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在家的日子沒事做?那就大錯特錯

1

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和朋友聊過天了。

那種打屁喝酒的閒聊不算數,我指的是那種真的很想知道對方的情況,真的很想對方知道自己的處境,而展開的聊天。

“你在幹嘛,我在幹嘛。”

“你遇見了什麼問題,我遇見了什麼問題。”

“我能幫你想想嗎?你能幫我想想嗎?”

這種趨向為正向的聊天實在是太少了,因為大部分時候當我們要尋求幫助的時候,都已經想好了自己要怎麼做,只差東風,於是就會問朋友:嘿,你有那陣東風嗎?

當對結果的需求大於對思考的幫助時,聊天便僅限於對方回覆“我有呢”或“不好意思哦”。

正因如此,在家自我隔離的這段日子,我想起周圍那些算是很要好的朋友們,發現自己並不是很瞭解他們,他們似乎也並不希望跟我分享他們的現狀。

比如我有兩個朋友文子和浩森,搭檔開了兩家民宿,一個平面工作室,一個影像工作室,幾十位同事,我想他們應該面臨著很大的困難……可,他們卻沒有在我這提過任何一點他們可能會遇見的問題。

如果換做以往,我就會覺得:嗯,可能是因為我們關係不夠好,算不上朋友,我也不必再問。但可能隨著年紀漸長,以及我對他倆沒有別的朋友的瞭解,我就直接在微信問文子:你的民宿和工作室怎樣了。文子並沒有理我。

我就發微信給浩森:我給文子發了微信問了一下你們的情況,他不理我。

浩森說:他在看電影,我立刻讓他看手機。

還有心情看電影?????

果然微信立刻回過來了,特別長一段,感覺憋壞了。

文子說:我都要賣房子了,但房子掛出去都沒有人買,現在民宿早就停業了,工作室暫時也沒有工作,但我不能裁員,必須扛下去,我也在頭痛,

我都不好意思煩你,我覺得你可能更慘。(what??????)緊接著又一條:我算了一下現在我所有的房租人工加在一起,一個月四五十萬,如果情況再多持續兩三個月,可能就有點難扛下去了,關鍵是現在我掛出去的房子都沒人買

封闭在家的日子没事做?那就大错特错

然後我就和他進入了深聊階段,該如何面對這件事,如何把危機變成轉機,除了死扛是否還有別的方法。那一刻,我們的溝通讓我覺得這就是朋友的意義,而我們也達成了一個很不錯的共識,這個共識一會再說。

2

和朋友進行真正的深入人生體會的聊天,相當於一個人過了好幾種人生。但要遇見這樣的朋友,願意和你聊,你能理解也有興趣,他願意傾聽也有興趣,也是可遇不可求。

所以我另一個選擇是看各種紀錄片類型的視頻,因為可以詳細瞭解一個人,如何做完一件事。而對於某個自己不瞭解的領域,看的過程中能對照自己所以為的,然後糾正和提醒自己。

這幾天我就在網上各種翻,翻出了一個紀錄片類型的節目《億萬富翁的谷底翻身》。簡而言之就是一名55歲的億萬富翁,為了證明創業不分年齡,不看出身,不靠第一桶金,他帶著100美元,被節目組送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給他一個沒有任何聯繫方式的手機和一輛二手車,在這個陌生的城市進行90天的生活。90天之後,他必須要做出一個市值估價100萬美元的產業。

封闭在家的日子没事做?那就大错特错

這個節目我之前聽說有過香港版,但是參與的主人公中途放棄了,他覺得太難了。哈哈哈哈。美國版應該不會悲慘吧……

雖然節目立意聽起來特別狗血,但我看完第一集就決定追下去。

這個紀錄片第一集解決了我一個最大的困惑——你一臺攝像機和一個收音杆天天跟著你,誰也不是傻子啊。

這個問題在第一集就給了我一個解答——主人公在見任何人之前,都會在電話裡把該聊的事情聊好,再很抱歉地說因為自己是新來這個城市創業,所以想記錄一下這個過程,希望不會嚇到對方。基本上大家都會愣一下,然後反饋說:只要不影響我們的工作就好。

