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在什麼時候收割好?為何割麥子一定不能等到完熟期呢?

悠悠鄉村路


麥子在什麼收割最好,每個地區的氣候條件,水分條件,土壤完全不同,以豫東大平原為例

京廣線以西是以山地為主,京廣線以東以平原為主,圖上豫東平原,是由8個地級市組成的平原地帶,是河南小麥以及其他糧食作物的主產區。降水量不同導致每個區域小麥的成熟時間,以及小麥灌漿期時間不同。從圖上看東部地區肯定要早於西部地區提前收割,為什麼這麼說,聽如下見解。

從上圖的降水量分佈圖來分析,黃河以北降水量小於黃河以南,信陽的年平均降水量是最多的,安陽,鶴壁,新鄉,焦作,三門峽最少,但是降水量最多的信陽,但是信陽以主產水稻為主,畢竟地理學的朋友們,從中國南北區域劃分來看,信陽屬於秦嶺淮河劃分地區,也就是北方吃麵,南方吃大米的緣故。

京廣線以東豫東平原屬於中國的糧倉,為什麼河南是中國的糧倉?河南既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又是新興的經濟大省和工業大省。河南省2000-2008年糧食產量超過1000億斤以上,連續八年居全國第一,不僅解決了河南這一全國第一人口大省的吃飯問題,而且每年要外調大約二三百億斤糧食支援外省;甚至出口到西非,等貧困落後國家。所以說小麥的產量之所有這麼高,與地理條件和土壤環境已經降水量有很大關係,豫東整個大平原沒有山脈,常年日照時間在250天以上,降水量950-1000mm,而且在冬季幾乎每年都會下2-3場大雪,這也讓小麥在冬季能夠很好的吸收水分,為了次年6月份做準備,豫東小麥一般都是在5月中下旬開始收割,提前收割一是為了,防止收割機在收割的同時,由於機械本身過大,會導致過於成熟的麥粒觸碰導致脫落,這樣會對小麥造成減產,二是:提前收割的好處,降低損失,增加產量,方便大型機械運作。

農村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諺語:“九成熟,十成收,十成收,一成丟”這就是我上面所要說的道理。

小麥的麥灌漿期分為籽粒形成期、乳熟期、臘熟期、完熟期。所以要在小麥完全成熟前,要趕忙收割。這樣既減少了損失,又提前完成收割任務。

每年五一勞動節過後,小麥逐漸從揚花期進入灌漿期了,農民伯伯也做好了農忙準備,雖然年年收小麥,但是對小麥的灌漿期要熟記於心,這樣避免心裡混亂。所以小麥9成熟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收割時間。

特別注意:割麥子一定不能等到完熟期

如果遇到陰雨天,小麥還容易發黴,損失就更大了,所以要理解“搶收”的重要性,千萬不能拖到小麥自己掉粒了再收,那時候就要減產了。誰都不希望農民伯伯糧食減產。

一天當中什麼時間段收割小麥最好?

現在大部分地區都是器械化收割,一般是上午7:00-11:00,下午16:00-18:00,也有的是全天24小時收割,防止收麥期間天氣變化,下雨就會更麻煩,因為上午收割時間太早露水沒有蒸發,比較潮溼,正午時間天氣熱不說,麥稈也很乾燥的,晚上六點之後再收割露水就又開始慢慢多了。但是每個地區不同,收割時間不同。

看了上邊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用,畢竟作者也是農村人,也是光著“錠”長大的,對農村的風土人情,也是略知一二,之前只是感覺“大概,差不多”“可以”的時間段就行了,目前各個地區已經開始收割小麥了,希望能幫助到農民朋友。


媳婦很賢惠很nice


說起收麥子已經很多年沒有收麥子了,記得小時候一到收麥子的時候就是家裡最忙的時候,當時我和弟弟還小,我們想著放假了可以好好玩玩了,因為我家喂得有羊,不能讓羊餓著呀!爸媽就會讓我倆去放羊,我倆都不願意放羊,就抱怨爸媽餵羊幹嘛!最終還是我去放羊,當然你們也可以想到每到農忙的時候放羊的事就是我的了,當時不理解爸媽養羊現在回想起來真不應該。

爸媽都是早上5點鐘就去下地割麥子了,早上涼快10點多回來,有時遇到天氣不好了也會讓我們去割麥子,那時我們去割麥子也就是去玩,因為都不知道怎麼割,還割的不乾淨。也是為了鍛鍊我們讓我們吃苦,弟弟比較聰明幹完活回來好好學習,終於考上大學。

