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群體“自殺”,並非無生機,只因太顧家,過程令人感動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說蜂群,但是蜂群究竟包含了哪些元素,很多朋友並不清楚。所謂的蜂群嚴格來說至少包含了蜂王、蜂巢、雄蜂、工蜂、蜂糧幾個部分。對於雄蜂來說,如果一個蜂群中的蜂王已經產卵,雄蜂在蜂群中是可有可無的,所以對於一個完整的蜂群來說,至少應該包括蜂王,蜂巢,蜂蜜,工蜂,這裡面工蜂是主體。一個蜂群的生活,其實主要圍繞工蜂展開,因為蜂王是否產卵是工蜂決定的,蜂群中是否有雄蜂,也是工蜂決定的,而整個蜂群中的工作,除了產卵之外,都是工蜂在做。

工蜂是一個蜂群中數量最多的蜜蜂,可以說是一個蜂群的主體。對蜜蜂有點熟悉的朋友都可能看到過這樣的情況。當一個蜂群沒有蜂巢、也沒有蜂糧和蜂王的情況下,工蜂雖然經過了掙扎,但是最後還是難免全部死亡。

在蜜蜂養殖中有兩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和這種情況相同,就是一個蜂群中只剩下了工蜂,沒有蜂王,沒有蜂糧,也沒有蜂巢,在這裡蜂部落把這種蜂群叫做“三無”蜂群。細心的朋友都會發現,這樣的蜂群,工蜂最後的結果往往是集體“自殺”,其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在養蜂人轉場以後留下的散蜂、還有就是在我們上山收捕蜜蜂的時候,我們把蜂王和部分工蜂收走,蜂群中的蜂巢全部毀壞的情況下,最後剩餘的蜜蜂如果我們不再收走,最後這些蜜蜂就是集體“自殺”。

很多朋友都沒有注意,在我們把一個蜂群收捕以後,哪怕剩餘的蜜蜂沒有蜂王、沒有蜂巢、也沒有蜂糧,這些蜜蜂並沒有真正的走上絕路。也就是說,即使是沒有蜂王、沒有蜂巢、也沒有蜂糧的蜂群,也存在一線生機,那麼為什麼這些蜜蜂不選擇生存,而是選擇集體“自殺”呢?蜂部落認為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1.“三無”蜂群的集體“自殺”過程

2.“三無”蜂群的生機

3.“三無”蜂群選擇集體“自殺”的原因

4.如何避免”三無“蜂群的產生

蜜蜂群體“自殺”,並非無生機,只因太顧家,過程令人感動

“三無”蜂群的集體“自殺”過程

以我們在山上收捕野蜂為例,如果我們把蜜蜂的蜂巢搗毀,蜂王和大部分的工蜂都收走了,就算我們收捕的時候收的蜜蜂很多,其實是不可能全部收完的,原因是我們收蜂的時候外面有一些蜜蜂還在採蜜,根本就沒有在蜂窩中,而且蜜蜂是會飛的,就算我們收走了大部分蜜蜂,飛行的蜜蜂我們不一定可以收到。

很多朋友說晚上收捕就解決了不剩餘蜜蜂的問題了,但是這也是難以解決的。根據蜜蜂的習性,在流蜜期的時候,工蜂在外面採蜜比較忙,有的工蜂到了黑的時候都還沒有采集到多少花蜜,所以這部分蜜蜂是會在野外過夜的,到了第二天採集到花蜜以後才會回到蜂窩中,所以不管我們什麼時候收捕蜂群,過兩天去看還是會發現蜂窩的位置有蜜蜂存在。

當我們把蜂窩毀掉、蜂王和大部分工蜂帶走以後,蜂窩中剩餘的蜜蜂往往以死亡而告終,其過程一般分為3步。

蜜蜂群體“自殺”,並非無生機,只因太顧家,過程令人感動

①尋找蜂王階段:在蜜蜂發現蜂窩被毀以後,由於剩餘的蜜蜂還多,這些蜜蜂會極力的尋找蜂王。由於不受蜂王物質和幼蟲信息素的影響,這些蜜蜂不進行採蜜活動,白天的時候就是零散的四處探索,似乎在尋找蜂王,在夜間的時候,由於溫度下降,這些蜜蜂會結團依靠運動來產生熱量抵禦寒冷。蜂部落曾經注意觀察過一個收捕過的蜂群,幾乎都是白天散開,晚上的時候抱團取暖。

