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被合肥吞併之後,經濟呈現了怎樣的變化?

M視頻剪輯


三分巢湖 合肥獨享了日出鬥金日落鬥銀的八百里巢湖。老家烔煬和肥東橋頭集交界 ,說是開發旅遊,弄了個烔煬古鎮,但是去玩的人不太多啊。 蕪湖分到巢湖地區最富的無為縣,順帶搶走了和縣沈巷,和當年從當塗搶走大橋如出一轍。馬鞍山剛建了博望新區,還沒什麼發展就去弄江北新區了,錢沒少花,說是這兩年就有成果了,大家拭目以待吧。 商合杭沒馬鞍山的事,本來寧宣黃高鐵聽說走博望新區,現在又泡湯了,繞道走蕪湖了。沒辦法合肥蕪湖一個老大一個老二,安徽都是圍繞這兩個市轉,其他的城市就等等吧。不要跟巢湖似的被分解了就不錯了。


博浪的水手


首先糾正一下,巢湖不是被合肥吞併,而是被拆分,其中無為給了蕪湖,和縣給了馬鞍山,巢湖市和廬江給了合肥,大概是這樣,不知道有沒有記錯。那麼為什麼要拆分原巢湖地級市呢?第一是巢湖汙染治理,巢湖因藍藻氾濫,一到夏天,臭不可聞,在這之前,巢湖被合肥和巢湖市共有,責任不明確,步調不協調,治理起來難度非常大。其二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巢湖夾在合,馬,蕪之間,是經濟窪地,而馬鞍山和蕪湖因為發展的需要,已經沒有用地指標了,而合肥迫切需要向南發展,於馬蕪連成一片,形成安徽經濟發展的高地,錯失這次機會,安徽將很難發展起來了,所以必須拆分巢湖市,大家看看地圖就知道了。這和打仗是一個道理,為了全局的勝利,必須犧牲局部。一個省是這樣,一個國家也是這樣,說遠點,淮河洩洪,為什麼不在河南洩洪,因為河南是上游,這是地理位置,還有就是人口和經濟,為什麼不在下游江蘇洩洪呢?江蘇經濟比安徽強太多,所以只能在中游的安徽洩,因為安徽經濟弱,損失最小。兩害取其輕就是這個道理。回到題目,不拆分巢湖市,巢湖市肯定發展不起來,還拖累合馬蕪的發展,拆了巢湖,巢湖也許能發展起來,也許不能發展起來,但是合馬蕪有了更多發現空間,他們能發展起來,進而帶動整個安徽的發展,你說當領導的會怎麼辦?與其坐著等死,不如斷臂求生。從現在來看,巢湖被拆分後,經濟的發展是顯而易見的,在巢湖半島規劃了大健康產業園,環巢湖大道已經建成,下一步合肥在規劃環巢湖旅遊度假區。而和縣和無為縣,目前經濟發展也相當好。最後請大家欣賞一下我們美麗的巢湖夕陽。





皖美鄉村之鳥人拍鳥


1.經濟發展很差很差。撤市時說3年就讓巢湖進全國百強,5年GDP達到600億,如今一個沒實現,差的遠呢。巢湖,廬江兩地7年來沒有新進駐一個支柱性企業,經濟後勁不足,全靠賣地硬撐。經濟增速、百姓收入與房價上漲速度嚴重不匹配(巢湖廬江房價7年來翻了一倍多)。

2.巢湖汙染治理仍不力,中央媒體多次報道過,很有名的如合肥岸上草原,以保護之名行開發之實,以至於上級出臺硬性政策,沿湖1公里範圍內不得開發。

3.巢湖,廬江兩地人口淨流出率增大,三產疲軟,巢湖更為嚴重,商業凋零,消費外流。


巢州太守


巢湖在被合肥吞併後,已經沒了巢湖市,只有縣級市的巢湖市了,隸屬於合肥管轄。

合肥之所以吞併巢湖,是因為合肥發展的需求,並不是為了巢湖市的發展。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合肥一直沒有依山傍水的優勢,唯一靠近的湖泊還是屬於巢湖,為了擴張需求只能撤銷巢湖市,為了使巢湖變成合肥的內陸湖。


而吞併後的曾經的巢湖市區雖然改姓合肥,但是卻沒有更多更好的政策去發展,反而由曾經矚目的老大變成了合肥邊緣化的縣。而隨之經濟也會受到影響,巢湖縣現在與合肥隔的可是一個巢湖啊!經濟並沒有很大的改善,反而有點跌落。

而此時此刻,納入合肥囊中的巢湖北岸因靠近濱湖,又有政策上的建設,可謂如火如荼的建設著。

沿岸生態公園,環湖大道,萬達茂,岸上草原,渡江戰役館,美術館,名人館,等等。巢湖成了合肥的寵兒,巢湖市卻成了合肥的邊緣城市。
希望合肥能將巢湖建設出比較好的生態圈,也能讓所有巢湖市市民心裡存有一份慰籍。