割麥子的最佳時間每個地方播種麥子時間不一樣,收割時間也不一樣但是也就前後錯個10多天,我們上學的路上都是麥田,每到麥子黃的時候我們都會拔來揉著吃,可好吃了現在還想念那時候的味道呢!麥子快到收割的時候老爸就會多去麥田看看,拔幾個麥穗放手裡揉揉看看,咬咬看能咬動不,不能咬動了就可以收割了,麥子有8分熟就可以收割了,10分熟了麥子都收不了全沙地上了,8分熟了就開始收割,收了曬曬就完全熟了。也不能太生了,能掐出水來就不能收,太生了曬曬都沒有了,沒產量了

以前都是鐮刀割麥子,現在好了全是大型收割機,不用農人出太多力了,以前割麥子都得一個禮拜現在一天都割完了。



婉婉Vlog


芒種時節收麥忙,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夏大忙季節,那麼麥子什麼時候收割好?為什麼割麥子—定不能等到成熟期?下面就我多年收小麥的經歷,談一下自己的點滴經驗。

我們這裡是魯中山區,氣候乾旱,而且多丘嶺山地,小麥成熟相對早一些,一般在四月底就可以開鐮收割了,但是由於品種和自然條件等外在原因,同一地塊的小麥成熟的時間也不一樣。比如依山向陽的地塊,成熟要早幾天,背陰的地塊成熟要相葉晚幾天。


每年麥子快要成熟時,我都要天天去地裡查看,麥芒炸開了,或者看到麥秸還柳黃色,憑感覺有點生,但是搓去麥皮,放嘴裡一嚼,感到有面筋了,就可以收割了。俗話說”十分熟七分收”,因為完全成熟後,麥秸迅速幹桔,不僅容易倒伏,麥粒脫落,而且麥粒的養分還會倒流到麥秸裡去,造成小麥減產或營養成份流失。

麥收時節,天氣瞬息萬變,雷雨冰雹頻發,因此一定要爭分奪秒搶收,遇上連陰天還會造成麥粒發芽、黴變,也可以說是與老天爺爭飯吃。有一年我家一畝半小麥,上午收吧,感覺稍微有點早,父親說”麥熟一晌”,下午收唄。沒想到午飯後,一陣雷雨加冰雹,到了嘴邊的飯毀於一旦,一年的辛苦前功盡棄,只剩下零散的麥杆站在地裡……





以前收小麥都是人工,怎麼也得二十多天才能入倉,現在大型收割機,幾天就完成了。



落英鄉間


農諺講:芒種麥登場,秋耕緊跟上。我們山東半島農村,一般6月上中旬收割小麥。小麥的生長期,大致可分為出苗期、分櫱期、返青期、起身期、拔節期、孕穗期、抽穗期、揚花期、灌漿期、成熟期。現在正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灌漿期,也是小麥籽粒形成的時期。之後,是小麥的成熟期,也就是收割期。關於小麥的收割時機,千百年來,農民積累了許多經驗:


小麥的成熟期,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三個階段

1、乳熟期。灌漿後小麥的籽粒灌漿速度達到最高峰,體積達到最大值,老百姓俗稱“頂滿倉”。然後,就進入了乳熟期。麥粒的含水率由70%逐步降低到45%左右,籽粒胚乳迅速積累澱粉,幹物重急劇增加,籽粒由灰綠、鮮綠變為黃綠色。麥稈上部葉片由綠變成綠黃色,下部葉片枯黃。整個乳熟期大約15天時間。

2、蠟熟期。小麥的籽粒呈深淺不同的橘黃色,蠟熟早期、中期,麥粒能指甲掐斷,籽粒內物質如同凝蠟。蠟熟晚期,小麥籽粒中幹物質積累達到高峰,指甲掐不斷,用小刀橫切面呈稍硬蠟質狀。籽粒的腹溝處稍軟,籽粒背部已經硬化,僅能擠壓出輕微指甲印。小麥的莖稈從下向上變黃,只有上部一葉及其附近呈綠色,全株呈黃、綠、黃三段。整個蠟熟期一般5-7天時間。

