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银杏大蚕蛾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引起银杏大蚕蛾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周清江等

银杏大番蛾属鱗翅目大番蛾科,是亚洲东部特有种,分布于我国各地,近年来有逐步蔓延的趋势。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等国也有分布。银杏大蚕蛾幼虫对核桃、山核桃、枫杨、榆树、银杏等植物的危害较重,共危害20科30属38种阔叶植物。银杏大蚕蛾1~3龄幼虫主要以群集为害,3龄以后以分散为害,其能吃掉整株树的叶片,导致植物落果严重,甚至枯死,如核桃等经济植物树种'近年来,银杏大蚕蛾时常在森林公园内发生,影响公园景观效果,但目前有关银杏大蚕蛾的研究报道并不多。基于此,本文综述了银杏大蚕蛾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发生规律,并重点论述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研究与防治银杏大蚕蛾提供一定参考。[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引起银杏大蚕蛾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1形态特征

1.1卵

椭圆形,两端略平,表面有黑色胶质,顶端有一明显的小黑点。卵排列不整齐。长2.0~2.5mm,宽1.0~1.6mm。初产时乳黄色或绿色,后呈灰褐色或灰白色,孵化时呈灰黑色。

1.2幼虫

银杏大蚕蛾幼虫体长100~120mm、宽5~10mm。胸腹部共有10节,8对足。初孵幼虫的腹部呈灰白色或黄色,具黑线,其头部与体背黑色,体背有白色毛束,老熟幼虫体背毛囊连成整齐的毛带,各龄期体背每节均附有2对毛囊,该毛囊着生于4个瘤上,均由之前的黄绿色后变为白色。银杏大蚕蛾幼虫3龄后变成浅绿色,6~7龄转为绿色。气门上线青白色,气门线乳白色,气门下线、腹线处深绿色。除尾节外,每节两侧下方有一直立的眼状蓝色椭圆斑。

1.3蛹

银杏大蚕蛾蛹长30~60mm,长者多为雌蛹,短者多为雄蛹,为褐色。其第4?6腹节后缘有3条相间的环形带,呈暗褐色。银杏大蚕蛾茧为长椭圆形,褐色,长40~70mm,胶质坚硬、网状,网眼粗大,茧外常粘附寄主枝叶。成虫羽化后出孔口端丝质疏松。

1.4成虫

银杏大蚕蛾成虫雌蛾翅展100~150mm,体长28~65mm,触角115齿状;成虫雄蛾翅展80~125mm,体长25~40mm,触角羽状体色灰褐色至紫褐色。后翅中室有1个大圆形眼斑,眼珠呈黑色(翅反面无珠开货文),外围有一灰橙色圆圈及2条银白色线;前翅中室部有月牙形透明斑,在翅脊有珠状斑,周围有白色及褐色轮纹,后角有1个白色月牙形纹,顶角向前缘处有1个黑色半圆形斑。前后翅亚端线由2条赤褐色的波浪状纹组成并相互连接。

2发生规律

银杏大蚕蛾在我国多地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成虫于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晚间羽化,翅展开后次晚或第3天交尾,卵多产于老龄树干表皮裂缝或凹陷处。卵3月下旬孵化,海拔较高地区3月底至4月上旬孵化。幼虫孵化后沿树干向上爬行,常群集于距地面最近的叶片上取食,1~3龄常数条或10余条群集于1片叶背面,头向叶缘排列取食,危害严重时1片叶上可多达50~60头。3龄后分散取食,危害部位波及全树。4龄后食量很大,常将整株树叶片吃光,食料不足时,常结伴转移危害。幼虫共6龄,进入6龄后终止活动,幼虫期可持续60d。多数5月下旬至6月中旬化蛹。幼虫老熟后选择1~3m处隔年生细枝条,在叶片遮盖处,缀少许叶片作茧。茧丝较粗,质地坚硬,网眼粗大,呈纱笼状。化蛹后即进入夏眠'蛹期长达3~4个月。从南往北,各时期略向后推迟。

3防治措施

3.1物理防治

3.1.1人工防治。银杏大蚕蛾的物理防治措施以人工防治较为有效,卵期、幼虫期和蛹期均可进行。银杏大蚕蛾一般在树木2m以下的树缝或枝丫处产卵。以卵越冬,卵期较长。可在其幼虫未孵出前人工刮除卵块,可消灭较多卵块,该方法简便经济有效。也可以结合农事对树木进行修剪管理,刮掉树皮上的卵块。或在秋、冬季节,在树干距禽地面2m处用石灰浆或石硫合剂涂干,可消灭部分卵块气春季幼虫初孵时,可用粘虫胶带缠绕树干,阻止幼虫上树。也可在其群集危害期人工摘除虫叶。在高龄幼虫期,中午天气比较炎热时,幼虫常沿树干爬下到阴凉处栖息,此时可人工捕杀老熟幼虫。根据银杏大蚕蛾喜在树干中下部枝叶或者林下灌木上结茧的特性,可采用人工摘取茧蛹的办法捕杀。

3.1.2灯光诱杀。银杏大蚕蛾成虫飞翔能力强,具有趋光性,可在成虫羽化盛期用黑光灯诱杀m。

3.2化学防治

银杏大蚕蛾1~3龄幼虫群集为害,抵抗力弱,3龄以后分散为害,因而建议选择1~2龄时期的幼虫进行防治为佳。药剂可选用触杀剂、胃毒剂等,树较小时可以将胃毒药剂喷洒到树叶上,树较高时可以将触杀药剂喷到树干上。药剂尽量选用对环境危害小的植物源药剂或者灭幼脲类杀虫剂,大暴发时可用氯氰菊酯乳油等杀虫剂喷雾防治。

3.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以白僵菌为主,白僵菌对银杏大蚕蛾幼虫表现出很高的致病能力和较强的专化性,已被广泛应用于银杏大蚕蛾的生物防治,并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5月左右选择风较大的天气,施放高孢粉,使银杏大蚕蛾幼虫感染白僵菌孢子而死亡。此外,银杏大蚕蛾天敌种类较多,现已查明的有60多种。其中卵的天敌最少,寄生率仅为12.7%。幼虫的死亡率最高,致死率高达86.5%。蛹的病毒NPV致死率最高,占蛹期死亡率的29.6%。有研究报道,释放赤眼蜂防治银杏大蚕蛾,寄生率可达80%。在1个世代中银杏大蚕蛾种群最后生存率只有0.98%,而95%的个体被各种天敌杀死。

4结语

近年来,银杏大蚕蛾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林业害虫且有逐步蔓延的趋势,了解银杏大蚕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对降低虫害有重要意义。在防治时要考虑多种因素,综合考虑防治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比如,人工防治比较简单、方便,但是容易出现疏漏,使虫害复发;化学防治虽具有毒杀速度快、杀虫谱广的特点,但大面积使用化学农药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会对天敌造成威胁,打破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环境污染;生物防治高效、专化,但是容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因此,在对银杏大蚕蛾虫害防治时要综合治理、合理用药,研发新型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化学农药和对天敌安全的生物农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