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Gartner全閃存魔力四象限新鮮出爐,誰進步最快?

2018 Gartner全閃存魔力四象限報告剛剛新鮮出爐,12大廠商可謂爭奇鬥豔。

2018 Gartner全閃存魔力四象限新鮮出爐,誰進步最快?

2018 Gartner全閃存魔力四象限

處變不驚

對比2017年的Gartner全閃存魔力四象限報告,2018年的報告變化不算太大,領導者象限依舊被Pure Storage、NetApp、HPE、IBM、Dell EMC、Hitachi Vantara、Kaminario七家廠商所把持。除Pure Storage和Kaminario以外,其他五大廠商均長期佔據傳統存儲市場的第一陣營,而今天它們將傳統存儲的優勢延續到了新興的全閃存市場。

再讓我們看看相對於2017年的具體變化。

2018 Gartner全閃存魔力四象限新鮮出爐,誰進步最快?

第一, 最大的變化是華為躍升至挑戰者首位。因為華為2017年全閃存存儲上市時間與報告週期不匹配,遺憾沒有進入報告,在缺位一年後,2018年從之前的特定領域者象限靠後的位置,直接飆升至挑戰者象限的首位,無限接近領導者象限,是這一年來進步最顯著的全閃存廠商。

第二, 在領導者象限中,廠商之間的差距在進一步縮小,特別是在縱軸執行力上,這一點體現得較為明顯。細看之,或許是因為整合的原因,Dell EMC在橫軸表示的願景和縱軸表示的執行力上均有小幅下降,而NetApp在收購Solidfire後,產品線得到進一步豐富,特別是AFF系列產品的市場表現突出,其整體位置略有提升。

第三,行業整合之風繼續,西部數據收購了Tegile,替代Tegile出現在2018年的報告中,但是位置沒變,還在遠見者象限中。

跨象限的提升由什麼驅動?

Gartner在報告中特別指出了華為的三點優勢:

l 業界僅有的幾家研發能力覆蓋存儲控制器、SSD盤和SSD控制器芯片的廠商之一,可以提供彈性的產品架構。

l 產品原生支持無網關雙活,可平滑演進到兩地三中心配置。

l 在新興市場的產品品牌、服務較強,客戶滿意度高。

在今年的報告中,華為已躍升至挑戰者象限的首位,距離領導者象限只有一步之遙。從表面上看,華為實現這一飛躍只用了一年時間,但誰都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華為在全閃存市場上的這次飛躍背後又有多少故事呢?

存儲不僅是一項技術活兒,而且通常來說要慢工出細活兒。前瞻性的佈局、技術上的積累、持續的創新一項也不能少。

華為存儲持續圍繞“數據按需服務”的願景進行產品規劃和開發。最新一代OceanStor F V5系列全閃存存儲的推出,豐富了華為全閃存產品組合,不讓全閃存這個“木桶”出現任何一塊短板。至此,華為OceanStor F V5系列與OceanStor Dorado V3系列的強強組合,可以覆蓋數據中心全閃存應用場景,OceanStor Dorado V3系列面向高性能、低時延的Tier 0關鍵應用,而OceanStor F V5系列則面向Tier1/2的混合負載應用場景。

華為的一個與眾不同之處還在於,它是唯一一家既做私有云又提供公有云服務的廠商。華為基於OceanStor F V5和OceanStor Dorado V3在華為公有云上提供DESS(專屬企業存儲服務),幫助Oracle和SAP等關鍵企業應用零改造上雲,創新性地實現了線上線下一致的體驗和數據按需流動。有了OceanStor F V5和OceanStor Dorado V3的支撐,企業客戶可以同時享受數據自主可控,以及公有云彈性擴展的經濟性和強大的分析能力。

華為的全面性體現在,它是市場上屈指可數的具備全閃存全棧能力的廠商,既提供全閃存存儲系統,也研發SSD盤和SSD盤控制芯片。舉例來說,華為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FlashLink技術,可以充分發揮盤控一體的協同優勢以及閃存的能力,提供穩定的時延,同時延長SSD盤的生命週期。

數據是企業的命脈,而作為數據的載體,存儲容不得一絲馬虎,高性能、高可靠、高可用等是最基本的要求。評估一個全閃存廠商,最終還是要用產品講話。華為OceanStor F V5和OceanStor Dorado V3的產品能力位居同類產品前列, 0.5毫秒穩定時延、無網關雙活、最大16控的擴展能力等是最具代表性的指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華為OceanStor 18800F V5以600萬IOPS的能力,取得了SPC-1基準測評的性能第一。另外,在DCIG發佈的2018—2019年全閃存陣列購買指南中,華為8款全閃存產品在全部34款市場主流全閃存產品中,位居最高年度推薦級產品之列。

既然有了正確的定位、創新的技術、強大的產品,那麼快速的市場增長也就水到渠成了。2017年,華為全閃存產品收入增長六倍,增長率位居全球第一。在全閃存需求最強烈的歐洲區,華為全閃存表現搶眼,規模突破全球最大車企德國大眾集團、瑞士最大保險公司CSS、意大利最大的運營商等。

意大利電信的案例最能說明問題。意大利電信採用華為全閃存存儲整合替換原有其他存儲廠商產品,實測數據顯示,存儲性能提升55%,數據實現了3:1的縮減,機櫃由原來的55個減少為9個,電費減少78.9%,維護人員縮減了50%,整體OPEX降低72%,真正實現了設備、廠家和TCO的全面精簡,達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意大利電信曾表示,選擇華為全閃存存儲的關鍵原因在於,華為OceanStor Dorado V3是業界唯一支持存儲虛擬化的原生全閃存產品,無須外置的存儲虛擬化網關即可接管原有的其他存儲廠商產品,在業務不中斷的情況下實現數據遷移,遷移總數據量達到驚人的3.8PB,但對業務沒有絲毫影響。

為了加速全閃存的普及,各廠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華為也開展了一系列的市場活動,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華為承諾基於OceanStor Dorado V3產品提供3:1的數據縮減。同時還將軟件打包,降低客戶採購和運維的成本,簡化交易模式。

離領導者象限還有多遠?

領導者象限的門檻在哪裡?作為2018年進步最快的全閃存廠商,華為與領導者象限之間只隔著一層窗戶紙。

從目前華為全閃存的綜合實力看,本來很有希望在今年衝進領導者象限,但是兩個客觀方面原因成了掣肘。

一方面,儘管華為在全閃存市場進步很大,但是Gartner魔力四象限報告本身有連續性,華為在2017年因為產品上市時間和報告週期不匹配而導致在報告中缺失,再次重返報告後也很難被直接列入領導者象限。

另一方面,美國市場佔據全球全閃存市場的45%,舉足輕重,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存儲在美國市場幾乎是空白,這可能是華為全閃存存儲進入領導者象限的最主要挑戰,畢竟這份報告的大部分受眾還是美國客戶。Gartner在報告中明確指出了這一最大障礙。

不過,根據當前華為全閃存的增長態勢,以及華為在全閃存方面的大力投入,相信華為進入Gartner全閃存領導者象限只是時間問題。2019年,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