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燕飞行员:飞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飞机上,没时间看仪表


雨燕飞行员:飞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飞机上,没时间看仪表

(“雨燕”飞行表演队飞行员)

自从飞机发明以来,飞行一直是一种充满激情、英雄主义但是同时存在极高风险的职业,从事特技飞行表演的人,更是勇士中的勇士。特技飞行最早是用于实战中,基于能量理论有效抢占高度速度,最终获得完美的对敌攻击阵位的举动(时至今日,在很多军事游戏中依然能够用到能量理论),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了在重大节日或者特殊纪念活动中展示自身形象的"空中仪仗队",航空历史上有无数极为震撼的飞行表演,某种程度上来说,飞行表演队的实力已经成为了衡量某个国家空军素养的重要标志。

雨燕飞行员:飞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飞机上,没时间看仪表

(勇士飞行表演队)

与普通的飞行相比,驾驶高速喷气式战斗机进行特技飞行表演有着极高的危险性,各国空军都在飞行表演时发生过重大事故,因此这一风险和美感并存的职业又被称作"刀尖上的舞者",各国飞行表演队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特点,不过动作最为紧张刺激,给人的视觉能够带来最震撼冲击的毫无疑问是俄罗斯以及前苏联的飞行表演队。

雨燕飞行员:飞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飞机上,没时间看仪表

(苏-30SM战斗机)

我们姑且先不论飞行表演队,就拿一个最能展示飞机飞行性能的动作来看看俄国人有多有想象力:上世纪八十年代苏霍伊设计局的试飞员伊戈尔·沃尔科在一次驾驶苏-27战斗机的过程之中,战机出现了大气数据系统故障,此人在试图让战机飞行速度恢复正常之时不小心让这架苏27战斗机的飞行迎角超过了60度,按照一般的逻辑,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弃机跳伞,不然等到飞机失控之后想要弹射的机会都没有了,结果这架苏-27战斗机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的飞行迎角,随后苏霍伊设计局发现苏-27在时速400~450公里的范围内能够承受的最大飞行迎角不是60度,而是惊人的120度!后来在巴黎航展上,苏霍伊设计局的设计师普加乔夫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了这一技惊四座的飞行动作,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了一阵"苏-27旋风",由此著名的眼镜蛇机动也成为了苏俄飞机的标志动作。

雨燕飞行员:飞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飞机上,没时间看仪表

(眼镜蛇机动)

眼镜蛇机动只是苏俄制式飞机暴力美学的一个象征,他们这种风格的最好代表者毫无疑问是"库宾卡钻石"——"勇士"和"雨燕"飞行表演队,其中前者使用苏-30SM重型战斗机,后者使用米格-29中型战斗机,这两支飞行表演队曾经在珠海航展、莫斯科航展以及巴黎航展上留下很多艺高人胆大的动作,比如说下滑倒转、筋斗、斜筋斗、半筋斗翻转、跃升倒转、上升下滑多次横滚、水平8字、上下横8字等等,其中距离极近的剪刀对冲恐怕只有俄国人敢做。

雨燕飞行员:飞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飞机上,没时间看仪表

(雨燕飞行表演队)

这两支飞行表演队之所以能够做到,给观众带来如此之高的视觉冲击,与平时的训练是分不开的,"雨燕"特技飞行队的领航员谢尔盖·辛科维奇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他们在探索特技飞行动作初期的时候发生过空中碰撞事故,飞行员不得不弹射逃生,在飞行的过程中,他们几乎将98%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让飞机做出机动动作上,根本没有精力去像普通飞行员一样查看仪表盘读数,也就是说,飞行全靠肌肉记忆和肉眼。

雨燕飞行员:飞行靠肉眼,98%的注意力在飞机上,没时间看仪表

(库宾卡钻石)

在培养能够进行特技飞行的飞行员之前,该飞行员必须要完成为了实战而准备的全部课程,也就是说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才有资格进入表演队。他们今天在飞行表演,明天可能在作战!如果需要进行实战部署的话,这些特技飞行员能够随时拉上前线。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是没有出现过,顿巴斯战争中,乌克兰空军的主力消耗殆尽之后,他们就曾经把表演队的米格-29战机拉上过前线。不少飞行员在飞到50岁的年龄上限退役之后都开始在民用航空领域上发展,这对于俄罗斯飞行表演队的队员来说更为得心应手,虽然民用航空有一套独立的要求标准,然而凭借着多年特技飞行的经验,他们"拥有着与任何人都不同的对飞机的感觉"。好比一个开惯了手动挡汽车的人,让他去尝试自动挡汽车显然容易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