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就像褲衩

  

金錢就像褲衩

記得前段我說過道德就像褲衩,引來一片熱議,但大多數網友是同意這一觀點的。其實,金錢也像褲衩。

金錢的本質是商品,是具有交易媒介、儲藏價值和記帳單位的一種工具,是專門在物資與服務交換中充當等價物的特殊商品。現在人們大多把金錢的功能擴大化了、人格化了,甚至金錢萬能,無所不能及,走向了一個唯錢的拜金主義。這是一種誤區。

金錢就像褲衩。你有錢沒錢,錢多錢少,就像你有沒有褲衩、穿沒穿褲衩?只有自己知道。你不可能穿了褲衩對人就說我穿著褲衩,而且我的褲衩很貴很貴,不信你看看。而在實際生活中,大多是有錢的人只怕別人知道他有錢,沒錢的人又唯恐怕別人知道他沒錢。因為知道你特有錢就有人惦記,知道你特貧窮就有人睢不起你。

金錢就像褲衩。褲衩是隻要有就行,夠用即可,如果太多了就成為一種擺設,況且每天為穿哪條褲衩糾結半天,把穿褲衩變成負擔,就失去了生活的樂趣。如果沒有褲衩,或許不穿褲衩,首先是自己心理上的不自信,其次是心理上的彆扭,總覺著不太對勁。金錢也是這樣,只要夠花就好,沒有錢肯定自卑,太多了就成為一種累贅,既擔心盜賊,又害怕被騙子盯上,提心吊膽地防著,無端增添許多憂愁。

金錢就像褲衩。褲衩是在用著、換著、新買著,才有樂趣,才有新鮮感。金錢也是這樣,是在掙著花著,花著想法掙著,才感到生活充實。褲衩只有自己選的、掏自己的錢買的才舒心,如果是撿來的、偷來的,儘管質量也不錯,但你穿上心裡總有一種厭惡感、負罪感、變態感。錢也是這樣,自己用血汗掙來的花著才安心舒坦,如果是貪腐之款、盜騙之財、搶佔之物,儘管它的屬性沒有變,但花著這些錢心裡就少了些安心和舒坦。

其實,金錢是最無用的東西,它就是紙,是一種除過交換沒有其它用處的紙,不要把錢看得太重,走出拜金,真正體味生活的本真。金錢是好的僕人,是不好的主人。金錢可以是許多東西的外殼,卻不是裡面的果實。其實財富就像海水,你喝得越多,你越感到渴。當然,在現實的世界,沒有錢是悲哀的事,但金錢太多則是更加悲哀的事,因為世界上的喜劇大多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多與金錢難脫干係。

其實,金錢就像褲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