大軍的進攻,最終擊斃十數員大將,給敵人造成了七萬五千人的傷亡。

總指揮閻應元寫下對聯“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以明志,後繼續領數千義軍與清軍在城內展開血戰,最終被殺害。

悲壯!一無名女子的絕筆詩,28字挺起了華夏兒女的脊樑

江陰陷落後,文人出身的陳明遇無法像閻應元那樣指揮突圍,他果決地命令家人閉門舉火,舉家四十三人全部蹈火而亡。孤身一人的他持刀與清兵巷戰,身負重創後猶自握刀挺立,最後死於亂軍之中。協助守城的訓導馮厚敦亦自盡殉節,他的妻子和親姐也隨他而去。

第八十一天後,江陰城被攻陷,儘管如此,城破之日,無一降者,城內百姓全部遭到屠殺。

這座昔日美麗富庶的江陰城化作了人間煉獄,一座十萬人的城池此時幾成空城,城內僅存活百姓五十三人。

一無名女子咬破手指在牆上寫下生命最後的宣言:

腐肉白骨滿疆場,萬死孤城未肯降。

寄語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悲壯!一無名女子的絕筆詩,28字挺起了華夏兒女的脊樑

清廷統帥博洛見慣南人的軟弱不堪和貪生怕死,但眼前這座小城在面對己方二十多萬大軍所爆發的驚人戰鬥力和誓死不降的堅定信念,讓他不由得感慨:“想不到漢人中也有如此剛烈之人!”

沒錯,漢人從不是懦弱之輩,不屈的精神是流淌在我每個華夏兒女身體裡的血液

當他們從田間、書房、酒樓、茶肆、商鋪彙集到一起,目光交匯的一剎那,他們從彼此的目光中找到了比苟且的活著更珍貴的東西——那便是民族尊嚴。

當他們做出抵抗到底的決定時,他們便已經決定了用生命捍衛民族大義。

記住他們!我們這個民族最為堅挺、筆直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