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巴顿奇事》魔幻现实背后,是孤独逆生长遇到的爱与陪伴

马克·吐温说“如果我们能够出生的时候80岁,逐渐接近18岁,人生一定很美好。

这个假设听起来着实有些诡异,也很难想象这样的一生是否真的美好。

电影就像一部造梦的机器,你的所有想象在这里几乎都可以找到答案。

早在2008年,导演大卫·芬奇就用电影的方式展现了一个这种逆生长的故事。

这部电影就是《返老还童》,也叫《本杰明·巴顿奇事》。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男主本杰明·巴顿以老人的形象降生,每一天都比前一天要年轻一点,直到变成婴儿,走向死亡。

《本杰明·巴顿奇事》魔幻现实背后,是孤独逆生长遇到的爱与陪伴

《本杰明·巴顿奇事》

这部影片豆瓣评分8.9分,曾经在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化妆3项大奖,以及另外的10项提名

影片用166分钟的时长概括了本杰明逆生长的一生,这个故事关乎亲情,关乎爱情,更离不开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01

所谓亲情,是血缘更是陪伴

本杰明以一副小老头的模样降生,天生带有近乎失明的白内障和严重的关节炎,就像80多岁行将就木的老人。


《本杰明·巴顿奇事》魔幻现实背后,是孤独逆生长遇到的爱与陪伴

刚出生的本杰明·巴顿


他的母亲因为分娩撒手人寰, 而他的父亲——巴顿先生,前脚答应妻子定会呵护儿子周全,后脚看到老人模样的婴儿时,所有的承诺都败给了恐惧,他把本杰明放在养老院门口一走了之。

在养老院工作的女护工奎尼发现了这个弃婴,看到他奇怪的样貌,奎尼说“肯定没人愿意收留他”,然后她将这个婴儿抱回了自己房间,并给他取名叫本杰明。

奎尼认为这个孩子跟别的孩子一样都是生命的奇迹,只可惜不是大家期待的那种奇迹罢了。这个寻常女子顶住一切压力,将与常人不同的本杰明抚养长大,极尽呵护。

生父与养母的对比在这一段是有些讽刺的,本杰明与巴顿先生之间存在的关系是血缘,与奎尼之间的关系才是亲情。

因为亲情从来都不需要凭借血缘来维系,需要的是爱和陪伴。


《本杰明·巴顿奇事》魔幻现实背后,是孤独逆生长遇到的爱与陪伴

枝裕和导演的电影《小偷家族》剧照


一说到这个话题就会想起枝裕和导演的电影《小偷家族》,家族里的6个人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他们都是被自己原生家庭所排挤的边缘人,聚在一起却投入也获得了比原生家庭更加浓厚的爱。

《小偷家族》里有一句台词说“生了孩子就有资格做母亲了吗?”

显然不是,生了孩子之后,不过是他们的社会身份变成了“父亲”、“母亲”,但是要想真正意义上成为被孩子认可的父母,只管生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爱有陪伴。

被亲生父亲抛弃之后,多亏了这个善良的养母奎尼,本杰明没有因为自己的不同而被孤立,被遗忘,这份没有血缘关系的母爱最先点亮了他的人生。

《本杰明·巴顿奇事》魔幻现实背后,是孤独逆生长遇到的爱与陪伴

善良的养母奎尼


影片中对于“母亲”的角色有着近乎神圣的定位。

但是,奎尼的伟大不仅体现在她这份善良上,更重要的是她的教育方式,作为一个母亲她懂得放手

本杰明在养老院长到17岁,然后他决定跟着渔船去四处闯荡,与我们周围父母不同的是,奎尼没有一点阻拦他的意思,拥抱过后目送他离开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多年之后,本杰明再回到养老院,奎尼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说“你就像重生了一样”,“这几年,你一定经历了苦头,也尝到了甜头吧,好想听你讲讲。”

养育一个孩子就是这样,你没办法护他周全一辈子,倒不如放他出去经历些苦头,再尝到些甜头。

我们经常见到身边一些控制欲很强的父母,恨不得替自己的孩子规划一辈子的道路,生怕他们会走哪怕一丁点的弯路。嘴上说着“我都是为你好啊”,其实是给这份爱捆绑了太多的控制,这样的爱,倒不如说是伤害。


02

最忧伤的爱情:过了对的时间,我们渐行渐远


亲情并不是这部影片的重点,影片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是本杰明与黛西的爱情。

6岁的黛西到养老院看望外婆时,第一次与12岁的本杰明相见。回忆起他们的初见,本杰明说“我永远忘不了她那双蓝眼睛”。


《本杰明·巴顿奇事》魔幻现实背后,是孤独逆生长遇到的爱与陪伴


最初的相见,明明都是少年,但她如花一样绽放,而他却是步履蹒跚的老人模样。

之后他们还有过数次重逢,但都因不恰当的时间彼此错过。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天晚上,在屋顶,黛西在本杰明面前,穿着红裙在月光下赤脚起舞。一支舞后,她向本杰明表达爱意。