3、完熟期。一般比蠟熟期晚2—3天,小麥莖稈全部乾枯,籽粒體積開始縮小乾硬,含水量降低,這時是機械收割最佳時期,脫粒得乾淨還不易破碎。

小麥收穫的最佳時期是蠟熟晚期,完熟期再收穫會影響產量

臘熟晚期到完熟期這三兩天時間,小麥籽粒的幹物質積累最多,千粒重最重,這個時候小麥的品質好,產量最高,是收穫的最佳時機。收割小麥,最好選擇上午9—11點、下午4—6點收割,這個時間段,既沒有露水,還不是十分乾燥,小麥不易掉穗掉粒。

如果進入完熟期再收割,麥粒的養分會倒流入秸稈,粒重會有所下降,會影響產量。而且,麥穗過於乾燥,收割過程中容易掉粒造成浪費。也就是老百姓說的:“九成熟,十成收;十成收,一成丟”。

【以上僅代表我的觀點,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或者啟發。您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建議,歡迎關注交流,或者在下面留言評論】


農裡農氣


往年割麥一般都在六月一日,如果近期天氣晴好,最好等到麥子長幹熟透。等麥籽咬著嘣嘣響再割也不晚,今年是六月六日芒種,按照老傳統說法收麥芒種一半茬。這對農民來說種秋還早不耽擱一點事。

一、現在割麥不比從前了。從前生產隊年代全靠鐮刀割麥,靠牛車拉麥、靠石磙碾麥。那年頭全隊幾百畝麥子全靠笨重人力一鐮一鐮去割,因此開始割麥得提前行動不等麥子熟透也就全部歪倒了。而現在收麥快多了,只要車進地一根菸功夫就麥罷了。不過現在的地都分給個人了,一家一塊韭葉地,誰家麥熟先給誰割,你也不能光划算自己,生的熟的一鍋熬這樣做你的生意就不好做了。

二、說實在的我從來不贊成大方田,我也不贊成合大塊田,我認為小鍋飯吃著香、吃得自由自在。雖說合大塊地耕種放便但到最後吃虧的還是農民。過去的大鍋飯有人都會知道,生產隊長特殊化,會記保管貴族化。有的幹有的看,有的不幹照樣吃飯,有的乾死難得飽飯。好呆近幾年農民都有吃裡了,不餓肚子了,一家一塊地,你想種你就種,不想種包給別人出去打工。這是你的自由,地是你的主權,無論如何別再提大塊田的事了。去年我們這邊出了個能人,說是把地收起來包給一家老闆種煙。可到最後包地老闆每畝付費1200元,而到農民手裡一畝只給了700塊。下餘500進了黑洞。說到這裡我還得勸說有聯機割麥師傅:下到鄉下割麥你也別怕麻煩,割一塊是一塊你也不要再提大塊田割麥的事了,你一刀下去想賣半個豬那是不可能的,你得替大多數農民想想,年輕農民能出去打工。有的年老人還得奔種一畝田。一畝地就是他的命,他是不同意合大塊田的。



農村土秀才




小麥黃了,三夏大忙到了,又要準備收麥子了。那麥子在什麼時候收割好呢?我國地大物博,南北氣候差異比較大,播種時間不同,所以收割的時間也不一樣。就是同一個地區,不同地塊播種的麥子品種不一樣,收割時間也會有差異的。因此無法從時間上來判斷麥子是否適合收割,而只能從成熟度上來決定。

一、麥子在什麼時候收割好?小麥的成熟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完熟期,而且乳熟和蠟熟期還分為前中後三個階段。而小麥的收割一般大多都在臘熟後期。我們這裡的老農有句俗語“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丟”,說的就是麥子要在八成熟的時候收割,也就是小麥的蠟熟後期是最佳收割時間。



每年麥子快要成熟的時候,老農都有自己的判斷方式,一是看麥芒是否炸開,麥頭是否彎了,如果是的話就可以收割了。二是拔幾個麥穗,在手裡揉搓出麥粒,用手指掐斷麥粒,如果麥粒比較硬,能看見蠟狀物質,就表示小麥到了蠟熟期可以收割了。以前是農民靠人來收割,一般動手要早一點。現在都是用收割機收割的會比較晚一些,有些人怕麻煩收割完後,在地頭就順手出售了。

二、為何割麥子一定不能等到完熟期呢? 因為小麥在八成熟的時候收割,才能有十成的收穫,才不會有損失和浪費的,這個時間是小麥幹物質最多,千粒重最重的。當小麥到了完熟期後,麥稈就逐漸乾枯不能繼續為小麥供應營養了,這時小麥還有個後熟過程,要繼續進行呼吸,如果不收割的話,麥粒的養分水分反而會倒流到秸稈中去,就會降低了小麥的產量的。



