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姑娘,30裡的無人夜路,如何可以面對

她是個年輕的姑娘,才17歲,來自幾無人知的臺兒溝。

她的故事,或者說算不上故事,而是人生中的一段小小插曲,被作家鐵凝用極為細膩的筆觸記載下來,她的名字也因此廣為人知——香雪。

《哦,香雪》。

一、每天晚上,姑娘們等的不是火車,而是另一種生活

臺兒溝是個小山村,小到只有十幾戶鄉親,小到它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深處,如果不是鐵路延伸到這裡,誰也不會發現它。

然而,就算鐵路延伸到這裡了,臺兒溝始終沒有什麼可以讓火車停留下來的理由。

至於列車時刻表上多出“臺兒溝”這一站,誰也記不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誰也搞不明白為什麼會開始。

不管如何,火車總算肯在臺兒溝面前停下來了,每天晚上,七點鐘,雷打不動。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鐘,但就是每天這短暫的一分鐘,徹底打破了臺兒溝以往的沉靜。

臺兒溝人不再吃過晚飯就舒舒服服地鑽被窩,而是像看稀奇看熱鬧似的,早早來到火車經過的地方,守著它的到來。

臺兒溝的姑娘們,更是如此,她們眼中的火車,就像電影一樣,每個窗口後的世界,都如此神秘,值得她們一個挨一個地看下去。

這樣的節目,每天晚上重複著,卻又每天晚上都不同,也每天晚上讓她們看不厭。

香雪便是這群姑娘中的一個,她總是第一個出門,但是當火車震顫著停下來之時,她卻又總是縮著,雙手捂著耳朵,躲在最後面。

那又怎麼樣呢?這完全不妨礙第二天晚上,她仍然是第一個衝出去的姑娘。

火車和火車所帶來的一切,都那麼讓姑娘們著迷。

沒錯,姑娘們每天晚上等待的,並不是火車,而是和她們全然不同的生活。

那是另一種生活,一種她們陌生著稀奇著又暗暗羨慕著的生活。

那樣的生活,從前離她們無比遙遠,曾經遠到她們完全無法想象。

可是,轉眼間,火車來了,把這樣的生活帶到了她們面前,活生生地展示給她們。

試問,世間所有青春洋溢的心,有哪一顆不會因此而熱烈跳動呢?


17歲的姑娘,30裡的無人夜路,如何可以面對

穿行在花海中的火車,誰是誰的花?

二、她看見了它,那件東西,一直是她夢想中的東西。

看火車的時間久了,姑娘們的節目中便多了一項內容。

那便是挎著山裡的各種土特產,大著膽子和火車上的人交易,換回她們山裡沒有的東西,可能是一包白得晃眼細如纖絲的掛麵,也可能是一方雲霞般輕盈絢麗的紗巾,所有這些,每一樣,都讓臺兒溝的人邊看邊摸邊嘖嘖稱奇。

香雪自然也加入了這支小小的交易隊伍,而且還成了姑娘中交易最順利的一個,旅客們愛買她的貨,看著她那水晶般明淨的眼睛,就能感受到滿滿的樸實和誠意,她甚至不懂得和別人講價錢,只說:“你看著給吧。”

這樣的生意人,誰和她打交道的時候還會有顧慮,誰又不會在她面前變得慷慨大度呢?

轉眼到了深秋,山風漸冷,天也黑得越來越早了,但這絲毫不影響姑娘們每天晚上的保留節目——等火車,和火車上的旅客各種交易。

就在這一天晚上,香雪看到了車窗後她一直夢寐以求的東西——那是一隻鉛筆盒,一隻自動鉛筆盒,裝著小小的磁鐵,只要一鬆手,就能吧嗒一聲合上的那種神奇鉛筆盒。

與這種鉛筆盒相比,香雪覺得自己的鉛筆盒是那麼笨重——她的鉛筆盒,是做木匠的父親特意為她做的,在整個臺兒溝,還是獨一無二的呢——如果沒有同桌自動鉛筆盒的映襯,它本來也會成為香雪的驕傲的。

香雪曾經一度猜測同桌的鉛筆盒來自哪裡,價格如何,但是不管她怎麼想,也想不明白,這些事,遠遠超出了她的認知範疇。

越是這樣,香雪就越是渴望能擁有和同桌那樣的鉛筆盒,輕巧精緻又神奇的鉛筆盒,它那開合之間輕脆的響聲,在她耳中就是天籟。

是的,和同桌一樣的鉛筆盒,有了它,她就會和他們一樣,不再被他們笑話。

說到底,香雪還是個只有17歲的姑娘,她可以忍受自己清苦的生活,可是默默地承受一切旁人所不知道的難處,但是,她不希望被別人看不起。

那種滋味,過於難熬,而事實上,她並沒有什麼過失,也沒有任何她能想起來低人一等的地方,憑什麼她會被別人看不起,難道就因為一隻小小的鉛筆盒嗎?