这时的黛西是二十几岁小有成就的芭蕾舞者,而本杰明是五六十岁漂泊在外的海员,他只能忍痛拒绝这份爱意。


《本杰明·巴顿奇事》魔幻现实背后,是孤独逆生长遇到的爱与陪伴

黛西赤脚起舞


张爱玲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想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的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

这段话就像是给本杰明和黛西量身定制一样,不能早一步,也不能晚一步,只有在时间的中点,他们才有着相似的年纪和与之匹配的外貌,这时本杰明49岁,黛西43岁,他们充满激情,爱得热烈。

在这段最合适的时间,他们买下公寓,结为夫妻,他们驾驶帆船漂到各地,骑着摩托四处旅行,他们不买家具直接在床垫上睡觉,在客厅里野餐,不按约定俗成的规则生活,只在乎是否过得开心是否尽兴。


《本杰明·巴顿奇事》魔幻现实背后,是孤独逆生长遇到的爱与陪伴


过了这段对的时间,本杰明与黛西就像两列相向而行的火车,渐行渐远。

几十年后,黛西老到住进养老院,本杰明已经是婴儿模样,黛西把他抱在怀里说“他看着我,我知道他认出我来了”。

叶芝《当你老了》这首诗中写道“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惟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 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

本杰明的外貌让很多人离他而去,但是黛西从没有因此而与他疏离,都说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但是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没有多少人。

现实中因为外貌,因为金钱,亦或是因为别人口中的“不合适”而中断的感情比比皆是,兜兜转转之后,还能遵从内心与相爱的人厮守,本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黛西也是伟大的。


《本杰明·巴顿奇事》魔幻现实背后,是孤独逆生长遇到的爱与陪伴

本杰明与黛西最后的相守


03

生离死别从不是诅咒


本杰明在养老院长大,这里最接近人生的终点,但却是本杰明人生的起点

。在这里他看惯了死亡,称之为“熟悉的常客”。

在养老院里,每一个老人的离去似乎都没能给周围人的生活激起多少涟漪,无非是一个椅子空了,一个房间换了人,一首音乐不再响起。因为司空见惯,而缺少了对死亡该有的思考与悲伤。

在中国,谈论“死亡”经常被认为是一种忌讳,尤其不允许跟长辈说起这个话题,因为大家都认为不吉利。

但是在《返老还童》这部影片中,本杰明几乎是向死而生的,从小他就以为自己和养老院里的人一样,是迟暮的老人,等待着临近的死亡。


《本杰明·巴顿奇事》魔幻现实背后,是孤独逆生长遇到的爱与陪伴


直到一位戴着钻戒的老太太出现,本杰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他向老太太讲起自己不会变老,反而越来越年轻的时候,这个老太太才告诉了他死亡对生命的寓意:“那真是不幸,你必须看着自己爱的人一个一个离你而去。我们命中注定失去所爱之人,否则你怎么知道,她们对你是多么的重要。

不久之后的秋天,这位老太太的死亡,让本杰明第一次体会到失去一个在意的人是什么感觉。

我们与所爱之人最后的结局不是生离,也是死别,命中注定会相遇也会失去。

所以啊,死亡并不是对生命的诅咒,一个人的离去似乎更像是他在生命最后进行的一次主权宣誓“看吧,现在知道我对你有多重要了吧!”

既是众人都不能避免的结局,那不如在短暂的时间里尽力珍惜,努力争取,待到最后自然地放手而去。

就像电影里的台词“不顺心的时候,你可以像疯狗一样发狂,可以破口大骂,诅咒命运,但到头来,还是得放手。”


《本杰明·巴顿奇事》魔幻现实背后,是孤独逆生长遇到的爱与陪伴


这段话在影片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带本杰明出海的船长临死前说的,这位船长因为理想与自己的父亲抗争了一辈子。第二次是在巴顿先生临死前,本杰明转述给他的。

“到头来,还是得放手”,面对死亡的时候,我想这两位儿子应该都与自己的父亲和解了吧

影片最后闪过一组人物片段,搭配着独白,这一段实在是神来之笔,既说每个人生来不同,又在说每个人注定孤独,更是说各种各样的人生最后都是殊途同归的死亡,但是不管拥有怎样的人生,他们都好好地走了下去。


《本杰明·巴顿奇事》魔幻现实背后,是孤独逆生长遇到的爱与陪伴


最后,我想用本杰明写给女儿的话作为结束。

“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我希望你能见识到令你惊奇的事物,我希望你能遇见一些想法不同的人,我希望你为自己的人生感到骄傲。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做到,那我希望你有勇气从头再来。”

不管是正向的人生,还是影片中逆向的生长,在时间的旷野里,人这一生几十年实在是不够长,这短暂的一生里,愿你有爱有陪伴,愿你不惧怕孤单,愿你能够尽其欢


在人生这片江湖里,义士相助是你的运气,尔虞我诈你也不能躲避,愿牧新的文字能带给你一丝温暖,愿你能从中学得一点傍身技能。

关注@牧新,你并不孤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