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每年都要組織體檢,而一領導前幾天被查出膽管癌晚期,體檢還有用嗎?

懸文輔心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影像科醫生。又回到這個年年體檢卻發現晚期癌症的問題上,難道體檢沒有用了嗎?這話題又再一次讓很多老百姓懷疑體檢的重要性。不是體檢沒有用了,體檢可以篩查早期癌症,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到正規的機構體檢並且要選對體檢項目。



年年體檢為什麼會被查出膽管癌晚期?

首先來解釋下為什麼會被查出膽管癌晚期。膽管癌是來源於膽管的惡性腫瘤,可以來源於肝內膽管和膽總管。可以表現內肝內腫塊、肝內膽管擴張和膽總管擴張。膽管癌的患者很多都會表現為肝功能異常、黃疸等等。膽管癌惡性程度較高,容易出現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和早期轉移的可能。

年年體檢,我想肝臟超聲檢查肯定會做的吧,如果處於膽管癌的早期,腫塊很小的時候,還沒有出現梗阻症狀時,做超聲檢查有可能會看不見。所以在一年的時間裡,膽管癌有可能發展增大,並且出現了轉移。超聲檢查的結果與檢查設備、檢查醫生的水平和病灶的位置有很大的關係。

還有些體檢項目裡連肝臟超聲都不會做,只有抽血查肝功能,這是非常侷限的。膽管癌要發展為晚期後才有可能引起肝功能的異常,所以只檢查肝功能,根本不會發現膽管癌。
這是一位38歲女性,以右上腹痛、黃疸5天,這是一例膽管結石誘發的膽管癌,伴肝內多發轉移。

目前體檢仍是篩查早期癌症的重要方式,前提是要選對體檢項目

前段時間遇到一個32歲的女教師,年年體檢,卻發現肺癌晚期,因為她單位的體檢都只做胸片,不做胸部CT。胸片發現不了早期癌症,沒辦法。但是目前大多數的單位體檢也都是胸片。對於個人來說,>40歲,或者有癌症家族史的、有長期吸菸史的可以提前到30歲,要自行去做低劑量胸部CT的肺癌篩查,沒問題的,可以一到兩年再隨診複查。

再比如說,胃癌。篩查胃癌,腸癌,準確的方式是做胃鏡和腸鏡,但是現在基本上很多單位的體檢都沒有這兩個項目,那去體檢都沒有做這兩個檢查,到時候也可能出現腸癌晚期和胃癌晚期的情況。單位的體檢項目不可能把這些都做全,只能靠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體檢項目。比如有胃癌腸癌家族史的,有胃腸息肉,有胃潰瘍,有萎縮性胃炎等等的,要自己去增加胃鏡腸鏡的篩查。

乳腺癌,要做乳腺超聲。甲狀腺癌,要做甲狀腺超聲。宮頸癌,要去婦科做宮頸癌篩查。如果家族中有患相關癌症的,可以著重檢查一下。


大家會問了,這麼多癌,不可能一次性做這麼多檢查,也很貴。是的,就算是醫生,也不可能給自己做這麼多檢查,可以隔年挑一樣來做,這樣就會比較全面。

另外,要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去體檢,有關如何選擇項目,可以詢問他們。不要到非正規的醫療機構去體檢,不要貪圖便宜,不然花了錢,做了也沒用,還會讓自己放鬆了對自己健康的警惕。


小影大夫


我們今年也遇到一例膽管癌晚期病人,不到50歲的男性,肝左葉肝內膽管明顯擴張,他一個月前剛在一家民營醫院做過體檢,沒有發現。這個主要跟查體方案的選擇、查體醫生的水平、設備的性能有關。

1.健康體檢有沒有必要?

