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者建議A股印花稅賣出加徵至千分之五,買入返現千分之四,分紅稅全免,是否合理?你怎麼看?

金剛琢真言


印花稅可以反映監管部門對於市場的看法,但是不能改變其總體流向,過高的賦稅不利於金融市場的發展。


印花稅的基本歷史

證券交易印花稅是行為稅,從普通印花稅發展而來的,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額徵收的一種稅。我國稅法規定,對證券市場上買賣、繼承、贈與所確立的股權轉讓依據,按確立時實際市場價格計算的金額徵收印花稅。


隨著西方國家資本市場的發展和成熟,以美國為代表的一些發達國家,認為證券交易印花稅將提高資金成本、減少市場的流動性並會降低證券價值、改變資金結構和投資有價證券的種類,因而紛紛停徵證券交易印花稅,對其進行變革,改徵資本所得稅。

印花稅的作用

證券交易印花稅作為稅收的一種,有籌集財政收入的作用,但近年來,證券交易印花稅稅額佔財政收入比重較低且波動較大。印花稅增加了我國投資者的交易成本,這使印花稅成為政府調控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的工具,但多國認為,國家經濟穩定需要自由的資本市場,政府不應過度介入。在開放的經濟環境下,印花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證券價值,影響了本國金融市場的長期競爭力。


印花稅在股票交易中增加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這使它成為政府調控股票市場的天然工具。證券交易印花稅每次的變動都給股市帶來了不小的波動。當股市發展過熱,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會同時上調;當股市發展過冷,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會同時下調。在我國,證券交易印花稅已成為重要的股票市場調節工具。


但是在經濟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資本跨國流動越來越方便的條件下,不同國家之間的資本市場競爭成為國家競爭的重要戰場。在開放的經濟環境下,證券交易印花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證券價值,促使投資人減少在國內的交易而增加在國外離岸金融市場交易,損害本國金融市場的長期競爭力。1986 年瑞典將證券交易稅稅率提高為2%。此後市場對政府的行為做出了強烈反應,瑞典11 家最活躍上市公司的60%交易量,以及全部上市公司的30%交易量迅速轉移到其他國家。


綜上所述我認為通過調整印花稅的稅率有助於向市場傳遞信息,但是依靠重稅去改變市場流向則不可取,長期看較低的稅率,甚至於0稅收才對市場的健康發展有利。


貧民窟的大富翁


印花稅是交易流轉環節的稅收,試圖通過調整印花稅來影響股票價格,進而改變市場走勢的做法,不僅非常愚昧,而且註定徒勞無功。

這就好比菜市場的茄子,今天的售價是每斤6元,明天按照正常供求關係應該是5元,但你作為市場的管理者,為了使茄子價格明天不下跌,就規定賣出茄子的人將增加千分之五稅收,而買入茄子的人返現千分之四。

想想看,結果會怎樣?

買茄子的人要麼另找其他菜場,要麼等菜場茄子降價到5元再買。既然不值6元的價格,買家只要是頭腦正常,就不會因為千分之幾稅就多付出20%的冤枉錢。除非你能把流轉環節稅收增加到足以扭曲價差的程度,否則市場還會推動價格向正常水準前進。這就是市場規律。

有人會問,那為什麼調整印花稅的政策會導致股市波動呢?

很簡單,這是預期在起作用。政策的調整,一定程度上表明瞭管理層對市場的認識。通常而言,降低印花稅表明管理層覺得市場有點低了,後面或許還會出臺一系列有利於市場企穩的措施。這樣一種預期的出現,投資者也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有的大資金或許會做一些先期的買入動作。反之,出臺抑制措施的情況也是如此。

當然,如果分紅稅收能夠免除的話,等於降低了市場的整體負擔,有助於提升估值,這是好政策。但是,考慮到稅收的公平性,很難出臺。


沉默的磚家


看待題目:有學者建議A股印花稅賣出加徵至千分之五,買入返現千分之四,分紅稅全免,是否合理?這個問題,金哥認為要從兩方面講解,更合適,一方面是這種機制是否合理,另一方面是股市投資怎樣做,才更加合理。

先講講賣出股票加徵千分之五,買入返現千分之四,分紅稅全面,這種機制是否合理?