再就是夏天小麥收割期間,風雨等惡劣天氣比較多。如果不抓緊收割,遭遇陰雨天氣小麥就容易倒伏,甚至會因為雨水而發黴變質發芽的,這樣的話損失就大了。

以上是衛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


衛農老頭


割麥子不能等到完熟期是有科學根據的。但隨著機收的普及,這個定律已經失去意義了。

小麥和玉米水稻等其他作物不同,小麥籽粒積累的最大值並不是小麥完全成熟的時刻,而是在小麥完全成熟之前的三四天,臘熟的末期。過了這個時期,幹物質總量略有下降。所以應該在“即將”完熟時收穫。

但這種習慣是在人工收割小麥的情況下總結出的,對於機械收割就不適用了。

機器收割小麥與人工收割小麥最大的區別是機械收割小麥的同時要進行脫粒,就是要求小麥完全乾燥,脫粒才幹淨徹底。在小麥臘熟末期,麥粒還有些潮溼。人工收割小麥,並不馬上脫粒,還要把收穫的麥子運會場院晾曬以後才能脫粒,所以麥穗潮一點收割沒有關係,還能減少田間落粒損失。但機器收割,如果麥穗潮溼,脫粒就不徹底,留在麥穗上的粒子就損失掉了。所以提前收穫是不划算的。


機械收穫也不要過晚。完熟了,就儘早收穫,否則如果遇上連續陰雨天,已經成熟的小麥有可能產生穗發芽。既使沒有穗發芽,雨後乾燥麥穗明顯變脆,遇到颳風也會有麥穗折斷和落粒現象發生。

不要被騙呀!中間那個長芒的是大麥:


種田博士後


眼看著芒種節氣就要到了,而走在麥地裡,也能看到風吹麥浪的景象了。對於農民來說,修整了一段時間,又要開始為麥收做準備了。那麥子在什麼時候收割好呢?其實這個真的沒有標準的答案,因為各地的麥子播種時間不同,麥子的品種也不一樣,所以收割的時間也不一樣的。就算是同一個地區,不同地塊的麥子收割時間也有早有晚。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從時間來判斷麥子是否適合收割了,而應從期成熟的特徵來看。

(1)麥子在什麼時候收割好?

一般而言,冬小麥都是在國慶節前後播種的,到了6月-7月就是收割期。而春小麥則是在每年的3-4月份播種,收穫期是在每年的7-8月份。而在小麥的成長過程中,多數是選在在臘熟期時收穫。老輩人常說“九成熟,十成收,十成收,一成丟”,而麥子就是在九成熟的時候就要收穫了,也就是說小麥的蠟熟期是最佳收割時間。那什麼是小麥的蠟熟期呢?

小時候也不太懂什麼是蠟熟期,每次麥子快要成熟的時候,父母每天都會去麥地裡瞧一瞧,到了地裡割幾把麥子,然後拿在手裡揉搓幾下,再放到嘴巴里咬一下,就是通過這些方法來判斷麥子有沒有成熟。而判斷麥子是否到了蠟熟期的方法也簡單,當麥子逐漸變得飽滿,並且也籽粒變硬了以後,只要摘下麥子,燃用用手指掐麥粒,這樣就會有一種蠟狀的物質出現,這個就表示小麥的蠟熟期到了。當小麥進入到蠟熟期中期以後,遠遠看起整個麥地就不再是綠色的了,而是變成了枯黃色的了。這時的麥稈依然還是有彈性的,當風吹來的時候,麥子會在風中搖搖晃晃的。如果是人工收割的話,那小麥蠟熟中期就是最佳的時間,務必要在這幾天開始搶收了。等小麥進入到蠟熟後期,這個時候的小麥基本完全成熟了,接下來就是完熟期了。所有在蠟熟期後期、完熟期的前兩三天是機器收割小麥的最好時間,這個時候的小麥品質和質量都是最好的,含水量基本低於20%了。

(2)為何割麥子一定不能等到完熟期呢?

