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古就有“传玉不传金”的说法?

  很多人应该听过这样一句老话,叫:“传玉不传金”。从传承的角度出发,较之黄金,人们似乎更偏向于传玉。

为什么自古就有“传玉不传金”的说法?

​  吾家有儿初长成,父亲为儿子准备一块玉作为礼物伴其一生。婆婆拿出了世代相传的玉镯给儿媳妇戴上说这是家族传承信物。这些情节,相信大家一定或多或少的见过。但如果你是一个不了解其中道理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送一块和田玉呢?

  当下金店比比皆是,黄金饰品大都可以批量生产而得,换言之,用克来计算价格的黄金是可以复制的。而玉则不同,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块玉,即便是同一块原料做制而成,也会有油脂性、细度结构等细节之差。因此,任何一件玉器,就算定制也会有微弱的小差别。

  物以稀为贵,自古皆如此。黄金稀有,但比起和田玉来,就显得不那么稀有了。据了解,世界黄金产量稳定在每年2600吨左右。而新疆出产和田玉的场口,由于近百年来过度的开采,已经所剩不多,产量更是极其有限。因此,有的时候,一块上好的玉石就能抵得上成吨黄金的价值。

为什么自古就有“传玉不传金”的说法?

​  中国的传玉文明还得益于中国是一个人文情怀浓厚且悠长的国家。作为传家之物,“玉德”中包含的智慧、情怀以及文化底蕴是黄金所不能比拟的。在中国,玉是有灵魂的、有信仰的灵物。它对国人而言,不仅是表层的物质财富,还有一种深刻人心的精神图腾。

  玉石温和、坚韧、细腻,自内而外的散发着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在古代诗文中,常常可见用玉来比喻美好的人或者事物。如:金玉良缘、抛砖引玉、亭亭玉立等等。玉身上的这些特质象征着涵养深厚、品质优良,而这些优点同时也是人们一直追寻学习的。

  所以家里的长辈会把玉石作为传承之物传给子子孙孙,也是为了警醒后人,人生在世,财富有高有低,但无论今后或贫或富,都要有玉一般的品格,为人正直,待人温和,处事不惊,时刻保持善良。

  此外,玉吸收天地之精华,吐纳万古之灵芬,是公认的吉祥之物。长辈们传玉的时候同时也寄托了一份祝福。幸而得之的晚辈们,今后一定能够幸福安康。玉贵为宝石,当做传家宝流于后世,即是财富的传承,也是信仰的传承,更是祝福的传递。

为什么自古就有“传玉不传金”的说法?

​  时光荏苒,以玉传家,传得不仅是财富,还有一种精神,一份寄托。只要玉在,精神将不会消弭,寄托会永久长青。岁月悠长,最美不过传家玉,它会写满故事与记忆,装在时间的车轮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