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三十六古國是哪些,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歷史評書人


西域三十六國的形成,與公元前2-1世紀的一次民族大遷徙活動有關。

從先秦時代至漢朝初年,大月氏人一直雄霸天山南北,乃至蒙古高原。當時的月氏強到什麼程度呢?匈奴頭曼單于的兒子,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冒頓單于早年也要被送到大月氏的王庭做質子,後來還是盜了人家的馬才逃回了蒙古高原。

冒頓回到匈奴後,在他的帶領下,匈奴開始強勢崛起,而大月氏在冒頓的接連打擊下,從今天的敦煌與天山之間的草原地帶往西遷移,遷到了伊犁河、楚河流域,也因此引發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中亞民族一系列的大遷徙。

這場大遷徙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導致了西域諸國重新洗牌。《漢書·西域志》中這樣記載:

大月氏本行國也,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控弦十餘萬,故強輕匈奴。本居敦煌、 祁連間,至冒頓單于攻破月氏,而老上單于殺月氏,以其頭飲器,月氏乃遠去,過大宛(今天的烏茲貝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西擊大夏而臣之,都媯水(今中亞錫爾河)北魏王庭。其餘小眾不能去,保南山羌,號小月氏。

大月氏西遷的時候,有一些部落不肯離開,歸降了匈奴,西漢稱之為“小月氏”,而一部分遺民逃到了南山,也就是今天甘肅祁連山和新疆阿爾金山一代的山脈地區,被稱之為“南山羌”。

大月氏在西遷的過程中,首先洗劫了烏孫,然後攻佔了伊犁河的塞人(希臘稱之為“斯基泰人”),烏孫無奈向東遷徙,投靠了匈奴,到了漢武帝時,烏孫王為父報仇,在匈奴軍臣單于的幫助下,擊敗大月氏,將大月氏人從伊犁河流域趕到了中亞阿姆河流域,此後,烏孫王在伊犁河的塞人故地建立了新的烏孫。

公元2-1世紀,是中亞民族大遷徙的時代,從公元前176年大月氏西遷導致西域諸國在天山南北重新分佈。塞人南下,烏孫西遷,匈奴則從蒙古高原進駐析羅漫山巴里坤草原、吐魯番盆地等大月氏故地。

公元前108年,吐魯番盆地的小月氏兩部落歸降漢朝,從吐魯番東遷酒泉,從而引發了中亞民族新一輪大遷徙。在漢朝與匈奴對西域爭奪戰中,姑師人從羅布泊西岸北遷吐魯番盆地小月氏故地,後來分化為“車師前後王及山北六國”,樓蘭人則與元鳳四年(前77)南下鄯善河(進車爾臣河)姑師故地,更名為“鄯善”。公元前176年,匈奴擊敗大月氏之時,西域只有二十六國,而到了公元前108年姑師人從羅布泊北遷吐魯番盆地後,與當地小月氏遺民融合,由一國發展處“車師前後王及山北六國”。東漢班固寫《漢書》時,西域諸國發展為三十六國,最後增至五十五國。

那麼這些國家都在今天的哪裡呢?

今天的烏魯木齊一代,除“單桓”以外,大體上還有“烏貪訾離”、“卑陸”、“劫國”等十幾個,曾號稱“十三國之地”。

而吐魯番地區,曾有有姑師國(車師前身)、“狐國”、後來因為漢朝跟匈奴反覆爭奪,導致了大遷徙。

還沒有遷徙之前的樓蘭、再加上“若羌”、且末、小宛、烏壘、渠犁、焉耆、危須、山國等主要分佈在今天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大名鼎鼎的龜茲主要領土範圍在今天的阿克蘇地區,主要位於今天的庫車、拜城、河、西達葉爾羌河莎車一帶,從漢朝一直存在了千年之久。另外在阿克蘇的溫宿縣地區,還有姑墨,溫宿等小國。

在中國最西端的城市,喀什市,存在的是西域三十六國中的“疏勒國”,這個國家是古羅馬人獲取絲綢的重要商貿點,古羅馬人之所以把中國稱之為賽里斯,絲綢也稱為賽里斯,就是因為疏勒跟賽里斯讀音非常接近,拉丁語習慣在後面加個“s\


江畔初見月


作為一個新疆人,生活在曾經的西域三十六國的底盤上,我要詳細說一說,記得初中學過新疆歷史,裡面也介紹過,西域三十六國是對玉門關以西地區的總稱,因為玉門關以西就是匈奴地界了,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尋求聯合大月氏共抗匈奴,拉近了中原與西域的聯繫。而西域三十六國這個名詞始出與司馬遷的《史記》。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西域三十六國:

