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飛行員:飛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飛機上,沒時間看儀表


雨燕飛行員:飛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飛機上,沒時間看儀表

(“雨燕”飛行表演隊飛行員)

自從飛機發明以來,飛行一直是一種充滿激情、英雄主義但是同時存在極高風險的職業,從事特技飛行表演的人,更是勇士中的勇士。特技飛行最早是用於實戰中,基於能量理論有效搶佔高度速度,最終獲得完美的對敵攻擊陣位的舉動(時至今日,在很多軍事遊戲中依然能夠用到能量理論),後來逐漸發展成為了在重大節日或者特殊紀念活動中展示自身形象的"空中儀仗隊",航空歷史上有無數極為震撼的飛行表演,某種程度上來說,飛行表演隊的實力已經成為了衡量某個國家空軍素養的重要標誌。

雨燕飛行員:飛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飛機上,沒時間看儀表

(勇士飛行表演隊)

與普通的飛行相比,駕駛高速噴氣式戰鬥機進行特技飛行表演有著極高的危險性,各國空軍都在飛行表演時發生過重大事故,因此這一風險和美感並存的職業又被稱作"刀尖上的舞者",各國飛行表演隊都有著自己的不同特點,不過動作最為緊張刺激,給人的視覺能夠帶來最震撼衝擊的毫無疑問是俄羅斯以及前蘇聯的飛行表演隊。

雨燕飛行員:飛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飛機上,沒時間看儀表

(蘇-30SM戰鬥機)

我們姑且先不論飛行表演隊,就拿一個最能展示飛機飛行性能的動作來看看俄國人有多有想象力:上世紀八十年代蘇霍伊設計局的試飛員伊戈爾·沃爾科在一次駕駛蘇-27戰鬥機的過程之中,戰機出現了大氣數據系統故障,此人在試圖讓戰機飛行速度恢復正常之時不小心讓這架蘇27戰鬥機的飛行迎角超過了60度,按照一般的邏輯,此時最需要做的就是棄機跳傘,不然等到飛機失控之後想要彈射的機會都沒有了,結果這架蘇-27戰鬥機竟然奇蹟般地恢復了正常的飛行迎角,隨後蘇霍伊設計局發現蘇-27在時速400~450公里的範圍內能夠承受的最大飛行迎角不是60度,而是驚人的120度!後來在巴黎航展上,蘇霍伊設計局的設計師普加喬夫在眾目睽睽之下完成了這一技驚四座的飛行動作,在世界範圍內颳起了一陣"蘇-27旋風",由此著名的眼鏡蛇機動也成為了蘇俄飛機的標誌動作。

雨燕飛行員:飛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飛機上,沒時間看儀表

(眼鏡蛇機動)

眼鏡蛇機動只是蘇俄制式飛機暴力美學的一個象徵,他們這種風格的最好代表者毫無疑問是"庫賓卡鑽石"——"勇士"和"雨燕"飛行表演隊,其中前者使用蘇-30SM重型戰鬥機,後者使用米格-29中型戰鬥機,這兩支飛行表演隊曾經在珠海航展、莫斯科航展以及巴黎航展上留下很多藝高人膽大的動作,比如說下滑倒轉、筋斗、斜筋斗、半筋斗翻轉、躍升倒轉、上升下滑多次橫滾、水平8字、上下橫8字等等,其中距離極近的剪刀對沖恐怕只有俄國人敢做。

雨燕飛行員:飛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飛機上,沒時間看儀表

(雨燕飛行表演隊)

這兩支飛行表演隊之所以能夠做到,給觀眾帶來如此之高的視覺衝擊,與平時的訓練是分不開的,"雨燕"特技飛行隊的領航員謝爾蓋·辛科維奇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他們在探索特技飛行動作初期的時候發生過空中碰撞事故,飛行員不得不彈射逃生,在飛行的過程中,他們幾乎將98%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讓飛機做出機動動作上,根本沒有精力去像普通飛行員一樣查看儀表盤讀數,也就是說,飛行全靠肌肉記憶和肉眼。

雨燕飛行員:飛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飛機上,沒時間看儀表

(庫賓卡鑽石)

在培養能夠進行特技飛行的飛行員之前,該飛行員必須要完成為了實戰而準備的全部課程,也就是說先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戰鬥機飛行員,才有資格進入表演隊。他們今天在飛行表演,明天可能在作戰!如果需要進行實戰部署的話,這些特技飛行員能夠隨時拉上前線。事實上這種情況並不是沒有出現過,頓巴斯戰爭中,烏克蘭空軍的主力消耗殆盡之後,他們就曾經把表演隊的米格-29戰機拉上過前線。不少飛行員在飛到50歲的年齡上限退役之後都開始在民用航空領域上發展,這對於俄羅斯飛行表演隊的隊員來說更為得心應手,雖然民用航空有一套獨立的要求標準,然而憑藉著多年特技飛行的經驗,他們"擁有著與任何人都不同的對飛機的感覺"。好比一個開慣了手動擋汽車的人,讓他去嘗試自動擋汽車顯然容易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