有的!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每年遞增,近10多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每年保持約3.9%的增幅。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惡性腫瘤死亡佔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

面對這個腫瘤高發的時代,健康體檢是一道很好的防線。

比如通過肺結節篩查,對高危結節及時處理,可以有效阻止晚期肺癌的發生。

美國的數據顯示肺癌5年總體生存率僅為19.5%。而肺癌患者的臨床分期不同,生存時間差異顯著:腫瘤TNM分期為ⅠA1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達92%,我國的數據還要更好一些。

這是昨天遇到的一位體檢病人,發現右上肺8毫米磨玻璃結節,這類結節可能是炎性,也可能是原位腺癌或者非典型腺瘤樣增生,通過隨訪觀察可以確定是否需要手術治療。

因為及時體檢發現了病灶,他就不會在多年後無聲無息中進展成晚期肺癌了。

2.怎樣選擇體檢內容?

除了常規的肝腎功能、血脂、血糖等常規檢查之外,針對腫瘤篩查的檢查方式有:

內鏡(胃鏡和結腸鏡)——胃癌、結直腸癌;

胸部螺旋CT(低劑量)——肺癌;

顱腦CT——腦膠質瘤、腦膜瘤等;

彩超——肝癌、腎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膀胱癌、甲狀腺癌;

鉬靶攝影和乳腺彩超——乳腺癌;

這裡有幾個細節:

1.胸部x光片不能用於早期肺癌的篩查;

2.大約70%的肝癌患者伴有甲胎蛋白升高,慢性肝病患者要選擇彩超配合甲胎蛋白檢測;

3.如果選擇查體套餐不夠全面,可以主動要求添加一些項目(一般需要自費);

4.儘量選擇到口碑好的醫院或者體檢中心。

這裡是影像科豪大夫,謝謝閱讀,歡迎關注我!


影像科豪大夫


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疾病預防理念也在逐步提高,特別是隨著各種健康查體的發展,健康體檢越來越盛行,那麼,健康體檢對人體健康到底有哪些好處呢。


健康查體的目的性:

①及早發現一些健康狀態中的危機,消除產生疾病的危險因素;

③加深對自我身體狀況瞭解和評估,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保持身體健康狀態。

單位健康體檢在當下越來越盛行。通過體檢,能發現一些亞健康狀態人群和潛在的疾病,如糖尿病、脂肪肝、高尿酸血癥、乙型肝炎、以及良性、惡性腫瘤等。而其中很多人平時都沒有感到有明顯的不適,自認為是“身體健康”的,等體檢後才恍然大悟。真可謂是:“不體檢不知道,體檢後才知道,健康體檢真重要”。

多大歲數開始體檢比較合適

人體是個複雜的個體,由多器官多系統組成,從剛出生的健康嬰兒就應具備完整的各個器官,只是發育和功能不夠完善。一般3歲以後身體逐漸發育成熟,從幼兒期、少年期,步入青年期、中老年期,完成人的整個生命週期。機體就像一臺機器不停的轉,它也需要定期的保養和呵護,體檢就是對人體各個系統的檢修工作。

那麼體檢應該從幾歲開始?多長時間體檢一次?雖然沒有硬性規定,但考慮機體生理年齡的多發病階段和社會環境及職業的情況,或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和需要(如遺傳性、家族性疾病)。定期年度體檢是很有必要的。根據我們的工作經驗和體會,按年齡劃分以下幾個階段:

一、3歲-13歲:這年齡段處於兒童期,一般多在入托、上小學及小學畢業時體檢,主要了解生長髮育狀況及先天性、遺傳性疾病等情況;

二、14歲-19歲:這個時期的初中、高中學生是身體生長迅猛時期,應該每學期定期體檢,除了瞭解生長髮育情況外,還要了解早期疾病危險因素、傳染性疾病的情況,幫助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提高身體素質和抗病能力;