1、烏孫:是由西漢時期遊牧民族烏孫在西域建立的行國,位於巴爾喀什湖東南、伊犁河流域,烏孫曾經是西域最強大的國家,後於西漢建交,西漢宣帝是一分為二,5世紀被柔然所滅。在現在的西至巴爾喀什湖,東至瑪納斯河,北至塔城一帶,政治中心在吉爾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州,範圍較廣。

2、龜茲:也是西域的大國之一,生產鐵器,疆域最大時控制相當於輪臺、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新和六縣市,以庫車為中心,公元648年被唐所滅,至今庫車尚有習慣龜茲的說法,就我所知,庫車目前還有個龜茲礦業。

3、焉耆:就在今天新疆巴州焉稽回族自治縣附近,是個西域小國。

4、于闐:是唐代安西四鎮之一,是自古佛國,1006年被喀喇汗國吞併,被伊斯蘭化,強盛時領地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田、民豐等縣市,都城在和田境內。

5、若羌:就是史上著名的“樓蘭國”,也是西域小國,公元445年被晉所滅。就在今巴州若羌縣境內。

6、樓蘭:就是鄯善國,而鄯善國是若羌與公元前77年更名所得。

7、且末:也是西域小國,公元785-850年被吐蕃佔據,在現巴州且木縣境內。

8、小宛:西域小國,人口一千多人,兵力兩百多人,也在現巴州且木縣境內。

9、戎盧:人口一千六百多人、兵力三百多人,也是西域小國,在今民豐縣境內。

10、扜彌(yu mi):舊址在和田地區于田縣克里雅河東古拘彌城。

11、渠勒:在今于田縣和策勒縣一帶。

12、皮山:在皮山縣境內。

13、西夜:人口四千多、兵力一千多,在今葉城縣境內。

14、蒲犁:在今塔什庫爾幹縣以東,王城在蒲犁谷。

15、依耐:在今英吉沙一帶。

16、莎車:古代的西域綠洲國家,漢朝時很強盛,後被疏勒國所滅,在今莎車縣境內。

17、疏勒:西漢時國力不強,三國時期兼併了十二國,成為西域大國,後被吐蕃所佔。

18、尉頭:公元76年與疏勒起兵反對漢朝,被班超擊敗,後被龜茲吞併,在今阿合奇縣西哈拉奇一帶。

19、溫宿:都城在溫宿城(烏什縣境內),領地為烏什縣、阿合奇縣一帶,被龜茲所滅。

20、尉犁:在今尉犁縣、庫爾勒市以北,王城在尉犁城,被焉耆所滅。

21、姑墨:在今阿克蘇、溫宿縣一帶,都城是南城(阿克蘇縣東的喀拉玉爾袞)。

22、卑陸:在今烏魯木齊東,王城在天山東干當國。

23、烏貪訾離:在石河子附近,東漢後為車師管轄。

24、卑陸後國:就是卑陸,當時分為卑陸前國和卑陸後國。

25、單桓:在今烏魯木齊以北。

26、蒲類:在今巴里坤湖附近。

27、蒲類後國:就是蒲類,當時分為蒲類前國和蒲類後國。

28、西且彌國:在烏魯木齊附近。

29、東且彌國:在烏魯木齊附近。其實是且彌國分為東西兩國。

30、劫國:在阜康市附近。

31、狐胡:在今吐魯番達坂城。

32、山國:範圍在今西至尉犁、北至焉耆、東南和鄯善、且末相接壤。

33、車師前國:都城在吐魯番西北,東南通敦煌,南通樓蘭、鄯善,西通焉耆,西北通烏孫,東北通匈奴,地理位置重要,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商站。

34、車師後國:同為車師國,分為前國、後國。

35、車師都尉國:在吐魯番以南、鄯善以西,是漢元帝所設戊己校尉在高昌壁的駐地稱為車師都尉國。

26、車師後城國:在今奇台,是漢元帝所設戊部侯城的駐地。


今天的過去式


“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漢書》中這樣記載,說明漢代時期的西域,國家數量不是定數,而是一個變數。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勝者並國、弱者亡國、大國裂國。這些年,紅於探墓類小說的“精絕國”就是被“于闐國”所滅。

那麼,在西域三十六國時代,到底有那些古國呢?歷史上沒有出現三十六國的詳細名單,下面的古國僅為參考。

1、車師前國,行政中心在交河城,轄區在今天庫木塔格沙漠一帶。

2、車師後國,行政中心在務塗谷,轄區在今天吉木薩爾縣至奇臺縣之間。

3、車師都尉國,《漢書》記載40戶人家,國家級別“村長級”,推測可能在吐峪溝附近。

4、車師後城長國,《漢書》記載154戶人家,轄區在今天奇臺縣周圍。

5、蒲類國,行政中心在天山西疏榆谷,轄區在今天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6、蒲類後國,《漢書》記載100戶人家,推測大概位於木壘縣到木薩爾縣之間。

