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亡国之君朱由检,为何死后受到后世乃至敌人的同情?

吴坚信


与其说同情,不如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对于汉族人而言,明朝是最后一个汉族朝代,而且明朝(包括南明)也是给汉族挽回尊严的朝代,朱元璋推翻了压迫汉族的蒙元,南明无数军民宁死不屈,仅仅李定国,郑成功就独自守卫汉土二十年。(我也是郑姓人,有国姓爷和我同宗真的很骄傲)。所以汉族人对于明朝的感情比较深,甚至比象征中国文化精髓的汉朝,唐朝还有好感。

自唐末到蒙元混战,汉族可谓是血淹没人间,怨淹没人间。尤其宋朝,岳武穆因为莫须有被杀,宋朝抛弃北方汉族,更是让汉族人心寒到了极点。之后虽然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张世杰也有个堂哥,大汉奸张弘范)等十万宋朝军民视死如归,但是宋朝的太后却开门投降了元朝。

蒙元统治天下以后,汉族更是沦为了四等贱民,成为了汉族人身心的枷锁。

在这个时候,是朱元璋除暴安良,赶走蒙元,还给了汉族人尊严。是朱棣走向了世界,让世界知道了中国。是万历帮助了小弟朝鲜,痛击日本,再次打出了中国的威名。明朝灭亡以后,南明军民继续抗击清朝,一亿人口锐减到八千万,男女老少,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前没有一个人投降。最后李定国和李过的部众在南明灭亡以后继续抵抗清朝,最后流落缅邦。今日缅甸的华人,就是这群先民的后人,面对昂山素季的迫害,他们一样没有丢失灵魂。

明朝,诠释的是汉族人的灵魂,或者说曾经的灵魂,因为清朝之后,中国人的灵魂逐渐被抹杀了。清朝的高压政策,彻底让汉族屈服了。不仅如此,清朝还衍生了阿q,现代义和团等毒瘤,奴才文化已经根植于汉族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心中了。汉魂已经丢失。

不仅如此,清朝的还搞文字狱,强行剃发易服,烧杀掳掠。唐朝的学生日本继承了中国的文化,明朝的学生韩国继承了中国的文化,甚至海外的华人国家和社会也还在过春节。而我们五千年的物质文化,全被清朝毁了。我们看不到汉家衣冠和汉家文化的一点影子。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我们的孔孟仁道,墨家民贵君轻,法家的平等人格清朝一个也没有继承,没有形成做人的智慧,只有形成做奴才的氛围。尚可喜,洪承畴,佟养性的后人还拜鬼,康熙王朝清宫戏各种贬损汉家,提倡奴才文化,群魔乱舞,丑态百出。

全世界工业革命,新航路开辟的时候,清朝闭关锁国,扼杀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最后清朝五千年发达国家的历史被终结了,不到三百年中国成了发展中国家,先人积累的一切和心血消失殆尽。

我们哀叹崇祯不幸,他不想做亡国之君,但是做了亡国之君。

但是,我个人更憎恨他的无能和昏庸,懦弱。

崇祯杀害忠臣魏忠贤,信任空谈的文人,士绅,最后明朝快破亡的时候,陪他殉葬的只有李邦华,王承恩还有一众太监。他信任的清流东林党,都是水太凉,头皮痒。

史可法倒是成就他的名节了,但是他为了所谓的名节,竟然想出了“连虏平寇”的策略,袭击李过,高一功。顺军在民族大义面前抛弃了恩怨,向南明示好,但史可法不仅袭击顺军,他自己还派出使者向清朝示好,进贡。和宋朝君臣一样的作风,可鄙可笑。

崇祯信任的洪承畴,被皇太极的金银财宝和美女收买,可见此人人品的卑鄙,崇祯竟然还以为洪承畴是大忠臣,痛哭流涕。

崇祯病急乱投医,相信奸臣袁崇焕的花言巧语,结果袁崇焕私通敌国,骗去物资吃回扣,公报私仇杀毛文龙,因为和满桂有矛盾,对满桂故意见死不救,按兵不动,为了拥兵自重,袁崇焕煞费苦心啊。

到最后,崇祯心灰意冷说我不是亡国之君,但是你们都是亡国之臣。崇祯的妹夫巩永固对崇祯说要保护他杀出重围,他人脉广,还能从江南呼应忠臣义士。劝他迁都,他三次不听,最后巩永固哭着说要是当初还来得及现在一切完了,最后君臣大哭。在最后心灰意冷的时候他却懦弱的想逃避现实,他自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解脱了自己,

但是因为他的无能,愚蠢,无数汉族人却给他陪葬。因为他的可笑,中国在二百多年都在野蛮愚昧清朝的手中沉沦,地裂天崩。如果他能够有识人之明,汉族的大厦不会崩塌,如果他敢于面对现实南迁,也许历史就会改写:多尔衮和吴三桂也许不是那么容易捡便宜了。他心灰意冷了,但是我不知道他如果能遇见未来,他会不会选择自杀。仅仅李定国,郑成功两个人就守护明二十年,宗室全部没人投降,那么多军民也没有投降。

而他最后的选择就是砍杀了自己的女儿,厚着脸皮让自己的妻子自尽,丑态百出。最后清朝入关,他的儿子们也都死于非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很多人同情,但是对于我,我更是愤怒,李自成说君非甚暗,然而我认为他就是昏君!