三、20-30歲:為青年期,可以說是身體和精力最旺盛時期,很多人認為身體健壯沒必要體檢,其實,健康應該從青年開始注意,比如 “突發心肌梗死”、“突發腦卒中”,並不是突發的,動脈硬化植根於青年,發展在中年,發病可能在中老年。這是一個漫長的、積累的過程,沒有病程的積累發展,就不會有所謂的突發心梗和突發腦卒中。很多研究已經證明,有些20多歲的青年人已經開始動脈硬化,到30多歲已經堵塞一半以上,到50多歲堵死了,好像堵得很突然,實際上已經經過長久的積累。因此希望人們要轉變健康觀念,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每年或兩年一次體檢很有必要。

四、40歲以上: 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理功能的下降,是疾病的多發期,應該每年1次定期體檢,並建立保管好體檢檔案。特別是對患有疾病的人尤為重要;對於體檢中發現的囊腫、結石、息肉等,不需要藥物治療或藥物治療無效的疾病,應按照醫囑定期複查,動態觀察病情變化;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應選擇專科系統治療和隨診觀察,至少每年1-2次相關體檢。


馬方明醫生


這是經常遇到的情況,我看過不少的患者,胃腸癌中期甚至晚期了,但是過去也是單位組織或個人經常體檢,但是沒有發現。

這隻能說明體檢的方式和效能低,但不能說體檢沒用。以這個膽管癌患者為例,膽管本身是腹腔內深部器官,管腔細,一般的體檢超聲很難發現小的佔位,尤其是在條件不好的情況下,比如胃腸道內氣體多,或者超聲儀器問題或者檢查的醫生水平經驗問題,這就很難發現小的膽管腫瘤。

再加上本身膽管腫瘤惡性度高,進展快,可能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就由中早期進展到中晚期。

我們現在一般的體檢很難對癌症篩查有好的敏感度。比如常用的血常規血生化和大小便化驗,幾乎不能發現腫瘤,腹盆超聲對於腹腔內空腔臟器的檢查效能非常低,因為超聲受氣體干擾強,不容易透過氣體,影響觀察,所以對於胃腸道膽管等空腔臟器的防癌篩查要首選胃腸鏡和腹盆CT。


另外,體檢的針對性要有,結合自身是否有癌症的高危因素,比如有無典型的癌症家族史,有無經常性的不良生活習慣,身體某部位是否有經常性不適,這樣就要去正規醫院針對性體檢,才能真正體現體檢的價值。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首先,體檢是有用的。

對於很多人來說,體檢是唯一的全面評估健康狀況的機會。通過體檢,可以大致知道一個人的健康狀況,發現一些健康隱患和可疑的跡象,以及改進的地方。體檢中發現的問題可以通過進一步的詳細診斷而確診或排除。因此體檢值得定期進行,一般來說每年一次。

其次,體檢不是萬能的,要明白體檢的目的。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體檢是不可能發現所有問題的,除非進行那種昂貴的為期三天的大查體。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完全沒有必要。

體檢的主要目的並不是查出所有的健康問題,而是通過體檢,讓患者能夠提高健康警覺,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其次是通過檢查身體、驗血等措施查一些基本問題。體檢的最大收穫,可能是發現自己的指標高了,從此走健康生活的道路。

之三,中國式體檢是濫用診斷。

中國式體檢商業化氣息太濃,賺錢的成分太高,其中很多項目是濫用診斷,對於大多數人毫無必要不說,由於不夠細緻和有針對性,往往該查的查不出來,還讓很多人白白地接受了不必要的輻射。

因此,體檢還是要做,但除了查體、抽血、女性宮頸癌篩查、到歲數後的腸鏡和乳腺癌篩查等項目外,其他的沒有必要。

至於膽管癌,由於膽管的位置,只要很少一部分膽管癌可以在轉移之前被發現,體檢是無法查出的,所以不能說是體檢的錯。


京虎子


體檢有用,可能你沒檢查對

一,體檢要個性化

你需要啥,就檢查啥,最好找專業醫師評估,選擇套餐是不明智的,套餐是大眾化的,適合多人的,請問,你的身體狀況和和別人一樣嗎?比如,高血壓患者,血糖血脂是否高,是不是有動脈硬化狀況啊,心腦腎是否有所改變。盲目的體檢是假體檢,白花錢。

