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元春為什麼死?

用戶69001851


賈元春,金陵十二釵之一,賈政與王夫人所生的嫡長女,賈珠的親妹妹,賈寶玉的親姐姐,比賈珠小一兩歲,比寶玉大十一二歲,賈府通稱娘娘。因生於正月初一,故而起名元春。當然元春也人如其名,在元、迎、探、惜四春中拔得頭籌,做到了最高位——封建帝王的妃子。元春很小時便已入宮做女史,二十多歲時入選鳳藻宮,被加封賢德妃。元春的命運關乎賈府興衰,秦可卿之死標誌著賈府末世來臨,元春晉封皇貴妃則令賈府重現生機,她也是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

在目前通行版本的120回《紅樓夢》中,對於元春的結局是這樣寫的:

且說元春自選了鳳藻宮後,聖眷隆重,身體發福,未免舉動費力。每日起居勞乏,時發痰疾。……稍刻,小太監傳諭出來說:“賈娘娘薨逝。”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歲。

這段描述可以說非常簡略,元春似乎只是死於痰疾而已,而且活的歲數還不小。猛一看起來好像並無異常之處。

但這段描寫真的是不太符合曹公筆法,亦不符合人物現實。

從結局上來看,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五回中,對金陵十二釵的結局,早已有了暗示。關於元春的結局描寫是這樣的:

只見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有一首歌詞雲:

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

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對應的《紅樓夢曲》則是:

[恨無常]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眼睜睜,把萬事全拋。盪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鄉,路遠山高。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這樣的結局,且不說對於“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二句全無照應,就是對於《紅樓夢曲》也讓人摸不著頭腦,明明是父母祖母皆知,為何要說向“爹孃夢裡相尋告”?而且為什麼讓他們“退步抽身早!”

元春

下面我們來結合前文分析一下元春之死到底應該是怎樣的。

“二十年來辨是非”,“二十年來”究竟是元春入宮的年頭,還是元春死時的歲數,我們不能妄加判斷。但我們可以推測的是,元春入宮很早,並且很早就接觸到了宮廷中的各種明爭暗鬥,要不然,想要在勾心鬥角的宮廷裡活下去並且還被加封為賢德妃,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辨是非”或許是在險惡的環境下學習如何察言觀色,如何站隊,畢竟皇宮或者朝廷裡面的門派想必是不少的。元春想要立足,就要在這種環境中找準定位。從《紅樓夢曲》中我們可以推測,元春在加封賢德妃之後,並沒有享受多久的榮華富貴就被人設計致死了,而且這種死亡屬於非正常死亡,當事人完全沒有心裡準備。不然曲中也不會說“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了。

“榴花開處照宮闈”,石榴多子,花開時鮮豔奪目、豔紅似火,有著火一般的光輝,惹人側目。據此,我們可以推測元妃或許是在懷孕之後受到的聖眷太過隆重,引來其他妃嬪的嫉妒(宮闈通常為后妃居處,羊車望幸之人比比皆是,豈會眼睜睜看著元妃誕下龍嗣?),故而設計陷害致死。

元春

“三春爭及初春景”,確實,三春(迎春、探春、惜春)中並沒有人比元春更出色。

“虎兕相逢大夢歸”,虎兕,一作虎兔,故而高鶚續寫將其定為卯年寅月,兔年虎月。此處似可說通。但若認為是“虎兕”,則理解上又會讓人天差地別。虎,自然是老虎;“兕”為一種猛獸,狀如牛(水牛),蒼黑(全身呈現青黑色),板角(就是獨角獸那樣的犄角)。古籍裡要形容地方險惡,也多言“其上多犀兕虎熊之類”。元妃身處宮苑,安危榮華皆繫於皇帝一人,宮廷險惡,稍不留神便會丟失性命。故而,“虎兕相逢大夢歸”用以形容宮廷爭鬥中喪失性命,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而劉心武考證,虎指皇帝,兕指皇帝身邊的太監,太監只要沒有得到賈家的好處,就會向皇帝說對元春不利的話,皇帝只要聽信了,元春的妃子之路就是一場夢。此言差矣,自古以來皆以龍喻皇帝,豈有以虎相喻之理?區區太監,縱有此機變(說元妃壞話),但焉值得用“兕”來形容?