7、婼羌,羌人建立的國家,大約位置在今天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南。

8、鄯善國(樓蘭國),行政中心在扦泥城,轄區在今天的羅布泊西部。

9、且末國,行政中心在且末城,轄區在今天的且末縣一帶。

10、小宛國,行政中心在扜零城,轄區在今天的且末縣的正南面。

11、精絕國,《漢書》記載480戶人家,轄區在今天的民豐縣一帶。

12、戒盧國,行政中心在卑品城,轄區存在爭議,有說是在今天民豐縣、于田縣一帶,也有說在洛浦縣,總之在崑崙山北麓。

13、扜彌國,行政中心在扜彌城,轄區在今天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南面。

14、于闐國,位於交通要衝之地,擁有東西2座都城,轄區在今天的塔里木盆地南沿。

15、渠勒國,行政中心在鞬都城,轄區存在爭議,有說在今天的于田縣以南,也有說在洛浦縣。

16、皮山國,行政中心在皮山城,轄區在今天的皮山縣。

17、西夜子合,原是西夜、子合2國,由文化習慣相同的羌人所建,被漢朝政府當成1國,轄區在今天的葉城縣。

18、蒲犁國,行政中心在蒲犁谷,轄區在今天的塔什庫爾幹塔克自治縣。

19、莎車國,行政中心在莎車城,轄區在今天的莎車縣。

20、捐毒國,行政中心在衍敦谷,轄區大概在今天的烏恰縣。

21、無雷國,行政中心在無雷城,轄區位於今天的帕米爾高原。

22、依耐國,《漢書》記載125戶人家,轄區位於今天的塔什庫爾幹塔克自治縣。

23、桃槐國,《漢書》記載700戶人家,具體位置不詳,有的說在帕米爾高原,也有說在阿姆河上游。

24、休循國,行政中心在鳥飛谷,轄區位於今天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交界的對方一側。

25、烏秅國,行政中心在烏秅城,轄區位於今天的葉爾羌河上游和喀喇崑崙山之間。

26、山國(墨山國),“墨山國之路”是漢朝重要的交通要道,轄區位於今天的新疆庫爾勒市以東庫魯克山區內。

27、焉耆國,行政中心在員渠城,轄區位於今天的和靜縣、焉耆縣一帶。

28、危須國,行政中心在危須城,轄區位於今天的和碩縣曲惠鎮。

29、尉犁國,行政中心在尉犁城,轄區位於今天的尉犁縣。

30、渠梨國,行政中心在渠梨城,轄區位於今天的庫爾勒市。

31、烏壘國(輪臺國),絲綢之路北道要衝,轄區位於今天的輪臺縣。

32、龜茲國,行政中心在延城,西域“第一大國”,領土包括今天的輪臺、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 、新和六縣市。

33、姑墨國,行政中心在南城,轄區位於今天的阿克蘇地區。

34、溫宿國,行政中心在溫宿城,中心位置不是今天的溫宿縣,而是臨近的烏什縣。

35、尉頭國,行政中心在尉頭城,轄區位於今天的阿合奇縣。

36、疏勒國,行政中心在疏勒城,轄區位於今天的喀什噶爾。

信息量眾多,碼字一個早上,我大體也只整理出個簡略介紹。需要再強調1次,嚴格意義上的“三十六國”的歷史指的是漢宣帝到漢平帝之間,而之後很快就變成50多個國家。


子屠龍


漢朝時期,西域有數十個小國家,也就是有名的西域36國,主要分佈在今天的新疆境內。西域小國林立,有時向漢朝稱臣,有時則向匈奴人稱臣。直到西漢王朝設置西域都護府後,西域諸國才歸順漢朝的管轄。

這三十六國分別是蒲犁、依耐、無雷、難兜、大宛、桃槐、休循、捐毒(今烏恰縣)、莎車、疏勒、尉頭、姑墨(今阿克蘇縣)、溫宿(今烏什縣)、龜茲(今庫車縣)、尉犁、危須、焉耆、姑師(車師)、墨山、劫、狐胡、渠犁、婼羌、樓蘭(鄯善)、且末、小宛、精絕、戎盧、扜彌、渠勒、于闐、皮山、烏稈、西夜、子合、烏壘。

對此,《漢書·西域傳序》記載道:“ 西域以孝武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皆在匈奴之西,烏孫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東西六千餘裡,南北千餘裡。東則接漢,阸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

根據史書記載,在這西域三十六國中,有的是逐水草而居的遊牧部落,有的是據城池而守的城國,漢朝根據自己的習慣,將它們統稱為國家。其中,人口最多的龜茲國有8.1317萬人。

