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時代有正統王朝。那歐洲國家封建時代有正統王朝嗎?

阿斗不傻


嚴格意義上來說沒有。歐洲的封建制度和中國的封建制度有很大的區別。

中國從秦朝起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里,大部分時間是統一的,歐洲則一直處於封建割據分裂狀態,直到17世紀起才逐漸統一(意大利、德國一直到1870和1871年才統一)。

西歐天主教會在政治生活中起很大的作用,教皇權力好長時間凌駕於各國君主之上;中國沒有任何勢力能超過皇帝。

西歐封建社會時期君主權力還受到諸如三級會議(法國)國會(如英國)一定程度的限制;中國沒有任何機構能對君權進行哪怕是一丁點兒的限制。

當然西歐也建立起很多帝國,但是相對統一時間更短。比如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東、西羅馬帝國,查理曼帝國,土耳其帝國,波斯帝國,法蘭西帝國,英格蘭帝國,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沙俄帝國,意大利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古巴比侖王國。

更重要的原因是西歐的皇權受到宗教權利的抵制和分擔,很多時期宗教權利超越世俗政治權利。而且西歐的封建制度實行的是分封制,既將領土分給貴族,以佔有土地的多少來確定分封爵位的高低,主要可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這五等。中央的權利被分散。中國則是中央集權制度,下設行省,由中央集權。


小生麒麟


歐洲在歷史上從來沒有統一過,羅馬雖然強大無比,但也僅僅佔據了歐洲的半壁江山。羅馬帝國在北非、中東都有領土,但至始至終羅馬也沒有統一歐洲全境。羅馬帝國分裂後,一條大河分裂成無數條細流,這些細流各自發展,再沒有合併過。強大的基督教也沒有能統一歐洲,基督教也分裂了,彼此之間如同仇敵!

歐洲雖然沒有統一的皇朝,但是主流文化一直存在。希臘文化是歐美的源頭,希臘是城邦聯合制,因此歐洲人並沒有統一的強烈願望,一城一國是大家喜歡的。希臘人崇尚自由和民主,因此歐美國家大部分都採用議會制,議員好比一國諸侯,有很大的權勢。在議會上,議員們除了正襟危坐商量國家大事外,還可以出現潑婦罵街,無賴群毆的場面,這也是希臘流傳下來的。

希臘之後就是羅馬帝國,以強大武力取代希臘的羅馬人更注重武力,認為武力可以解決一切。在羅馬軍隊征服歐洲蠻族的時代,羅馬人可謂比野蠻人還野蠻!歐美國家熱衷於海外殖民,且依靠暴力手段殺戮當地居民,這是羅馬的傳統!正所謂“過剛易折”,太過強大的羅馬最終一分為二,一個原因就是羅馬帝國中央管理不了龐大的帝國!

留在歐洲的西羅馬被日耳曼蠻族攻滅,只後歐洲再沒有超級大國,小國林立,強國數個的局面長久並存。東羅馬最終被奧斯曼帝國攻滅,俄國稱其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傳承,故俄國的沙皇就是中國的皇帝。德國自稱繼承了西羅馬帝國的傳承,因此德國君主稱皇帝,英法兩國君主稱國王。

不論德國(日耳曼人)還是俄羅斯(斯拉夫人),他們的祖先在羅馬帝國時代都是蠻族。法國雖有統一歐洲之志,不過被英國、俄國擊敗了。德國也有統一歐洲之志,不過被美國、蘇聯(俄國)擊敗了。以筆者看來,歐洲人不想統一,因為沒有“統一”的文化基礎和廣泛的民意基礎。


大秦鐵鷹劍士


  • 歐洲有正統王朝,而且在當時的地域上也是強大的存在。

歐洲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歐洲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帝國,是亞歷山大帝國(公元前336—公元前323年),其前身是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極盛時,國家領土東起費爾幹納盆地及印度河平原,西達巴爾幹半島,北至裡海和黑海,南抵印度洋和非洲北部,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包括了今天的馬其頓、希臘、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塞浦路斯、土耳其、黎巴嫩、敘利亞、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約旦、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國全境或大部分;此外,印度次大陸西北部、帕米爾高原西部的部分地區,也屬於該帝國治下。