至於為什麼小麥一定要在完熟期前收割,這個是有道理的。前面也說了,小麥是在九成熟的時候收割,才能有十成的收穫,不然產量和品質都會受到影響。這是因為當小米進入到了完熟期以後,這個期間的麥稈已經完全乾枯了,不能繼續為小麥提供養分和水分了,可小麥還會繼續進行呼吸作用,所以就會把麥粒的養分倒流到秸稈中。如此一來就會導致麥粒的體積減少,自然就會到賬小麥減產了。而且因為小麥的水分很少,麥子比較乾硬,機器脫粒的時候也不容易破碎,從而會影響到麵粉的品質。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小麥收割期間,雨水比較多。如果遇到陰雨天氣,那麼小麥就容易倒伏,收割比較麻煩不說,還有些會自己脫落,並且有都會因為雨水而發黴、發芽,這樣損失就更大了。所以如果遇到天晴不好,寧願提前搶收,也不能拖到小麥自己掉粒了再收割。


農夫也瘋狂


小麥成熟程度是決定小麥是否可以收穫的主要依據。從小麥籽粒成熟可以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三個階段。在臘熟末期,小麥籽粒中幹物質積累達到高峰,品質好,產量最高,生理也完全成熟,是人工收穫的最佳季節。

農民檢查是否達到蠟熟期,只要取出麥粒用手指一劃,如果呈現出蠟狀,這就說明到了蠟熟期,一般比完熟期(麥粒完全變硬)提前2—3天。蠟熟期是產量最高的時候,得馬上搶收。

完熟期時,小麥莖稈全部乾枯,籽粒體積縮小,含水量降低,呈乾硬狀,用指甲擠壓不易破碎,此時為機械收割最佳時期,易脫粒且不易破碎。

完熟期後,麥粒養分會倒流入秸稈,造成粒重下降,每畝產量減產將達30公斤到50公斤,如遇陰雨連綿,籽粒又會生芽發黴,品質變差,損失更大。

掌握好小麥的收割時機是創造高產的法寶,現在很多農民圖省事,喜歡在麥稈上曬乾,回家直接入囤,或者直接賣掉,殊不知這種方法會直接造成減產,養分倒流,所以適時收割尤為重要,採一穗小麥用手輕輕一揉,呈現蠟黃色就行 ,千萬不要等曬乾了在收割,容易減產。

去年河南大部分地區多雨,造成很多小麥直接壞掉,所以關注天氣預報很重要,連續幾天沒有陰雨天,抓緊收割,切不可趕到連陰雨,真麻煩,還不如長在地裡,到時候無處晾曬,肯定會發黴長毛,最後壞掉,去年河南發生了大面積小麥壞掉的現象,老百姓一年白辛苦了,所以時刻關注天氣確保豐產豐收。

現在收麥子等到真正成熟的很少,大部分都特別忙,收完麥子還得抓緊上班,所以很多人收完不等曬乾就外出了,小麥成熟有時候很慢,看似熟了還得幾天等,收割太早了也不行,弄得都是大塊大塊的,有時候中間特別生,所以收麥的時候一定看最生的地方,只要哪裡熟了,整塊地都熟了。

收麥也不能完全按照書本上說的,什麼蠟熟期,什麼乳熟期,什麼完熟期,這個都不重要,不就是幾十斤麥子嗎?誰會在意,我們還是要看天氣,只要天氣允許早一點晚一點無所謂,關鍵是豐產豐收,能安全的把麥子囤到囤裡,這是關鍵,馬上開始收麥了 ,你準備好了嗎?


大海傳媒


麥子花什麼時候收割好?麥子收割是從南到北所遵循的時令各有不同。我們這裡從農曆四月二十五日到五月初五冬油菜基本收割結束,打碾完以後鬆口氣的工夫都沒有就開始收麥,節氣是夏至前十天到夏至後十天基本結束。

為何割麥子不能等到完熟期呢?俗話說“麥收六成活”也就是麥子十成有四成熟了就要搭鐮割,先從窪地陽坡地田頭埂邊割起然後割下溼陰坡,過去人工割麥時間比較長,講求“算黃算收,黃了旋坨坨”。割麥有叫“搶黃天,風雨口裡奪糧”。割麥時節是極端天氣比較多,最容易發生雷雨大風或冰雹天氣,稍以遲純到了口邊的糧食就會遭愛損失。小麥如果等到完熟期收割,就會可能有四成脫落,四成成熟二成還在成熟期。所以不能等到完熟期收割。

現在小麥都是收割機收,就幾個小時的事沒有那麼多講究,有的人按自己的時間,勞動力情況,夏至前後幾天瞅準晴朗無雨(天氣預報)天氣就收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