第一集主人公說了一段也是我聽過無數次關於創業的某種看法——“沒錢還想創業?”“沒有背景和人脈怎麼創業?”“白手起家?做夢吧。”

他想通過自己的行動去證明這些都是錯的,於是他告別了自己的城堡,遊艇,直升機,家人。帶著一百美元,一個新手機,一輛二手車,被節目組帶到了零下幾度的,已經衰敗的重工業城市伊利。

封闭在家的日子没事做?那就大错特错

這個紀錄片一共有八集,我熬夜看完了。

看的過程中,每一次被感染到,我就停下來給周圍創業的朋友分享這個紀錄片,逼他們都看。推薦詞都很簡單:啊啊啊啊啊啊啊,你快看快看!

然後朋友也會給我回饋,說給他們的啟發也很大。

於是我決定寫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這個紀錄片給我帶來的幾個感受。

主人公用了一個假名進行創業。

做的第一個決定是上網搜這座城看看這個城市是什麼環境,消費水平是什麼,房租大概多少,大家的習慣是什麼,是否有他可以立刻找到的兼職工作。

他把自己的目標設定成了兩個,一個是如何掙取每日生活開銷,一個是如何更快速地掙取未來三個月的房租。

前者是生存問題。但不能因為生存問題而佔用所有時間,所以他必須在其餘的時間去看是否還有其他的機會。

封闭在家的日子没事做?那就大错特错

他在超市買了一些泡麵,問超市要了一些熱水,便花掉了十幾美元。(具體的錢數我忘記了,我估摸大概是這個數,包括之後涉及到金額的部分,都是給我大概印象的)

為了節約住宿的錢,他前幾晚都睡在車裡,沒有地方洗澡,也讓他整個人處於疲憊的狀態。他做了一個很大膽的決定,就是去住一晚旅館,也嘗試給旅館打工,但是被拒絕了。於是他掏了50美元住了一晚,洗了一個熱水澡,舒服地睡了一覺。加油只敢加八美元,然後身上幾乎沒錢了。

第一天他通過網絡找工作,也發佈了一些自己的信息,前後幾天找到幾份簡短的兼職工作。

一個是給流浪者分配食物,工資不高,但可以免費吃一餐飯。

一個是去幫別人打掃房間,掙到了八十美元。

一個是去幫一個小服裝品牌的老闆印刷服裝圖案,掙到了幾十美元。

錢掙得非常少,但是這個服裝品牌的老闆是個外地人,也是來本地創業,於是主人公和他聊得挺來的。這一點很重要,主人公認為自己如果要創業的話,需要人,這就是他第一個看中的合夥人。

主人公偶爾得知過幾天當地有一個以綠色為主題的節日,於是他決定去批發很多綠色的小玩意,並且說服服裝品牌老闆也拿出一些以綠色為主題的服裝,開著車擺攤一起售賣。他說:我不瞭解當地,如果有一個本地人願意和我一起,我就容易多了。

在這件事情上,他做了第二個決定,他讓服裝老闆帶自己去酒吧,他認為喝了酒的人容易購買自己批發的這些會發光的綠色小玩意。最後他們把自己身上的綠色衣服都脫下來賣了,就這樣他用了二十多美元掙到了四百多美元。

封闭在家的日子没事做?那就大错特错

在謀生的同時,他在網絡上找到了一些供求信息。有人願意花幾百美元找一些二手的工業輪胎。因為伊利是一座衰落的工業城市,到處都是廢棄的工廠和廢棄的工業設施,於是他前後花了十幾天的時間開著車沿著火車鐵路到處找輪胎。第十三天的時候,他找到了四個不同尺寸的工業輪胎,兩個被賣家pass了,兩個賣出去,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他用1500美元的價格賣出去了。

加上這1500美元,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租了一間400美元的公寓,剩下的700美元去買了一輛不錯的二手車,然後把車打理乾淨,把它停在一個車來車往的路口,放上售賣的牌子。身上只剩94美元了。