馬嵬坡兵變圖

說元妃死於宮廷爭鬥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怎樣死法?我們再結合畫來看:

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

這是不是說,元妃死於弓櫞?或者,有可能是被弓櫞勒死?

口說無憑,我們再從文本中去找答案。

第18回元春點了四齣戲,脂批指出:

第一齣《豪宴》;【己夾:《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

第二齣《乞巧》;【己夾:《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齣《仙緣》;【己夾:《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

第四齣《離魂》。【己夾:伏黛玉死《牡丹亭》中。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

其中,《長生殿》伏的是元妃之死,而《長生殿》的內容則是唐明皇李隆基與楊貴妃的故事。《長生殿》中的楊妃,即是因軍變而被勒死。那麼,元春很有可能是因為賈府其他人犯了事(就像楊國忠連累楊貴妃一樣),而遭奸人設計,皇帝被逼無奈,只好忍痛將懷有龍嗣的元妃縊死。因事變突然,故而來不及通知天倫(父母),只能在夢中託告——一場大禍即將來臨(忽喇喇似大廈傾,賈府之倒,速度驚人)。可不是“望家鄉,路遠山高”麼?

元春省親

其實,所有的這些,在前文中都有照應。比如:

為了迎接元春省親,賈府建造了大觀園。後元春回孃家省親,整個賈府熱鬧歡騰,若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盛,而只有她自己卻在面見祖母和父母親人的時候,滿眼垂淚,相顧無言,並且半日方忍悲強笑,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說到這句,不禁又哽咽起來。並且隔簾含淚謂其父曰:“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

可見,她雖然對於自己的責任十分明白,卻也深惡宮中之事,認為皇宮是“那不得見人的去處”,認為自己雖然富貴,但還不如田舍之家,能夠享受天倫之樂,保有一份簡單的團圓美好。

《長生殿》中也曾唱道: “堂堂天子貴,不及莫愁家”。而這,又何嘗不是元妃最初的渴望?

賈元春

再聯想到元春所制燈謎:

能使妖魔膽盡摧,

身如束帛氣如雷。

一聲震得人心恐,

回首相看已化灰。

一響而散的爆竹正是她富貴榮華瞬息即逝的命運的寫照。能不悲乎?


半瓣花上閱乾坤


賈家若要徹底敗亡,元春就必須死!

第一,元春是賈家最後的機會。

賈元春是賈府最後的一次掙扎。榮國府將元春送到那“不得見人”的地方,就是為了能夠給自己再一次掙扎中興的機會。不想子孫不孝,機會有了,又錯過了。

我之前就分析過,賈元春救不了賈家,而賈家最大的失誤就是和皇家聯姻。不但救不了自己,還把自己綁在了更危險的船上。

第二,元春並不那麼受寵。

省親大觀園是元春最顯赫的時候。才選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這表明元春正在受寵。但有兩點很奇怪是:第一,元春是才選,因為有才才被加封的。並不像是皇帝愛她的人,而是愛她的才,這樣的喜愛是靠不住的,一旦有後來者,必然受到排擠。第二,“賢德妃”這個封號並無考。隋朝開始實行三夫人制:貴、德、淑;唐朝變為四妃:貴、德、淑、賢。而元春這個賢德妃明顯是曹雪芹杜撰的。只是將賢字排在了德的前面,有點本末倒置,而且怎麼看都有點不吉利的意思。不怪有紅學家稱“賢德妃”更像諡號。

但不管怎樣,元春的存在,讓賈家有了“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迴光返照。但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元春在宮裡的處境應該並不好。這從夏太監等一次次出來勒索賈家可以看得出來。

賈璉聽了,忙皺眉道:“又是什麼話,一年他們也搬夠了。”

這表明賈家從元春被封“賢德妃”後一直被勒索。如果元春真的受寵,這些太監如何敢這樣做!

