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照常升起》:偽荒誕浪漫主義,尊重了生活的本質

文藝電影,重點關注電影的本質——生命、人性、哲學的深層思考。@簡理壹



《太陽照常升起》是英皇等三家影視公司聯合出品的文藝片,由姜文自編、自導、自演,周韻、陳沖、黃秋生、房祖名等演員主演,2007年9月上映的電影,大約17萬人參與豆瓣評分還高達8.2分。它曾獲得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提名。

《太陽照常升起》是一部非常“奇特”的電影,它的奇特在於解讀難度,也是被網友稱為“姜文導演最燒腦的電影”。它是姜文蟄伏七年之後的又一力作,影片講述了四段交錯的故事,分別以瘋、戀、槍、夢為主題。有些評論者從慾望的角度解讀這部電影,也有些評論者從愛的角度解讀。

自從2000年《鬼子來了》被禁,直到2007年才交出這部具有“文革味”的文藝片。姜文,是中國電影界的一個鬼才,他導的電影從來模仿和超越不了。與其說這部電影是天馬行空的夢幻之旅,不如說一位老頑童對歷史和現實的混亂寓意。

因此,姜文的電影風格,很難單從故事內容進行解讀。因此,今天我將基於《太陽照常升起》電影內容,並結合姜文導演的電影元素,從“敘事方式、視聽技巧、主題呈現、現實意義四個維度進行深度解讀:

  • 敘事方式:精巧的劇作格局,懸疑反轉的後現代主義斷裂敘事方式,使電影藝術具有先鋒性
  • 視聽技巧:高超逼真的多種視聽技巧,呈現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以及塑造出誇張荒誕的人物行為,帶給觀眾猜謎一樣的過癮效果
  • 主題呈現:通過“瘋”、“戀”、“槍”、“夢”四部分故事,運用隱喻的方式,講述喜劇背後的悲劇以及隱藏的主題
  • 現實意義:基於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四個部分故事的劇情內容,我將結合現實生活,談談對“人生迷茫階段”的三點思考
《太陽照常升起》:偽荒誕浪漫主義,尊重了生活的本質

01 敘事方式:精巧的劇作格局,懸疑反轉的後現代主義斷裂敘事方式,使電影藝術具有先鋒性

《太陽照常升起》是姜文導演的第三部電影作品,它是根據著名作家葉彌的短篇小說《天鵝絨》改編的二次創作。當年該片以先鋒的反線姿態,挑戰傳統的電影敘事方式,為觀眾帶來一種全新的欣賞體驗。影片跳躍的節奏、跳躍的故事,這也是電影難解讀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影片先呈現1976年同一年不同地點發生的“瘋”、“戀”、“槍””三部分小故事,即整個完整故事人物的結果

  • 影片第一部分“瘋”:講的是1976年,一位擁有性感雙腳的李東方(房祖名 飾)的媽(周韻 飾),因樹上的新鞋消失,變成瘋媽也消失,只剩下衣服和那雙鞋。
  • 第二部分“戀”:講述的是1976年,一位大學梁老師(黃秋生 飾),因“”摸屁股”嫌疑,後在水塔吊死,還帶笑。
  • 第三部分“槍”:1976年,老唐(姜文 飾)拿著梁老師給他的槍,因“天鵝絨”,把李東方給殺了。

看完影片前三部分,我認為“戀”部分故事的大學梁老師是因為自尊心強,承受不了70年代的“色狼“懸疑犯身份,才自尋短見。對於“瘋”“槍”這兩部分故事和其它方面,影片給觀眾留下很大懸疑。電影呈現出幾部分斷裂的生活現象,交代情節的發展隨之模糊,敘事變得跳躍不定,此時給人以破碎凌亂的捉急感覺。

《太陽照常升起》:偽荒誕浪漫主義,尊重了生活的本質

第二,影片末尾反時間追述回憶1958年“夢”的一部分故事,即整個完整故事的起因

第四部分“夢”:1953年,這其實是整個故事的開頭。新疆,兩個騎駱駝的女人,老唐妻((孔鐿珊 飾))和身懷六甲的瘋媽,並肩而行,迎接她們的,是兩段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我看來,影片的第四部分“夢”講述了老唐妻和懷孕快生的李東方媽相識;還有老唐妻夫婦在南洋時的浪漫愛情故事。為故事第第二、三部分’‘戀“槍”——老唐因“天鵝絨事件”拿著梁老師送的槍,把瘋媽兒子斃了的事,而埋下伏筆故事第一部分李東方的媽變“瘋’‘後自殺,是因為第四部分“夢”她收拾李東方父親的遺物時,發現婚姻出軌的證據,心理承受不了。

看完影片,我覺得姜文導演的電影《太陽照常升起》,患上了傑姆遜所說的“精神分裂症”敘述模式。影片敘述時間走向的重構,導致敘述方式需要重解,進而表現事件歷史的斷裂感。在斷裂化和反整體的人物和事件呈現特徵下,它展現新的敘述特色,這就是帶有先鋒性的後現代主義。

