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名言是我最喜歡的

今天我為大家分享一本經典著作《孟子》

《孟子》是記述戰國繼孔子之後最出色的儒學大師孟軻的言行以及他與時人或弟子相互問答的一部典籍。《孟子》為儒家的重要著作,對後世在思想上、文學上均有重大影響。此外,書中還蘊藏著不少養生思想,尤其是他所倡導的“善養吾浩然之氣”對後世影響很大。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名言是我最喜歡的


大家應該都有所瞭解,孟子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被韓愈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被元朝追封為“亞聖公·樹宸”,尊稱為“亞聖”。

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君怎樣待臣,臣就回報君什麼,一切上下級關係莫不如此,至今也仍然適用。最好的上下級關係,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名言是我最喜歡的


孟子曾經舉過一個例子。鄭國國相子產,是個仁德之人、智慧之人,孔子曾經向他討教,還誇獎他是“古之遺愛也”。一天,有人給子產送來一條活魚,子產仁慈,讓手下小吏把魚拿到院子裡的池子放生,這人卻把魚弄回家自己偷偷煮著吃了。第二天,子產見到他,問:“那魚放生了嗎?”他說:“已經放生到水池裡了。”為了增加這個謊言的可信性,他接著編造說:“那魚啊,挺逗。一開始放到水裡,半死不活的;過了一會兒,它就恢復了生氣,搖頭擺尾地遊走了。”子產一聽,很高興:“得其所哉!得其所哉!”——這條魚終於到它該去的地方去了。(《孟子·萬章上》)

這個把魚吃掉還騙人的小吏真是個小人。他事後還洋洋得意地對別人講:“誰說子產聰明呢?我明明把魚吃到肚子裡去了,他還連聲稱讚,真是可笑啊。”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名言是我最喜歡的


合情合理地相信別人,不僅是仁者,也不失為智者。他在被小人欺騙之前,已然站在小人無法企及的高處。 用合情合理的謊話欺騙別人,不僅是佞者,更是愚者。他在損害別人之前,自己先已墮落。

君子不懷疑正當的東西,不質疑合情合理的東西——因為,維護一個社會基本的信任底線,比防範受騙還重要。但是君子可以被欺騙,卻不會被愚弄。世間上無論多麼完美的謊言,也終究會有被拆穿的一天,我們又何必自欺和欺人

孟子舉例所表達的名言是:“君子可以欺以其方。”(《孟子·萬章上》)就是說,君子可以被人用正當的理由欺騙,用合情合理的騙局欺騙。

《孟子》最後一章《盡心》,這是孟子整個學術思想的中心,也就是後世所謂的孔孟心傳,是構成中國文化中心思想之一。 孟子講“盡其心,知其性”,佛家講的明心見性這個我們熟知的詞句就是源於孟子盡心篇的這句話,講的都是道的體;我們中學學的“動心忍性所以增益其所不能”講的是道的用。其實儒釋道是不分家的,而且我們看中國歷史上歷代的高僧,都是先走儒家的路子,然後才在佛法方面有所成就。孟子曾言:“逃墨必歸於楊,逃楊必歸於儒”(《孟子·盡心下》)。意為離開墨子一派的,一定歸入楊朱這一派來;離開楊朱一派的,必歸回儒家。後人以“逃墨歸儒”表示儒家一統天下的思想。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名言是我最喜歡的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盡者窮也,思維也好心相也好窮極到了盡頭,見到了空性,然後見到自性,見到了人性的自性後見到天性,此時對形而上的性之體和形而下的用就明白了;之後每每在起心動念,動心忍性之間以善念養心,把不好的習氣之性去掉,這種修養來侍奉“天”。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兩句是孟子流傳千古的名言。凡是中華民族的青年,都應該牢牢記住,這是人生的價值觀,和人生的目的。如果對於自己人生的價值和目的都搞不清楚,那簡直是糊里糊塗地過了一生。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名言是我最喜歡的


《孟子》一書中充滿著古人的智慧,對今日的我們有很多幫助。經典著作就是經典,無論何時都值得我們仔細領會。

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能喜歡,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