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這麼久,也要對房間好一點

哈嘍。我是懶宇。

最近大家精神狀態好麼?我是快精分了。

每天從睜眼到放下手機睡覺,都在天使和惡魔的角度裡切換。

在家这么久,也要对房间好一点

後來我覺得不能過分關注這些有的沒的。應該儘量遠離網絡,遠離暴戾。

後來發現這實在做不到。在家辦公也是辦公,我是不想看那些消息,各個app自己推,胖友圈鋪天蓋地地轟炸。

但想不看還是有辦法的:把手機app的推送權限關掉,只留下微信和釘釘。

瞬間就覺得清淨多了。

在家这么久,也要对房间好一点

正巧我最近看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一下子就想通了:為啥斯巴達能以300勇士在溫泉關硬剛幾十萬波斯大軍,隨後又能一腳翻雅典?學者給出過很多原因,其中就有效能。

人多不代表力量大,有時候人多反而容易產生累贅。

所以有一句話叫“少即是多”。

希波戰爭的時候波斯人是多,但組織效能低。斯巴達的精銳戰士面對各懷鬼胎的烏合之眾簡直就是砍瓜切菜。

而且這種以少勝多橫掃千軍的戰例在軍事史上屢見不鮮:第一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護步達岡之戰等等。

所以今天我們聊聊效能。

說起效能,其實就是指事物蘊藏的有利作用。

藝術品也是這樣。

藝術品天然地具有裝飾屬性,並且在市場化後又有了經濟價值。於是一件藝術品通常又是裝飾,又是收藏品。

像花瓶、盆景、雕塑,都是先是作為裝飾品被創造,其次經過歲月沉澱和市場規律演變成經濟標的。

甭管是多珍惜、多貴的藝術品,之前其實就是個裝飾。

在家这么久,也要对房间好一点

蕭何月下追韓信瓶

在家这么久,也要对房间好一点

青花釉裡紅龍紋罐

在家这么久,也要对房间好一点

各種釉彩大瓶

在家这么久,也要对房间好一点

清掐絲琺琅百寶花卉盆景

在家这么久,也要对房间好一点

雕塑

如果說花瓶還多少有點實用價值,那有一類藝術簡直就是天然的裝飾品——繪畫。

在家这么久,也要对房间好一点

繪畫能有什麼用?能吃能喝能保暖能納涼?顯然不能。

但現在畫是真的貴。一張紙能賣幾個億。但這些其實以前可能就是掛著玩兒的裝飾品。

當然,如果喜歡所有東西都能成為藏品。只不過有沒有變現能力就是另一回事了。(因為價值的背後是認同感)

但要純粹把它當投資標的,就得考慮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太累。而且有把美物暴殄的即視感。

不如基金、股票、期貨、風投,實實在在的收益(實實在在的風險)。

既然選擇了藝術品,就是對裝飾性感興趣。

今年年初開年會的時候,集團對我司的定位是“重裝飾,輕收藏”。那天方老師駕鶴,我也沒仔細聽。但總覺得怎麼能有一重一輕呢?總設計師都說我們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偏科可是不好哦。

後來看到某奇藝的廣告:輕奢新主義。

呃,可能這個“輕”不是作“分量”講,而是“程度”?也就是說兼具裝飾和收藏屬性之外要更加註重裝飾效果的用戶體驗?

位卑不足以論。還是老老實實寫寫寫吧。不過,沒有一件藝術品是為了讓大家收藏而被創作的。

假如有一個畫家說:我這畫你們都不要掛,裝裱完扔庫房收藏著就好。

那我一定“一刀斬得他桃花開”。

回到我們最開始的話題:效能。

怎麼樣的藝術品有效能?

能看,能藏。

看是基礎,藏是價格提升的條件。(現在很少有單純為了看而買藝術品的了吧?)

比如家裡硬裝大幾十萬,結果掛的都是地攤兒畫,那這個房間的level都掉到姥姥家了。但反過來卻成立,簡簡單單的裝修,掛幅不菲的畫,卻很有格。(參見極簡風格家裝)

在家这么久,也要对房间好一点

在現在的環境下,流動性已經極為抑制,顯然不能通過換手來達到平衡。那麼我們需要再次呼應文章前面提到的“少就是多”。100張假畫始終是假畫,絕對不會比真畫要有效能。同樣的,買一堆不一定比得上一件好物。

藝術這事兒,向來不是以量取勝的。

最後,我們一直在說家裝和收藏怎麼結合,我們把思維打開一下,來想一下:有沒有家裝就是收藏的?

當然!

園林不就是麼?

在家这么久,也要对房间好一点

拙政園內景

往 | 期 | 好 | 文 | 推 | 薦

好 | 物 | 推 | 薦

在家这么久,也要对房间好一点

點個唄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