其他人口過萬的國家有:焉耆國3.21萬人,姑墨國2.45萬人,扜彌國2.004萬人,于闐國1.93萬人,疏勒國1.8647萬人,莎車國1.6373萬人,鄯善國1.41萬人。

而其他的國家均不滿萬人,人口最少的國家(部落)則只有194人。因此,當時整個西域三十六國的總人口加起來也只有30餘萬上下,大概只相當於漢朝一個郡的人口水平。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劉徹為了打擊漠北的匈奴人,派臣屬張騫出使西域地區,去尋找與匈奴人有仇的大月氏人(匈奴人擊敗了大月氏人,並把大月氏人首領的頭顱製成了飲酒器)。

張騫雖然沒有完成任務,卻意外與西域諸國建立了聯繫。此後,漢朝不斷與西域諸國來往,並建立了貿易關係。

在漢武帝以前,西域諸國大多受到匈奴的脅迫,被匈奴掠奪、奴役。漢軍到達西域後,向西域諸國傳達了漢朝皇帝的旨意,許多國家便紛紛投靠漢朝。不過,真正開始全面統領西域(新疆)的還是漢武帝的曾孫劉詢(廢太子劉據的孫子)

公元前60年,漢朝國力達到極盛。漢宣帝劉詢設置西域都護府,以漢朝委派的西域都護為統領,管轄西域36國的人口和兵馬,這是歷史上中原王朝首次將新疆地區納入版圖。


世界人文通史


西域,一直都是匈奴統治的,漢人對玉門關、陽關以西都是陌生的,一無所知,隨著漢武帝打敗匈奴,張騫出使西域,才弄清這片土地的形勢,設置西域都護府。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漢書》時將這片土地上大小林立的政權統稱為三十六國,也就有了《漢書·西域傳》,其實因為戰亂和紛爭有滅亡、有分裂,數量並不是固定的三十六個,有的是真正國家,有都城、政權、軍隊、有的只是一個縣一個城鎮,甚至一個部落,後世為了方便記載統稱為西域三十六國。

圖為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與標註的西域各國。

分別是:車師前王國、車師後國、車師都尉國、車師後城長國、蒲類國、蒲類後國、蒲犁國、婼羌國、樓蘭國、且末國、小宛國、精絕國、戎盧國、扜彌國、于闐王國、渠勒國、渠梨國、皮山國、西夜子合國、莎車國、捐毒國、無雷國、依耐國、桃槐國、休循國、烏秅國、烏壘國、山國、焉耆國、危須國、龜茲國、姑墨國、溫宿國、尉頭國、尉犁國、疏勒國。此外還有西域以外諸國,分別是:烏孫國、大宛國、罽賓國、烏戈山離國、安息國、大月氏國、康居國等。

車師前王國,原名叫姑師國,在今天的吐魯番盆地,因臣服匈奴不願屈大漢,漢武帝時期大將趙破奴征伐匈奴時,滅了姑師國政權,並將領地分裂為幾個小國,分別為1車師前王國、2車師後國、3車師都尉國、4車師後城長國,再無力對抗大漢帝國。

5蒲犁國,年紀大點的人新疆人能明白,新疆一直有個蒲犁縣,1954年才改為塔什庫爾干自治縣,所以今天的塔什庫爾幹就是以前蒲犁國。

6蒲類國,活躍於新疆巴里坤湖水域的民族,唐朝時為蒲類縣,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市巴里坤縣,大漢征伐匈奴時被滅,殘餘勢力重新建立的政權稱為7蒲類後國。

8婼羌國,挨著且末國和樓蘭國,在今天青海西北部和新疆交界一帶,此國無固定居住,屬逐水草而居,後歸了樓蘭國。

圖為樓蘭古城遺址。

9樓蘭國,又名鄯善國,千古之謎的樓蘭古城仍是今天人們探索的目標,在今天新疆若羌縣一帶,樓蘭古城遺址距離若羌縣300公里。

10且末國,這個好理解,因為且末這個地名一直保留至今,就是今天新疆且末縣。

11小宛國,漢朝時袖珍小國,人口僅有千人,按規模只能稱得上部落或鄉鎮,在今天新疆且末縣以南。

12精絕國,《鬼吹燈》裡面的精絕女王讓這個西域小國充滿神秘色彩,在沙漠的綠洲裡建國,人口也僅有數千人,在今天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南。