第三,元春無子是悲劇根源!

元春進宮多年無生養,也表明元春的處境並不如何好。一個沒有所出的妃子,只能被邊緣,被不斷排擠。最終命運悲慘。我認為元春最大的心病也就是如此。我們只看王熙鳳的狀態就知道,沒有兒子對於一個賈府少夫人意味著什麼,更何況皇妃了。我一直認為王熙鳳名中帶鳳,也有影射元春的意思。王熙鳳因為無子而悲劇,恰恰也是元春的悲劇。

元春很可能因此鬱結成疾,無藥而醫。香椽雖有順氣寬胸,疏肝理氣的功效,但治不了心病。最終,元春在宮裡勢力的傾軋和內心煎熬中死去。而賈家這個靠山倒了,一團慌亂中,正好是忠順王等一干對手下手的好時機,只需要找幾個張華一樣的證據告倒賈家易如反掌!

所以,我認為元春因為無子而死,而賈家也因元春的死被對手算計,最終被抄家。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歡迎關注。歡迎吐槽!


君箋雅侃紅樓


元妃在紅樓夢中出場不多,戲份也不多,但她的地位重要,是賈府的依靠。

秦可卿死後,元春才得到皇帝的恩寵,晉封鳳藻宮女尚書,加封賢德妃。賈府也因為元春晉封妃位而大喜大賀。

按道理說,如果元妃一直盛寵,賈府一會一直不倒。可世間的女子沒有永遠年輕的容貌,也沒有青春不老的容顏,皇帝再怎麼喜歡,看久了也會膩歪,何況還有三宮六院的美女等著,所以元春的這個盛寵不久就變得冷淡。省親後,元妃在後宮的日子過得還可以,但後來突然死了,死因不明。

關於元妃的死因,87版中有隱約的交代,大意是賈璉在賈珍、賈政等面前焦急的彙報自己在別處打聽到的消息。元妃薨了以後,皇帝沒有按照慣例給她上嗣號,也沒有說給她辦喪事,整個不提,這樣的狀況,在賈璉看來已是不妙,何況朝中還有人參賈府,主上的臉色更是不好看。

這個時候,根據隱約捕捉到的信息來推測,元妃應該是跟隨皇帝秋闈,突染疾病身亡,至於這個突染的疾病,並沒有明說,元妃應該是死於後宮的爭鬥。只是剛好趕上政治的敏感期,皇帝因有人參賈府的人,正不高興,後宮有人利用了這件事害死了元妃。

關於元妃的死因,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元妃死於懷孕。據說元妃懷孕後,因後宮爭鬥,她不敢早期暴露自己懷孕,當然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她如果這會告訴皇帝她懷孕了,皇帝就會不安排她隨行秋闈,這樣她也許就會失寵。正是因為她沒有及時說她懷孕的事,所以在跟隨皇帝出行的舟車勞頓中體力不支,加上身體之前的虛弱,導致大出血而亡。

還有一種說法是有人在元妃侍寢的時候,突然說有刺客,誣陷元妃,元妃因這件事惹怒皇帝,被要求穿單衣跪在床前,染了風寒得病而亡。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死因,都說明元妃的死不是正常的死亡,而是死於某些突發事件或者由突發事件引發的事情。因為元妃得到盛寵的那一刻,剛好是秦可卿死亡不久,一個是大喜,一個是大悲,兩件事放在一起去寫,就意味著元妃的結局不好。

加上當時朝中是忠順王爺吃的開,而賈府與忠順王爺關係不好,自然也受到了打擊影響。元妃的死,剛好也讓賈府的榮華富貴走到了盡頭。





V587累


元春應該是正常死亡,不是被害致死。

庚辰本第十八回回題: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倫樂寶玉呈才藻。該回是寫康熙皇帝1689年南巡的事。我之所以將省親時間確定在1689年,是以《長生殿》兩次在京演出的時間為依據。