如果股票的交易,出現了一種不合理或者存在偏向買入與賣出方面,股市的公平性在哪裡?很顯然,賣出股票加徵千分之五的印花稅,買入則返現千分之四的印花稅,並不合理。如果一位投資者,才進入到市場中來,第一次做投資,那麼在其的投資過程中就返現了千分之四的費用,對所有的老投資者都是不公平的。

再就是,賣出時股票存在印花稅,本身這種機制就是當下市場的機制,這種機制金哥認為是合理的。雖然世界成熟股市已經不再收取印花稅或實行更低費率,但A股成立的時間並不是很長,步向成熟仍需一定的道路,存在印花稅能更好的阻擋一部分投資者“偏投機性”,促進市場的健康成長。

從制度的麻煩性講,先徵收,後返現,本就是一種麻煩的制度。在不成熟市場步入成熟市場的道路上,應當是各種費用的簡化以及各種步驟的簡化,而不是越來越複雜,一徵二減,過於複雜。本來很簡答的一件市場卻要分為兩部分做,完全沒有必要。面對1.5億戶投資者,有多少人知曉在股票交易的過程中有哪些費用?99%的投資者是不清楚的。就算是執行先徵千分之五的印花稅,再返現千分之四,又有多少投資者能瞭解呢?這種方式不僅僅麻煩,整個預期的效果也是達不到。降低了費率,提倡的是買入投機,對市場理性投資有影響。

金哥認為,學者建議A股印花稅賣出加徵至千分之五,買入返現千分之四,這種機制並不合理。一則是規則的麻煩,計算複雜;二則不利於更多的投資者理解。我們再來看關於分紅稅全免的問題。

現在A股分紅稅屬於梯形徵稅,不同的持股時間,就分紅的稅率不同,持股的時間越長稅率越低。持股超過1年,股息紅利稅為5%,持股1個月至1年的紅利稅率為10%,持股1個月以內紅利稅率為20%。梯形徵收,金哥認為也是合理,能更好引導投資者偏向長線價值投資,而非投機。

很多投資者對A股的各項稅費不理解,需要投資者正視,現在A股成立約30年,很多地方有著不成熟的地方,這需要時間步向成熟。其中,不僅僅是機制的成熟,這種機制的成熟依靠的是投資者的成熟。而在這個過程中,機制起到的是引導更多的投資者正確、理性的投資,而不是投機。

金哥認為,紅利稅全面的機制,並不適合當下A股。雖然說是好事,但紅利稅能能更好的引導投資者持股時間加長,促進持股時間能超過1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當下A股需要機制的引導。

關於股市投資,注重的是價值投資而非投機。

如果將所有的A股稅費機制研究一遍,你會發現部分機制偏向的是長線價值投資,而不是投機。所以,我們就需要正確理解股市,注重的是價值投資而非投機。這就是金哥需要講到的第二點:投資。

機制固然重要,但關於在A投資到底是長線價值投資還是投機,瞭解清楚更重要。金哥認為,A股不是沒有價值投資,而是更多的投資者喜歡投機,所以現在的機制才更加偏向於長線持股。那麼,A股到底有沒有價值投資呢?

A股能實現價值投資,但需投資者更具有耐心。如果將股市3700家上市公司歷年K線走勢圖形全然翻看一遍,你會清晰的發現,大約有100家上市公司的走勢,呈現著的是穩定上漲,而非週期震盪。為什麼?因為這些上市公司每年保持的是雙位數的業績增長,價格圍繞價值波動,價值在提升,當然價值也會跟上,促成了股價的穩定向上。

加之機制的引導,在股市中投資,投資者更應該注重的是價值而非投機。當然,價值投資能更好的將資金流入給優質的上市公司,而不是沒有好好經營的公司,這也是資產優化、促進上市公司發展的方式。

總結:關於有學者建議A股印花稅賣出加徵至千分之五,買入返現千分之四,分紅稅全免。金哥認為,並不合理。現在處於的是機制引導投資者階段,更靈活的利用機制引導投資者偏向價值投資更加合適,而不是失去公平化、複雜化。


厚金說


再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用所有的搜索工具,都沒有查到這個學者是誰,而對於印花稅不對稱徵收,即賣出收千分之五,而買入再返千分之四,分紅稅全免,這種做法我認為不合理!

理由如下:

首先、有悖於股市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

賣出的人不一定是動機不純,也有可能是身不由己,譬如,你明天就急需要用錢,那麼你賣出不代表不看好後市,也不代表你惡意做空。如果按照上面所描述,不可能對多空雙方保持公平、公正的原則。

其次、單純從制度設計上,可能有缺陷

如果賣出收千分之五,而買入再返現,由於股價的波動,賣出之後再買的市值大概率是不一樣的,而這個時候“再返”的如何確定金額,中間的價差如何解釋等,這些從設計之初都存在天生的缺陷。

最後、作為監管,不能單純鼓勵做多

可能這位學者是想股市能更好,但制度設計如果天平偏向於多頭,則會讓股市快速積累泡沫,而泡沫破滅的時候,不光讓股市毀於一時,也會可能波及金融系統和實體,給社會帶來風險。

總之,股市是一個買賣自由、公平的地方,不能從制度設計上存在明顯的瑕疵,更多的是保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