13戎盧國,挨著小宛國,人口僅有千人,在今天新疆民豐縣境內。

14扜彌國,都城為扜彌城,在今天新疆于田縣境內,後歸了精絕國。

圖為敦煌壁畫中的于闐國王李聖天像。

15于闐王國,此國悠久,長達1200多年,曾一度佔領大半西域,唐朝時為安西四鎮之一,主要活動區域是今天新疆和田地區,和田以前叫和闐,1959年才改的名,而和闐就來源於闐王國,發掘的約特幹遺址就是于闐王國的產物。

16渠勒國,也是個袖珍小國,在今天新疆策勒縣和于田縣一帶。

17渠梨國,活躍於今新疆庫爾勒市境內的一個小國,人口僅有千人。

18皮山國,袖珍小國,後歸了于闐王國,皮山國也好理解,就是今天的新疆皮山縣。

19西夜子合國,本叫西夜國,國王稱子合王,所以統稱為西夜子合國,在今天新疆葉城縣境內。

20莎車國,這個好理解,今天新疆境內有個莎車縣。

21無雷國,活躍於今天新疆塔什庫爾幹縣西南部的帕米爾高原一帶。

22依耐國,西域最小的遊牧部落,活躍於蒲犁境內,也就是今天的塔什庫爾幹縣一帶。

23桃槐國,居無定所的遊牧之國,一直沿著阿姆河遷徙,而阿姆河流經中亞各國。

24捐毒國,塞族人,也就是今天的東伊朗人,活躍在今天新疆喀什地區以西。

25休循國,和捐毒國一樣,也是塞族人,活躍地區一樣。

26烏秅國,崑崙山裡的小國,在今天新疆葉城縣以南喀喇崑崙山脈一帶。

27烏壘國,當年漢朝大將李廣利滅了輪臺國,並在此地扶植了一個新國家叫烏壘國,西域都護府衙也設在烏壘國,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州輪臺縣,就是當年烏壘國活躍區域。

28山國,活躍於新疆托克遜縣與博斯騰湖周邊,據說此國人在山裡露天居住,不會蓋房子,被記載為山國。

圖為博格達沁古城遺址,焉耆國都,也是焉耆府衙所在。

29焉耆國,歷史悠久,唐朝有焉耆都督府,清朝時還有焉耆府,民國時有焉耆專署,也就是今天新疆巴音郭楞州焉耆縣。

西域危須國後裔哥舒翰,為唐朝征戰四方,在今天甘肅臨洮存有哥舒翰紀功碑,距今1200年。

30危須國,主要活躍於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碩縣,後被焉耆國所滅,唐朝名將哥舒翰就是危須國後裔。

31龜茲國,西域的大國,產鐵器聞名,唐朝時為安西四鎮之一,都城叫皮朗,也就是今天新疆庫車縣,發掘的皮朗古城就是龜茲國都城遺址。

32姑墨國,主要活躍於新疆阿克蘇地區的烏什縣、溫宿縣一帶。

33溫宿國,今天新疆阿克蘇地區有個溫宿縣,就是其活躍範圍。

34尉頭國,主要活躍於今天新疆阿合奇縣境內,後被龜茲國所滅。

35尉犁國,今天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縣,就是其發源地。

圖為莫爾寺遺址,為古疏勒國遺蹟。

36疏勒國,這個好理解,今天新疆有個疏勒縣,古時候疏勒就是西域南北交匯點,今天依然是新疆西南的交通要道。


圖文繪歷史


西域古三十六國讓人嚮往,這三十六個國家見於中原王朝史籍當中,是在西漢後期當中。有關於這三十六國的傳說,我們一直在聽說。那麼西域古三十六國是哪些,在現在的什麼地方?

西域古三十六國的由來

西域古三十六國的由來,跟公元前二到一世紀的一次民族大遷徙有關。從先秦時代一直到漢朝初期,大月氏一直雄居著天山南北到蒙古高原。當時的月氏強到什麼程度呢?匈奴頭曼單于的兒子,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冒頓單于早些年被送到大月氏做了人質,後來到了人家的馬逃回了蒙古。

冒頓回到匈奴之後,勵精圖治,匈奴終於開始崛起。大月氏在匈奴的接連打擊之下,從今天的敦煌與天山之間的草原向西不斷遷徙,一直到達今天的伊犁河、楚河流域,由此也引發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中亞民族的大遷徙。

這場遷徙引發了多米諾骨牌的效應,導致了西域諸葛重新變化。大月氏在西遷過程當中,由於一部分部落不願意離開,所以這個民族就分裂成了兩個部分。月氏人在西遷過程當中,先後洗劫了烏孫,然後又攻佔了伊犁河的塞人,烏孫無奈不得向東遷徙,後來為了生存投靠了匈奴。到了漢武帝時期,烏孫王為了為父親報仇,在匈奴殘餘的幫助之下,擊敗大月氏,將這夥人從伊犁河流域趕到了中亞阿姆河流域,之後烏孫王在伊犁河的故地之上建立了新的烏孫。