歐洲帝國: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公元395年)的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極盛時一度橫跨歐、亞、非三洲,甚至將地中海納為自己的內陸海。公元前27年,屋大維自稱元首(或“第一公民”),以其獨裁統治和不斷的軍事擴張,將羅馬由共和國變成了事實上的帝國。

歐洲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5年),又名拿破崙帝國,是由拿破崙建立的君主制國家。拿破崙於1804年加冕稱帝后,一度瘋狂對外擴張領土,歐洲大部分領土都曾遭到法蘭西軍隊鐵騎的踐踏。1814年,在對外擴張戰爭中遭遇一連串的挫敗後,拿破崙一度退位,經歷了短暫的流放;1815年,拿破崙逃回法國,重回帝位,是為“百日王朝”,但旋即在滑鐵盧會戰中,敗給英國和普魯士聯軍,拿破崙第二次退位,第一帝國告終。1821年,拿破崙病逝於聖赫勒島。

歐洲帝國: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1871—1918年),也稱德意志第二帝國(因為德國認為神聖羅馬帝國應當列為德意志第一帝國),是在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領導下,通過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及普法戰爭的勝利,完成德意志統一大業後,並由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登基而建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起自1871年,終於1918年皇帝威廉二世退位。後來的魏瑪共和國、納粹德國的正式名稱均為“德意志帝國”,名字一樣,但究其實質,應當加以區別。

歐洲帝國:奧地利帝國

奧地利帝國(1804—1867年)地跨中、南、東歐,版圖包括今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全境,意大利北部以及羅馬尼亞和波蘭的部分地區。

奧地利帝國的建立者是神聖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弗朗茨二世,他於1804年宣佈自己為奧地利皇帝,並在1806年宣佈放棄神聖羅馬皇帝稱號,僅保留了奧地利的皇位。1867年,奧匈帝國建立,奧地利帝國成為其組成部分而正式結束其帝國時代。

歐洲帝國: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1867—1918年),全稱“維也納議會所代表的帝國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又叫“雙元帝國”。與奧地利帝國一樣,奧匈帝國同樣地跨中、南、東歐,極盛時的國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居於歐洲第二;人口僅次於當時的俄羅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位居歐洲第三。


雨夜中的星空


華夏曆史王朝自夏商周開始就是正統王朝,秦漢,北魏,兩晉,隋唐,兩宋,元明清。歐洲諸國也一樣,被西方歷史學家按文化傳承以下就是【希臘】→【羅馬】→【拜占庭】→【意大利】→【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以文化和經濟主導的西方正統一共傳承十多次,意思就是誰強誰就是正統,這種強大不 僅僅是武力,也包括文化,經濟和霸權主義,也包含精英階層的轉移。更是西方宗教文明的轉移。

西方文明的發源地無疑就是希臘,古希臘被視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早在前800年就已經形成奴隸制城邦國家。歷經六百年達到歷史巔峰。再往後就是公元前146古希臘亡國,神聖羅馬帝國興起。成為歐洲和西方正統,歐洲歷史的發展和正統離不開宗教的推動。是以教皇承認作為合法的代表,而中國古代歷史的演變根本和宗教沒有任何關係。羅馬帝國無疑就是當年的我們秦國,是歐洲的第一個全盛時期,羅馬帝國還分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滅亡),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中國史書稱為大秦。羅馬帝國的分裂實際上就是宗教的分裂,西羅馬帝國以羅馬大主教(教皇)是宗教權威。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是宗教權威。兩大教宗互不服氣,直至1045年把對方開除教籍,天主教和東正教就此分裂。

拜占庭帝國實際是就是東羅馬帝國。領土曾包括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極盛時領土還包括意大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和北非地中海沿岸。拜佔廷帝國共歷經12個朝代,93位皇帝。是古代和中世紀歐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也可以稱為神聖羅馬帝國。但自1204年十字軍東征洗劫,拜占庭帝國就此一蹶不振。以1453年奧斯曼帝國率軍攻入拜佔廷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標誌著拜占庭帝國就此滅亡。而接替拜占庭帝國成為歐洲正統的就是意大利。