這輛車過了幾天,被他用2700美元賣了出去。

他又花了1000多美元買了一輛更貴的越野車,打理乾淨後,用7800美元賣了出去。

看到這我自己也有點疑惑,我就查了一下,原來在美國很多人喜歡換車,新車過季之後價格就會降很多。很多在美國短期旅遊的人,比起租車來,一天一兩百美元,不如花3000美元買一輛二手車,玩一週,最後還能再以2000多美元的價格賣出去或者原車主。總之就是在美國買賣二手車十分之方便。

但無論是主人公買賣輪胎,還是去酒吧賣紀念品,或者是買賣二手車,他都遵循了一點——儘量去了解更多的供需信息,他很清楚什麼樣的人可能要什麼,主動出擊,而不是束手就擒,等天吃飯。當他開始有了一定的積蓄之後,他找到免費的商業培訓中心,這個中心免費提供創業分析,培訓,提供開會面試的場地,包括辦公用品之類,這是政府免費提供的。看到這,我也給湖南郴州老家的朋友打了電話,剛好朋友也是負責創業培訓的工作,他說這個就是創業的孵化基地,是免費提供給創業者的,無論是培訓還是場所,我們也都有。(這一點我之前並不清楚,看來還是那個觀點——你要創業之前,必須要了解更多的有利於自己的條件才能行動,各種政策各種扶持

在經過了各種調查之後,他本來想開自釀啤酒吧,但由於很多手續無法在90天內辦下來,於是他便轉向曲線救國,開一家烤肉吧,同時賣啤酒。

開餐廳費用巨大,他的解決辦法是利用他的老本行經驗——房地產。大概就是看中一套不錯的房子,然後付一成的首付買下來,再拿著合約去跟銀行貸款一萬美元做裝修,然後再加倍賣出去。(對政策的瞭解又起到了作用)

其中最打動我的地方是他利用孵化基地進行的面試。

他發出了招聘信息後,有很多人來面試,他跟對方說構想,說步驟,說未來,然後說暫時無法發工資,他所有的錢只能用來租門店和裝修。

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有人退出,還有人因為他說得非常熱血,就說:反正我現在生活也沒有什麼壓力,閒著也是閒著,我就跟著你試一試。

一個兩個三個,他看中的那些人,也真的都願意來幫他。

封闭在家的日子没事做?那就大错特错

看到這裡真的很感慨,其實我身邊很多朋友也是如此,有一些很善良很有才華的人,偏偏遇不到一個很有頭腦的老闆帶著他們一起幹。或者就是不願意相信夢想,覺得對方總是想佔他們便宜,在空手套白狼,自己也不願意邁出那一步。

說白了,很多人的時間都不值錢了,有的是時間,你還怕被人騙時間麼?

更何況,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個人說的創業是否有邏輯性 ,是否符合情理,是否有市場,這些都是能判斷出來的。當你覺得一個人有想法,表達清晰,也有衝勁,那就應該毫不猶豫的加入,一起幹。這位主人公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如果我要創業,就必須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找不到人,什麼事都幹不了。這句話不僅針對於要做老闆的人,也是針對於想打工養活自己的人。

有趣的是,當他真的組建了一個團隊準備開燒烤啤酒屋時,他又得知這個城市要做一個燒烤節,於是他決定租一個攤位大幹一場,他的目的很簡單——如果自己攤位的燒烤能夠獲獎,並且掙錢的話,他就有錢裝修,開業也能有的放矢,一炮成名。

封闭在家的日子没事做?那就大错特错

過程中他也在觀察誰適合做領導,誰適合做某些業務。中間他也看錯了人,但也遇見了特別能扛事的人,這些大家如果感興趣的話自己去看。

封闭在家的日子没事做?那就大错特错

最後一集,我幾乎哭到大腦缺氧。

因為在評估師對他們的餐廳開業進行評估前,主人公召集團隊把自己是誰,原本身份,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

說完之後,大家很努力把開業日做得十分漂亮。

封闭在家的日子没事做?那就大错特错

最後評估師給出的評價是餐廳估價50萬——100萬,包括了各種品牌的啤酒,可複製開店的基因,口味,當日營業額等等,最終折中75萬美元。

主人公輸了。按規則他要投入100萬美元繼續做這件事。

但他特別開心。他在錄製過程中說了一句話:我一直覺得我現在周圍的人都是因為我有錢才靠近我,我很難分辨。但現在這些人不知道我是誰,他們真的是因為想跟我做才跟著我,我很感動。他好幾次說到這些都哭了起來。