二,常規體檢與防癌體檢完全不同

肺:必須是CT薄掃,拍胸片,透視的發現就是晚期

胃腸:必須做胃鏡腸鏡

前列腺:必須B超結合前列腺特異抗原

胰腺:對B超不敏感,可以做核磁或加強CT

肝膽脾:可以用B超常規檢查,有問題查核磁或加強CT

膀胱雙腎:可以用B超常規檢查,有問題查加強CT

三,體檢不能抓大放小

耳鼻喉,口腔,眼睛,肛門指檢每年都必須查一到兩次

四,生化檢查

肝功,腎功,甲功,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血脂,血糖,血壓,每年都必須查一查。男同志的前列腺特異抗原不能少!




莊德生


首先應肯定,對大多數人來說,每年進行一次體檢是很有必要的,體檢者均能受益的。其次,每年體檢一次,不能保你一年就不會發病。體檢能不能更早、更多、更深、更細地發現在萌芽狀態(或者未萌芽)的疾病,受檢查的項目、手段、技術多方面的限制,不一定準確地反應。以你單位領導的膽管癌為例,就肝膽部一般體檢時也只做個肝功、甲胎蛋白、肝腹部B超等而已。哪麼一年前為什麼沒有發現他的膽管癌呢?原因也許有:首先,疾病的發生、發展是個動態過程。有的腫瘤一旦生成,發展速度很快。如肝癌,在一釐米以下如能發現,其治癒率是比較高的。但一釐米以下的肝癌很難發現,一旦有症狀或檢查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其發展速度很快。一年前還小至儀器還探測不到,在血液中也沒有反應出來。如果當時用CT掃描也許能發現,但除了專項檢查,或者懷疑有問題時才做進步深查、細查時,才會使用。如果普通體檢都用CT大家又會如何想呢?再說,即使是CT也不敢保證百分之百。其次,檢查者的經驗,技術還沒有達能明察秋亳的程度,病已經存在了,只是當時檢查看不出來。

總之,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此否定體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實不少人的疾病,都是在例行體檢時發現的。如不少人的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肺病。女性的乳腺癌,子宮癌等。每年體檢時都及時發現一些病,被檢者得到及時醫治。所以,體檢是必要的。如果說某些疾病體檢時不能發現,除上面說的原因外,是一些人,一些病還應增強檢查的密度?有些可能半年查一次,甚至三個月查一次,就有可能更及時地發現了。


李昌平8


防線未能完全防住敵人的侵入,我們也不能因此不設防吧?癌症預防有三道防線,體檢篩查是其第二道防線,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只有癌症在早期時才有可能治癒、或者獲得很長的生存時間,發現晚了就不行了。

癌症種類繁多,常見的大約就有100多種,沒有一種、或者幾種檢查方法把所有的臟器都查遍。一般體檢項目也有許多不同,有多有少,如果根本沒有檢查某個臟器,遺漏那是肯定的。

某些檢查方法也有一定的侷限性,發現不了一些“小的”腫瘤,比如肺癌篩查用胸片,對於小的結節、肺門周圍的腫瘤可能就發現不了,所以目前都是以胸部CT來篩查肺癌。還有超聲,小的腫瘤發現陽性率很低。所以選擇篩查的方法“不對”也不行。

還有一些癌症惡性度太大,進展速度很快,體檢篩查作用可能不大,如膽囊癌、小細胞肺癌、膽管癌等等。

癌症早期腫瘤的佔位效應以及功能損傷都很小,一般沒有明顯症狀,以症再查的話大多病情都很晚,所以要早些發現癌症、發現早期癌症只有通過篩查。

目前非小細胞肺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宮頸癌、肝癌等常見癌症大多數情況下通過相應的檢查方法可以在早期就能發現,有些檢查還可以發現癌前疾病,因此體檢篩查還是很有必要的。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題主的問題很有代表性,這也是很多人的疑慮之處,就是有些人每年都體檢,但有一天卻莫名其妙的出現了晚期癌症,到底體檢還有沒有用?