實際上這期間歐洲進入混亂時代,其中最強大的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意大利王國,俄羅斯帝國開始興起,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亞公主後。自稱第三羅馬帝國嫡傳。而後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歐洲實際上進入群龍無首的狀態。歐洲各國相繼崛起,隨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興起,歐洲更是進入群雄爭霸是時代。海上馬車伕荷蘭,工業革命在英國興起,標誌著英國開始“統治”世界的開始,日不落帝國走上了近100年的世界霸主時代。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法國與德國相繼而起。但挑戰英國都以失敗告終。

二戰以後。美國依靠兩次世界大戰而崛起直到現在,應該說自英國崛起以後,宗教的作用越來越弱。政治和資本經濟力量成為統治國家主要力量。自羅馬帝國以後歐洲再無正統。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歐洲當然也有,那就是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地中海是其內海。軍事、經濟、文化,盛極一時,是歐洲人永遠的驕傲。

雖然最終西羅馬帝國在蠻族的入侵中轟然崩潰,但是蠻族建立的各個國家都以羅馬帝國繼承者自居,爭相讓羅馬教皇給自己加冕為全羅馬人的皇帝!比如盛統一了大半個歐洲的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德國的前身神聖羅馬帝國等等,連偏遠的俄羅斯因為娶了東羅馬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就認為繼承了羅馬帝國的法統,號稱第三羅馬!

只不過到了近代民族主義崛起以後,爭相繼承羅馬法統的戲碼才逐步結束!





倚劍飲者


歐洲在古代的正統就是羅馬。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就是名義上的歐洲共主。

後期羅馬教廷與拜占庭皇室關係惡化,羅馬教皇加封法蘭克國王查理曼大帝為羅馬皇帝,至此東歐西歐正式分道揚鑣,東歐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西歐以羅馬為中心,當時的西歐小國林立,經濟文化都相對落後於東羅馬帝國。

查理曼去世後,法蘭克王國分裂,德意志(前身為東法蘭克王國)國王奧托一世被羅馬教廷加冕為羅馬皇帝。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攻滅後,神聖羅馬帝國正式成為歐洲正統。

直至拿破崙席捲歐洲,並被羅馬教廷加冕為皇帝。

拿破崙之後,隨著英國的崛起,現代民族國家逐步開始形成。


懷念夏天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西歐的封建時代。

現代史學普遍給的看法是:西歐的奴隸社會在西羅馬帝國滅亡的AD476年宣告終結,封建時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世紀開始。

中世紀,有兩個最基本的特徵:蠻族建政教權至上。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天主教對人民思想的禁錮,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早期在歐美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

西歐從古至今從未統一過,就算是羅馬教廷,也只是以宗教和信仰為紐帶來聯繫西歐的基督教國家而已。其封建時代也沒能產生類似於中國古代的大一統思想。而西歐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要到近代才出現,所以整個封建時代西歐都處於一個大分裂的狀態,壓根就沒有王朝一說,更別提正統之論了。

所以,不要用中國的觀點去套用西歐的歷史,它有著自己的一套歷史邏輯,除了奴隸社會的羅馬帝國之外,沒有一個國家或民族統一過哪怕大半個歐洲。


虔誠者路易


歐洲的正統就是羅馬帝國,歐洲“皇帝”這個名稱同樣來自於羅馬帝國,歐洲的正統也一直隨著羅馬繼承者的變化一直傳承著。

當年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分為東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很快就在蠻族進攻下毀滅了,直到法蘭克王國時代才重新統一西歐。法蘭克國王丕平獻土教廷,獲得了教皇的加冕的,稱為查理曼帝國,繼承了西羅馬帝國的皇位和正統。後來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三,東法蘭克王國(德國前身)再次獲得了西羅馬帝國的正統,加冕稱為神聖羅馬帝國。