封闭在家的日子没事做?那就大错特错

然後他就帶著支票開始去感謝每一位團隊的成員,並且把股份分給了大家。每個人得到自己的報酬後,都流淚了。雖然我知道這只是一個節目,但我依然覺得——真好啊,聰明善良又願意靠才華付出努力的人都能得到回報。

封闭在家的日子没事做?那就大错特错

整個節目我印象特別深刻的幾句話,大概的意思。

“我必須要住好,睡好,不能拖著疲憊的狀態,這樣做什麼都不行。”

“要創業,就必須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如果對方看中利益而不能走到一起,我也沒有辦法,但一定要遇見這樣的人。”

“很多人都是把東西造出來然後賣,這也是不對的,應該知道誰要什麼,先知道賣家在哪裡,更容易成功。”

“你一定要了解這個城市,看看大家需要什麼,缺失什麼,去做調查,再去學習你要了解的行業是什麼,自己不懂那就去找懂的人。”“我很喜歡他,我覺得他也很喜歡我,我覺得這事能成。”

“無論我們發生任何事,我們可以坐下來聊,而不是突然發脾氣走掉,這樣解決不了問題,只能讓團隊所有人都尷尬,我們只想一起把事情解決,對嗎?”這個節目邏輯上沒有問題,所有的思考都基於現實,甚至出現了突發狀況也能用別的方式去解決和替代。只要你準備好了做成一件事,任何絆腳石都是墊腳石。

封闭在家的日子没事做?那就大错特错

還有一句話,在某一集的結尾特別快的閃過了,我覺得那是這個節目的精髓。

在主人公和當地啤酒廠第一次談判失敗了,總結自己的失敗,第二次再度談判,成功了。

成功之後,他笑著問啤酒廠的老闆:你覺得我對這件事情有多認真?

老闆笑著說:我不知道。

他也笑了。

但我能體會到他的意思——我真的足夠努力了,也十分認真,我希望你能看到我的全心全意,也許現在我什麼都沒有,但是我的認真才是我真正的優勢。

3

我和文子討論了很久,關於他們目前真正的優勢。文子說:既然現在那麼多年輕人在家沒什麼事情做,不如我們開一個針對大家的網課,很便宜那種,我們平時都是幾千的攝影課程,現在就開很便宜的攝影課,主要是讓大家不閒著,我們也不閒著。你覺得呢?

我問:很便宜是多便宜?

他打了一串省略號,然後說:……你要逼死我嗎?哈哈哈,反正很便宜就是了。我們可以教大家怎麼拍照片,拍vlog,簡單快速製作的方法,構圖,調色,審美什麼的。平時大家都很忙沒時間,現在我們就可以利用大家的時間來教大家做一些很基礎但是能很快入門上道的技巧,這樣,大家以後出去旅行拍照質量會更高,男朋友學完再也不會被女朋友diss魔鬼般的直男視角。是不是不錯?

我覺得特別好。

文子立刻就去做課程了,和工作室的攝影師去討論誰負責哪些課。

一開始我們都一籌莫展,覺得危機來了。但瞭解自己之後,危機也一定會變成轉機。』

賣不了堂食的餐廳,如果做好了準備就可以立刻開始外賣。

到處找項目的影視公司,如果做好了準備,現在就能和編劇線上會議,認認真真寫劇本。

平時太忙的年輕人,也可以趁這些時間看那些書,那些電影,那些總用“沒時間”為藉口而荒廢的目標。

在家鍛鍊,和父母聊天,學學廚藝,整個人將不再慌亂忙碌;想想自己要做什麼,想做什麼。

當疫情過去,再次出發吧,準備好了就出發,我相信速度一定比之前的莽莽撞撞會快很多。

如果你也在家,正為此無聊,

可以分享給身邊的人一起看看

封闭在家的日子没事做?那就大错特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