放学后的teatime


崇祯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他是一位勤政而节俭的好皇帝。他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加班,一天工作十四到十六个小时,还不要加班费。他的衣服都打有补丁,关键问题是这些补丁,都是他老婆周皇后免费打的。因此,后世都同情他的遭遇,并敬佩他的为人。

清政府对崇祯也相当的“不错”,给他建了明十三陵的最后一陵——思陵,以一个皇帝的规格厚葬了他,还下令全国服丧三天,并给了他一个明思宗的谥号。

不过,大清这样做的目的就不那么单纯了,多尔衮进关后曾声称“清之天下,取之于闯贼,而非取之于明朝”,什么意思?他是在向天下表明:是李自成灭了明朝,不关我的事,你们不要埋怨我,我进关是为了打李自成,给崇祯皇帝报仇,你们应该感谢我!

清政府是这样说的,我们再看看,他们对崇祯的儿孙们是怎样做的。

太子朱慈烺,刚潜回北京,就被清政府抓获,以冒充太子的罪名,给光明正大的处死了。皇三子定王朱慈灿,被吴三桂抓获交给康熙,康熙却说:“彼时朱慈灿年甚小,必不能逸出,今安得尚存?大约是假。”结果又以冒充者的罪名给杀死了。皇四子永王朱慈焕,75岁时暴露身份,康熙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身故,且当年老太监俱不认识”为由,以冒充者的罪名给凌迟处死,全家无一幸免。

清政府的手段不谓不高明,一边笼络天下人心,一边对崇祯的后代斩尽杀绝。他们是“既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啊!


历史长河中的鱼


朱由检作为亡国之君,在历史上备受同情,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朱由检当上皇帝、掌握政权以后,诛杀魏忠贤,铲除阉党;重用东林党为主的文官集团,令天下人心一时颇为振奋。

东林党人及其门生故吏多为中高级知识分子,有关明末清初的历史文献著作多出自他们的手笔。由于阶级立场和感情的原因,他们自然会在著书中对朱由检抱有深深的同情,对其最终自缢于煤山的悲壮之举不吝赞美。

第二.朱由检是历史上罕见的勤政皇帝。他志向远大,励精图治,宵衣盱食,事必躬亲。以致于才二十多岁就头发尽白,眼生鱼纹。

只是可惜明朝朝政之败坏已累积数世,到朱由检执政时,天下事已糜烂不堪。天灾人祸,接连不断。纵是英才恐也无力挽救,何况朱由检不过是一“中才”而已。但他确实是尽心尽力了(虽然中间许多方法措施今天大家公认是错误的)。

朱由检与之前的明神宗、明熹宗相比,中兴大明的雄心壮志及治国救国的责任心都要比他们强上万倍。李自成及满清都对他予以了正面肯定。

因此,史学界对于朱由检普遍抱有同情,公认他的悲剧下场乃是“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一叶孤舟向天涯


对于灭国之君和亡国之君,其中的含义是非常不一样的。

1:能看出很努力。朱由检这个皇帝是生不逢时,在他上台后采取了很多的手段,除掉了魏忠贤一伙的同党,启用了很多的其他派别的大臣,自己也是尽心尽力去挽救这个国家,并且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位期间朱由检没有过舒服的一天,每天都是在煎熬中度过,总得来说全是勤勤恳恳的皇帝。

2:国家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在朱由检上位开始,国家已经失去了了所有的支撑,做再多的事也起不了大的作用,各地的人民已经失去了信心,接下来的就是暴乱等事情的发生了,就算朱由检再有能力有手段,也是无济于事,只能听天由命。

3:人心不一,各怀鬼胎。这是造成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新启用的官员,在后面的时间里无作为,没有尽心尽力的辅佐新皇理政,能贪则贪,真的到了打仗,出建议的时候就都成了草包,这让朱由检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4:民怨四起,暴乱不断。到了后期,因为民怨四起,朱由检只能忙着平复叛乱,然而去平叛的军人也都变成了叛军,这就决定了灭亡了。