拿破崙崛起後,自封為皇帝(並不是繼承西羅馬),接著將神聖羅馬帝國解體,似乎是搶奪了神聖羅馬帝國的正統帝位,但實際上已經破壞了繼承皇帝頭銜的規則,後面就亂起來了。拿破崙帝國覆滅後,奧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早先常年佔有神羅皇帝身份的家族)再次稱帝,但是隻是“奧地利的皇帝”,和羅馬已經沒多少關係了。另外拿破崙侄子又再次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宣佈繼承拿破崙的皇位和正統,此時的西歐便存在著兩個皇帝。

後來德國諸侯普魯士崛起,打敗奧地利帝國和法蘭西第二帝國這兩個帝國,建立德意志帝國,也在德皇頭上加上羅馬皇帝的稱號。這樣歐洲大陸就有了好幾個皇帝,一直延續到一戰,形成德意志帝國(德皇),奧匈帝國(奧地利皇帝),俄羅斯帝國(沙皇),法國(後來被共和國推翻),和大英帝國。

之前講的這幾個帝國大多都是宣佈繼承的都是西羅馬帝國的正統,那憑空出現的沙皇俄國和大英帝國又是什麼情況呢?

原來自從公元395年羅馬分裂,雙方都互相是正統的,但到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就滅亡了,而拜占庭一直堅持到公元1453年才最後被奧斯曼土耳其滅亡。拜占庭滅亡之後,與拜占庭聯姻的莫斯科大公宣佈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皇帝稱號,被東正教大牧首(類似西歐教皇)所認許,稱為沙皇(也就是俄語中的“凱撒”)。

而大英帝國的女皇就更特殊了,她壓根就不是歐洲的皇帝。大英帝國的皇帝稱號來自於“印度皇帝”,所以她只是印度的皇帝,並不是羅馬正統。

1950年1月26日,印度正式宣佈其為共和國,拉金達·普拉薩得在總統辦公室宣誓後成為印度第一任總統,英皇頭上的印度皇冠隨即無效,所以現在她又只能被叫作英國女王了。


百勝軍節度使


歐洲國家也是有正統王朝的,比如英國從諾曼王朝,到金雀花王朝,再到蘭開斯特王朝。蘭開斯特在玫瑰戰爭中失敗,於是約克王朝建立,然後又是都鐸王朝,這一期間英國開始崛起,著名的伊麗莎白一世就是這一時期。然後傳承至斯圖亞特王朝,到漢諾威王朝,再到現在的溫莎王朝。

法國也一樣,且起源更早,從5世紀的法蘭克王朝開始,就有了正統傳承。首先是墨洛溫王朝,然後是加洛林王朝。接著是卡佩王朝,然後又是瓦盧瓦王朝,和短暫的昂古萊姆王朝。然後就是著名的波旁王朝,法蘭西強大的開始,期間穿插著拿破崙帝國,和波旁復辟。再然後就是波拿巴王朝,最後法國實現共和。


俇攘


歐洲講究君權神授。便是有小百姓造反,也最多冒充王位繼承權靠前的貴族子弟(愛德華五世的弟弟約克公爵理查、堂弟沃裡克伯爵愛德華)或者被殺被失蹤的君王(彼得三世)。便是不按套路上位的,也是實力雄厚到足以作為一派勢力的代表後被選出來的。便是拿破崙,也是(武力手段)做了國家元首以後再稱帝的。而英格蘭民變頭領Tyler和Cade這種人永遠不可能做國家元首。

正統這個問題就不好說了,比如一個君王擔心兒子不堪大任或者覺得弟弟實在太出色,把君位傳給了弟弟,將來弟弟也會死的,然後怎麼辦,哥哥的後裔是正統還是弟弟的後裔是正統?舉個現實的例子,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最後絕嗣的時候,末代皇帝是卡爾六世,距離他血緣最近的當然是他的女婿,但是他已故的皇兄約瑟夫一世的女婿們情何以堪?明明是大房卻被二房壓下去了?(歷史上的進程是約瑟夫的小女婿稱帝了,但死後兒子被迫放棄帝位,卡爾的女婿贏了建立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約瑟夫的大女婿在吃瓜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