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南澇北旱,可近幾年天氣反常,呈現出東旱西澇的特徵,有望沙漠變綠洲嗎?

劉建國7838


我國常常說南澇北旱,可近幾年天氣反常,呈現東旱西澇的特徵,有望沙漠變綠洲嗎?從目前來看是有這個跡象,華北平原持續幾十年的乾旱,而相應的我國西部新疆等地,2016年起雨水普遍增多,東西氣候呈現出明顯差別,歷史上古絲綢之路上曾經輝煌過,氣候遠不是目前這種乾旱環境,今天的西澇東旱給我們西部地區提供了一個可期待的環境改變。

我國荒漠化土地主要分佈在新疆、河西走廊、內蒙古中西部地區,這些地方深居內陸、地形封閉,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從而形成了大片大片的沙漠,人類在改造沙漠方面是無能為力的,只能寄希望於氣候變化,實現沙漠變綠州。

歷史上,古絲綢之路上羅布泊附近的樓蘭國,數萬人口集聚在一起,城內車水馬龍,呈現繁華盛世景象。祁連山下水草肥美,古堡城池,屯兵墾田,戍守邊疆,嘉峪關、玉門關邊關重鎮寄託著多少士兵的鄉愁。所有這一切沒有好的氣候環境,是撐不起古絲綢之路的文明。

近二十年來,科研部門對我國中緯度地區進行長期研究發現,中國東部“南澇北旱”或“北澇南旱”類似,在中緯度地帶也存在著“西溼東干”或“西幹東溼”的氣候變化“蹺蹺板”現象。在上萬年的氣候演變過程中,受北半球中緯度環流異常的影響,在印度季風偏弱的情況下,引發華北平原地區降水減少,持續乾旱。而相對應的我國中西部地區,來自阿拉伯海的水汽可以輸送到這裡,使得這些地區降水增多,從而造成了新疆氣候環境向暖溼轉變。如上圖

事實上,華北地區持續了近半個多世紀的乾旱,而這幾年新疆地區降水在逐漸增多。今年中緯度西風環流異常,我國中西部地區降水普遍也有改變,有氣候向溼潤轉變的趨勢。雖然十幾年尺度還僅僅是地球歷史長河中一瞬間,比較短暫,目前我們還無法斷定西部氣候是否向溼潤轉化的開始,但華北平原持續乾旱不能不讓我們浮想聯翩。

古絲綢之路的文明衰敗,不能簡簡單單地就歸結為人類的不合理活動造成的,更多的是氣候的變化,可以想象古樓蘭國繁華盛景,氣候溼潤,水草肥美,降水量豐沛。中西部是人們嚮往的理想王國。後來由於氣候的變化,乾旱襲來,這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繁華洗盡景象。

如果中緯度東西部氣候“蹺蹺板”現象為真的話,我國中西部地區很容易就能讓沙漠變綠州,重現古絲稠之路文明。


地理縱橫


這是不可能的,或者說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今年氣候異常只是今年,不是長期以往的,不可能會改變西部和西北部的沙漠局面。但多的降水可以促進植樹造林的發展和提過其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