清朝時期,後宮貴妃、嬪妃等沒人可以回家省親。江寧織造曹家,沒人在宮裡幹過貴妃。作者虛擬了一個回賈府省親的貴妃娘娘,是因作品寫的就是皇室之事。但是,作者不能將賈府明寫為皇宮,也不能將寶玉明寫為皇帝。因此,只好虛擬了賈府的大小姐元春,讓他進宮被選為貴妃,再以影射、映帶等方式,將賈府與皇宮融合在一起創作。


庚辰本第四十八回回題: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倫樂寶玉呈才藻。該回回目與第十八回回目完全相同,是作者有意而為,絕非失誤所致。

第十八回寫香菱跟著寶釵住進大觀園,然後,香菱向黛玉等人學詩。這一回,元妃在哪裡?天倫樂在哪裡?回題與正文,好象沒半毛錢關係。

作者將第十八回和第四十八回回題設置成一模一樣,就是以隱射、映帶等方式作出提示:元春就是影射寶玉,寶玉充當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的角色(元春省親之文,一個寶玉充當康熙角色南巡,另一個寶玉充當順治角色接駕。),香菱與寶玉、寶釵、黛玉等在大觀園學詩,是皇家自己的家人相聚享天倫之樂。


第二十二回上元節猜燈謎時,寶玉猜出元春的燈謎是爆竹。庚辰雙行夾批:此元春之謎。才得僥倖,奈壽不長,可悲哉!

本人對該批理解:順治皇帝就如同嬌杏被賈雨村選中那樣,六歲時僥倖登上皇位寶座,可惜在位時間不長,二十四歲就退出了皇位出家。不妨將順治皇帝與元春的判詞、曲子對號入座,諸多迷團即可解開。


原文:“……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若應了那句“樹倒猴猻散”俗語,〔甲戍眉批:“樹倒猴猻散”之語,今猶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豈不虛稱了一世詩書舊族了”。

批書人在此特留下該批,就是刻意透露秦可卿和賈元春的身份信息。從批語可知,賈府這一棵大樹倒下的時間與秦可卿死時的時間,兩者間隔為35年。

綜合甲戌本和庚辰本分析得知:秦可卿死於1688年,賈府樹倒猴猻散的時間是1722年。賈府大樹倒下猴猻散去的時間,就是賈元春這一個大炮仗炸響時間。

確定秦可卿死於1688年,主要依據:洪昇的《長生殿》形成的歷史時間是1688年。寧國府為賈敬慶壽辰擺宴唱戲時,《長生殿》第一次在京演出。甲戌本里挖出了第九回至第十二回,也就是說,對秦可卿死期的計算,無需將第九回至第十二回裡所寫事件的時間計入。

孝莊文皇太后於1688年駕崩,精心栽培的玄燁這棵大樹,1722年倒下。因九子奪嫡事件,愛新覺羅的子孫忘記了自己的姓氏,親兄弟自相殘殺,演出“白骨堆如山忘姓氏”的慘劇。虎兕相逢大夢歸,創建空前盛世的大夢破滅了。因此,作者在悼紅軒一把心酸淚,以一字一淚哭成此書。


原文:鳳姐笑道:“外頭已經四更,依我說,老祖宗也乏了,咱們也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

四更,是夜間1點~3點時段。以常規而言,哪怕是元宵夜,象賈母這樣的老人,應該那麼晚的深夜還在和年輕人玩笑。

賈府屋外打更報時,屋裡屋外時間都是一樣。鳳姐不說“已經四更”,而是說“外面已經四更”。本人認為,作者這樣寫“四更”二字,是刻意提示應對“四更”二字深思。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雍正是四皇子,康熙皇帝駕崩,四皇子繼位。康熙與雍正兩個朝代的更替,可以理解為:外面已經四更。

聾子:即為龍子。龍子放炮仗,導致愛新覺羅子孫死的死、散的散,大廈已傾,大樹已倒,落了片白茫茫的大地。

本人認為,元春就是這一個被點響大炮仗,同時,也是秦可卿託夢阿鳳時所說那一棵大樹,賈元村影射的是順康兩朝的兩位皇帝,賈元春的死,當屬正常的死亡。(閒人瞎琢磨,請不必較真。勿噴!)


