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要是濃縮到10本書必讀,請問是哪十本書?

手機用戶52851883732


國學之所以經典不衰,在於其思想。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經典書籍層出不窮。如果只挑出十本,確實不好選擇。認真挑選了十本必讀書,分享給大家:

1、《周易》

《周易》乃六經之首,是中國文化的源頭,可以說沒有《周易》,就沒有中華的文明。這就是將其排第一位的原因。《周易》的內容豐富,對幾千年中國的文化、政治、經濟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文化,無論是道家的老莊學說,儒家的孔孟之道,醫學的理論研究,都和《周易》有著密切的聯繫,排名第一,實至名歸。

2、《道德經》

《道德經》,道家經典,萬經之王。《道德經》這部5000多字的著作,每個人讀後都受益匪淺。書中的智慧,老子的雋語,就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要裝飾,卻更加閃耀光芒。

3、《論語》

《論語》作為記錄孔子思想的權威,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這本經典影響了中國的禮樂文化、政治文化、倫理道德、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等眾多方面。《論語》既有崇高的理想,又能結合百姓的日常,是不可多得的經典國學之作。孔子的思想及其著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激勵著我們前進,為我們的目標指引方向。

4、《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作者孫武,號稱“兵聖”,《孫子兵法》成書於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512年。到今天為止,《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國學經典。德國把其作為軍事學院的教材,英國皇家指揮學院把其作為戰略學和軍事理論的第一本書,日本對其最早的學習可以追溯到唐朝。正所謂讀懂兵法,萬事有方法。

5、《傳習錄》

《傳習錄》是王陽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部傳統國學經典。《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心學”發展和王陽明思想的重要著作。“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是王陽明著作中重要的思想,都是強調道德的自覺和主宰性。《傳習錄》也是王陽明的問答語錄和論學書信集,不但全面闡述了王陽明的思想,也體現了他辯證的授課方法以及活潑生動、善於用典的語言藝術。

6、《紅樓夢》

《紅樓夢》,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問世,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基本上代表了古典小說的最高水準。曹雪芹以傑出的現實主義創作,塑造出一大批有高度的藝術典型,為後世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7、《唐詩三百首》

唐代是詩歌最繁榮的時期,唐詩是我們最優秀的文化遺產。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等詩人的作品伴我們成長,耳熟能詳。在詩歌的花叢中,唐詩、宋詞等交相輝映,但開放的最豔麗、最繁盛、最惹人愛的還是唐詩。

8、《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由北宋司馬光歷時19年編著。全書橫跨十六個朝代,共294卷,300多萬字,其文字優美,敘事生動,具有相當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歷來與《史記》並列為中國古代之史家絕筆。

9、《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是中國第一部中醫理論經典,被認為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黃帝內經》不但是一本醫學書,還是一部記錄養生、生命等的百科全書。

10、《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以其優美的詩句、完美的藝術形式、廣泛的題材,向我們生動地展示了當時社會歷史的真善美。可以說《詩經》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的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國古典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是中華文化的魂。無論何時打開了它,我們都能讀出那些閃耀邦家之光的密碼。所以閱讀這些經典吧,讓經典帶給我們理性和高雅,讓經典帶給我們豐富的內涵和無窮的樂趣。


大志讀書


中國經典如果濃縮到十本書必讀,我認為應該是:

第一本《道德經》,理由:它是中國也是世界最早的,古代中國唯一專門講辯證法理論和應用的哲學著作。

第二本《周易》,理由:是迄今為止中國最難懂的書,到現在我們還沒有完全弄懂,所以它非常有可能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本書。