如果是這樣,她會擁有一隻和同桌那般的鉛筆盒的,她要讓那些笑話她的同學們明白,她們不該那樣笑話她,因為她也和她們一樣,也擁有漂亮到不像話的鉛筆盒。


17歲的姑娘,30裡的無人夜路,如何可以面對

文具盒,那麼小,那麼安靜,可它卻能讓一個17歲的姑娘熱血沸騰。

三、夜路,沒有人的夜路,是她從來沒有走過的,不過那是以前。

香雪緊盯著近在眼前的鉛筆盒,得到它的心如此強烈,使得她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決定——無論如何,她要用手中的雞蛋把它換回來。

也許,能在幾秒鐘之內做出這樣的決定,還有另外一個原因——今天晚上,她手上挎的雞蛋特別多,那是整整四十個!

她是那麼急切,心裡面只響著一個聲音——“跳上車,快快快,拿出你所有的雞蛋,只要對方點個頭,那隻漂亮的、和同桌一模一樣的鉛筆盒,就是你的了!”

等到香雪清醒一點的時候,她發現火車已經緩緩啟動了,列車不容分說,載著她飛馳而去,她只看到同伴熟悉的臉在車窗外一閃,便全被甩在身後,瞬間沒有了蹤影。

下一站,叫西山口,離小小的臺兒溝,有30裡。

30裡,對於火車來說,真算不上什麼,不過是旅客們閒聊一會的功夫,可是對於香雪,哦,天哪,她還是一個17歲的小姑娘,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更不要說在漆黑的夜裡,獨自一個人,走這麼遠的路。

可是,她到底壓抑住了心底翻騰而起的恐懼,裹緊滑到肩上的圍巾,沿著鐵軌堅定地向著臺兒溝的方向走去。

她的手裡,握著一隻閃閃發光的小盒子,那是她用所有的雞蛋換回來的——雖然鉛筆盒的原主人,那個看起來也是女學生模樣的旅客,在聽到她的請求時,和她一樣紅了臉,聲稱不要她的雞蛋,情願把它送給她,但這怎麼可以呢,臺兒溝再窮,她香雪也從來沒有白拿過別人的東西呀。

她到底把那些雞蛋悄悄地留在了車上,悄悄地塞在女學生的座位下面。

眼下,這個神奇的小盒子,真的屬於她了——皎潔的月光下,她把它輕輕地舉到眼前,才看清了它是淡綠色的,盒蓋上還有兩朵花。

那花真是漂亮啊,那麼潔白,在她眼中閃爍著動人的光芒,就和天上皎潔的月亮一樣。

風兒柔和了許多,夜色也慢慢減去了恐怖之意,香雪越走越熱,她就那樣大踏步地往前走去,再沒有一絲遲疑。


17歲的姑娘,30裡的無人夜路,如何可以面對

夜晚美麗而又寧靜,但對於一個17歲的姑娘,卻常常意味著恐懼。


結語

香雪是一個純樸善良的山村姑娘,但這並不表示她對外面的世界不會充滿好奇。

而且,和同齡人一樣,她渴望被別人認可,渴望逃出別人輕視的眼光,渴望自己的家鄉變得強大。

因為,如果真那樣的話,她,還有那些和她一樣的山村孩子,從此將再不會被人看不起。

那個小小的自動鉛筆盒子,是她心裡這些小小願唸的折射,也是一個極其精巧的符號,它無形中代表了香雪的渴望,代表瞭如上所說的一切。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的話,鉛筆盒固然普通,卻又無比神奇,它在真實的世界和香雪渴想的世界間,成了一道橋樑。

正因為如此,她才可以不畏艱難,一個人在漆黑的夜裡,走過了自己從來沒有走過30裡。

這30裡,是香雪的蛻變之路,也是她的成長之路,為了改變現狀,她付出了自己所有可以付出的努力。

贏在起跑線上固然重要,但是萬一起點比別人都低,也並不表示因此就輸了人生,輸了一切。

香雪,就是極好的例子,她讓我們明白,善良,勇氣,執著,還有努力,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不被落後淹沒。

人性中那些美麗的東西,不管在何時,也不管在何地,都會閃現出它該有的動人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