夜舞風花雪夜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元春和王子騰是四大家族最後兩根稻草。

四大家族中,最差的就是薛家,呆霸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薛姨媽懦弱無用,薛寶釵又遲早要嫁出去,家裡只剩下一些錢財,實際上已經破敗。

史家雖然還有世勳的爵位,由史湘雲叔叔繼承,但也大不如前。連基本的針線活,都要史湘雲這種大小姐親自來做,可見家裡已經外強中乾。另外,為什麼史湘雲能夠幾次三番到賈家常駐?多少也是史家存在吃大戶的心理,減少家裡開支。

王家除了王子騰以外,其他人都是不三不四的傢伙。而王子騰也是四大家族中,唯一的中央級高官,九省都檢點。歷史上沒有九省都檢點這種職務,但分析應該是大軍區司令員的職務,應該是軍委副主席的角色。

而賈家,沒一個像樣的,區區賈政也不過學政,雖然也是三品的等級,卻不過是教育部門,沒有什麼實權,屬於邊緣人物。

相比起來,賈雨村剛復職就是應天府尹,也是三品,還有實權,比賈政牛多了。

後來賈政又做了有實權的外官,卻根本做不了,奴才還藉機貪汙索賄,給賈政惹了大禍,被革職。

那麼,元春作為一顆棋子就很重要。

元春是皇帝的貴妃,也就讓賈家和皇上攀上了直接的關係。

有了這層關係,朝中的政敵一般不敢把賈家怎麼樣,其他實力派哪怕是王爺,也會有所顧慮。

但元春自己過得很痛苦,從她回家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這樣憂鬱的心態,又在危險萬分鬥爭激烈的皇宮中生存,恐怕也是活不長的。

元春最後是突然死亡,一般認為元春還已經懷孕。死因不明,但死後並沒有被追封,說明皇帝對她的死亡比較惱怒。

一種可能是皇帝對元春賜死,可能是元春什麼地方得罪了皇帝或者太后、皇后。

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元春死於難產,在當年沒有剖腹產手術,難產死亡率還是很高的。

皇帝認為元春帶著龍子而死,遷怒於她。

元春一死,賈家就失去了皇帝本人的照顧,就相當危險了。

加上,王子騰幾乎也是同時暴死,賈家連實權派也沒了。

由此,剩下的四大家族的人物,沒有一個像樣的,反而驕奢淫逸、犯了很多罪行,倒黴也就是必然了。


薩沙


原書中是這樣描述的:

”且說元春自選了鳳藻宮後,聖眷隆重,身體發福,未免舉動費力。每日起居勞 乏,時發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宮,偶沾寒氣,勾起舊病。不料此回甚屬利害,竟至 痰氣壅塞,四肢厥冷。一面奏明,即召太醫調治。豈知湯藥不進,連用通關之劑, 並不見效。內官憂慮,奏請預辦後事,所以傳旨命賈氏椒房進見。”

賈母他們進宮後,只見“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語。見了賈母,只有悲泣之狀,卻沒眼淚。”再後來,就是“目不能顧,漸漸臉 色改變”。

賈母和王夫人還未待很久,就被太監以“恐派各妃看視,椒房姻戚未便久羈,請在外宮伺候”等名義趕了出去。賈母他們雖心有傷痛,卻還不敢大聲哭泣。

之後,小太監出來,告訴她們說:“賈娘娘薨逝。”當時,元妃年僅四十三歲。

從時間上說,前天開始犯病,到她一命嗚呼,總共就三天時間。什麼病,文中也是語焉不詳,只以“舊病”、“痰疾”等草草帶過。臨死前,才有太監傳召賈母等人進宮探視,並且還受到種種限制。

