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拍摄微距,可用相机也可用手机,这里主要讲相机在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拍摄。

一直以来,很多微距爱好者在用相机拍微距时,都需要用不同类型的闪光灯进行补光,包括我在内,几乎就成了无灯不拍(拍不好)。于是就有了环型灯、微距专用灯、双头灯、三头灯等等五花八门用于微距拍摄的闪光灯具。我自己就先后买了环形灯、尼康专用微距灯、双头灯,花费近7000元(哈哈,败家呀)。

这些闪光灯具不仅价格不菲,重要的是,拍摄时还需要加柔光纸或柔光罩,携带和使用都很不方便,给拍摄微距带来不小的心理负担,用了几年也没拍几张像样的片子,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拍摄的信心。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能不能不用补光灯,拿上一个装有微距镜头的相机就能拍,而且图片质量、成功率都能得到有效保障呢?去年自己进行了多次尝试,成功拍摄了200多张不错的微距昆虫片,无论是图片质量、成功率,还是画面的美感,都感到满意,从而对用自然光拍摄微距有了信心。

现在,自己用自然光拍微距已没有了心理负担。没有了补光灯和柔光纸、柔光罩的累赘,拿着相机随手就可以拍,真是方便多了。实践证明,不用补光,在自然光条件下完全可以拍出漂亮的微距片(本文微距图片均为自然光拍摄)。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一、拍摄器材

1.有一台高感过硬的相机

用单反相机,最好是一台高感过硬的单反相机,如尼康的D4、D5,佳能的1Dx等。这类相机只要曝光正常,感光度(iso)调到6000左右都还看不出多少噪点,提高感光度后安全快门和图片质量也有保障,手持拍摄可以成功出片。如果觉得这类新机太贵,可以去买己停产的二手机,我就是去淘的一款已停产多年的尼康D4,价格不比中低档的新机贵,但画质,特别是高感令人满意。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如果手头没有这类高档相机,中低档的单反相机也行,只要感光度用得不是太高,图片质量也能有所保证。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2.用一款专业的微距镜头

专业微距镜头的类型很多,常用的镜头有尼康60mm、105mm、180mm,佳能100mm,腾龙、适马100mm,老蛙60mm、100mm等等,都可以选用。100mm焦段最为常用。我最喜欢用的是国产老蛙100mm镜头。这是一款手动镜头,优点是具有2倍的倍率,成像质量优秀。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用近摄镜或用标准镜头反接,也可以拍摄微距,但如果条件允许,还是主张用专业的微距镜头为好,其效果能得到保证。

3.备好三脚架,用于光线不好时

拍摄微距,用三脚架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其每次拍摄时的对焦实在是太花时间,因而只备用于光线太暗、安全快门难以保证时。需要提醒的是,微距拍摄用平时用的相机三脚架就行,市面上那种矮小的所谓微距三脚架并不适用,主要是高度不够,不少微距爱好者包括我自己,买来用一两次后都摒弃在家不用了。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二、拍摄方法与技巧

1.用好手动对焦,避免跑焦

微距拍摄时,由于拍摄对象很小,自动对焦往往会被误判,对好的焦点稍不注意就会跑掉,最好以转动调焦环的方式进行手动对焦。调好焦点大致距离后,用相机(身体)前后移动的方式进行精确对焦,一旦画画清晰,及时按下快门。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2.以昆虫眼睛为焦点,找好焦平面

微距拍摄景深很小,即使用到f16的小光圈,景深也以毫米计,所以能不能找好焦平面,是拍摄成功与否的关键。以昆虫的眼睛作为对焦点,相机的焦平面与昆虫的长轴平行对焦,整个平面清晰了即按下快门。如果由于昆虫的位置不佳使找焦平面受到限制和影响,至少要保证昆虫的眼睛是清楚的。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3.手持拍摄时,用高于安全快门的速度来保证画面清晰

微距拍摄是个精细活,对焦往往很累,对焦久了,不少人手会有细微的颤抖,我自己就是这样。这时,正常的安全快门速度多数时候难以保证画面清晰,这就需要用提高感光度的办法来提高快门速度,消除手颤的影响,确保画面清晰。有时拍摄的画面不清,你会以为是对焦的问题,实际上,很有可能是你用的快门速度不够快,没有抵消掉手的颤动所致。有效的提高快门速度,是保证拍摄清晰的重要因素,不可小觑。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4.当光线不佳,快门速度达不到手持拍摄要求时,不妨加大拍摄距离,调大光圈来拍摄环境微距

都知道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越小,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越大;光圈越小快门速度越慢,光圈越大快门速度越快这个原理。当光线不好,光圈又小,配合曝光的快门速度难以保证拍摄要求时,可以运用上述原理,把拍摄距离拉远一点,把光圈放大一点,来提高快门速度。不去强求1∶1的近距离拍摄,而拍摄1∶2,甚至1∶3等环境微距,以满足拍摄要求。所谓的环境微距,是指画面以环境为主,昆虫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点缀。究竟多远的距离,用多大的光圈,既能有效提高快门速度,又能保证背景得到很好的虚化,可以用试拍的方法来确定。

当提高了感光度,快门速度仍然没法达到手持拍摄的快门要求时,就可以考虑用三脚架了。拍摄微距时三脚架用起来不是很方便。因拍摄主体很小,每次对焦花的时间太多,不是迫不得己时,微距拍摄爱好者都不会去使用三脚架,我自己也基本不用。但有一个三脚架以备不时之需还是必要的。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5.用点测光,以光圈优先模式或M档进行曝光

微距拍摄的主体很小,需要用点测光来确定主体的准确曝光。拍摄模式可以用光圈优先,也可以点测光为依据,用M档进行手动曝光。需要注意的是,有时测光受到背景明暗的影响,会出现曝光不足与曝光过度的问题,这时需要进行曝光补偿,补偿的多少根据画面曝光情况灵活掌握。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三、进行必要的后期修饰

1.调整曝光与纠正偏色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曝光并不是张张都那么准确,有的可能偏亮,有的则可能偏暗,这就需要加以调整。有时拍出的片子色彩并不是那么正,看上去不协调、不舒服,或者饱和度不够等等,都需要通过后期来修正。其方法相信大家都明白,这里不再赘述。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2.修整杂乱的画面

微距作品要求主体突出、背景虚化漂亮、画面干净。拍摄时由于环境因素影响,或拍摄者的疏忽,画面或多或少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主体的体现。画面修整的任务,就是修饰主体周边、背景上杂乱的枝、叶等,使其更加有利于主体的突出与体现。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3.剪裁与扩展,进行二次构图

拍摄时的构图因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看上去并不那么协调,并不那么如意,需要通过剪裁或对边的扩展来进行二次构图;前期拍的是环境微距,细节不够突出,现在需要特写来展示细节,也需要剪裁 来实现。这些都需要后期来完成。

不用补光,自然光环境下的微距,用相机这样拍

总之,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多拍多练,不用补光,一样可以在自然光下拍出漂亮的微距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