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還有一絕是什麼?

天津有“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第一次聽到“耳朵眼炸糕”這個名字時,心裡是生出了幾分好奇的——什麼人會這麼無聊,把炸糕做成耳朵眼的樣子,那得多費勁吶!而且有的地方話將耳洞稱為“耳朵眼”,或許這炸糕是像耳洞那麼小才出了名的?

後來才知道,我的猜測全都和事實不挨邊,“耳朵眼炸糕”這個名字的由來,是與一條衚衕有關。

天津有“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還有一絕是什麼?

津門特產——耳朵眼炸糕

清朝光緒年間,在天津的北大關一帶,經常會有一個人推著獨輪車賣炸糕。這個人叫劉萬春,炸糕是他在家炸好再推車出來叫賣的。時間久了,劉萬春也攢了點錢,雖然不多,咬咬牙也夠盤一個小小的門面房。

門面房是劉萬春和外甥一起盤的,就在耳朵眼衚衕口,面積雖不大,甥舅倆還是給店面掛上了“劉記”的招牌。

天津有“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還有一絕是什麼?

舊時的耳朵眼衚衕

有了固定的店面之後,劉萬春的炸糕改成了現炸現賣,更加酥脆香軟,生意變得紅火起來。中國人是喜歡在名字上討吉利的,因為炸糕的“糕”諧音“高”,為了討個“步步登高”的好彩頭,來買炸糕的人更多了,劉萬春的炸糕遠近聞名,顧客還親切地稱他為“炸糕劉”。

在那個年代,大部分店鋪的取名都與形式有關,“張記”“李記”等店面數不勝數,“劉記”自然也沒什麼特別之處。為了將劉萬春家與其他的“劉記”區分開來,人們便用他的店面所處的位置——耳朵眼衚衕來稱呼他做的炸糕,“耳朵眼炸糕”的叫法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天津有“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還有一絕是什麼?

耳朵眼炸糕雕像

耳朵眼衚衕的得名,是因為其空間狹小形似耳朵眼,還有人說是與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有關。究竟哪種說法更權威,我們無從得知,只知道這條衚衕的名字讓劉萬春家的炸糕變得更“有趣”了一些。

日偽時期,劉記的耳朵眼炸糕已經形成了相當大的規模。樹大招風,劉記被迫加入了當時的商會,掛上了“增盛成”的招牌。不過這麼多年過去了,人們仍然用最初的名字“耳朵眼炸糕”來稱呼劉記的糯米麵炸糕。

天津有“三絕”——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還有一絕是什麼?

如今的炸糕店面招牌

時至今日,耳朵眼炸糕的做法或許有了改良,店面也變多變大了,顧客從一條小衚衕周圍的老百姓變成了全國人民,儼然成了天津的一張“美食名片”。始終不變的,還是顧客給取的名字——耳朵眼炸糕。

1997年,耳朵眼炸糕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