說實話,體檢的確有用,但目前市面上的體檢項目並不是萬能的,簡單說來,因為成本與效益的關係,很多醫院的體檢項目都是“閹割版”,也就是說因為價格關係,一些體檢項目只能做常規的檢查,如果是常見病或許可以檢出,但要是少見病,就有可能無法兼顧。

比如很多體檢套餐裡都有胸部CT、胃鏡等檢查,目的就是篩查肺癌、胃癌等常見腫瘤,但像腹部的少見腫瘤就有可能無法細查,如果想要查看就只能加錢,但對於很多患者來說,很可能做不到。

癌症其實是一種極具潛伏性的疾病,之所以很多人發現時已屬晚期,是因為癌症發病時有一段時間的無症狀期,也就是說患者在這段時間內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也就想不起來到醫院檢查,但當出現症狀後,再到醫院治療,很可能已經失去了治癒機會。

這裡我的建議是:如果想要體檢防癌,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是否屬於癌症高危人群,比如是否長期抽菸、年齡是否超過60Y、是否長期接觸汙染、家族內是否有患癌親屬等,一旦自己屬於這類人群,就需要警惕癌症的可能,體檢時可以要求醫生做癌症方面的重點篩查,比如抽查腫瘤標誌物、薄層螺旋CT、彩超等。


醫心雕龍


現在很多單位每年都會組織體檢,但是即便如此,很多人也逃不過癌症晚期的命運,這是為什麼?體檢還有必要嗎?

每年體檢,為什麼就膽管癌晚期呢?

1、單位體檢過於簡單:單位體檢一般是常規體檢,包括內外科、眼、耳鼻喉、口腔、婦科、放射科、檢驗科等相關檢查,比如血壓、心肺聽診、腹部觸診、神經反射、皮膚、淋巴結、脊柱四肢、視力、眼底、聽力、牙齒、血尿糞常規、心電圖、B超等檢查。從常規檢查來看,癌症早期不易測出,癌症的篩查體檢更專業、更具有針對性的體檢,我國防癌體檢多篩查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結直腸癌、食管癌。防癌體檢比如螺旋CT、胃腸鏡、乳腺鉬靶、食管鏡等,這些大都不是常規體檢項目。

2、多數癌症早期不易發現:由於多數癌症早期比較隱匿,且很多癌症早期和普通疾病的表現一樣,直到發展到一定程度,通常在中晚期才有與普通疾病不同的特殊症狀出現,這時人們才會想到是否患了癌症。例如.肺癌早期症狀與普通的感異、上呼吸系統炎症及肺部的輕度炎症相類似,胃癌的早期與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症狀相似,食管癌早期與食竹炎症狀相似。

體檢非常有必要

雖然常規體檢不易檢查出癌症,但可以檢查出血壓、心臟、血脂、血糖、肝腎功等異常指標,通過這些指標可以判斷心腦血管的風險,提前做出預防。尤其是40歲以上的人群,除了常規體檢,最好根據自身症狀做一些專科檢查,比如長期胃痛、反酸可以做胃癌相關檢查,長期口苦、面色黃、食慾不振、有肝炎史者,可行肝癌相關檢查,長期咳嗽、胸背痛、偶爾咳血,可行肺癌相關檢查。

以下癌症高發人群單位體檢之外,需要做防癌體檢

1、有癌症家族史者。2、長期及大量吸菸、酗酒、應酬者。3、長期接觸化學及放射物質者。4、患有乙肝、慢性肝炎者。5、肥胖人群。6、慢性胃病者:比如慢性胃炎、胃潰瘍等。

如果感覺不舒服,建議單位體檢之餘,去三甲醫院進行專科檢查,及時對症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