第三本《論語》,理由:是中國古代有關為人處世最為完整的書,對社會秩序有很大影響,而且朗朗上口,韻味十足,必學、好學。

第四本《中庸》,理由:這是緩和矛盾最有效的書,它提出的折中觀念,勸人不要遇事較真,在實際生活中特別實用。

第五本《朱子家訓》,理由:這是家庭管理最有效的書,裡面有大量的古代中國傳統文化精華,有利於家庭穩定,上下和睦。

第六本《孟子》,理由:這是對統治者有警示教育的書,對政權穩定,緩和社會矛盾大有好處。

第七本《資治通鑑》,理由:這是給統治者出謀劃策的書,影響深遠,為歷代統治者必讀。

第八本《詩經》,理由:這是古代中國最早的影響最大的文學經典,來源生活,文句優美韻味十足。

第九本《孫子兵法》,理由:這是一本軍事謀略經典,幾千年來,軍事鬥爭的應用屢次不爽。

第十本《天工開物》,理由:這是古代中國手工藝大全,優美的流程,美侖美奐的手工藝品,無論古代現代,無論國內國外,名聲鎮寰宇,韻味傳古今。

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中國古典文化底蘊雄厚,各行各業各領域經典頗多,這是小編的看法,你同意否?






共鳴共勉共賞


1、《周易》

《周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2、《論語》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對後世影響極大。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3、《道德經》

《道德經》是道家思想著作,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教對中國社會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4、《詩經》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最早的記錄為西周初年,最遲產生的作品為春秋時期,上下跨度約五六百年。產生地域分佈在陝西、甘肅、山西、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5、《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至今已有2500年曆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孫子兵法》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6、《史記》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7、《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8、《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永樂大典》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9、《西遊記》

《西遊記》一書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既有儒家積極奮鬥的精神,又有佛家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愛心,更有道家對於宇宙人生的宏大思索。該書自問世以來,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走向世界,影響各國人民。

10、《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舉世公認的中國古典小說巔峰之作,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


若水斑斑


中國的經典要是濃縮到十本,那麼我選:

1. 《易經》:百經之首,百家之源。

2. 《山海經》:中國文化與精神之源。

3. 《黃帝內經》:人類健康生活之道。

4. 《道德經》:人與自然社會和諧之道。

5. 《論語》:人與社會相處中提升自我之道。

6. 《孫子兵法》:戰勝困難和敵人之道。

7. 《史記》:以史為鑑,可以正人。

8. 《資治通鑑》:歷史的經驗值得借鑑。

9. 《紅樓夢》:瞭解社會現實與興衰之途。

10.《西遊記》:想象力與成功之道。


WILLSON39


以下十本都是經典:

圖1:周易

被譽為中國群經之首,萬經之源。

圖2:老子

道家經典,孔子也曾拜老子為師。

圖3:韓非子

自古以來統治者就用儒表裡法來治國,韓非這本書是中國法家的集大成之作。

圖4:莊子

江湖未曾有過,但你我確實來過。江湖這詞就源於莊子。莊子乃道家的第二位代表人物,本書在國內乃至世界文學,藝術和文化領域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圖5:論語譯註

作為影響中國至今的儒家經典,論語榜上有名。

圖6:史記

得到魯迅先生盛讚的,文采斐然的史書。為中國歷史書寫開了個好頭。

圖7:壇經

作為深刻影響中國的禪宗,這本壇經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集大成之作。簡直是妙語連珠。

圖8:孫子兵法

世界三大奇書之一,戰略和戰術都有涉及。政治,經商和管理必備單品。

圖9:紅樓夢

中國文學該推薦一本的話,我推薦這本桂冠級小說。

第10:金剛經和心經

作為佛教般若經的經典,心經和金剛經八哥強烈推薦看看。可以先讀印順法師的:般若經講記。這書是對金剛經和心經的詳細解讀。

八哥正在申請文化領域V認證。歡迎各位網友多多評論,轉發八哥精彩問答。

愛你,比心心❤️











八哥即興


1、《古文觀止》。今天的普通人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去讀先秦諸子,《古文觀止》基本囊括了先秦到唐宋的散文經典。

2、《唐詩三百首》。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是中國詩的頂峰。俗話說得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3、《唐宋名家詞選》。龍榆生先生的作品。是所有詞的選本中最好的,沒有之一。除了選詞的精當,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本很好的詞學論著,可以說是詞學的集大成之作。

4、《史記》。這本書部頭不大,但講述了從五帝到漢武帝的歷史,信息量很大,因為他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文筆優美,而且不古奧,比較容易懂。

5、《天工開物》。讀了這本書,也就基本上了解了中國古代的農業,林業,牧業,漁業,手工藝等等。

6、《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王力主編。很薄的一本書,但是中國古代的大到官職小到吃喝拉撒基本都涉及到了。