從公元前2~1世紀,是西域諸國開始慢慢遷徙並且不斷形成的過程。塞人南下,烏孫西遷,匈奴則從蒙古高原到達了今天的羅漫山巴里坤草原,徒步盆地等大月氏原來居住的地方。公元前108年,吐魯番盆地的小月氏兩個小部落開始歸順漢朝,從吐魯番東遷酒泉,從而引發了中亞民族的新一輪大遷徙。

在漢朝與匈奴爭奪西域的戰爭當中,姑師人從羅布泊西岸遷徙到了吐魯番小月氏族居住的地方,後來分化為了車師前後王及山北六國。樓蘭人則於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南下鄯善河姑師故地,更名為鄯善。公元前176年,匈奴擊敗大月氏時,西域只有26國,到了公元前108年,姑師從羅布泊北遷到吐魯番盆地之後,跟這裡的小月氏移民逐漸融合,形成了出師前後王及山北六國。

西域古三十六國

西域古三十六國有烏孫、龜茲、焉耆、于田、若羌、樓蘭、且末、小宛、戒盧、彌、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單桓、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東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車師尉都國、車師後城國。

西域古三十六國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 烏孫是現在的新疆伊寧市附近及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的部分地區;

  • 龜茲是現在的新疆庫車、拜城一帶;

  • 焉耆是現在新疆焉耆自治縣一帶;

  • 若羌是新疆若羌東南,羅布泊西北,離古陽關最近;

  • 樓蘭是現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羅布泊旁沙漠中。後來改了國名,為鄯善。現在留有古樓蘭遺址。

  • 且末是現在新疆且末縣西南,現在存有周圍20裡古城,牆垣斷續。唐僧取經,在此停留過。

  • 小苑是現在新疆且末縣西南,車爾臣河南,有人口只有1500人,在西域古三十六國當中國土面積最少。

  • 戒盧是現在新疆的于田縣南;

  • 彌是現在新疆策勒縣東邊;

  • 渠勒是現在新疆策勒縣南。在西域當中,這裡曾有4個小國,不過後來被卡克拉瑪幹沙漠全部吞沒。

  • 皮山現在新疆皮山縣東南,藏桂附近,這裡現在存有漢皮山國城廢墟,被當地人叫做破城子。

  • 西夜是現在新疆皮山縣西南;

  • 蒲犁是現在新疆葉城東的一代地方;

  • 依耐是現新疆英吉沙東南東樂庫爾依奈和蒲犁兩國。這裡在古代雖然國土面積較少,但是一直以來都是絲綢之路當中的要道。

  • 莎車現在南疆莎車縣,後來被于田吞併;

  • 疏勒現新疆喀什市和疏勒縣一帶;

  • 尉頭現新疆南疆烏什巴楚地;

  • 尉犁現新疆庫爾勒、尉犁地方。後來歸於焉耆。

  • 姑墨現新疆南疆康縣以北的一大片地方;

  • 卑陸現新疆阜康縣以北的一片地方;

  • 烏貪訾現新疆離現瑪納斯北和昌吉附近;

  • 卑陸後國是現在新疆瑪納斯東北;

  • 蒲類是現在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的西北地方;

  • 蒲類後國是現在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的西北;

  • 西且彌是現在新疆烏蘇縣東南;

  • 東且彌是現在新疆昌吉縣以西的地方;

  • 劫國是現在新疆呼圖壁東北;

  • 狐胡是現在新疆吐魯番的以北地方;

  • 山國是現在新疆南疆尉犁縣東北的地方;

  • 車師前國是現在新疆吐魯番交河城;

  • 車師後國是現在新疆烏魯木齊的附近一片地方;

  • 車師尉都國是現在新疆吐魯番東南;

  • 車師後城國是現在新疆奇台周圍。

結語

西域古三十六國自從漢朝見於中原史書之後,由於多年戰爭,所以後來一些國家就慢慢的消失了,之後再出現在中原史書當中,就是玄奘西行去印度求經。所以西域古三十六國雖然跟民族大遷徙有關,最後消失,也跟戰爭、民族融合有特別大的關係。


