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特爾、高通不賣給國內廠商芯片了,谷歌不讓使用安卓了,國產的手機還能剩下什麼?

月影冰峰


問題有些大,也是假設性質,這裡主要說下看法,歡迎討論。

國產手機還能剩下什麼的問題不是非常的貼切,這裡理解成國內手機廠商還有什麼優勢?

國內龐大的用戶基數

中國手機市場在全球佔比非常大,手機用戶的基數非常大。相比國外品牌,國內手機廠商有著地域方面的巨大優勢。即便元器件和系統供應方面得不到外界的支持,可以選擇自研的一些技術,或者其他品牌的技術,產品層面的問題總歸是有辦法去解決。總之,市場在,用戶在,其他只是選擇和策略的問題。

對本土市場的理解

國內手機廠商對於本土市場的理解會更加充分,比如用戶經常會關注的一些本地化的功能和服務,還有產品的定價,售後服務等。國內手機廠商之所以在國內的佔比相當大的重要一個原因就是有著更好的對用戶的理解,能夠更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這也正式做產品的核心能力之一。

多年建立起來的品牌和渠道

中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進而所呈現出來的手機市場也更為複雜。在產品到達用戶的過程中也需要更貼合的策略。國內的一些手機品牌通過多年的積累,擁有了龐大的渠道網絡,能夠讓產品順利到達用戶,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品牌方面,最近兩年國內用戶對於國產品牌的支持率不斷提升,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印象。當用戶已經對國內品牌有了信賴,其他國外品牌再進來就非常困難。

便捷的供應鏈體系

由於製造業的不斷髮展,國內形成了完善和便捷的供應鏈體系,讓產品的生產和組裝更為方便,這種類似軟實力的東西絕非短時間可以替代。供應鏈在,國內手機廠商也會收益,可以看成一種大環境的優勢。

針對國內的手機應用

目前使用手機,經常用到的應用無非為,微信,支付寶,頭條,抖音,淘寶等,而這些應用和服務清一色是國內公司提供。從和用戶最近的服務角度來講,我們用的基本上是國內的產品,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硬件和系統層面的一些技術和產品收到限制,國內的服務提供方反而迎來了機會,促進相關生態的完善。


總的來說,任何技術都需要市場的支撐,而中國剛好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市場在,業務就在,進而產品也會在。回到問題,國產手機還剩下什麼,還剩下很多,說不好還是一個機會。只不過,問題是假設性質,還是要回到實際,中國這麼大的市場需求,技術供應商不會不重視。其實有這些技術供應商在對於我們用戶也是好事情,除了技術層面,它們也會帶來其他對的利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