小說中對賈元春在宮裡的生活,及她和皇帝的感情等觸筆極少,大概只在一兩處隱晦地提到。在元春獲封賢德妃時,曾有太監入賈府報喜,但是舉動卻顯得很是異常。文中,這樣寫道:

“忽有門吏報道: ‘有六宮都太監夏老爺特來降旨。’嚇的賈赦賈政一干人不知何事,忙止了戲文, 撤去酒席,擺香案,啟中門跪接。早見都太監夏秉忠乘馬而至,又有許多跟從的內 監。那夏太監也不曾負詔捧敕,直至正廳下馬,滿面笑容,走至廳上,南面而立, 口內說:‘奉特旨:立刻宣賈政入朝,在臨敬殿陛見。’說畢,也不吃茶,便乘馬 去了。賈政等也猜不出是何來頭,只得即忙更衣入朝。”

對於賈府而言,元春獲封賢德妃一事,事先竟是毫不知情。等到夏太監來報喜,也只是一句“滿面笑容”的暗示,其他舉動卻是異常,“不吃茶”,“乘馬 去了”,留下一頭霧水的賈政等人。在前面秦可卿死後,賈珍為她大辦喪事時,還專門委託宮內大太監戴權,替兒子賈蓉捐上了“龍禁尉”一職。從賈珍和戴權的對話中可以看出,賈家和宮內太監關係並不差,但是為什麼在元春被封妃一事上,前來報喜的夏太監卻是絕口不提,而且行色匆匆,很明顯不太想讓人覺得他和賈家有著親密關係。

而元春到大觀園省親,見到賈母和王夫人時,曾以“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形容皇宮。從中可以隱約推斷出,元春和皇上之間並沒有過多深厚的感情,甚至於她被封妃也不是出於皇上的恩寵,很可能是為平衡宮內的各派勢力,皇上被迫封她為妃。

目前,僅從前八十回,無法推斷出元春背後的宮內勢力是誰,但是很明顯,當那派勢力倒臺時,元春也肯定跟著一起被犧牲了。所以,她的死並非那麼單純。


蠍子藍採蘋


紅樓夢中元春為什麼死?一直以來,對於紅樓夢的解讀,可謂是眾說紛紜。這是好事,多一種解讀角度,就多一種思路,可能就離真相更近一步。對於賈元春,我看到過這樣一種說法,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賈元春影射的是明末著名將領袁崇煥。

首先,元春的判詞畫和曲子。元春判詞的畫裡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一個香櫞,這個“香櫞”的“櫞”字與“袁”字讀音相同,而弓則是軍旅之人的標配。袁崇煥是明末抗清將領,自然也是軍旅之人。

其次,元春出的燈謎。紅樓夢書中寫到了幾個人出的燈謎,每個人燈謎對應的謎底也與這個人的結局有關。比如探春的謎底是風箏,與探春遠嫁相關。惜春的謎底是佛前海燈,與惜春出家有關。而元春做的燈謎,謎底是爆竹。爆竹一聲響後,碎成千萬片。這看似與元春並不相關,但是與袁崇煥的結局卻有些相似。袁崇煥被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凌遲,這個凌遲,也可以叫千刀萬剮,最終像爆竹一樣碎成千萬片。對於袁崇煥,有人認為是民族英雄,有人認為是通敵叛國的奸臣,一直以來,也是頗有爭論。至於最後的結論,就留給史學家來考證吧。



當然,這只是各種解讀中的一種,難免有所附會。本人也是紅樓夢的愛好者,只不過水平有限,還望海涵。希望在悟空問答中結識更多的同道中人。


小刀兔


《紅樓夢》是作者曹雪芹的家族亡史,書中的賈家便是曹家。而賈家由富貴繁華到“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必定得經歷一定的過程,而靠山倒塌就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元春就是賈府的靠山。