《太陽照常升起》:偽荒誕浪漫主義,尊重了生活的本質

02 視聽技巧;高超逼真的多種視聽技巧,呈現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以及 塑造出誇張荒誕的人物行為,帶給觀眾猜謎一樣的過癮效果

《太陽照常升起 》有非常多解密的快感,幾乎像達芬奇密碼,一旦找到到關鍵,就覺得此片非常清晰,並令人感動震驚。影片瘋、槍、戀、夢各部分的寓意,即瘋狂與執著、荒誕與尷尬,衝突與毀滅,生命與希望。我將從視聽技巧的三個方面進行解讀。

豐富的鏡頭運動,呈現誇張荒誕的故事情節和細膩的人物行為心理。

  • 移動鏡頭的運用:年輕的瘋媽領取丈夫遺物時,鏡頭對著桌上的遺物緩慢移動,圍繞瘋媽移動,我們先是看到一件件遺物,接著才是瘋媽哭泣的臉,強化了憂傷的情緒。
  • 特寫鏡頭的運用:影片的特寫鏡頭比較多,例如:瘋媽的腳、護士被摸的屁股、食堂女工的手等鏡頭強化了氣氛,多場室內交流也淡化了背景。望遠鏡作為拉近與被觀察者距離的工具多次出現。
《太陽照常升起》:偽荒誕浪漫主義,尊重了生活的本質

②姜式風格的象徵性色彩,衝破影片固有的表意。

象徵性色彩,是姜文電影中運用是最獨特的。《太陽照常升起》大部分運用的是暖色調。

瘋媽用石頭堆砌成的白色小屋,白色象徵純潔。梁老師在醫院病房遭遇告白,窗外下著雨,燈光灰暗,窗外樹影搖曳,但他的輪廓在窗下十分清晰,很好地體現了他憂鬱、不安的心情,使人物形象造型感突出。戈壁灘的夕陽和傍晚,呈現出橘黃色的顏色,它代表著溫暖、熱情、有活力,同時也夾著繁華過後的寂寥之感。

電影的色調由暖色到強烈色彩,營造出夢一樣的意境場景,體現了人物心裡情感的純淨和火熱。

極具形式感的布光,使影片充滿魔幻和詩意化。

影片的第一部分“瘋”:瘋媽媽和兒子在室內談話,導演只對他們兩人布光,周圍一片都是漆黑。這種

聚焦的布光方式,增強了人物的造型感和超現實意義。

第二部分“戀”:梁老師在學校看電影的夜晚,非固定的人工交叉光束運用的非常神奇,具有寫意性的象徵意義。在黑暗的夜幕下,導演用運用不停移動的手電光,配合雜亂的腳步聲,人群呼喊聲,形成了強烈的明暗對比,增強了情節發展的懸念。

在我看來,無論是豐富的鏡頭運動、姜色象徵性的色彩、還有極具形式感的布光,這三者都配合得如火純青。導演不按一般邏輯出牌,衝破了色彩固有的表意,主觀色彩的運用超越了自然形式,上升為一種有寓意的造型效果。整體影片的造型感和運動感也使得整個畫面擁有豐富的層次感,造成了視覺上豐富的信息量衝擊。

《太陽照常升起》:偽荒誕浪漫主義,尊重了生活的本質

03 主題呈現:通過過“瘋”、“戀”、“槍”、“夢”四部分故事,運用隱喻的方式,講述喜劇背後的悲劇以及隱藏的主題

姜文曾說過葉彌的原著《天鵝絨》給了他很大震撼,它把生活的本質推到人的眼前,什麼來龍去脈都不存在,所有的解釋都是人們在極度不安的狀態下強加進去的意念。因此,人們未被格式化的生活現象,其中也包括荒誕和不遵循常規倫理的浪漫主義行為,都遵循了生活原有的本質

瘋媽自殺是影片的開始,她對鞋子的尋找,對樹的迷戀,對往事的不斷糾結,唐詩吟唱,包括她莫名其妙的瘋了,都是“愛而不得”焦慮的隱喻世界

而接下來的“戀”的摸屁股事件則是對文革時"慾望禁忌"的另類想象。影片中通過跳舞的廚娘,彈吉他的廚師,慾望強烈的女護士,還有四處偷情的老唐,甚至一起捉流氓的王書記,這些都喜劇般顛覆了那個時代看似嚴肅的敘述符號。

這些敘述符號隱喻地體現出對過去時代的懷念以及傷感,人物的誇張表演都被賦予了“慾望而不得”批判意味。

在“天鵝絨”“槍”部分,影片通過神秘的樹林、歡快的鼓聲、響亮的槍聲,隱喻對青春期美好的想象。老唐為了一句“你老婆肚子一點不像天鵝絨”,把瘋媽兒子李東方殺了。我想,老唐不能忍受的,並不是婚外情,而是妻子隱秘部位的那種象徵物。天鵝絨是一個人對隱秘情慾的最為美好的想象性象徵物。另外,美好的事物面前,也隱喻伴隨著死亡。