②同舟共濟階段:為什麼說是同舟共濟呢?主要原因在於蜂群中已經沒有了糧食。在蜂王失去以後,蜜蜂失去採蜜的積極性,根本沒有蜜蜂去採蜜,白天的時候散開尋找蜂王,夜間的時候抱團取暖,似乎這就是一個“三無”蜂群的日常。

既然沒有蜜蜂採蜜,那麼這些蜜蜂是如何度過幾天的時間的呢?根據蜂部落的觀察,“三無”蜂群全部死亡的時間並不是一天的時間,而是3天以上。其實這個問題比較好解釋,因為我們在收捕蜂群的時候,蜂群中的很多蜜蜂會大量吸蜜,導致很多蜜蜂蜜胃中還存有蜜汁,而外勤蜂回來的時候,也是吸飽花蜜來到蜂巢,發現蜂群被破壞以後,並不會吐出蜂蜜,而這些蜜蜂之所以可以存活那麼長時間,主要就是依靠蜜胃中的蜂蜜來維持生命。根據蜂部落的觀察,在這個結團的蜂群中,有明顯的飼餵現象,也就是說這些工蜂會相互飼餵,蜜胃中存的蜜汁多的蜜蜂會餵養蜜胃中已經沒有蜂蜜的蜜蜂,

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個同舟共濟的過程。

蜜蜂群體“自殺”,並非無生機,只因太顧家,過程令人感動

③死亡階段:雖然說蜜蜂的蜜胃可以存儲一些蜜汁,但是畢竟是少量的,一隻中蜂的平均重量大約80毫克,工蜂在吸蜜的時候可以吸取的蜂蜜為30到50毫克,這對於蜜蜂來說,其實並不能維持多久,最後還是得死亡。根據蜂部落的觀察,這些蜜蜂死亡是逐漸進行的,可能有的蜜蜂體質差,死亡的時間要早一點,但是全部死亡的時間,相差並不大,所以蜂部落認為這些蜜蜂之所以會集中短時間死亡,主要是在度過困難期的時候進行了相互飼餵,最後每隻蜜蜂都沒有儲蜜的時候才全部死亡,

可以說這個過程真的很虐心。

“三無”蜂群的生機

蜂部落在上面說了,一個“三無”蜂群,並非沒有生機,只是這些蜜蜂放棄了生存的機會,最後選擇了集體“死亡”,這是有道理的。原因是什麼呢?這點我們可以從回蜂過程來看,蜂部落曾經觀察過,如果我們分蜂的時候沒有經驗,移動了蜂箱的位置,必然會導致蜂群出現回蜂,這些回蜂也是“三無”蜂群,也會經歷上面提到的三個階段,但是奇怪的是這些“三無”蜂群的旁邊就有正常蜂群,只要這些蜜蜂衝進這些正常的蜂群中,或者“投靠”這些蜂群,可能就有一線生機了,但是根據蜂部落小編的觀察,的確有部分蜜蜂會進入其他蜂群,要麼成功進入,要麼被其他工蜂殺死,雖然帶有危險性,但是不至於全部死亡,但是最後這些蜜蜂還是放棄了這個機會,可能是想要尋找自己的蜂窩吧。這點我們可以從蜜蜂的另外一個生物學現象來解釋。

蜜蜂群體“自殺”,並非無生機,只因太顧家,過程令人感動

“三無”蜂群集體“自殺”的原因

蜜蜂發展到今天,我們對蜜蜂的觀察越來越明顯,就算是我們養殖的蜜蜂,也可以看到蜜蜂的興衰,而在一個有蜂巢和蜂王的沒落蜂群中,往往又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求生。關於蜜蜂的這種習性是什麼時候形成的,蜂部落不得而知,或許是一種更高級的進化吧,雖然說在蜜蜂養殖中並不是很普遍,但是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養蜂人發現,也就是蜜蜂在沒落的時候求生的現象,我們把這個部分分為兩部分,一是蜜蜂的衝群現象,二是“三無”蜂群“集體自殺的原因。

