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紅妝的鳳冠霞帔,弄不好只是夢一場

十里紅妝的鳳冠霞帔,弄不好只是夢一場

十里紅妝的鳳冠霞帔,弄不好只是夢一場

鳳冠霞帔,十里紅妝,漢服墜樓,華夏兒郎……一連串濃濃古風詞最近很吸睛。但用著這些字句的人,卻未必知道鳳冠霞帔的淵源何來。

一提到鳳冠霞帔,如今總是會跟婚禮聯繫在一起。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恆言》中,有一篇《張廷秀逃生救父》寫道:

花燭之下,烏紗絳袍,鳳冠霞帔,好不氣象!

其實鳳冠霞帔在古代並非婚禮專用,而是皇宮后妃和官吏命婦(有封號的夫人)們的專屬穿戴。二十五史中共有十部撰有《輿服志》,即社會各階層不可僭越的服飾規定。例如底層百姓和小吏的主要服色就是黑白,所以才有皂隸又或白衣公卿的稱謂;不僅衣服的顏色和樣式有嚴格限制,甚至面料也分了等級,這也是為什麼平民會以布衣代稱的緣由。馮夢龍的新郎能著烏紗絳袍,因為他是狀元。

鳳冠因冠上綴有鳳凰而得名,明代命婦們戴的鳳冠其實上面並沒有鳳,只是假稱鳳冠的禮冠而已。到了清代,命婦們戴的禮冠上雖然有鳳形卻不再稱為鳳冠,而稱朝冠。

霞帔卻並非衣服而只是一條繞過頸部、披掛在胸前的緞帶。雖然自晉至唐以來一直都有霞帔的記載,如劉禹錫和白居易的詩“霞帔仙官到赤城”“虹裳霞帔步搖冠”,但霞帔作為命婦的專屬禮服,卻是始於宋代。

十里红妆的凤冠霞帔,弄不好只是梦一场

古代禮制中,作為萬鳥之王的鳳凰是隻有皇親貴族女子才能用的圖案,平民一概不能穿戴有鳳凰的服裝或配飾。所以宋代之後平民穿戴鳳冠霞帔即是逾越禮制,要是還敢用黃色龍紋來裝飾,更是要掉腦袋的。只是明代以來尤其滿清入關後,官方逐漸默許民間在婚娶時可以使用“風冠霞帔”。清人徐珂的《清稗類鈔·服飾》記載,“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鳳冠者……至國朝,漢族尚沿用之。無論品官士庶,其子弟結婚時,新婦必用鳳冠霞帔,以表示其為妻而非妾也。”

因此雖然民間新娘嫁人時有鳳冠戴,但卻與真實的鳳冠相去甚遠,大多徒具形式,不可能有貴族社會鳳冠那樣真金白銀的裝飾。更重要的區別,是隻有正室嫡妻才有資格在婚禮時穿霞帔戴鳳冠。明代小說《金瓶梅》雖然假託宋朝,潘金蓮雖然明媒正娶嫁進西門慶府,卻僅僅是排名第五的小妾身份,所以想要一身鳳冠霞帔?門都沒有。

所以雖然是逼婚,但牛魔王用正室的規格來迎娶紫霞,也表明與鐵扇公主的感情已經正式破裂了。

十里红妆的凤冠霞帔,弄不好只是梦一场十里红妆的凤冠霞帔,弄不好只是梦一场

鳳冠最早在兩千年前的漢代即已出現,一出現即是尊貴女子的至尊禮冠,在重大場合必須佩戴。一頂完整的鳳冠包括鳳冠、鳳簪和金簪。鳳簪是用來點綴鳳冠的鳳凰形狀髮簪,金簪則是在鳳冠裡固定髮型用的。如今能看到的真正鳳冠只有四件,均是明代定陵出土的遺物。

1956年,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了萬曆皇帝兩位皇后的四頂鳳冠,其中孝靖皇后王氏有一頂最高規格的十二龍九鳳冠:以竹絲為骨編為圓框,框內外各糊一層羅紗,然後在外表綴以金絲和翠羽製成的龍鳳,周圍鑲嵌各式珠花。冠上嵌飾的鳳、珠寶花、翠雲、翠葉及博鬢等部件,都是先單獨作成,然後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內組合而成。

鳳冠的製作工藝,可以多至幾千顆珍珠的穿系、幾百顆寶石的鑲嵌,絕非一般工匠所能製作。金龍翠鳳、珠光寶氣交相輝映、雍容華麗、精美絕倫,稱為世間珍品絕不為過,也是一種文明成就的體現。

十里红妆的凤冠霞帔,弄不好只是梦一场

其實早在宋朝,鳳冠就已經相當精緻。宋朝的鳳冠一般以銀為質,外飾龍鳳珠花,並鑲嵌著各種寶石。據《宋史·輿服志》記載,皇后的朝冠為特大的龍鳳花釵冠,上面綴滿珠寶,並用金銀絲盤成龍鳳及大小花二十四株。皇太子妃的花釵冠,有大小花十八株,卻無龍鳳。至於紫霞仙子的鳳冠,上邊一隻鳳凰也不見,可見即便橫蠻如牛魔王也不敢僭越。

