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合群,被淘汰就越快

最近,一位朋友同我討論一個話題:合群。

他最近遇到了這方面的問題,不久前剛換了工作,到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公司人不多,下了班,同事們經常一起去樓下的小館子喝兩杯,中午在一起打打遊戲,關係很融洽。

而他呢,不沾菸酒,更不喜歡玩遊戲,用他自己話說,智商不夠,一直都不怎麼玩遊戲。

入職已經兩個月,始終難以和同事們打成一片,在這個群體裡他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一個老同事也提點過他,你這麼不合群,在職場上混不開啊。所以,他過來問我,要不要逼自己融入到群體裡,不合群的人是不是到哪都挺難混的?

你越合群,被淘汰就越快

我告訴他,你可以逼自己成長,但別逼自己合群,這樣活得很擰巴,很難受。

不喜歡玩遊戲,那就不玩;煙酒不沾,那就不碰,不合群不是一個人的致命傷,很多時候,反而是看起來情商較高,懂得融入群體的人會因此被埋葬。

在我們的傳統思想裡,不合群的人往往意味著難相處,意味著是一個另類。

但是,正如作家王開嶺講的一句話: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

在中國,集體主義文化盛行。

不合群就等同於不好相處,等同於異類。

於是,多少中國年輕人,陷入了一種叫作“假裝很合群”的症狀裡。

你越合群,被淘汰就越快

明明週末想去圖書館學習,舍友卻都在刷劇打遊戲談戀愛,為了不被孤立,你只好追隨他們的生活作息;

明明想將下班時間用來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卻為了合群去喝酒應酬、唯恐被同事排擠;

明明一個人活得比誰都要精彩,卻害怕被世俗稱作“剩女”,只好答應相親、一次又一次地妥協。

心理學上有種現象,叫“羊群效應”。

在一個集體中待久了,從眾慣了,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判斷,淪為集體意志的奴隸。

但正如毛姆說的那樣:“就算有五萬人主張某件蠢事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就變成對的。”

你以為你在合群,其實只是在被平庸同化。

你越合群,被淘汰就越快

“我不合群,我要改嗎?”這是《奇葩說》第五季決賽的一個辯題,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個問題。

選手顏如晶雖然沒有獲得BBKing(奇葩之王),但是那句“不合群,只是表面孤獨;合群了,就是真的內心孤獨”,讓她獲得了很多觀眾的認可。

的確,有些時候為了獲得認同,不論是非,用智商換取群體歸屬感。

為了不被拋棄,假裝開心參加各種活動。

你以為是在合群,實際上在浪費青春。

當你不盲目合群,忠於內心時,才是你進步的開始。

知名作家李敖曾在《讀書人》綜藝節目中口吐真言:“我是單幹戶,不與朋友來往,但是我自己很用功,每天工作 16 個小時。”

熟悉李敖的人都知道,李敖性情孤僻,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寫作。

李敖的生前,每週7天,他有6天把自己關在臺北山上的寓所裡。

每天寫作16個小時,睡5個小時,感覺吃不消的時候,就隨時隨地眯一會兒。

很多人認為李敖晚年是孤獨的,但李敖本人對於“獨處”早已悟透。

他曾在《李敖有話說》節目中說道,“一個人要想有一點點成就,或者想發展自己,一定要有更多獨處的時間。”

“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往往一個人的時候就慌了,他一定要跟大家攪在一起,或吃或玩或唱歌,離開團體便不能活了。”

節目中李敖還舉了身邊的例子。

當我大學畢業做預備軍官時,來到陸軍第十七師做排長,當時的副連長就是一個完全不敢獨處的人,每次上廁所都必須叫士兵陪他一起,而且到廁所裡也要一起。

當然,這樣不敢獨處的思維習慣,也導致他在部隊裡指揮不力。”

“當一個人有了足夠的獨處時間,才是他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基本條件。因為只有獨處,你才能進入知識世界,從中得到的樂趣和深度,是在聊天、喝酒、唱歌時無法得到的。”

“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正是有了如此多的獨處時間,李敖才有了100多本文筆犀利的著作,其中前後共有96本被禁,創下歷史紀錄。

個人也被西方媒體評為“中國近代最傑出的批評家之一”。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時,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獨處時,你才會更加篤定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因為真正拉開你與他人差距的,往往是獨處的時光。

你越合群,被淘汰就越快

人啊,就應該學會不合群一些。有自己的觀點,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別因為他人的眼光而將自己束縛。

在這諾大個人世間,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三觀,也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從來都沒有一模一樣的人。

三觀,也只是相不相合,觀念也不過是相不相近。

何必因為他人的眼光,而放棄了自己堅持了那麼久的事情呢。

每個人都有孤獨感,即便身處人來人往之中,即便是處於人群中央,內心的孤獨感也總是存在,或多或少罷了。

有些人,以為在人群裡便不會孤獨,所以他們選擇合群,選擇逃避。

可不合群的人,看似孤獨,卻不一定孤獨。他們往往獨自奮進,精神上是很富足的。

你越合群,被淘汰就越快

他們即便是孤獨的,也往往是在孤獨中享受著孤獨,在落寞裡享受落寞。

這種孤獨,讓他們更加努力,更加奮進,也讓他們更加優秀。

那些表面上合群的人,往往容易同流合汙。

他們往往眾口同聲的說著些言語,以為這是合群的表現。殊不知,這種合群,往往讓他們失了自己的主見。

沒有了主見,便再難有創造力。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他們活得就像是一個又一個的機器,失得出心。

合群的人,太容易跟隨潮流,沒有自己的思想。

彷彿所有人都共用一個大腦,所有行為都顯得那般一致。

可是,沒有屬於自己獨立思想的人,和螻蟻又有什麼區別?

人生,從來都是自己的人生。只會跟隨他人足跡的人生,沒有任何意義。這也是為什麼,越是合群的人,混得越差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