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鬼子:日軍司令被炸斷手,士兵在上海市政府撒野


【打鬼子】系列連載第25期,以當年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照片為線索,全面講述抗日戰爭14年的全過程。許多圖片為第一次展示,極其珍貴。 圖為日軍飯田部隊佔領上海市政府後集體舉槍歡呼。

淞滬會戰中,日軍佔領上海市政府是個重要拐點,從此日軍從士氣上佔了上風,中國無論是士氣還是裝備,都明顯處於下風。

從側面拍的上海市政府大樓,被炮火轟炸多次,牆上留下了多個大洞。

被轟炸後的上海市政府大樓的內部。

一群日軍在上海市政府前的草地上做廣播體操。三天後,這張照片作為榮耀的象徵,在日本各大媒體大量轉載。

被炸斷手的伏見宮博恭王在督戰。此人日本昭和時期皇族,祖先是崇光天皇之子榮仁親王。 1937年9月25日,伏見宮博乘船在黃浦江邊視察,被中國軍方的一發炮彈擊中,造成七人死傷,但他本人只被炸傷了左手。

伏見宮博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時和太平洋戰爭前的海軍軍令部總長,侵華戰犯。日本戰敗後,由於他沒有參與太平洋戰爭,又是皇族,被美英等國“無罪”釋放。1946年8月16日病死。

擅長巷戰的石井部隊長,他的左手被子彈打透,仍然在前線指揮作戰。

9月23日,在激戰中被中方的迫擊炮炸傷的安達部隊長正在接受救治。

將飯田部隊長遺體從戰場上揹回的橫田一三軍曹。飯田部隊是率先攻打上海市政府的部隊,部隊長飯田在指揮衝鋒時,被中方射來的子彈擊中而死。

一個日軍站在被炸平的雲泉閣內。讓人驚奇的是,廟宇幾乎被炸平,燒光,但廟裡的佛像卻保存完好。

日軍陸軍、海軍聯合激戰數日,才佔領的上海圖書館。它建於1924年,以1909年商務印書館的圖書資料室涵芬樓為基礎,廣搜中外珍貴圖書,藏書達46萬餘冊。這裡的書除了部分被戰前轉移,戰爭中損毀外,大部分被運到日本國內,至今未還。

軍工路上,一輛日本坦克在臨時搭建的橋上通過。

江灣附近的民宅房頂上,川並部隊長在指揮作戰。

日軍炮兵在上海東部的偽裝陣地。

遠東運動場。浦部部隊的日軍站在被擊毀的寇蒂斯霍克—3型戰鬥機上歡呼勝利。

雖然中國將士的武器落後,供給不足,但勇氣不減,他們的反抗給日軍帶來了重大的傷亡。圖為日軍中的第一批紅十字會護士到達上海後,立即被派往前線救治傷員。

從黃浦江登陸的日軍伊佐部隊。隨著日軍不斷的增兵,淞滬會戰中最悲壯,最血性、最痛心時刻也即將拉開序幕。

由於預感到形勢不妙,當初口口聲聲支持中方的外國友人紛紛撤退。至此,蔣介石才真正意識到《九國公約》純屬兒戲,抗日靠外國人是靠不住的。但黨國的精銳部隊都在他前幾個月的猶豫中消耗殆盡,日軍已經無法阻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