而十二龍九鳳冠是皇后的專屬,其他嬪妃即便再受寵再得勢,坐不上皇后的位置,也就永遠別想知道十二龍九鳳冠戴上頭上是怎樣一種體驗。

十里红妆的凤冠霞帔,弄不好只是梦一场

霞帔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的“絳暈帔子”,隋唐以後因為在時人眼中美如雲霞,因此稱為霞帔。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是上面繪有圖紋的彩練,穿時將它繞過頸部披掛在胸前,下面垂一顆金玉製成的墜子保持平整,稱為帔墜。所以霞帔並非一身衣服,絕不能不要裡外衣裳單獨穿著,否則視覺效果自行腦補。而且帔墜雖然只起一個秤砣的作用,但製作規格卻一眼可見。

十里红妆的凤冠霞帔,弄不好只是梦一场

跟鳳冠一樣,霞帔也是身份的標誌。宋代硬性規定,“非恩賜不得服”,也就是說非皇帝批准不得擅自穿戴。即便是後宮中的宮女,也跟民間女子一樣。所以皇帝如果看上了姿色出眾的普通宮女,往往是先破格賜一個“紅霞帔”、“紫霞帔”的身份,才好在後續的恩寵下往正式嬪妃的位置努力。對於出身下層的宮女而言,一襲霞帔就是一張能在後宮中爭寵的入場券。例如南宋高宗的妃子中,就有一名劉氏入宮從“紅霞帔”做起、一路升到淑妃的勵志故事。

人的身份等級不同,霞帔的紋路、帔墜都有差異。《明史·輿服志》中記載:一品用金繡紋,二品用金繡雲肩大雜花紋,三品用金繡大雜花紋,四品用繡小雜花紋,五品用銷金大雜花紋,六、七品用銷金小雜花紋,八、九品穿大紅素羅霞帔,沒有紋樣。所以女子能穿什麼霞帔,最終取決於丈夫在官場裡混跡的好壞:只有一品才能用玉墜,最末的八九品只能用銀墜子。後人注意的更多隻是好不好看,當事人一眼望去的卻是等級。

只是霞帔在明代時還是條帶,到了清朝則加寬如背心,帔墜也改成了流蘇。

十里红妆的凤冠霞帔,弄不好只是梦一场

反正清朝入關後,明朝的衣冠漸漸就看不見了,看得見也難免走樣。鳳冠霞帔即便民間婚禮和戲曲裡有沿用,形制和規格也相去甚遠。到了清末,即便奢華如慈禧太后,也沒福眼見明朝皇后那樣的鳳冠霞帔。只能看著戲曲裡滿頭珠翠的花旦,去追想前朝究竟是怎樣的衣冠風流。

十里红妆的凤冠霞帔,弄不好只是梦一场

專屬禮服下移民間以來,鳳冠霞帔就成了華夏女子最嚮往最風光的婚服,但對婚姻的憧憬和婚姻的結局卻未必是一回事。在《紅樓夢》第五回判詞中,寫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無意中察見了金陵十二釵們的命運,其中寫到李紈:

詩後又畫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雲: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李紈與寶玉的嫡長兄賈珠成婚後,剛剛生下賈蘭不久賈珠即病故,於是年輕的李紈只能守寡終身。雖然守著一身鳳冠霞帔,總是令人嘆惋。

所以霞帔加身,也未見得就一定是幸事。《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記載,北宋哲宗駕崩之後,皇太后便下令廢黜一批哲宗身邊的妃嬪宮人。其中有位韓氏女,竟由正五品的才人直降為不入品的“紅霞帔”,被令去守陵。終身在陵園中陪著地下的死人,雖然好過君王死後一起殉葬,但也不如沒有這霞帔的好。

至於王氏就更令人嘆惋。1581年,十八歲的萬曆帝來給母后請安,一時興起臨幸了當時尚是宮女的十六歲王瑤音,沒想到就此生下了嫡長子朱常洛。但萬曆帝根本不喜歡她,他寵幸的是被封為皇貴妃、僅僅居於皇后一人之下的鄭貴妃。萬曆一心想愛屋及烏將鄭貴妃之子扶正,但遭到群臣的激烈反對,最終還是不得不把朱常洛封為太子。

但萬曆鄭氏因此對王氏極其厭惡冷落,雖然也被封為皇貴妃,但待遇遠遠無法跟鄭貴妃相比,兒子被封為太子後更是被幽禁在景陽宮中,十年無法與兒子見面。即便身患重病,也無人理會。

十里红妆的凤冠霞帔,弄不好只是梦一场

在深宮中提心吊膽地過了三十年之後,王氏於1611年病逝,死前與終於得到萬曆許可來見最後一面的兒子相逢時,她已雙目失明,最終在母子抱頭痛哭中氣絕。朱常洛後來也只當了一個月皇帝就死了,直到他的兒子朱由檢即位,才將王氏追封為“孝靖溫懿敬讓貞慈參天胤聖皇太后”,將棺槨遷入萬曆的定陵。附上的陪葬品中,就有這件王氏生前無緣得獲的十二龍九鳳冠。

所以鳳冠霞帔又如何?十里紅妝又如何?不論是華夏公子還是異國兒郎,假如不以真心相待,即便鳳冠霞帔盛裝披上——最終也不過夢一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