草木皆史


西域三十六國出自《漢書》,是西漢時內屬的城邦國和部族的總稱。其地理位置基本都在今天新疆境內,當時屬於烏孫以南、匈奴以西的地方,大多是一些沿著沙漠邊緣的綠洲城市。

這些城邦國家一方面經營綠洲或者河流農業,一方面經營手工業和商業,很多經濟都非常發達。居民人種複雜,先後有過塞種人、印度人、吐蕃人、伊朗人、羌人、漢人等。

  1. 烏孫
  2. 龜茲
  3. 焉耆
  4. 于闐
  5. 若羌
  6. 樓蘭
  7. 且末
  8. 小宛
  9. 戎盧
  10. 扜彌
  11. 渠勒
  12. 皮山
  13. 西夜
  14. 蒲犁
  15. 依耐
  16. 莎車
  17. 疏勒
  18. 尉頭
  19. 溫宿
  20. 尉犁
  21. 姑墨
  22. 卑陸
  23. 烏貪訾離
  24. 卑陸後國
  25. 單桓
  26. 蒲類
  27. 蒲類後國
  28. 西且彌國
  29. 東且彌國
  30. 劫國
  31. 狐胡
  32. 山國
  33. 車師前國
  34. 車師後國
  35. 車師都尉國
  36. 車師後城國

區塊鏈米達斯之手


西域是個很籠統的名稱,就跟我們現在說"西方"有點相似,那就是漢代華夏人民心目中的西方世界。起,可以從大漢國境線開始;止,卻沒有一個硬性的標準。

在古代,交通不發達,"國際"交往受到侷限,大漢跟北方遊牧民族距離近,難免鍋蓋碰鍋勺,不定時打打架,但是跟西方的遊牧民族部落、國家,在前期可以說是很少往來,相距遙遠,中間往往隔著匈奴,互相夠不著,兩者之間缺少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

直到漢武帝時期,為了邊境和平,皇帝親征匈奴,經過近半個世紀,五次大戰,才徹底消除了北部邊疆的安全隱患,具備了打通西域的條件基礎。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張騫出使西域,對西域各國進行摸底調查,才揭開了西域的神秘面紗。

東漢的史學家班固根據張騫的數據,在自己編撰的《漢書》中,對西域各國的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把當時西域現存的政權概括為三十六國。

其實歷史在發展,局勢在變化,所謂的三十六國只能說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狀況。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一直持續不斷,國家的數量和版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且所謂的國家,有大有小,大的相當於一個市,小的只有一個鄉鎮,甚至一個村落,把他們說成是國家,有點誇大其詞,倒不如說是部落更恰當一些。為了便於大家理解,還是把他們叫做國家合適。

在史書中記載的三十六國,分別是:

一、車師國也有人叫它姑師國,它的具體位置在今天的吐魯番盆地,該國是抗衡漢朝的急先鋒,立場最頑固,態度最堅決。

因此槍打出頭鳥,漢武帝的矛頭首先指向該國。對他們採取了瓦解分化的政策,扶植起一個又一個鴿派政權,該國鷹派人物從此失勢,再也沒有能力對大漢發動侵略戰爭。

車師國分裂成為四個國家:一、車師前王國、二、車師後國、三、車師都尉國。四、車師後城長國。

五、蒲犁國,今天的蒲犁縣,後來改為塔什庫爾干自治縣,人口只有一千八百人,面積不到一百平方公里。

六、蒲類國,活躍於新疆巴里坤湖水域的民族,是個勇敢頑強的民族,人口有三千人左右,唐朝曾經設蒲類縣,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市巴里坤縣。

七、烏孫國,是西域大國,位置在今新疆伊犁、察布查爾錫伯縣附近幾縣及現哈薩克斯坦部分。

八、婼羌國,是個荒涼的地方,不是荒漠就是山嶺,幾乎沒有可耕種的地方,人民以遊牧為生。婼羌國原址位若羌縣,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歸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管轄。

九、鄯善國,在古絲綢之路上,水豐草足、牛羊成群,首都在扜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東邊和敦煌、接壤,西鄰且末,位於今天的羅布泊西部。、

十、且末國,兩千人的小國,名稱從古到今沒有變化,即新疆且末縣。

十一、小宛國,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國,人口不到千人,還沒有內地的一個自然村大,位於新疆且末縣以南

十二、精絕國,人口三千,沒錯,就是盜墓小說裡的那個小國家。

十三、戎盧國,挨著小宛國,也是個比肩而立的小國,位於新疆民豐縣境內

十四、于闐王國,這是個很有名氣的國家,歷史悠久,存在了1000多年,是個西域國家裡的巨無霸。此國國祚比較悠久,位置是今天的新疆和田地區

十五、渠勒國,也是個袖珍小國,在今天新疆策勒縣和于田縣一帶。

十六、渠梨國,今天的新疆庫爾勒市境內,也是一個標準的小國,人口兩千人。

十七、尉頭國,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阿合奇縣境內

十八、皮山國,生產羊毛,駱駝也非常多,人民富足,後來被滅國,它的位置在今天的新疆皮山縣。

十九、西夜子合國,本叫西夜國,國王稱子合王,所以統稱為西夜子合國,在今天新疆葉城縣境內。

二十、莎車國,也是一個地道的小國,地名至今沿用,也就是今日的新疆境內莎車縣。

二十一、無雷國,他們的地盤在新疆塔什庫爾幹縣西南部的帕米爾高原一帶。

二十二、依耐國,人口兩千多,居無定所,喜歡到處漂泊,活躍於蒲犁境內,也就是今天的塔什庫爾幹縣一帶。

二十三、桃槐國,沒有桃花,沒有槐花,但是有大片的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羊。人口三千多,武裝部隊就有600人。