元春封妃前,賈家已是八公之一,烜赫一時,秦可卿死後春封妃,賈府在官僚望族的基礎上更添一個皇親國戚,真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跟著元春得意的還有與賈家聯姻的王家王子騰,一路高升勢不可擋。



而元春被封妃,很大程度是被迫的,當時朝中還有一個太上皇,這個太上皇連妃子省親都要干涉,可見新皇帝都沒有實權,而賈家等老牌勢力大多是太上皇的親信,如此元春便被封妃了,這是新皇帝對老牌勢力的討好。

可元春就像她的燈謎一般,不過是個炮仗,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元春的得勢是很短暫的,她為賈府帶來的容顏也是稍縱即逝的。在第五十四回,元宵節中王熙鳳講了一個放炮仗的笑話後,五十五回賈府形勢開始轉折,老太妃抱恙,鳳姐小產、黛玉染疾、湘雲臥病……賈府由探春寶釵管理,各種沉痾舊疾開始顯露,這些都是賈府走頹敗的前兆。

而賈府的各種弊病顯露後,元春這個宮裡的靠山必須倒,賈府才會徹底轟塌。

至於元春為何會死,之前亦做過詳細解讀,這裡不再贅述。


微影悼紅



元春到底怎麼死的?是什麼具體原因導致的?隨著曹公後二十八回(為什麼是二十八回,在我前文己有分析)手稿的遺失,已成為永遠的謎團。我們換個角度說,元春是因衰老正常死亡嗎?當然可以肯定的說:當然不是,元春是在壯年非正常死亡的。這個在曹雪芹著作八十回原文中和脂批中都有佐證。

先看看元春判詞的文字和圖片:畫著一張弓,弓上掛著香櫞。也有一首歌詞雲: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夢歸。

弓通宮,香櫞通元春的元字,宮櫞也有研究者說指“宮怨”,二十年,指元春在皇宮生活的時間,辨是非,這個解讀比較多,但我傾向是說元妃從青澀走向成熟,從青春少女的憧憬到慢慢接受“不得見人”的宮庭生活的現實,她身上肩負家族興亡之責任,不得不兢兢業業,小心謹慎以侍上,辯是非,自己不能犯錯啊,反映元春生活的壓抑和不快樂不輕鬆,榴花開這在古時代表女子懷孕,說明元春有過身孕,但沒說石榴籽,這說明元春沒有正常生下這個孩子,為什麼呢?兩種可能,一種是元春難產而死,母子俱亡,從喜事變成喪事,還有一種可能,懷孕過程中突然死亡,可能被競爭對手加害而死,也可能是被賜死,一屍兩命。我更傾向於後一種,“弓”在古代是兇器,描寫一個皇妃,用這個指示,顯得有戾氣,是有孛吉祥的。三春(指元春三個妹妹,也指三個春天)爭及初春景,指都不及元春的榮耀,或者說比不上剛封妃時受寵,虎兕(有指元春薨逝的較為具體的時間,也是一種兇猛動物和鬥爭慘烈之意)相逢大夢歸,大夢歸也就是昔日榮耀繁華如黃梁一夢般隨著元妃的死去消失了。


在元春省親節章裡,元春曾點了四齣戲,脂評對第二齣《乞巧》“長生殿”中指出伏元妃之死。並批語所點之四齣戲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大關鍵。

所以元春之死我們大概推斷是:元春封妃後,給家族帶來一段時間的榮耀,大約有三年的時間,隨著元春失寵到非正常死亡,賈族最重要的政治靠山倒了,加上賈府尤其是寧府驕奢淫意,橫行霸道,後手不繼,外患內憂一齊爆發,招至抄家獲罪,一敗塗地,落了個自茫茫大地真乾淨!


