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田醫案,蘭尾炎驗案

闌尾炎驗案


郭俊田醫案,蘭尾炎驗案


鄭某,女,20歲2014年3月20日診。患者訴:3天前上腹疼不欲食,噁心欲嘔不出,曾在鄉醫診所以胃炎,消化不良而治之不驗,疼痛向下轉移至下腹部以右下腹為重,而來縣醫院求中醫診治。

檢查:患者精神好,神志精晰,腹軟肝脾未觸及,食慾不香,大便不暢。右下腹馬氏點圧疼明顯而拒按。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白細胞計數13x10/L, 中性粒細胞82%,淋巴18%,其它項目均在正常範圍內。體溫37℃. 脈沉緩,舌質紅,苔薄微帶黃色。 此乃氣血瘀滯不通而致疼痛,

治療 以活瘀行氣清熱觧毒而治之, 自擬方。

處方:當歸12克,赤芍15克,紅藤30克,大黃10克,青皮12克,枳売12克,金銀花15克,連翹20克,黃栢12克,重樓15克,延胡索12克,鬱金12克,乳香 12克。3劑每劑水煎3次將藥液混合,約1000毫升左右,每次服300毫升,早、中、晚各服1次,

3月24日複診:患者述:服藥第一天疼痛減輕,三劑服完後疼痛基本消失,大便通暢,但食慾不香仍有噁心感。舌苔黃色消失。治療同上方加焦山楂30克,砂仁12克,藿香12克,去乳香,繼服三劑而愈。十天後回訪一切良好。

按:闌尾炎是現代醫學病名,是以回肓部有一如蚯蚓狀的付屬品為肓腸發生的病變。祖國醫學謂之腸癰,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記載,《內經,素問厥論》篇:“癰疽之發腸部者。”但也有稱之為大腸癰者。《聖濟總錄》中說:“天樞隱隱而痛者,大

腸疽也;上肉微起者,大腸癰也。分別道出了不同的部位和症狀。”前者符合現代醫學所說的急慢性蘭尾炎,後者符合闌尾膿腫。其病多因飲食不節,食,溼鬱熱內結,氣血瘀滯不通而成癰疽。治療以行氣活瘀清熱解毒為其法。用當歸、赤芍、紅藤、大黃、青皮、枳殼以活瘀行氣;金銀花、連翹、黃柏、重樓以清熱解毒,延胡索、鬱金、乳香活瘀而止疼。病癒其八而有食慾不香欲嘔等,原方去乳香加焦山楂、以消積滯;藿香,砂仁、芳香化濁而開胃以增加食慾。故而嘔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