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如何像富人一樣思考

其實賺錢不僅僅是體力活,更是腦力活,學會賺錢的思維比方式更重要,今天就和大家探討一下賺錢過程中最重要的幾個觀念。

1

收入與支出:

高收入不一定成富翁,真富翁卻會低支出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有錢人樂意花更多錢享受更好的生活,甚至揮金如土,但如果真正進入富翁的世界,卻發現他們往往有“視土如金”的傾向。

美國研究者曾對美國身價超過百萬美元的富翁進行過調查,他們發現這些富翁很少換屋、很少買新車、很少亂買股票,大多數人時常請人給鞋換底或修鞋,而不是扔掉舊的;近一半的人時常請人修理傢俱,給沙發換墊子或給傢俱上光,而不買新的……

得出的結論就是:“高收入”的人不必然會成為富翁,真正的富翁通常是那些“低支出”的人。

所以,對於我們也一樣,想致富,最首要的就是積累原始資本。

普通的攢錢方式是:收入-支出=儲蓄

。如果你想盡可能多的原始資本,可不能這麼存錢了,你要遵循的是:收入-投資本金=支出

聰明的小夥伴應該已經悟出其中的差異了,如果你將要儲蓄的錢視作了可支出的財富,很容易攢不下什麼錢甚至月光。只有將儲蓄前置,消費後置,把減去儲蓄後的財富視為當月消費資金,你才能最大限度積攢原始資本。

有了原始資本,接下來就是利用複利去創造指數級的財富增長。越早開始投資,投資本金越大,後期的財富增長體量和速度才會越快。

2

賺大錢的唯一途徑就是少冒險

在一次管理研討會上,學者們一個接一個的宣讀了有關“企業家性格”的論文。

他們彼此之間分歧極大,但有一點是一致的:企業家有很強的風險承受能力,事實上,大多數企業家都樂於冒險。在會議行將結束時,聽眾中的一名企業家站起來說,他對他聽到的東西感到吃驚。

他說作為一名企業家,他會竭盡全力迴避風險。他還認識其他的許多成功的企業家,但在哪裡都很難找到比他們更厭惡風險的人。

成功企業家厭惡風險,成功投資者也是一樣。規避風險是積累財務的基礎。與學者們的論調截然相反的是,如果你去冒大險,你更有可能以大損失而不是大盈利收場。

常識教我們:一份風險一份回報。利潤和損失是相關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要想得到賺1000元的機會,你就必須承受失去1000元的風險

那什麼都不做,就沒有風險。但如果什麼都不做,你又如何賺到錢呢?

歸根究底風險是什麼?風險是因為未知。

1992年,當投資大師索羅斯用100億美元的槓桿做空英鎊時,他是在冒險嗎?

對我們來說,他是在冒險。我們容易根據自己的尺度來判斷他的風險水平,或者認為他的風險是絕對的。但索羅斯知道他在做什麼。他相信風險水平是完全可管理的,他已經算出,即便虧損,損失也不會超過4%,“因為其中的風險真的非常小”。

我們普通人肯定不可能像索羅斯一樣,對投資風險有如此精當的估計。不過可以換一個方式,在通往投資的流程上控制風險,比如,做合適自己的資金配置和規劃或找一個可靠的投資顧問,同樣是對這條鐵律的活學活用。

3

以目標為導向的逆推思維

在著名的財商啟蒙書《富爸爸窮爸爸》中,作者提到過富人們具有以目標為導向的逆推思維,也就是說富人在思考問題時,他們先在腦海中確定一個目標,然後根據目標倒推所需要的資源,接著看自己缺少哪些資源,再想辦法補充這些資源,從而達到目標。

但我們普通人通常會認為自己手裡有多少資源,才能做多大的事。我們常常會想:現在的時機還不夠成熟,等時機成熟再去做;現在我沒有錢,等有錢了再去學習財商去理財,所以一直在等待,等待擁有足夠資源,等待時機成熟。

那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各方面條件才成熟呢?或許這一天永遠不會到來吧。

所以,做任何事情的最好時機永遠是當下。比如說定投,開始定投最好的時間是十年期,其次就是現在。

感興趣的大家可以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基金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