7、《幼學瓊林》。這是以前學生入門的讀書,涉及面很廣。

8、《增廣賢文》。基本上是些名言警句。

9、《隨園食譜》。中國人很多都是饕餮。

10、《中國哲學簡史》。馮友蘭著。中國哲學的基本問題都講的很清楚了。


謝洪波沔陽


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有十部經典是必讀的。他們分別是:

群經之首:《周易》

儒家:《論語》《孟子》《近思錄》《傳習錄》

道家:《老子》《莊子》

佛家:《六祖壇經》

中華文明的詩與史:《詩經》《史記》

1、群經之首——《周易》:洞察天機

《易經》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籍,被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愛因斯坦說:“西方科學家做出的成績,有不少被中國古代科學家早就做出來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學家自幼學習《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學家們不曾掌握的一把打開宇宙迷宮之門的金鑰匙。”而對普通人來說,周易則是可以時時研習的生存寶典和人生指南。64卦,其實就是64類問題或者說是人生境遇,而384爻不過是384種不斷演變、衝突、發展的狀態。歷史上,對周易的註疏、闡釋、演繹的著作汗牛充棟,數不勝數,但是,綜羅百代,易經無非講的是知變與適變。《周易》中說,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可以說,讀《周易》的一個好處就是,能學到不斷適應現實世界的方法。理:探討宇宙人生形上、形下的能變、所變與不變之原理。象:是從現實世界萬有現象中,尋求其變化的原則。數:是由現象界中形而下的數理,演繹推詳它的變化過程。讀懂易經,掌握變化之理,洞察變化之機,運用適變之法,你也可以天機神斷,人生從此無大過。

2、《論語》:做一個好人

《論語》作為記載孔子思想和言行最為權威的一部著作,是儒家學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宋代宰相趙普曾說:“半部《論語》可治天下”。朱熹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將其列為“四書”之首。錢穆說,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論語》“以仁為核心、以和為貴”的思想構築了中華民族禮樂文化的基本精神。

她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對我們的理想、志向、人生目標以及為人處世等都有著極大的影響。

其儒家思想廣大而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既有崇高的價值理想,又有切實的實際運用,是中國古代思維的精華結晶。研讀《論語》,瞭解之儒家思想精髓所在,學習做人做事,領悟極高明而中庸的為人之道,為修身處世開啟智慧。

3、《孟子》:養浩然正氣

漢代趙岐把《孟子》與《論語》相比,認為《孟子》是“擬聖而作”。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宏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本人氣概非凡,他常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意思就是存養天地正氣,這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殊為難得。

4、《近思錄》:格物窮理,正心遷善

很多人對理學抱有偏見,認為“理學”就是“存天理,滅人慾”,實際上程朱理學和陽明心學是先秦諸子之後的兩大高峰。《近思錄》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文化發展成熟的理論形態,代表著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水平。此書按照朱、呂二人的理學思想體系編排的,從宇宙生成的世界本體到孔顏樂處的聖人氣象,循著格物窮理,存養而意誠,正心而遷善,修身而復禮,齊家而正倫理,以至治國平天下及古聖王的禮法制度,然後批異端而明聖賢道統。全面闡述了理學思想的主要內容。書中還記載了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四子的讀經方法,對我們今天讀經很有啟發借鑑意義。

5、《傳習錄》:知行合一,安頓內心

《傳習錄》是哲學著作,作者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理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此書記載了他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詞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意思是傳授的學業要反覆的揣摩實踐。《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上卷經王陽明本人審閱,中卷裡的書信出自王陽明親筆,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雖未經本人審閱,但較為具體地解說了他晚年的思想。《傳習錄》包括了王學所有重要觀點。上卷闡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誠意的功夫等觀點,強調聖人之學為身心之學,要領在於體悟實行,切不可把它當作純知識,僅僅講論於口耳之間。在社會飛速發展,慾望和內心無法相互妥協的今天,研讀傳習錄,修煉一顆強大的內心,無疑是很有必要的。

6、《道德經》:悟天之大道,明人之至德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7、《莊子》:超然物外,安頓身心