综上所述,朱由检是想努力和一直在努力,并没有贪图享乐,所以只能说是灭国之君,而不是亡国之君,有相当大的差别。


钟爱经典老电影老电视


这话说长了一万字都写不完,简单概括,崇祯非亡国之君。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是自己作死,要么就是昏庸无能,或者不理朝政和沉迷享乐。而崇祯不一样,特别勤政,崇祯当了十几年的皇帝几乎是受了十几年的罪。每天殚精竭虑,寝食难安,每天都在忙政务。每天的休息时间很少,也不太好女色,生活也比较节俭。如果崇祯之前的几任皇帝能有他这样努力,大明就不会亡,崇祯不是亡国之君,但却是亡国之命,只能怪他的那些不称职的祖先把这个国家折腾的不成样子。

让我感动的是崇祯倔强性格,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其实皇帝没有义务为了国家去死,就算去死至少也不应该1644年死,因为大明不是不可以挽救。假如崇祯在李自成围攻北京前答应李自成的要求,当时李自成的要求真不过分,李自成要求朝廷给他封王。给他一百万两银子,还有一些小条件。李自成还承诺只要朝廷答应了他的要求,他愿意率领部队为大明平定内乱和抵御外敌。崇祯没有答应李自成的要求,事实上依崇祯的性格他绝不可能妥协。

还有一条是当时有大臣建议崇祯迁都南京,也就是在李自成围攻北京前乘船走海路到南京,因为江南还在明朝控制下,如果崇祯南下我不敢说他能恢复中原,但是做明朝的赵构是可以,和满清划江而治是没问题的。因为他有他的权威,他能号令那些武将,弘光政权之所以瓦解,就是有人觉得弘光帝得位不正,所以有人起来唱反调,假如是崇祯南下,他们敢吗?

所以崇祯之所以死,是他自己把自己逼死的,也是他的性格造成,假如他能有永立帝那么惜命,估计明朝不会亡。让我感动的是崇祯决定殉国的那天,他把自己宠爱的爱妃给一剑刺死,然后和周皇后告别,周皇后随即上吊而亡。然后他准备去后宫杀掉自己的两个公主,大公主在崇祯挥刀砍来的时候用手阻挡,结果断了一只手,崇祯不忍再下手,随即去杀了自己的小女儿。看到这里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作为一个父亲我想都愿意为自己的孩子去死,可是崇祯的孩子生在帝王家,他们此时还不如平民,平民再大变动时还有办法保全家人。崇祯知道自己的女儿如果活着那么接下来就会受到无尽的侮辱,所以他咬着牙决定在自己自杀前杀掉自己的两个女儿。我不知道崇祯再挥刀那一刻心理承受了多大的煎熬。

办完了这些事崇祯决定了结自己,他在上吊前留下的那句话感动了后来人,那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死之后任由你们分尸,但是不要伤害百姓一人。因为这句话,你不同情他吗?你不觉得感动吗?相比如满清的残忍,我觉得崇祯至少是个好人,所以他亡国后人才觉得惋惜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赛麦大弘


朱由检会收到敌人和后世的同情,我想从清朝的角度简单说下。

清朝入关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力量比较悲观,他们认为自己的人数太少,不足以消化明朝所有的领土,因此他们注重拉拢,利用汉族势力特别是原明廷势力。而崇祯皇帝死于李自成之手,宣扬崇祯皇帝的悲惨事迹有利于拉拢原明廷势力。为此,清朝政府在入关不久就谥其为怀宗,1660年进一步追为庄烈帝。对于一个亡国之君能有这样的褒义化谥号并不多见。

除了能拉拢汉族地主阶级,宣扬自身对崇祯的同情也有利于清朝正统性地位的确立。崇祯皇帝是一个好皇帝,但他被朝廷群臣抛弃,被李自成这帮人害死了,而现在能还崇祯皇帝一份公道的只有我们大清,只有大清才能替天行道。那么在我们大清帮崇祯主持公道之后,自然取得了上天的认可,这时清替代明就是天道的意志了。


Lhclearly


为了争取民心而已



阮景东


首先是他殉国了。其次他是因为李自成打进北京而自缢煤山的,而李自成最终也没有夺取天下政权,所以李自成在史书里的身份还是流寇,是匪而不是什么开国皇帝。所以崇祯的殉国就成了死于流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清政府为了安抚明朝遗民的人心而声称夺取天下是从李自成手里而非从明朝。把自己美化成为崇祯报仇的正义一方。同时也给了崇祯慜烈的谥号。这个谥号本身就有同情和怜悯的意思在里面。


随便123840952


这个由本身原因导致的,毕竟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但可悲的是竟然会自杀上吊在煤山。有些人可以重头再来,无论是亡国之君,还是一家之主。可以重新来过,可是崇祯并没有。大好的江山拱手让人,这能不让敌人同情吗?究其原因,崇祯本身是很有抱负的一个君王,可惜的是当时大明已经气数不足,加上早年间犯了各种错误,或许这就是解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