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世一雙人:隋朝開國帝后的愛情

北周美男柱國大將軍獨孤信,一生當了三朝國丈:

  • 長女,嫡出郭氏,嫁北周明帝宇文毓,封明敬皇后。
  • 四女,庶出,唐高祖李淵生母,追封元貞皇后。
  • 七女獨孤伽羅,嫡出崔氏,嫁隋文帝,諡號文獻皇后。

翻讀“一門三皇后”的史家美談,今天要侃的是《隋書》和《北史》中獨孤信七女兒和七女婿這對隋朝開國帝后的情怨羈絆。

結誓

“時年十四。帝與後相得,誓無異生之子。”

北周明帝元年(557年),帝權在握的獨孤家大女婿宇文毓離正式稱帝不過一步之遙,獨孤一門權傾一時。此權此勢下,待嫁嫡女獨孤伽羅的婚姻大事,自然牽動當朝所有名門貴胄的心。洶洶而來的適齡男子中,因相貌奇特而聲名遠播的驃騎大將軍楊堅,得到了獨孤信的青睞。


一生一世一雙人:隋朝開國帝后的愛情

楊堅娶獨孤伽羅為妻,兩人情投意合,結下誓言:楊堅此生,所有子嗣,只出於獨孤伽羅一人。

那年,他十七,她十四(均虛歲)。同年,獨孤信因陷謀反罪被迫自殺,一夜之間,獨孤伽羅淪為孤女。

獨寵

“帝未登庸,早儷宸極,恩隆好合,始終不渝。”

二十四年後(581年),時年四旬的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國號隋,年號開元,立獨孤為後。

身份地位的變化並未改寫兩人的伉儷情深。稱帝前後,兩人如膠似漆的感情狀態依然如一。

二十載上下朝,從寢宮到早朝的路上,隋文帝常有獨孤皇后相伴左右。清晨坐輦陪同到朝堂門閣外,退朝後一起回宮飲食休息,這就是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再普通不過的日常。天子亦常人,也會被病痛所困。隋文帝犯腰痛時,手臂無法自行上抬,獨孤皇后便扶著文帝的手臂。兩人常相視而笑,雖身處宮闈,卻恍如一對恩愛的平常夫妻。

獨孤皇后身上清晰顯露出賢后的部分特質。身為一國之母,她尊敬長者、開銷節儉、飽讀詩書。她的意見深得隋文帝信服,宮中並稱“二聖”。然而,在後宮之事上,她又是個特別“小氣”的皇后。


一生一世一雙人:隋朝開國帝后的愛情

獨孤伽羅掌管後宮的二十年裡,隋文帝的六宮佳麗形同虛設。

不設妃位,只在嬪以下設六十名女子,品級都有所降低。直到獨孤皇后去世後,才設了三名貴人,二十七名世婦,八十一名御女。隋文帝一生擁有過的五個兒子,均為和獨孤皇后所生。

這在中國古代後宮史上,絕對是極其罕見的現象。隋文帝這樣做,也許出於早年的恩愛誓言,但身為君主,後宮人丁單薄必是少不了面對朝堂大臣的勸諫壓力,對此,他肯定也得給出一套正兒八經的說辭:

隋文帝指出,前代歷朝兄弟相殘奪位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不是一母所生,所以後宮女子、皇子才會爭得頭破血流。只要保證所有皇子均為皇后嫡出,就可以兄恭弟和,江山永固。

“無異出之子”真能讓江山永固嗎?晉王奪位的歷史昭示我們,隋文帝這一招棋算錯了。生在帝王之家,皇子對權力的慾望是多深的血緣情感也無法削減的。

但正因為此,在後代史官的記載中,獨孤皇后背上了妒婦的惡名。

帝淚

“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

開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已年過五旬,一位名叫尉遲貞的女子的出現,如一粒猝不及防的石子,在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平靜的感情生活中短暫激起一絲漣漪。

尉遲貞是北周老臣尉遲迥的孫女,祖父反隋兵敗後,入宮為奴。據《北史》記載,尉遲貞樣貌清麗,一次在仁壽宮被隋文帝看到,隨即被寵幸。

尚在病中的獨孤皇后得知此事,趁隋文帝上朝時,私自將尉遲貞杖斃。隋文帝下朝得知,一怒之下,離宮出走,獨自騎馬沿小路跑到山谷裡。跑了三十多里後,被臣子高熲、楊素追上。

一生一世一雙人:隋朝開國帝后的愛情

隋文帝策馬疾馳,高熲、楊素拉住文帝的馬,勸聖上回宮。文帝忿忿不平地說:“我貴為天子,居然都沒得自由!”高熲忙勸道:“陛下怎麼能因為一個女人棄天下而不顧呢?”隋文帝聽後,心情稍稍平復,停下馬來,在山谷裡待了很久,直到晚上才回宮。此時,獨孤皇后正在閣裡苦苦等待,見到皇上,忙流淚道歉。高熲、楊素也在旁幫著和解。皇上擺酒,心情大好。

但經此一事,獨孤皇后便有些心灰意冷。對後宮之事,也不再那麼“小氣”。隋滅陳後入宮的容華夫人,便是因獨孤皇后的舉薦得到翻牌機會,不過獨孤在世期間,後宮仍然沒有位分較高和備受寵愛的女子產生。

空憶

“使皇后在,吾不及此。”

仁壽二年八月(602年9月),天現異象:甲子(10日)日暈四重,己巳(15日)太白犯軒轅。當晚,隋朝開國皇后獨孤伽羅在永安宮殯天,時年五十九(虛歲)。

斯人已逝,後宮無主,君王榻旁,不再只是一人。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受封貴人,備受聖寵。

《隋書》用了三個字描摹隋文帝對獨孤皇后的心理:

“甚寵憚”。

這種愛且懼的情感,讓隋文帝對獨孤皇后言聽計從,在某種程度上左右了隋朝的政局。

獨孤深深厭惡那些疏遠正妻、“有異生之子”的大臣和皇子,諸位大臣和皇子但凡有姬妾懷孕的,都會被皇后藉此在文帝面前貶斥。

比如一代名臣高熲。因尉遲貞事和太子廢立事,獨孤本就不喜高熲。高熲的夫人去世後,獨孤奏請文帝為高熲續娶正妻,被高熲以“年事已高,只想閒居唸佛”婉拒,但不久後高熲的小妾誕下一子,獨孤以欺君之心論高熲,高熲和隋文帝的君臣情漸行漸遠,終被廢黜。

再就是廢立太子一事。

楊勇、楊廣兩位皇位候選人中,本來長子楊勇頗受獨孤看重,但他吃穿用度奢糜,經常公然厭惡母親安排的正妻元氏,寵愛姬妾雲昭訓,在元氏離奇暴亡後,太子與寵妾合謀害死太子妃的傳言讓獨孤失望至極,在獨孤的影響下,太子楊勇以謀反罪被廢,隋文帝改立與嫡妻蕭氏琴瑟和諧、衣食簡樸的晉王楊廣為太子。然而,獨孤離世後,宣華夫人一席“楊廣非禮母妃”的哭訴,讓隋文帝怒斥自己“看錯”了人:“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責怪獨孤的識人誤國之錯。

隋文帝對獨孤皇后,有過一氣之下的怨憤,但更多的還是不可割捨的追憶。

獨孤皇后去世兩年後(604年),隋文帝離奇去世。死因有說是病死的,也有說是楊廣串通宣華夫人假告“非禮狀”害死的。臨死之際,文帝嗟然長嘆:“若皇后還在,我不會落到這步田地。”可惜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隋朝開國帝后的傳奇已經落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