抄底狂人松果


第一,關於印花稅賣出加徵千分之五,買入返現千分之四的做法,表面上看好像是鼓勵買入,提振股市,然而又有誰會只買入不賣出呢?所以這樣的建議是毫無意義的。

好的股票買的人多,差的股票買的人少,這才是正常的股市。

所以,提升上市公司的品質,規範上市公司運作,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加強市場監管,才是提振股市的王道。

第二,關於分紅稅全免,我認為這是個很好、很實際又有可操作性的建議。

上市公司分紅有多種形式,唯獨現金分紅要徵稅,這有些不合理。

現金分紅可以說是檢驗上市公司品質的一個試金石,每年現金分紅的上市公司必定擁有良好的現金流,公司的品質也不會差。

分紅稅全免可以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也有利於提振股市,樹立股市價值投資的理念。

當然了,全免應該也要設置條件,要全方位的考量。可以設定免徵稅額,可以實行分級徵收。比如說,分紅一萬元一下的全免,一萬到五萬的徵收5%,五萬到十萬的徵收10%,十萬到五十萬的徵收20%,50萬到一百萬的徵收30%,一百萬以上的徵收40%。

如此,既可以提振股市,又鼓勵了價值投資,既保護了中小投資者,又起到了稅收調解作用。

讓股市裡有更多的現金奶牛,回報投資者,繁榮資本市場。



閒庭漫步56


我們都知道A股的交易費分為兩部分,印花稅和交易佣金,印花稅是單向收取的費率是0.1%,交易佣金則是雙向收取的交易佣金的費率多數是0.03%,資金越大則費率會相對越低,其它雜稅可以忽略不計。還有就是分紅也要徵稅,分紅徵稅的標準和時間有關:持股超過1年的免徵個人所得稅;持股1個月至1年的稅負為10%;持股1個月以內的稅負為20%。

賣出加徵至千分之五,買入返現千分之四還是千分之一的印花稅。

這個辦法看似是鼓勵買入持股的,但是實際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因為買的的時候返現千分之四,賣出則加徵至千分之五,實際的完成一次買賣還要收千分之一的印花稅。股票交易一次完整的買賣才算是完成一次交易,即便是持股時間多長早晚還是要賣出股票的,不賣則意味著你的盈利永遠無法兌現。這樣的辦法是指標不治本的,依然解決不了現在印花稅的問題。不過印花稅肯定會退出股票市場,一方面是因為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早已經取消了印花稅,A股要想國際化印花稅早晚都得取消。另一方面是股市的大跌是取消印花稅的關鍵,如今受美股大跌的影響滬指再次跌破2800點,創了今年的新低,如果繼續下跌那麼取消印花稅就會成為救市的一劑良藥。印花稅的問題必須要通過股市的大跌才能解決,股市跌的越多則取消印花稅的可能就會越大。

分紅稅和印花稅不可能同時取消。

稅收是國家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納稅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不管是歐美髮達國家的成熟資本市場,還是亞太地區的新興資本市場分紅稅全免是不可能的。股票分紅稅是按照個人所得稅的徵收標準來的,而且持股時間越長則分紅稅率就越低,超過一年的持股時間就可以不交稅了。這已經是國家在鼓勵大家長期持股的政策了,完全取消不可以,不過適當的降低還是可以的。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稅收都是一個國家經濟的命脈,印花稅取消,分紅稅也取消那國家的經濟來源就要少很多。國家拿不出錢給監管機構了,我們投資者的權益還怎麼保障?



投資觀


目前a股市場的印花稅徵收標準是千分之一,單邊徵收,只在股票賣出的時候才會徵收,而學者建議a股賣出徵收千分之五,買入返現千分之四,一個完整的買賣回合其實也只是賣出時徵收千分之一,但是卻採用了商場”返現“的營銷模式,同商場鼓勵大家再次消費一樣,學者這次提出來的建議其實目的就是鼓勵投資者多去買股票,這樣你的印花稅才會返現。

學者關於印花稅的建議對於券商是有利的,但是對於投資者來說卻是不利的。

很明顯關於印花稅返現的提議在a股是不現實的,這種提議方式無非會刺激投資者加快交易的頻率,而a股市場向來是牛短熊長,跌多漲少,這本質上決定了交易越頻率,虧錢的概率就越大,所以學者的這個建議對於投資者是不友好的,但是對於券商卻是有利的,畢竟交易越頻繁,券商的佣金收入會越高。

但是關於分紅稅的建議對於投資者來說是有利的。

要知道a股市場目前關於分紅稅的徵收標準是持股一個月之內,分紅稅徵收20%,持股在二個月到一年之內,分紅稅徵收10%,只有在持股時間超過1年以上,分紅才無需徵稅。而這次學者建議分紅稅全部免除,很明顯對於一些短線交易者來說,是明顯有利的。

在a股市場,分紅之後,是要進行除權除息的,如果徵收分紅稅的話,其實對於短期交易者來說是不利的,實際上是虧錢,但是如果分紅稅全免,對於短期投資者來說是有好處的。


最後侯哥想說的是,如果想要a股持續走強,把印花稅和分紅稅都免除,這才是投資者最樂意看到的,短期對於a股的刺激肯也是十分明顯的,畢竟a股歷史上每一次降低印花稅之後,短期都會迎來一波強勢反彈的行情。


侯哥財經


這樣的思維簡直天馬行空了,本來是千分之一的印花稅加徵到千分之五,雖然你說買入再返現千分之四,但如果你賣出之後沒買入那就是變相增加了成本!