《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後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後,便尊之為《南華經》,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莊子》與《歸藏》、《黃帝四經》、《老子》,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典,它們不僅是哲學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聖哲關於文學、美學、藝術、審美的智慧結晶。莊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哲學大師馮友蘭概括莊子思想:“遊於逍遙,論於齊物;超乎象外,得其環中。”超乎象外,正是那把打開一切的鑰匙。《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傑作典範。更是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深遠影響。

8、《六祖壇經》: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六祖壇經》是“中國第一部白話作品”。

它完整記錄了慧能的一生事蹟及啟導門徒的言教,內容豐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全書沒有一點宗教色彩,說的全是般若之智和禪宗妙諦。是一部純粹而上乘的大智之作。《六祖壇經》的中心思想是“見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論,“頓悟見性”的修行觀。讀《壇經》,是一條修心之路,聆聽著來自天地和內心最深處的諭旨。經中字字句句都妙意無窮,值得一再玩味,體悟不盡。

9、《詩經》:薰染最純粹的詩意

中國是一個骨子裡有著詩性和數千年詩歌傳統的國度,詩集當然也不能缺席。這個名額,當然要給源頭上品、影響深遠的《詩經》。《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不讀《詩經》,言語不能從粗魯變得文雅,文化無法從粗野上升到文明,詩情可以滋養人心,端正自己。

10、《史記》:觀天識人,察古知今

中國是一個極為重視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世界上最為完備的歷史記錄,歷史經典必然不能缺席。而其中影響最大的,毫無疑問是《史記》。《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這本書裡塑造演繹的人物,無不鮮活生動、讓人難忘,為我們揭示出的則是成敗禍福的千古不易之至理;“通古今之變”,歷代興衰更替之道,在人物命運和時代變遷的輪迴循環裡,也展現得清清楚楚;“成一家之言”,這不是單純的自謙,更是在看盡興衰成敗後的一份對天道的敬畏和對命運的超然。讀《史記》,不僅僅是瞭解歷史,更是參悟這蘊含在歷史之中、超越於歷史之上的深刻內蘊。


讀書是福


歷史在流變,文化要梳理。人事在變化,書籍要整理。

其實,中國歷史上,一直有仁人志士做整理書籍,梳理文脈的工作,也就是所謂濃縮基本必讀的核心經典,確定文化導流的代表經典,以起到樹立時代文化大廈之維(支柱)的作用。下面,給大家簡單梳理一下歷史上濃縮必讀經典的流變情況:

一、周王朝時代

六經

從三皇五帝,到孔子的東周春秋時代,流傳的古籍是很多的。如易經就有《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三個版本。孔子整理後九九歸《易》。為了梳理華夏文脈,應對禮崩樂壞,孔子編修整理出當時他認為必讀、必學、必教的六本書,即所謂六經。他們分別是:

《詩》《書》《禮》《樂》《易》《春秋》。

六經之教化,如孔子所曰: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孔子的偉大就在於他建構搭立起了華夏文化大廈的六根支柱,即文化之六維—詩、書、禮、樂、易、春秋。

二、漢王朝時代

春秋戰國之後,秦始皇掃六合,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的帝國皇朝,完全不同於前朝夏商周封建制的邦國王朝。此後的朝代更迭直至清朝,社會結構沒有根本變化,一致沿襲秦制。不過制度架構細節有微調。如漢王朝在專權的同時,也有限分權給功臣皇親國戚,封建藩王。

漢王朝最大的貢獻是戰後重建幾乎坍塌的華夏文化大廈。從王公貴族到學者士人,非常重視文化典籍整理與編訂,最重要的就是改造,就是將孔子編修的原【六經】,再次整理編修為【五經】,即必讀的五本書籍,並設五經博士,作為大漢文化大廈的支柱(維),他們分別是:

《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春秋經》

【五經】奠定了漢民族的文化底色。不讀五經不足以解漢人。

三、唐王朝時代

唐代,佛學發達,道學興盛,與儒學共舞,有了三家爭豔的架勢,這對作為統治理論根基的儒學帶來挑戰。為進退應對,唐人在眾多儒學典籍中,有繼承,有發展,挑選濃縮出十三本書,即所謂十三經,他們分別是:

《易經》《書經》《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注意:《論語》,《孟子》出現了,春秋經再還原回去成三本春秋書:《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禮再還原回去成:《周禮》《儀禮》《禮記》

十三經由於龐雜和粗放,並未得到後人的響應,唯一的貢獻,推出了《論語》和《孟子》,進一步加強和提高了儒家學說的文化統治地位。

四、宋王朝時代

宋朝工商業發達,各種思想學說活躍,特別是書院興旺,對儒學傳播帶來更大的便利,也帶來更大的挑戰。為立心儒家道統,與其他學說,特別是佛學共和,誕生了理學,有了心學,為文以載道,儒學大師朱熹出面化繁為簡,並慧眼識珠,在十三經中,選出論語和孟子,從《禮記》中挑出《大學》和《中庸》兩篇文章,擴充其章句以成書,濃縮彙編了儒學的四本書,他們分別是: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朱熹把他編修的《論語集註》《孟子集註》《大學章句》《中庸章句》和《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編訂一起,合成為【四書章句集註】,又【四書】。

後來【四書】成為了中國最核心的必讀四書,基本取代【五經】的地位,對中國上下影響極廣、極深、極遠,至今語音繚繞。

俗話說:不讀四書,不足以為中國人。

五、清王朝時代

清王朝繼承了【四書】作為核心經典代表的傳統,在此架構下,彙編整理歸類四大類書集,分別是【經】【史】【子】【集】,謂之四庫全書。

六、共和國時代

今天時代,與前已然不同。目前的情況是,傳統文化破碎,中西文化糾纏,讓我們面對眾多的國學書籍,看似有學富五車之足,卻無學富五車之手。學了很多,仍然無法動手應對當下。其根本原因,沒有建立新時代下支撐文化大廈的支柱。因此有必要找出和建立新的核心經典,且有繼承、有發展,有創新。

舊四書升級新四書 :

《禮》《經》《文》《史》配合舊四書閱讀。

舊六經升級新六經:

《易經》

《論語》

《金剛經》

《道德經》

《紅樓夢》

《資治通鑑》



村塾先生南山子


第一本《道德經》,理由:是最早也是唯一一本專門講辯證法理論和應用的哲學著作。

第二本《周易》,理由:是迄今為止中國最難懂的書,也非常有可能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一本書。

第三本《論語》,理由:是有關為人處世最為完整好學的書,對社會秩序有很大影響。

第四本《中庸》,理由:這是緩和矛盾最實用的書。

第五本《朱子家訓》,理由:這是家庭管理最有效的書。

第六本《孟子》,理由:這是對統治者有警示教育的書。

第七本《資治通鑑》,理由:這是給統治者出謀劃策的書。

第八本《詩經》,理由:這是古代中國最早的影響最大的文學經典。

第九本《孫子兵法》,理由:這是一本軍事謀略經典。

第十本《天工開物》,理由:這是古代中國手工藝大全。









大魚海棠小楊


  1. 《詩經》。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這個就算了),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2. 《杜工部集》。中華詩歌文化和語言藝術的集大成之作。
  3. 《四書章句集註》。即包含了朱熹的理學思想,也輯錄了儒家文化的精華(四書)。
  4. 《禮記》。讀懂了它,就知道中國人過去和現在為人處事的所以然。
  5. 《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可培養辯證思維和宇宙自然觀。
  6. 《韓非子》。法家“法”、“術”、“勢”思想的集大成之作。讀懂了它,就讀懂了中國古代政治的本質。
  7. 《孫子兵法》。兵法理論的典範之作,戰略和戰術思想的完美呈現。
  8. 《史記》。史學最主要源頭和遠古核心文獻。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9. 《天工開物》。關於古代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
  10. 《古畫品錄》,中國繪畫史上第一篇系統的繪畫品評專著,由此可知中國繪畫藝術。
  11. 《莊子》(一部人生智慧書)、《昌黎先生集》(語言大師縱橫捭闔,創造璀璨語言藝術)、《紅樓夢》(家族興衰和人情世故的完美演繹),可備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