二十四、捐毒國,有波斯人基因,他們的活動區域在

新疆喀什地區以西

二十五、休循國,的位置在今天新疆阿克陶西部

二十六、烏秅國,一個世外桃源,一個與世無爭的國家,因為它是崑崙山裡的小國,位於今天的新疆葉城縣以南喀喇崑崙山脈一帶。

二十七、烏壘國,傳說漢朝大將霍去病徵服了利輪臺國,然後在這裡扶植了一個政權,這就是烏壘國的由來,它位於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州輪臺縣

二十八、山國,山國的地盤在今新疆吐魯番縣西南。國都在墨山城。只有450戶人家,人口大約為5000人。軍隊有千人之眾。該國的人不會搞建築,沒有開發商,所以只能在山洞裡棲息,因此得名山國。

二十九、焉耆國,位於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焉耆回族自治縣,也叫烏夷、阿尼。

三十、危須國,發祥地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和碩縣

三十一、龜茲國,西域的數一數二的大國,人口達10萬之眾,土地肥沃,雨水充沛,人丁興旺,馬歡羊叫;在今天新疆庫車縣。後來唐代設置的安西大都護府就在此,這個地方的音樂也很出名。

三十二、姑墨國,該國是個袖珍國家,人口千人左右,在今天的烏什縣、溫宿縣一帶

三十三、溫宿國,即今天的溫宿縣,屬於新疆阿克蘇地區。

三十四、尉犁國,它的位置在新疆巴音郭楞州尉犁縣一代。

三十五、疏勒國,它的活動中心在新疆疏勒縣

三十六、難兜國,它的發源地在且末縣的正南。是一塊富饒的土地,據使者記載,這裡的人均壽命超過50歲,是名副其實的長壽之鄉。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的西域三十六國只是個相對狹義的概念,從它們再往西越過蔥嶺的安息等漢代統治勢力所不能及的伊朗、阿拉伯、歐洲地區,仍然也是廣義上的西域地區。


歷來現實


按歷史資料,他們大致應是:

(一)烏孫:今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察布查爾錫伯縣附近幾縣及現哈薩克斯坦部分。是當時烏孫國的屬地,但絕大部分被沙俄侵佔;

(二)龜茲:今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拜城縣一帶;

(三)焉耆: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

(四)于闐:今新疆和田地區和田市一帶;

(五)若羌: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東南、羅布泊西北一帶;

(六)樓蘭: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的羅布荒漠中,後改國名為鄯善(與現在的吐魯番地區的鄯善縣有別),現僅存樓蘭遺址;

(七)且末: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西南,玄奘取經曾在此停留過;

(八)小宛:在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且末縣東、車爾臣河南岸,為西域36國中最小的國。

(九)戎盧:在今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南;

(十)紆彌: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東;

(十一)渠勒: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南;

(上述四國全部在今和田地區東部一帶,均已被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淹沒)

(十二)皮山:今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東南的藏桂鄉附近,尚有漢時皮山古城廢墟;

(十三)、西夜:在今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西南;

(十四)蒲犁:在今新疆喀什地區葉城縣東一帶;

(十五)依耐:今新疆喀什地區英吉莎縣東南;

(十六)疏勒:今新疆喀什地區疏勒縣和喀什市;

(十七)莎車:今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後被于闐吞併;

(十八)尉頭:今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和喀什地區巴楚縣一帶;

(十九)溫宿:今新疆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和溫宿縣一帶;

(二十)尉犁: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和尉犁縣,後被焉耆吞併;

(二十一)姑墨:今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一帶;

(二十二)卑陸: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北一帶;

(二十三)烏貪訾: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昌吉市以北一帶;

(二十四)卑陸後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以東一帶;

(二十五)單桓: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東北;

(二十六)蒲類:今新疆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二十七)蒲類後國:今新疆哈密地區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西北;

(二十八)西且彌:今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東南;

(二十九)東且彌: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以西;

(三十)劫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東北;

(三十一)狐胡: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以北;

(三十二)山國: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東;

(三十三)車師前國:現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交河故城;

(三十四)車師後國:現新疆烏魯木齊市及附近地區;

(三十五)車師尉都國:今新疆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東南;

(三十六)車師後城國: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周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