娛樂最新


從這可以看出合肥的仇恨有多大,明明是三分巢湖,非要說合肥吞了巢湖,巢湖是地級市,合肥也是地級市,怎麼吞併呀,地級市吞併不了地級市,合肥雖然是省會,但也是地級市,城市行政級別不夠,怎麼吞,吞併一個地級市,行政級別要副省級以上,像南京杭州這樣就可以吞一個地級市,這個是有規定的。三分巢湖也是形勢所迫,巢湖發展落後了,被強市包圍,長久下去,更難發展,並且擋在中間,影響別人發展,巢湖市行政級別最先就是縣級,現在只是迴歸縣級,行政級別提升到地級市也沒多少年時間,所以作為巢湖人也沒什麼計較的,因為之前就是巢縣,之後提升到地級市,也是為了發展,但發展不起來,最主要原因還是底子在弱,可能讓省會代管二十年,把底子帶上來,在做回地級市那情況就不一樣了,雖然是三分巢湖,但合肥得到也是最少的一個,只有廬江縣劃入合肥版圖,現在的縣級巢湖市只是代管,助其發展,連接馬蕪城市圈,到時候巢湖市還是地級市,在說了,合肥要吞併,也不會吞併巢湖市,巢湖市離蕪湖馬鞍山太近了,就是離南京太近了,不可能在往東發展,分巢湖,那是國家的意見,合肥也沒辦法,合肥也不想找這個麻煩,合肥的發展方向一直是向南向西,不存在往東,現在多個巢湖市,沒辦法往東意思意思,但主要精力還是向南發展向西發展,合肥最想吞的是六安,這才是壯大合肥的捷徑,而不是什麼巢湖市。


小國毅


觀點:合肥合肥,合併了才會肥!

如果離開能讓你過的更幸福,我願意選擇離開。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任它千言萬語非議,選擇離開不後悔。

曾經的三分天下,今日的三分巢湖。

歷史總會重演!

①2011年,巢湖被一分為三。由地級市流落為縣級市。最大的原因是經濟發展不起來,一潭死水,被拆分是明智的。這其中受益的是蕪湖,馬鞍山,最大的是合肥。從此巢湖成為合肥的內陸湖。



原居巢區和廬江被劃歸合肥,合肥的地皮面積,人口,一下子大增,實力瞬間提高。有了人口,有了地皮,未來發展才會有更大空間。

從上圖可以看出合併之前,合肥常住人口2010年493.42萬。合併之後2011年人口增加200多萬。截止到2017年末,合肥常住人口達到742.76萬。

來源安居客的數據:合肥區域的房價,均價都超過一萬。而偏在一方的巢湖,房價緊跟其後。恆大帝景,新開的萬達廣場附近樓盤,紛紛過萬。連半湯區域,高鐵附近的樓盤也輕鬆過萬。

小小樓市,被炒成什麼菜。真的是合肥的【後花園】嗎?

再看看合肥的GDP變化,2011年合併巢湖之後,經濟並沒有那麼想象的給力。只是穩中求進。有待提高。

②而同期的巢湖,除了沿湖周邊被各開發商搶購開發建樓盤,建別墅,建養老產業,教育產業。工業方面真的沒什麼起色。富了一大批拆遷戶,苦了一大批剛需客。

要致富先修路,通往合肥的公路,鐵路,公交不斷開進。方便了來往,也帶動了巢湖經濟。

城市規劃,綠化帶建設,衛生建設,比合並之前的的確確好多了。

③不管劃分與否。老百姓還是老百姓。你不勞動,照樣餓死你。

今天又是下雪天,正在去巢湖中廟的路上。有空的話,下午就直播直接帶大家看看巢湖的水,雪天的巢湖湖面。

最後期待:巢湖能借上合肥的翅膀飛的更高更遠!

喜歡的話,點個關注,謝謝!


無言歌說數據


省會合肥含肥東肥西長豐三縣,後增加廬江縣巢湖市,這樣面積又擴大了,為合肥定為大都市創造了條件。眾所皆知,一個城市的發展和崛起不是面積大小所決定的,經濟發展強大才是硬道理。安徽屬華東地區,合肥是省會城市,經濟發展和南京杭州福州武漢鄭州成都差遠了,可比西部城會城市要強。一個省會城市的發展,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安徽定型發展農業,忽視輕工業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十六市經濟不盡人意。為了把省會建設好,安徽省近十多年積全省之力發展合肥,以合肥帶動沿江和淮北地區經濟發展,為安徽崛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昨天在網上看到安徽經濟發展十強縣,原巢湖市的無為廬江居巢三縣赫然在列。說明巢湖拆分對的,原巢湖市的管理水平太差,當時十強縣與巢湖沒啥關係。現在除了和縣含山其他縣發展都是很好的。


我的太陽146879639


原來巢湖即有"西半湖″是合肥市屬,"東半湖″為巢湖市屬的。現在仍是這樣的,只是巢湖市歸合肥代管轄。


用戶黃山路老芋頭


無知,上來就說合肥吞併巢湖,我不知道編者是什麼用意,巢湖最富最大的縣分給了蕪湖,和縣含山分給了馬鞍山,不管有沒有治理好,反正我看到的是正在治理,你要是覺得治理巢湖很簡單你可以來試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