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朝代只存在了38年,卻留下4個雄偉建築,沿用至今

提到隋朝,給很多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橫徵暴斂,對百姓太過於殘酷,尤其是隋煬帝的昏君名聲一直在史書中不絕於耳,所以這個朝代才只存在了38年便覆滅,成為我國典型的短命王朝。

然而,如今我們再回眸這段歷史,卻發現隋朝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其諸多的政務改革對後世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個朝代只存在了38年,卻留下4個雄偉建築,沿用至今

大興城——長安

說到隋朝的建築,那就不得不說說長安了。當時由於經歷了戰亂,長安已經是破舊不堪了,城內百姓也都遷走,變成了荒無人煙的空城。

因此,城中宮宇朽蠹,供水以及排水嚴重不暢,其中汙水往往聚而不洩,以至生活用水多受汙染,難以飲用。

其次,漢長安城北臨渭水,因此都城有被水淹的危險。

據《隋唐嘉話》記載:“隋文帝夢洪水沒城,意惡之,乃移都大興。”

這個朝代只存在了38年,卻留下4個雄偉建築,沿用至今

隋高祖開皇二年(582年),執政兩年的楊堅便決定另建新都,宣佈詔令說道:“謀新去故,如農望秋,雖暫劬勞,其究安宅。”楊堅讓當時最傑出的建築學家宇文愷擔任總設計師,新都城的位置選在漢長安城東南、龍首原以南的一片開闊平原上。在宇文愷的主持下,僅用九個月時間就建成宮城和皇城。開皇三年,隋王朝便遷至新都,因隋文帝早年被封為大興公,因此便以“大興”命名此城(唐朝改名為“長安”)。

大運河

有人說隋煬帝是因為一條運河而斷送江山的。也就是這條運河,被好多人拿來做文章。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上,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

中國的河流大多是東西走向的,而隋朝大運河卻貫通南北,打開了南北交通的主動脈。直至今日,隋朝大運河還在交通運輸方面為人類造福著,促進著經濟的發展。

這個朝代只存在了38年,卻留下4個雄偉建築,沿用至今

倉城

自古都是民以食為天,隋煬帝在修運河同時,還在沿運河還建立了許多糧倉,作為轉運或貯糧之所。

隋朝修建的含嘉倉,這個建築能夠儲存大量的糧食,能夠保持穀物長時間的乾燥、顆粒完整。它曾被稱為天下第一糧倉,被此後的唐朝、宋朝使用。以至於在距今的1400多年,考古學家發現糧倉裡面的穀物依然能夠正常的生長!糧倉的建築設計非常具有借鑑意義,這個建築為我國研究古代的建築學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資料!

這個朝代只存在了38年,卻留下4個雄偉建築,沿用至今

馳道

隋煬帝時期,隋朝還修建了從陝西榆林到北京的馳道,這個馳道相比於秦朝的規格要高出很多。馳道的修建在海陸的交通線上發揮著卓越貢獻,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隋煬帝修建馳道的初心也是為了收復高麗,並不是為了自己貪圖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