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該不該做癌症基因檢測?

草莓味屠夫


當年媒體曝出好萊塢著名女星安吉麗娜朱莉因通過“基因檢測”得知自己是癌症高危人群(BRCA1/2基因突變,致使攜帶者罹患乳腺癌的幾率接近九成,罹患卵巢癌的幾率接近五成)而決定通過手術切除乳腺、卵巢和輸卵管預防癌症後,

基因檢測”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基因檢測”為什麼能夠有如此魔力,能讓一位當紅女星毅然決然的切除乳腺、卵巢等重要組織器官?今天筆者就來給大家說一說“癌症基因檢測”的相關知識。

什麼是基因檢測?

依照《分子生物學》教材的相關介紹,基因是遺傳的基本單元,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序列,通過複製,把遺傳信息傳遞給下一代,指導蛋白質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每一生物個體的性狀表達。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也是所謂的“生命天書”。人類所有的行為活動、生老病死都由基因通過各種直接或間接的形式來操縱調控。

基因檢測就是提取被檢者血液中或口腔黏膜中的DNA樣品,根據不同的疾病易感基因和藥物不良反應的不同要求,分別採用DNA測序或SNP(單核苷酸多態性)基因分型技術共同完成檢測。通過基因檢測,人們能及時瞭解自身的基因信息,瞭解身體患疾病的風險,預防疾病的發生。現代科學對基因檢測對人體疾病風險預測的作用都是持肯定態度的。

普通人應該做癌症基因檢測以預防癌症嗎?

既然基因如此神通廣大,那為了避免罹患癌症,我們普通人是不是可以未雨綢繆,像安吉麗娜朱莉一樣做個癌症基因檢測呢?答案自然是不需要。雖然基因檢測可以使我們瞭解自身基因的相關信息,但是基因檢測的分析結果並不代表必然發生的事實。國際頂級學術雜誌《科學-轉化醫學》刊登的一篇研究表明,基因檢測結果與癌症可能並無直接關聯[1]。有學者通過比較數百人的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的基因組測序結果發現,所檢測的基因突變結果近六成是假陽性結果,與癌症並無直接關聯。即使致癌幾率極高的BRCA1/2基因突變(大量研究數據表明,女性BRCA1/2基因突變攜帶者發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發病率最高可達六成;相較於一般人群,BRCA1/2基因突變攜帶者乳腺癌的發病率高出數十倍),對於普通人群,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NCNN)相關指南也不建議進行癌症基因檢測,除非家族中存在已知的BRCA1/2基因突變攜帶者[2]。

結語

由上可知,以現階段基因檢測的發展水平,並不能做到精準預測癌症。所以對於我們絕大多數普通人,是完全不需要做癌症基因檢測的。

參考文獻:

[1]Personalized genomic analyses for cancer mutation discovery and interpretation.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5

[2]NCN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Genetic/Familial High-Risk Assessment:Breast and Ovarian. Version 1.2018


藥師方健


不建議普通人常規做癌症基因檢測。

總體來講,癌症是一個低概率事件,而且癌症的發生絕大多數是和個人的不良生活飲食習慣、環境因素等有關,有一定的偶然性。這種情況下做癌症基因檢測是沒有意義的,浪費社會資源,勞民傷財。

但特殊人群建議做癌症基因檢測,主要是針對家族性癌症或遺傳性癌症的高危人群,目的是明確是不是具有突變遺傳基因攜帶,提早防範。

比如:乳腺癌BRCA-1/2突變基因檢測。在所有的乳腺癌裡,大約有5%的患者是家族遺傳而來,所以,如果家族中有多位乳腺癌患者,或年輕患癌、三陰乳癌的患者,建議家族成員做相關基因檢測,明確是否為BRCA-1/2突變基因檢測攜帶者。家族中如果有多位胃癌患者的人群,可以考慮做CDH-1突變基因檢測,明確是否為該突變基因攜帶,縮短胃鏡篩查時間等。

其它還有家族性非息肉性大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均需要考慮做相關基因檢測,明確自己是否為該突變基因攜帶者。

總之,癌症基因檢測不作為普通人群的常規篩查,目前只是建議上述特殊人群應該做癌症基因檢測。


深藍醫生


不建議普通人為了預防腫瘤,而接受全基因測序。因為基因檢測只能提示是否有與癌症相關的基因變異。有,不代表會患癌;沒有,也不代表不會患癌。目前,國內外專家對基因測序結果的解讀還不成熟,因此中國和美國都已叫停針對普通人的全基因測序。


臨床上,基因檢測主要是來幫助醫生針對不同分子變異類型的腫瘤患者,選擇更適合的治療方案,為靶向藥物治療提供依據,實現精準治療。也可有選擇性地在腫瘤家族史比較明顯的人群中進行檢測,進而早期干預。


理論上說,如果能開發出較為簡易的基因檢測工具,發現特徵性基因變異,結合影響腫瘤發生的特定環境因素,就能找出某種腫瘤的高危人群,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早期預防和篩查,提高腫瘤防治效率。但目前,基因檢測要成為一種癌症初篩的有效手段,仍需做大量工作。✿(答者:健康行者,歡迎關注)


健康行者


你好,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普通人該不該做基因檢測?這個問題就像我們平時感冒咳嗽去醫院看病該不該做頭顱CT檢查是相同的道理。如果你是一個沒有基礎疾病的年輕人,且除了咳嗽嗓子痛沒有其他症狀,完全沒有必要做頭顱CT,可是你如果還合併諸如嚴重的頭痛、頭暈、劇烈噁心嘔吐、視物模糊等醫生懷疑顱內病變的症狀,做頭顱CT也是合理的!



轉回到癌症基因檢測的問題,癌症也有高危人群和高發因素,如果你年齡不足40歲,無任何身體不適,且無癌症家族史,完全可以不做基因檢測!若存在高危因素,就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基因檢測。高危因素包括:菸酒嗜好,有癌症家族史,年齡超過40歲,生活工作壓力大,飲食作息不規律,有不良的飲食嗜好(長期食用高鹽飲食、辛辣食物、油炸食品等)!個人見解,供參考!

健康中國,預防先行!

喜歡我的回答,請加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發佈通俗易懂的醫學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小醫生


都是普通人了,還做這個幹嘛,浪費錢,一個基因檢查兩萬多,有這些錢,再用到其他地方。這就跟磚家說吃泡麵有害健康一樣,我都窮的吃泡麵了還會在乎健康麼?你都是一個普通人了,還會在乎死亡麼?其實說白了,就是坑你們的,每個人體內都存在癌症基因,只是還沒癌症是因為還沒激活而已,所以不必過於擔心。杞人憂天,或許反而加速激活的過程。平時樂觀點,飲食均衡些,加上適當的鍛鍊,一般都會長命。


蜻蜓灬隊長


做基因檢測沒問題,反正現在基因檢測也很簡單,採集點唾液就行了。

問題是該不該相信基因檢測的結果。

對於有確切遺傳性影響的癌症,我們可以參考一下檢測結果。如果沒有確切的遺傳性證據的話,建議聽聽就算了,健康作息規律飲食定期運動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