“夢”部分,把對“慾望和愛”想象的焦慮,終於在戈壁灘老唐的婚禮上達到了高潮,沉醉的男男女女、熱氣騰騰的烤羊、歡快的舞蹈。在影片最後,象徵與隱喻的意味更濃了。年輕的李東方媽站在火車上,向著遠方太陽出來的地平線呼喊。把太陽昇起過程拍攝得極其具有藝術化、情感化。

在我看來,一方面,姜文導演式是通過華美的影像,在濃濃的懷舊情緒中,隱喻為我們傳遞出了對“愛和慾望的想象”無法實現的焦慮。另一方面,則通過這些混亂荒誕的浪漫主義故事人物行為,告誡我們現今時代的現實真相——因安全感的缺失,所以人們容易在人生階段迷茫,導致失去自我。這兩方面,就是我對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解讀出來的主題。

《太陽照常升起》:偽荒誕浪漫主義,尊重了生活的本質

04 現實意義:基於電影《太陽照常升起》四個部分故事的劇情內容,我將結合現實生活,談談我對“人生迷茫階段”的三點思考

電影《太陽照常升起》的故事人物在現實和想象的矛盾中徘徊,呈現出當時青壯年的“慾望和愛”得不到滿足的迷茫,從做出非典型的荒誕浪漫主義喜劇行為,最終產生悲劇結果。結合影片故事內容的啟發,接下來,我將談談對“人生迷茫階段”的三點思考:

① 清理負能量,找到迷茫原因

什麼叫負能量?它就是能迅速把人的心情拉低,讓人消沉的東西。其包括人類自身內心的負面情緒、心理、思想,如嫉妒、陷害、攀比、抑鬱。當一個人的負能量嚴重時,喜怒哀樂無常,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莫名其妙地胡思亂想,導致荒謬的言行舉止和不良後果。

影片的李東方媽,因李東方父親死後的遺物懷疑愛人”出軌“事宜,被村裡人閒言閒語。因她承受不住純潔愛的玷汙以及愛人去世的強大負能量打擊,她瘋了,隨之自尋短見消失。文革時代的女人,是非常看重婚姻忠誠度的。即使換作是現代已婚女性,也把婚姻幸福擺在第一位。

因此,在我看來,李東方媽的負能量主要是愛人出軌和去世。作為單親母親的她,當時是非常無助和傷心的,同時對自己和兒子的將來也感到極度迷茫;影片呈現才有她禁止兒子上學、為夢買鞋、迷戀上樹,鞋是隱喻婚姻,樹是依靠。她真正負能量是害怕以後沒有了保護和依靠,這是迷茫的根本原因。女人最大的依靠是自己。只要她清理負能量,改變心態,就會堅強生活下去。

《太陽照常升起》:偽荒誕浪漫主義,尊重了生活的本質

充實業餘生活,行動找答案

趕問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誰的人生不曾迷茫過,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找不到方向。沒錯,好男兒志在四方,條條大路通羅馬。

影片中大學梁老師因為摸屁股事件嫌疑,自命清高的他,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後想不通,他上吊自殺,死帶笑。梁老師是一位乾乾淨淨的好老師,只在乎靈魂之內敢興趣的事。在我看來,梁老師已經被平反了,可以通教書和彈奏吉他充實豐富業餘生活,努力行動尋去找人生靈魂伴侶,或許這就是他想要的答案。

通過學習,重新定位方向

學習可以改變人的生活,改變人的一生。學習也是成為好老師的基礎之一。

梁老師自殺以後,老唐就被下放了。下放的地點恰好是瘋媽所住的小村莊。老唐到來的那一天,正是瘋媽消失的那一天。老唐是喜歡大自然的人,平時愛與村裡孩子們玩追逐打獵遊戲。影片中的老唐妻也沒有孩子。因此,老唐的主要精力,都用在純真的村童們身上了。因”天鵝絨“,用梁老師給的槍,把瘋媽兒子殺了,就此成為殺人犯。

我覺得,老唐作為一位70年代大學老師,算得上成功了,也證明他的學習能力很強。當時文革下放鄉村,他也可以通過教授知識改變村裡的兒童,把這種當作工作對待。但他為人格局不夠高,天天墮落玩樂。既然因想象物”天鵝絨“,為維護大男人面子,做了殺人犯。其實具有老師基礎的老唐,可學做人方面,提高眼界,不糾結小事,改變專注理想方向,人生更美好。

人生路漫漫,經歷風吹雨打,我們才能見彩虹。如果負能量過多,會害己又害人。我們要及時深入內心,欣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勇於面對。痛可以哭,就算天天傷心流淚又怎樣,起碼誠實面對生活。時間有時是最好的療藥。清理負能量,找到迷茫的原因;充實業餘時間的愛好和生活方方面面。邊行動邊學習,改變方向,就能找到你的理想方向。

總結:

電影《太陽照常升起》講述的是革命時代幾個普通中國人的故事,展示當代中國人的生存狀態。導演借影片喜劇回味逝去青春的美好,同時帶有批判色彩的悲哀。夢想和現實有時會相互打臉,處於迷茫階段的你我他,在太陽照常升起的日子,是不是應該改變心態?

人生不僅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