如此操作,要麼是裝傻,要麼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


按照目前的千分之一來計算,一萬塊的市值賣出需要收稅十塊錢,確實高了點,但只要有盈利的話哪管你加徵到千分之十都一樣賣出!交易費用會影響收益,但股票下跌才是虧損的最大根源。總之,這樣的操作對於股民來說費用肯定是增加了,因為無論如何到最後你都是要賣股票的,而且不一定買回來,就算買回來的話也跟以前沒區別,返現了也跟以前一個樣。


就印花稅相對於交易費用來說是佔了大頭,現在券商佣金大都降到了萬分之二點五,就是怕客戶跑到了其它證券公司。


以2018年的數據來說,證券交易印花稅977億元,同比下降8.6%。按照一般情況下,每年證券交易印花稅是一千億左右!與其買入返現,不如把這證券交易印花稅來買入白馬股來拉盤,好歹也是一千億怎麼也會是重大利好,關鍵是每年持之以恆的話那就太鼓舞人心了,這也算是取之於股市用之於股市。


歡迎大家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兵一枚


這種建議簡直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在鼓勵大家長期持股,防止A股的短期投機炒作之風,但事實上,根本沒有抓住A股之所以投機炒作之風盛行的根本,只是看到了投機的表象---頻繁的短線交易,而沒有看到大家為什麼要玩投機而不是長期持股、價值投資,在我看來,A股之所以投機之風盛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上市公司的分紅過少,投資者很難通過分紅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

A股一直都是融資市,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不斷的圈錢融資,而分紅卻很少甚至長期不分紅,投資者想通過分紅收回投資成本很難,那麼,投資者就只有通過短期博弈、博股價差來賺錢了,這才是導致A股投機炒作之風盛行的根本所在,而不是什麼交易印花稅的高低問題。

二、A股裡的問題股太多,長期持有的風險太大:

A股裡真正意義上的白馬股很少,大都是帶有一些瑕疵,我們就以最近的康美藥業為例,以前也是醫藥板塊的白馬股,但就是這樣的白馬股卻曝出了300億的財務造假,試問:如果你堅持價值投資、長期持股,一旦碰到康美藥業這樣的偽白馬,你要虧掉多少本金???

資本都是逐利的,也是聰明的,如果一個人玩投機,你可以說這個人格局小、目光短淺,而如果市場上絕大部分人都在玩投機,那一定是這個市場出了問題,而非交易本身有問題!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目前國內A股還在收取印花稅,只對賣出的收取千分之一的印花稅,而對買入的不收取,假如變為賣出加徵至千分之五,買入返現至千分之四,那麼實際上還是約等於單邊賣出徵收千分之一,其實並沒有長遠作用,即使有人想要買入來得到返利,但是終究還是需要考慮賣出去才可以得到真金白銀,短期之內可能會有一些不明白人的人因為返現來買入,但是這只是一時的,不能有長久的影響和作用。

分紅稅全部免除倒是好事一件,對於分紅的公司以及投資者都是利好,但是目前國內股市裡面的公司很少會有分紅的。

這位學者這樣的建議對股市來說有很小程度的幫助,但是卻沒有長期的任何作用,只能讓一些不明白事理的股民掙著買入,但是並不會讓它們長期可以這樣做,畢竟炒股的人都會算賬。

千分之一的波動甚至還不如股價稍微上漲或者下跌,所以真正炒股的可以賺錢的投資者也不會在意這些錢,畢竟對於本息的影響程度真的有限。

股市應該取消印花稅的存在,美國等發達國家都取消了印花稅,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的股市,我們也應該學習取消印花稅,這才是股市進步的標誌,對於股民來說也是利好,畢竟賣出的時候可以節省一筆費用。

真正想要把股市弄好是應該設置一個良好的制度,讓上市公司成為優質公司,讓低質的公司逐漸退市,並且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在財務造假等很多方面保障投資者合法利益,這才是真正優秀的制度。

而這位學者的建議只不過是花拳繡腿,從真正意義上來說,對股市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作用起不到,說了相當於沒說,任何的好制度都應該是對股市有幫助,對投資者有利的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