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俗語《沉七州浮潮州》


舊時潮汕民間有“沉七州洋浮潮州”之說,從字面意思看,七州洋沉沒下去才浮出潮州來。到底古老的七州洋是在哪裡,怎麼沉沒的,會不會就是亞特蘭地,無從考證。

至於浮出潮州來卻有話可談。潮汕這個地方,莫說在太古甚至在上古初期,尚且是茫茫的滄海;就是到了中古魏晉的年代,內陸丘陵之下還是茫茫的滄海。這裡是韓江、榕江、練江這三江流入滄海的出口處。江水向下流注並帶走了大量的泥沙沖積於此,經大量的泥沙長久沖積而漸漸地變成廣闊的桑田(平原陸地)。這點卻是可信的。此地曾是茫茫的滄海有下面幾點事實可作證:

在汕頭鮀浦桑浦山上開荒掘土,無意間掘到非常多的大蠔殼(大牡蠣殼)。

五十幾年前,在汕頭鮀浦桑浦山邊蓬洲城,一個農民到田間管水,用鋤頭掘田埂“破隙”,掘著木頭;經再深掘,發現原來卻是古代一艘沉沒的大木頭船豎立著的大船桅。

南宋末年,鳳凰山畲族許夫人想下海協助張世傑抗元,由此可推想到那時鳳凰山下不遠處該是滄海。

汕頭創建經濟特區,建造高樓大廈鑽孔造柱,從地下幾十米深處還鑽出貝殼來。

可見潮汕地區,在緣故的時候就是茫茫大海,隨著地殼運動,海平面下降才浮出來。舊時潮汕民間有“沉七州洋浮潮州”之說,從字面意思看,七州洋沉沒下去才浮出潮州來。到底古老的七州洋是在哪裡,怎麼沉沒的,會不會就是亞特蘭地,無從考證。

至於浮出潮州來卻有話可談。潮汕這個地方,莫說在太古甚至在上古初期,尚且是茫茫的滄海;就是到了中古魏晉的年代,內陸丘陵之下還是茫茫的滄海。這裡是韓江、榕江、練江這三江流入滄海的出口處。江水向下流注並帶走了大量的泥沙沖積於此,經大量的泥沙長久沖積而漸漸地變成廣闊的桑田(平原陸地)。這點卻是可信的。此地曾是茫茫的滄海有下面幾點事實可作證:

潮汕俗語《沉七州浮潮州》


在汕頭鮀浦桑浦山上開荒掘土,無意間掘到非常多的大蠔殼(大牡蠣殼)。

五十幾年前,在汕頭鮀浦桑浦山邊蓬洲城,一個農民到田間管水,用鋤頭掘田埂“破隙”,掘著木頭;經再深掘,發現原來卻是古代一艘沉沒的大木頭船豎立著的大船桅。

南宋末年,鳳凰山畲族許夫人想下海協助張世傑抗元,由此可推想到那時鳳凰山下不遠處該是滄海。

汕頭創建經濟特區,建造高樓大廈鑽孔造柱,從地下幾十米深處還鑽出貝殼來。

可見潮汕地區,在緣故的時候就是茫茫大海,隨著地殼運動,海平面下降才浮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