屏山品紅樓


要想知道元春是怎麼死的,必須先知道元春的原型是誰。

在假語層面,元春是寶玉的姐姐,王夫人的女兒,我們很多紅粉信以為真,也是這麼認為的。但是書中已對這個定位作了否定。寶玉曾對黛玉說:我也和你一樣的獨出,雖有兩個(探春和賈環),你也知道是隔母的。這就是說,賈珠和元春根本不是王夫人所生,寶玉是王夫人的獨生子。元春和寶玉的實際關係,書中也有暗示,“其名份雖系姐弟,其情狀有如母子。"這句話很明白,兩人是姑侄關係。根據不只這一個,下面還要講到。

在正冊十二釵中,有一釵明確比作楊妃,這就是寶釵。相關文字主要有兩處。一是寶玉說的“怪不得說姐姐象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二是“滴翠亭楊妃戲彩蝶"。但是還有一釵被暗比為楊妃,這就是元春。也有兩處相關文字為證,一處是“寶釵借扇機帶雙敲",當寶玉說寶釵象楊妃時,寶釵語含譏諷地說了一句十分重要的話:“我倒象楊妃,可惜沒有一個好哥哥好兄弟作得楊國忠的"。什麼叫雙敲?就是一句話同時敲打兩個人。當時在場的只有寶黛釵三個人,不用說是敲打二玉,但楊妃兄妹並不是二玉本人,而是指寶玉的父親和黛玉的母親。這句話不僅暗示另一釵也和楊妃有相同的屬性,同時也暗示了黛玉原型的格格身份。黛玉的母親是誰呢?用排除法可推出只能是元春原型。另一處文字就是十首懷古詩中的巜馬嵬懷古》了。

現在,我們可根據楊妃的死因去推測元春的死因。楊貴妃是因為楊國忠之錯而受的牽連才被唐玄宗縊死的,同樣,元春也是受了賈政的牽連。那麼,賈政做了什麼錯事呢?

元春的判詞,古本《紅樓夢》有兩種提法,一是虎兕相逢,一是虎兔相逢,這說明曹雪芹在對這件事的表述上也很糾結。要說總根子,元春的死因不用說是皇族內部的權鬥,具體說就是弘曆與弘皙的皇位之爭。但表現形式卻是兩個具體的人。誰呢?這就是兩個鳳凰風箏隱寓的兩個郡主。軟翅子的屬虎,硬翅子的屬兔。

有人一定提出質疑,探春明明是寶玉的妹妹,怎麼會屬虎呢?請你翻開第七十八回,這一回對應書外的是乾隆三年,書中交代,這年賈蘭十三歲,賈環比他大不到兩歲。鳳姐說賈環是小凍貓子,說明賈環生日小,應該生在臘月,大不到兩歲也是兩歲,也就是賈環在這年十五歲,和寶玉同歲。探春是賈環的姐姐,也是寶玉的姐姐,當年十七歲,屬虎,而另一個真郡主則是十六歲,屬兔。二女奪夫,不就是虎兔相逢嗎!

元春省親時,書中實際提到了八齣戲,但因為四出有脂批,另外四出《遊園》、巜驚夢》、《相約》、《相罵》被我們忽視了。元春的燈謎為什麼是爆竹,比喻的就是這個相罵。簡單地說,乾隆四年三月三日,探春殺了另一個新娘子後自殺,三月十五日消息傳到北京,倚勢霸成親的賴王妃(來旺婦)怒火沖天,遷怒於元春,將惡狀告到乾隆面前。乾隆傳旨元春進宮對質,雙方言語不合,元春多年壓抑的怒火來了一次總爆發,與賴王妃發生了激烈的對罵,乾隆惱羞成怒,當場命人將元春勒死了。就從這一天起,葫蘆廟燃起的這一把大火燒了整整十個月,直到乾隆五年的元宵節才煙消火滅。乾隆就是提前點燃爆竹的人,事後,為了掩蓋自已的罪得,下令銷燬了一切有關檔案,使這個房子大的炮仗沒了聲響。

好了,說到這裡吧。只供參考,不足為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