①蜜蜂的衝群現象:蜜蜂的衝群現象在人工養殖中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養蜂人發現,所謂的蜜蜂衝群現象就是一些已經無法生存下去的蜂群,在蜂群中已經沒有幼蟲,蜂蜜快要完的時候,蜂群中的蜜蜂把所有的蜂蜜全部吸進蜜胃中,然後衝入其他正常蜂群,這個過程會引發蜜蜂廝殺,但是經過廝殺以後,最後蜂群可以併為一個蜂群,如果有養蜂人進行拯救,有機會獲得兩個蜂群。蜜蜂衝群現象實際上就是蜂群在面臨滅亡的時候的求生現象。在養蜂業上很多養蜂人認為這是已經無法生存的蜜蜂去投靠正常蜂群的行為。

②”三無“蜂群集體”自殺“的原因:如果用衝群現象來解釋,蜂部落認為蜜蜂集體”自殺“的結果並不是剩餘的蜜蜂想要的結果,而是這些剩餘的蜜蜂不確定自己的”家“是不是還存在。

蜜蜂群體“自殺”,並非無生機,只因太顧家,過程令人感動

從我們對蜜蜂的瞭解來說,蜜蜂是十分顧家的,而蜜蜂除了顧家之外,還顧王,對於我們的”三無“蜂群來說,這些蜜蜂實際上並不確定蜂王是不是還在,只要蜂王在,說明家就是在的,導致這些蜜蜂以生命作為代價來尋找蜂王,最後死亡,蜂部落認為主要原因就是不確定”家“是不是已經沒有了。這點我們可以從蜜蜂衝群現象來解釋。

蜜蜂衝群不管是無王群還是有王群都會發生。對於有王群來說,其實整個蜂群都知道他們的”家“已經維持不下去了,所以可以集體的去投奔其他蜂群;對於無王群來說,蜂群是在正常情況下失王,工蜂已經進行了拯救,實在無法挽回,在蜂群中確定難以產生蜂王的情況下,攜帶全部家當去投奔其他蜂群,這也是在全部蜜蜂都知道家已經難以維持下去的情況下發生,與”三無“蜂群相比,多出來的是這些蜜蜂對蜂群是全部瞭解的,是一個自然過程,而”三無“蜂群”是人為造成的,他們要不斷的去尋找蜂王,重新建立自己的王國,但是由於沒有了家的依靠,尋找蜂王失敗,最後全部餓死。

蜜蜂群體“自殺”,並非無生機,只因太顧家,過程令人感動

如何避免“三無”蜂群產生?

從上面的介紹我們我們可以發現,在實際的蜜蜂養殖中,“三無”蜂群的產生其實主要就是兩種情況,一種是蜜蜂轉場,一種是我們收捕野蜂。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該如何避免“三無”蜂群產生。

①轉場:這是比較難以避免的,因為這是大規模的遷移,我們只能儘量減少,可以選擇在蜜蜂全部回巢以後包裝轉場

②收捕野蜂:如果是我們發現了山上有蜜蜂,並不是說我們不可以收捕,只是收捕的時候要有技巧,在我們收捕的時候,不要把蜜蜂全部收乾淨,因為我們所能看到的蜜蜂,實際上壽命都不長,只要可以維持我們的蜂群即可,不用一網打盡。在收蜂的時候,幼蟲對我們沒有多大用,我們收捕蜂群,主要依靠蜂王產卵,這才是重點,所以在收捕的時候,可以取走一半的子脾,留下少量的蜜蜂,蜂蜜留下半脾都可以,切記留下一張卵蟲脾,把蜂巢恢復好。

蜜蜂群體“自殺”,並非無生機,只因太顧家,過程令人感動

如果是這樣收捕,蜜蜂雖然沒有了蜂王,但是蜜蜂還有家,他們會在這個家裡面等待蜂王出現,如果蜂王不出現,剩餘的蜜蜂就會利用我們留下的卵蟲脾培育新的蜂王,雖然說蜂群會有一個緩慢的發展時間,但是不會導致蜂群覆滅,或許過幾個月我們再去看的時候,蜂群已經完全恢復,我們又可以採用相同的方式收捕蜂群,達到可持續發展,我們的目的達到了,又保護了野生蜂種,何樂而不為呢?以上就是今天蜂部落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關於“三無”蜂群本來還有一線生機,為何要集體“自殺”的原因,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我們共同探索蜜蜂的神奇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